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4/735

  根据这些判断,很多人都认为,当时唐帝国在美国遗失了一枚原子弹,就是代号“橙子”的那枚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通过秘密途径被美国政府送到了德国去。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将“拣”到的原子弹送给德国呢?
  美国的动机并不理解,如果战后没有一个可以与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国家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独霸全世界,而美国也很有可能被彻底的分裂,甚至失去统一的机会,这是对美国最为不利的。而只要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唐帝国竞争,那么唐帝国就不敢为所欲为,就会受到牵制,就算美国在战败后被分裂,那么也有再次统一的机会,拥有再次崛起的机会。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家,德国有与唐帝国竞争的政治需要,而且也已经与唐帝国产生了矛盾,更拥有与唐帝国竞争的实力,因此,让德国获得与唐帝国竞争最基本的砝码——原子弹,是确保美国战后利益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些分析,甚至有人认为,德国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实际上就是唐帝国在美国遗失的“橙子”,德国人只对这枚原子弹做了修复,随后就进行了爆炸。当然,这个论点本身是有很多漏洞的,就算原子弹被美国拣到了,德国拿到了“橙子”,能够轻易的修复吗?从8500米高度投下的原子弹在砸到地面上的时候,恐怕已经完全变形了,内部结构也严重破坏,最多只能供德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参考,要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还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讨论唐帝国是否在美国遗失过原子弹,而且这枚原子弹是通过什么途径送到德国去的。这些也许并不重要,至少到现在为止,唐帝国,美国,德国三方都没有就此事公开任何政府的文件,也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件事。至于是否有一枚原子弹遗失在了美国,笔者在此也只是猜测与分析而已。
第二十三节
补救
  罗云冲一直等到首相府发来回电之后才去休息,他没有立即命令准备下一次轰炸行动,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橙子”存在过的一切迹象都抹掉。当然,具体的事情不是由他在做,实际上在他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前,情报部门的人员已经开始行动了。
  首先是“渭河”号巡洋舰被命令立即返回帝国本土,包括舰长在内的,该战舰上的600多名官兵在回到帝国之后不久就被编入了预备役部队,其中大部分官兵在未来一年之内陆续推移,而舰长则在海军一直服役到了55岁,在退役前被获得额外晋升成为了准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接着,“渭河”号到达过圣地亚哥港的一切记录都被销毁,当时负责接收战舰靠港工作的海军人员也被迅速遣返回国,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退役年限,而且都是在预备役部队服役。
  帝国本土那边也在做着相似的工作。首先是松江港的出港记录被修改,“渭河”号不是去了圣地亚哥,而是前往了阿普拉港,甚至连这艘战舰在离港时补充的物资数量都做了相应的修改。阿普拉港那边也立即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当时一艘隶属于地方舰队的巡洋舰被改成了“渭河”号,而这艘战舰上的官兵都接到了警告,绝不能提及任何改名的事。
  情报人员的工作做得相当彻底,执行轰炸任务,以及跟随进行轰炸记录的所有机组成员都被单独隔离,在完成了单独的任务报告之后,这些人员都被迅速遣送回国,其中大部分也在海军服役到了最高年限。
  帝国政府方面的工作也在进行,所有关于“橙子”的档案不是被销毁,就是被锁进了绝密档案馆,参加过“橙子”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全都接到了命令,将这枚原子弹的事尽快忘掉,而且牢记帝国只制造了两枚原子弹,即“雪茄”与“橄榄”,“橙子”从来没有出现过。
  薛希岳是在天亮前被人叫起来的,现在,首相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首先是要掩饰轰炸失败的事实,这还相对好处理,在战时情况下,又由情报部门全权负责,问题还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进行补充轰炸吗?
  对薛希岳来说,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原子弹轰炸失败后,美国方面肯定获得了原子弹的实体,就算立即轰炸,也无法保证美国将原子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效果不大。更严重的是,美国方面会不会因此而判断帝国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原子弹呢?如果是,那么美国就会继续顽抗到底,因此,必须要让美国人相信,帝国不但还有原子弹,而且还有很多的原子弹。那么,要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呢?
