帝国争霸(校对)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945

  通常,在数字编号后面可以增加具体名称。
  如果存在改进,则在数字番号与名称之间增加所属的子型号,或者是标注生产批次。
  因为“台风”还在二线部队使用,所以获得了“战2型”的番号,而“哮天”的番号就是“战4型”。同样的道理,“黄蜂”是轻轰2型“黄蜂”轰炸机,“飞鱼”成了轻攻2型攻击机。
  新的命名方式,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降低后勤保障的难度。
  在实际操作中,飞行员与指挥官仍然习惯使用通俗名称,也就只有勤务人员更在乎具体型号。
  不管怎样,这也算得上是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一个进步吧。
  其实,价值最大的一项改进,不是舰载机,是机载设备。
  在经过了大半年的努力之后,帝国的电子设备生产厂商,终于开发出了通信距离达到五百千米的语音电台。
  这玩意确实很笨重,整备质量一百多千克。
  此外,产量还没有上来。
  为此,暂时只装备于少数的“飞鱼”,而且全都是中队长级别以上的座机,还为此减少了投弹手,准确的说是后座的机枪手。导航员坐机枪手位置,兼任了机枪手的工作,腾出了安装电台的空间与重量。
  当然,两支联队的情况并非完全一样。
  第3联队现有27架战斗机,32架轰炸机与24架鱼雷机,还有8架专用的侦察机,总共有91架舰载机。
  第4联队现有28架战斗机,33架轰炸机,24架鱼雷机与8架专用的侦察机,总共有93架舰载机。
  两支联队都是超编,增加了一个中队的轰炸机,还额外携带了几架战斗机与侦察机。
  这也跟此次的作战行动有关。
  因为首先要对付纽兰海军的舰队航母,所以根据之前的作战经验,申普与朱华圣都觉得应该以轰炸机为主。
  按两人的理解,在对付航母的战斗中,俯冲轰炸机更有价值。
  虽然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是在与狭夷海军的战斗当中,击沉与重创航母,立下首功的几乎全都是俯冲轰炸机。再说了,换装发动机的“黄蜂”能携带500千克炸弹,轰炸主力舰同样不在话下。
  此外就是,要深入敌后,而且需要在广阔的海域内搜索敌舰,肯定得搭载更多的战斗机与侦察机。
  因为超编搭载,所以两艘航母都没有备用的舰载机。
  这算是一个小遗憾。
  在此,申普还格外提到,八艘巡洋舰都换上了新式水上飞机,总共有二十四架。
  虽然这些水上飞机的速度比舰载机慢多了,但是航程都足够的大,而且全都配备了长途电台。
  至于飞行员的经验,更加没得说,全都参加过封锁行动。
  白止战也在此做了安排,让留下来的何维贵负责水上飞机的指挥工作,安排水上飞机的搜索任务。8)
  
第316章
大战局
  因为在谈事情,所以这顿饭吃了足足两个小时,吃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等白止战去到司令舰桥,天色已经暗下来,最后一批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正准备降落。
  飞行甲板后端,有两条纵向布置,各一百盏射灯的“光带”,在甲板后端还站着一名手持强光棒的着舰引导员。
  增强舰载机的夜间着舰能力,可以说是帝国海军在过去几个月里最重视的事情,还是必须解决的头号难题。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几个月的潜心摸索,一名默默无闻的勤务兵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办法,利用棱镜的原理,让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朝航母飞来的时候,通过看到的光线颜色,判断是否处在正确航道内。
  简单的说,在正确的航道内才能够看到正确的颜色,如果偏离了航道,看到的就肯定是其他颜色。
  此后,帝国海军组织技术人员与飞行员在“海龙”号上做了测试。
  结果证明,这个办法确实行得通。
  在“横江”号上进行了更全面的测试之后,该方法推广到了其他所有的航母上。
  要说,就是在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两侧,按照前后间隔一米的距离,各安装一百盏配有棱镜的射灯。因为每一盏射灯的角度不一样,所以飞行员从空中看,像是两条沿着跑道布置的灯带。
  使用灯带,主要还是为了提高着舰成功率。
  此外就是,找不到功率足够大的,较为合适的光源。
  为了便于引导,舰载机全都安装了导航灯,而且是三盏,分别在机翼的翼尖与机腹。
  在引导的时候,航母上的引导员用一具专用的光学设备来观察舰载机,判断舰载机的航线是否有偏差。
  如果没有偏差,负责协助的副引导员会一直挥舞绿色强光棒。
  相反,就挥舞红色的强光棒。
  对飞行员来说,只要看到红色的信号,必须立即拉起来复飞。
  总而言之,现在的夜间着舰成功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大截,经验丰富的老鸟,只要没有分心做别的事情,一般能一次到位。哪怕出现了差错,也能拉起来复飞,多试几次肯定能降落到航母上。
  关键就是,不再需要拉起阻拦网,由此减少了很多麻烦。
  在9月份,隶属于第41特混舰队的两支航空兵联队的训练就以夜间着舰为主。
  为此,海军专门在那球港北面的航空兵基地修了一条模拟航母甲板的跑道,让飞行员在夜间进行训练。
  增强夜间着舰能力,至少能把作战时间延长到傍晚,具有巨大的实战价值。
  只是,要想在夜间发起攻击,暂时办不到。
  虽然帝国海军已经开始摸索夜间战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找到提高夜间投弹命中率的有效手段。
  此外,夜间飞行的安全性也很有问题。
  就算是真正的老鸟,也很难在夜间准确的判断飞行高度,更别说是在适当的距离上投下炸弹与鱼雷了。
  轰炸地面固定目标,问题还不大。
  要对付快速航行的战舰,肯定办不到。
  要说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实战证明,雷达不会让战舰暴露行踪,因此可以大胆的使用防空雷达。
  对执行隐秘突击任务的舰队来说,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
  使用防空雷达,可以尽量的缩小防空战斗机的巡逻范围,避免因为战斗机外出巡逻导致舰队暴露行踪。
  当然,前提是得有足够多的配备有雷达的战舰,也就是需要防空战舰扩大巡逻范围。
  总而言之,跟大半年前,开战时相比,现在的特混舰队,不管是攻击力还是防御力,都有了巨大提高。
  也不说什么一打二,肯定能够完胜势均力敌的对手。
  在最后一架战斗机成功降落到航母上之后,飞行甲板上的灯带关闭了。
  几分钟后,周涌涛来到司令舰桥。
  虽然是舰队的作战参谋,但是大部分时候,周涌涛做的是航空参谋的事情,负责舰队的航空作战。
  还好,他足够年轻,精力特别的旺盛。
  “你们先聊着,我去弄几杯咖啡。”
  丢下这句话后,李铭博就离开了司令舰桥。
  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
  要交代的信息,都标注在海图上,可以说一目了然。
  第41特混舰队在火山群岛东北,狭夷本岛的东面。
  在地理范畴上,这边就是西北东望洋海盆。
  具体位置在北纬35度,东经155度附近。
  因为有十几艘战舰,分布在方圆几十千米的海域内,所以没办法,也不需要标注准确的经纬坐标。
  在原则上,都是以旗舰所在位置为准。
  只是,战舰一直在航行,位置随时在变化,也就不要求准确标注。
  第21特混舰队在东北,距离第41特混舰队300多千米,所处的位置大概是北纬38度与东经158度。
  此外,第21特混舰队没有隐蔽行踪,一直在无线电频道里喊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