  薛希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罗云冲不要急着投出第三枚原子弹,如果紧跟着投下第三枚原子弹,那么将对帝国很不利,因为到时候,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的话,政治讹诈就将穿帮,结果是帝国军队再继续奋战。可是,应该怎么才能够让政治讹诈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迫使美国投降?有一点是肯定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橄榄”必须要投下去,如果不用行动来证明的话,那么美国就不会相信,帝国还有原子弹。
  思考了数个小时,薛希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帝国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薛希岳发表了新的声明,表示美国如果投降,可以立即停止轰炸,如果美国仍然不投降,轰炸就将持续到底!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是普通的轰炸,还是核轰炸,可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核轰炸,因为帝国战略航空兵在这几天里就没有对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了。
  表面上,薛希岳这道声明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会让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原子弹了。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手里还握着最后一张王牌,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薛希岳没有提到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只要不立即宣布投降,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声明发出后,薛希岳立即给罗云冲下达了一道命令,立即对美国进行核轰炸!
  从这一系列的决策中就可以看出薛希岳的政治手腕,在美国总统认为唐帝国已经没有能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再来了一次轰炸,那么美国总统的抵抗意志就将被彻底的打垮,而且到时候,谁也不知道唐帝国手里到底还有多少原子弹,这就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橄榄”必须要炸响,如果再次出问题,那么唐帝国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但国际威信扫地,而且还将助长美国人抵抗到底的决心,最后甚至会演变成为一场地面战争。
  罗云冲很清楚这一点,在收到了总统的命令后,他就亲自赶到了第1152中队驻扎的机场,如果不是明确规定高级将领不能随同轰炸机一起行动的话,罗云冲甚至想亲自驾驶轰炸机升空。在罗云冲到达机场之前,一批紧急赶来的科学家已经在机场检查当时帝国最后一枚原子弹了。
  “橄榄”的设计与“橙子”完全一样,都是“内爆式”,而且其外部尺寸数据也基本上一样。科学家花了好几个小时进行检查与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橙子”很有可能是因为气压计出了问题,而没有能够激发引爆装置,从而使爆炸失败。在得出了这一结论后,科学家对“橄榄”上的气压计进行了检查,跟随前来的工程师还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并联的气压计,只要有一个气压计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引爆原子弹。
  “我们可以用生命担保!”工程师几乎就差拿自己的祖宗十八代来发誓了,“这次绝不会出问题,如果炸不响,你可以枪毙我!”
  罗云冲没有说什么,他可不会去枪毙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谁也不想出故障,工程师已经尽到了全力,出了问题,这不能怪任何一个人。
  “我们晚上再做一次检查,准备用普通炸弹做几次投弹测试。”
  “那么,能够保证明天一早让轰炸机出发吗?”罗云冲直接问了出来。
  “完全可以,到时候我跟随轰炸机一起出发,由我来解除保险,并且在投弹前做最后一次检查,肯定不会有问题。”
  “那好,我让人给你准备飞行服,明天你就跟轰炸机一起出发。”
  事情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当天晚上,工程师还将气压引爆系统安装到了几枚普通炸弹上,让轰炸机带着这些炸弹飞到古巴南部海域上空,进行了实弹投掷试验,投下的几枚炸弹都成功在空中被引爆。
  罗云冲一直就守在机场,他甚至让参谋把指挥中心转移到了这里来,他这次要亲眼看着轰炸机起飞,并且等待轰炸机发回成功的报告。
  气象侦察机在凌晨三点半就出发了,仍然是各有两架飞往费城,波茨菲尔德,以及克利夫兰。轰炸顺序仍然没有改变,而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天亮后,也就是气象侦察机发回了报告之后再出发,以保证工程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的检查工作。
  天色微微亮起来的时候,运载着“橄榄”的轰炸机滑上了跑道,侦察机已经发回了消息,费城上空天气良好,虽然有可能会在上午变得不适合轰炸,但是仍然有机会投下原子弹。罗云冲命令轰炸机立即出发,至于轰炸哪个目标,还要由费城上空的天气会不会出现变化来决定。
  到了九点半,也就在轰炸机已经出发了大概三个小时的时候,侦察机发回报告,费城上空的天气开始恶化,很有可能不再适合投下原子弹。收到了消息后,罗云冲当机立断,命令轰炸机前往天气晴朗的波茨菲尔德。
  上帝再次庇佑了费城,这次轮到波茨菲尔德倒霉了。后方,罗云冲仍然无法确定能否在波茨菲尔德投弹成功,至少在收到了轰炸成功的报告之前,他不敢下任何结论。
  到十二点半左右,罗云冲有点急躁不安了。按理说,轰炸机在十二点二十分左右就应该到达波茨菲尔德上空了,而且侦察机也没有发回天气变化的报告,那么现在就应该投下原子弹了,为什么还没有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云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已经失败过一次,绝不能再失败一次了。这十分钟的时间,对罗云冲来说,绝对是最为漫长的十分钟!直到十二点四十三分,前方的侦察机才发回了“红色”信号,这是轰炸取得了圆满成功的代号。到此时,罗云冲才长出了口气,而他同时也才发现,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衣。
  根据后来执行这次轰炸任务的郭孝贤上校回忆,当时轰炸机在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的时候,投弹点上方的云层很厚,轰炸机连续四次进入,投弹手都没有能够看到地面上的瞄准点,也就是波茨菲尔德市中心的那栋大钟楼。当时差点就要放弃投弹,准备前往第三个目标,也就是克利夫兰。最后,郭孝贤决定再飞一次,在第五次到达目标上空的时候,投弹手看到了地面上的目标,随即就投下了原子弹,轰炸机上记录的投弹时间是十二点四十分。
  美国华盛顿时间,唐历29年8月22日12点43分,波茨菲尔德遭到了原子弹轰炸。根据美国政府记录,当时该城有人口229842人,其中87452人当场死亡,112643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都在轰炸后十年之内死亡。城区内八成以上的房屋遭到了破坏,爆炸投影点附近2500米范围内几乎无人生还!
  根据唐帝国后来公布的数据,投在波茨菲尔德的“橄榄”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5000吨TNT的威力。这一数据是比较准确的,而且也证明了“内爆式”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比“枪式”高得多,当时“橄榄”只装了12公斤的钚239,理论爆炸当量只有35000吨。
  很明显,不管是在哈里斯堡,还是在波茨菲尔德,这两次轰炸行动实际上都带有很大的实验味道。这主要就是唐帝国没有在将原子弹投入实战之前,进行实弹实验。这也算得上是当时的特殊情况吧,毕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将实弹用于实验,这是相当浪费的。可问题是,对于核武器来说,两次“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损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实弹与实验装置试爆都显得异常的关键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唐帝国一供进行了2837次核实验,直到全球所有核大国都签署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唐帝国才结束了核试验,而唐帝国是最后一个签署该条约的国家。自核武器诞生之后,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也是唯一遭到过核武器打击的城市。在这两次轰炸之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识到,核武器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将人类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战后,新成立的帝国空军在1152中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战略核轰炸部队,而且随着冷战的爆发,该部队一直是帝国战备率最高的部队,而成立与领导该部队的就是帝国首任空军司令罗云冲大将。
  从很大程度上讲,罗云冲是反对使用核武器,即使是在战后,他也是帝国军队内少数几个反对核军备竞赛的高级将领之一,只是作为一名军人,罗云冲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军人的职责与自己的理想之间,罗云冲只能选择谴责。
  而对于在完成了两次核轰炸任务之后的罗云冲来说,此时他是最轻松的,帝国的原子弹都已经投了下去,他再也不需要承担压力了,至于战争会不会结束,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由他这名军人来决定的了!
终章
硝烟散尽
  唐历29年8月15日,8月22日,在连续投下了两枚原子弹之后,所有人都相信,战争已经结束了,特别是在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唐帝国手里还握着多少枚原子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战争即将结束。
  当时很多帝国的官兵甚至收拾好了行李,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工作。对这些已经在战场上奋战了八年的军人来说,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见到自己的家人,回到自己的家里,过上一段没有硝烟的日子。
  8月23日,同盟国组织通过了一份措词严厉的,敦促美国尽快无条件投降的决议书。当然,各方面的战争准备工作也在继续进行之中,当天,薛希岳就号召帝国军民坚持战斗到底,为最后的胜利坚持到底。
  24日,战略轰炸恢复,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已经明确的表现出了帝国将战斗到底的决心。与以往一样,轰炸机仍然放过了几座城市,这也算是一种心理威胁吧。最重要的是,在当天出动的轰炸机中,有上百架携带着传单炸弹。投下去的传单背景都是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而且用英文列出了几座城市的名字用等号与哈里斯堡,波茨菲尔德联系在了一起,很明显,这是在告诉所有美国人,如果美国还不投降,那么那几座城市也将遭到毁灭性的轰炸。
  25日,美国总统召集内阁部长,以及马歇尔,尼米兹,阿诺德等高级将领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当日下午,美国大使就通过哥伦比亚政府表达了希望投降的意愿。这一信息被迅速的传到了帝国京城,薛希岳立即命令罗云冲暂时停止战略轰炸。
  26日,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正式向唐帝国大使递交了投降时刻安排表,随即薛希岳就同意了美国总统的请求,将美国投降时间定为了9月1日,并且命令战略航空兵在此期间停止轰炸美国本土,只出动舰载航空兵,以及战术航空兵在美国本土上空执行巡逻任务,而美国航空兵也从同一天停止了一切作战活动。
  延迟投降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确定同盟国组织占领军进入美国的步骤,以及与美军接防的安排等具体事情,以及美国签署投降协议的具体安排等工作。从8月27日到30日,四天时间之内,双方代表在哥伦比亚政府的安排下进行了四天紧张的谈判,大部分的事情也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了下来。
  代表美国签署投降协议的将是美国国务卿,军方代表分别是马歇尔与尼米兹。代表唐帝国前往签署协议的是罗云冲,谈仁皓,古迅雷与韩绍锋四名将领,其中罗云冲代表唐帝国对美作战总司令,谈仁皓代表帝国海军,古迅雷代表帝国陆军,韩绍锋代表帝国海军陆战队。除此之外,德国,波斯等其他在对美作战中出兵出力的国家也派来了代表。
  签署协议的地点是在帝国海军战列舰“南宁”号上,这艘战列舰是在八月十日启程前往前线的,走的是大西洋航线,一路上几乎都是全速前进,在八月三十日的时候抵达了美国东部海域。到时候,“南宁”号将停靠在波托马克河畔,美国海军航空站的旁边,对面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与白宫。签署投降书的时间为29年9月1日上午10点30分。
  谈仁皓是临时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电报的,当时他根本就没有带上适合出席这种重要仪式的军礼服,而且其他几个将出席签字仪式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带军礼服,为此,帝国陆军航空兵还专门安排了一架大型运输机,给谈仁皓他们送来了军礼服,不然的话,这批代表帝国前去接受美国投降的高级将领就只能穿着皱巴巴的常服登上“南宁”号战列舰了,这恐怕会成为一大新闻吧。
  随同一起到来的还有几名政府官员,因为罗云冲是对美作战的头号功臣,而且薛希岳有意要提高罗云冲的地位与声望,所以帝国官员只负责协助罗云冲,而不是代表帝国政府。由一名将领代表帝国政府去接受战败国投降,这在帝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只是在其他很多国家看来有点不合适。
  签字仪式的当天上午七点半,谈仁皓等人就达成着一架水上飞机离开了第一特混舰队的“龙感湖”号航母,他们将首先降落在波托马克河上的一艘驱逐舰的旁边,然后搭乘一条火艇前往“南宁”号战列舰。其他受降国的代表也只能搭乘火艇登上“南宁”号战列舰,而美国代表则直接从旁边的码头上登上战舰。
  主次签字仪式的是“南宁”号的舰长,而实际上是常荐新,这也是谈仁皓给常荐新一个露脸的机会。
  当初,决定在“南宁”号上完成签字仪式的时候,陆军还提出过抗议呢。可最终首相采纳了海军的建议,首先海军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大功臣,而太平洋战争是击败美国最主要的战场,其次是海军在对美作战中的投入最大,就算后来的陆军远征军,以及隶属与陆军的战略航空兵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总体而言,海军是战胜美国的最大功臣,在海军的战舰上接受美国投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最重要的是,帝国的头号代表罗云冲当时还是陆军航空兵上将呢,古迅雷还是第三个签字的,这已经够让陆军露脸的了。
  美国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并不复杂,首先是双方的最高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即就是双方各方面的代表陆续签字。美国代表在签字之后就立即离开了“南宁”号战列舰,随即,“南宁”号上的一支由大概200名陆战队,以及水兵组成的部队登上了码头,以此象征唐帝国将从此时开始占领美国。而驻守海军航空站的200多名美军随即向执行占领任务的帝国官兵交出了武器,以此象征美国军队正式向同盟国,准确的说,是唐帝国占领军投降。
  谈仁皓等人的使命也在此时完成,不过,他们没有立即离开战列舰,而是将随同“南宁”号一起返回第一特混舰队。具体的占领工作是分成很多方面进行的,比如由古迅雷指挥的帝国陆军远征军在美国西部地区受降,而由韩绍锋指挥的帝国海军陆战队将分成数十支小部队,前往美国东部以及南部港口城市受降。最关键的一点,在整个受降过程中,德国与波斯都只象征性的派遣了几百名军人进驻华盛顿,而没有参加其他地区的受降与占领工作,也就是说,德国与波斯因为没有能够赶在美国投降之前出兵,已经失去了进入美国,并且染指美国战后安排工作的能力。
  这些都是由相关部队,政府官员在直接负责的,谈仁皓他们没有什么好操心的,至少对谈仁皓与罗云冲这两位将领来说,当时他们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可以做。
  “你将跟我一起回国?”谈仁皓已经收到了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在完成了受降仪式后,除了第四特混舰队将留驻圣地亚哥之外,其他的特混舰队将跟随他一起返回帝国。
  “我也想回去!”罗云冲长出了口气,将烟头弹到了大海里,“可是,现在我还走不了。”
  “为什么?首相又给你安排新的任务了?”
  罗云冲微微点了点头。“昨天就收到命令了,我暂时还不能离开。至于由谁出任占领军总司令,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我想应该不会是我。”
  “那首相让你留下来做什么?”谈仁皓有点不解,战争都结束了,罗云冲留在这边也没有别的事。
  “我可不是你,而且战略航空兵也不是舰队。”罗云冲朝四周的战舰扫了一眼,“你要回国,那是方便得很,舰队可以直接带回去,而我的那几十万官兵的回国工作还得要详细安排,几千架作战飞机也要陆续转移回去,还有那么多的战术飞机,都得安排运送,这些都得有人做吧,是不是?”
  谈仁皓笑了起。“看样子,你也很快能够回国吧?”
  “希望是,我想首相应该不会把我留下来,毕竟国内还有更多的事情呢。”
  谈仁皓立即明白了罗云冲这番话的意思,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而且薛希岳的任期在明年年初就到了,首相已经决心要在卸任之前把空军组建起来,而罗云冲作为帝国空军的首任司令官,自然要回去处理成立空军的事情。
  “放心吧,我想,我们要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见面的。”罗云冲靠在了栏杆上,“到时候,东觉,老常,还有少卿他们也应该回去了,我们在一起聚一聚,这话我可说了好多遍了,之前一直没有兑现呢,现在战争也结束了,我们是应该在一起聚一聚了。”
  “那是当然,未来的空军司令,我这个小兵可要跟你搞好关系呢!”
  “得了,未来的海军司令,说不定还是未来的国防部长,或者是总参谋长呢!”罗云冲笑着擂了谈仁皓一拳头,“怎么样,想好今后的发展了吗?我觉得,海军这个小池塘根本就容不下你,是不是准备好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什么目标哦,能够混口饭吃就不错了。”谈仁皓谦虚的笑了起来,“现在帝国有两千多万军队,肯定要大裁军……”
  “怎么裁军,也裁不到你的头上来,你担心什么。而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前段时间去莫斯科,听说施鼐兴很欣赏你呢。”
  谈仁皓笑而不语,罗云冲的消息渠道肯定更多。
  “不是我吹,施鼐兴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将领,而且现在首相对他极端信任,听说俄罗斯那边的局势已经大有改观了,首相应该很快就会批准全面推广他的计划。”罗云冲把住了谈仁皓的肩膀。“现在正是施鼐兴缺乏助手的时候,你是唯一与他合作过的高级将领,你们两人的关系还不错吧?加上你在海军中的背景,我敢打赌,施鼐兴肯定会要求你去协助他,甚至已经把调令送到了海军司令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