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735

  “妈的,真是倒霉透顶了。”
  “谁叫你盯着看不转眼,老屠,你没事吧?”
  “没事,过下就好了。”屠健君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海面上,炮战已经正式开始,在屠健君恢复了视力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屠健君也不敢再盯着下面的战舰看,那强烈的炮口闪光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他可不想当个瞎子飞行员。
  “老屠,到中间去,这下我们都看得清楚了。”
  “没问题,我也不想呆在这了!”
  “侦察鹰”飞到了两支编队的中间,同时还有另外几架“侦察鹰”也飞了过来,这些侦察机都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记录炮战结果,并且在炮战结束的时候确定是否需要在天亮后进行一轮补充轰炸。
  海面上,第三特混舰队在打出了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对面的两艘美军战列舰才开始反击,随即就有美军战舰中弹。爆炸产生的闪光非常强烈,不但天上的飞行员看得很清楚,就连战列舰桅杆顶部的了望员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时已经前出的两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里的了望员也看得很清楚。
  第三特混舰队的前两轮齐射都没有打中目标,而为了提高打击密度,采用的是严格的编队齐射,即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第一轮齐射的偏差比较大,主要是当时的雷达在探测的精度上误差比较大。以百分之一的距离误差计算,在10海里的交战距离上,就会有186米的误差。而当时雷达的实际距离误差不止百分之一。美国的雷达可能达到百分之五,而帝国海军最先进的雷达也有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误差达到了500多米。虽然战舰都是大型目标,但是误差是指的圆规误差,即半径误差,500米的半径误差在实战中就可能使炮弹偏离目标1000米。即使对付的是长度超过了300米的战舰,但是这个误差仍然太大了。这就需要通过了望员来判断大概的弹着点,然后在由枪炮军官修改炮击参数,以修正误差。
  第二轮齐射的结果要稍微好一点,有几发炮弹落在了美军1号舰的左舷外200米之内,而另外还有几发炮弹打到了2号敌舰右舷外,也是太远了。枪炮军官再次修正了炮击参数,随着“南宁”号收到了各舰都已经做好了开火准备的信号之后,第三轮齐射开始。这次,位于舰队最后面,也就是与2号敌舰最近的“松江”号首开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敌舰最后面的炮塔上,只是穿甲弹肯定没有击穿炮塔的装甲,应该是打在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蒙大拿”级战列舰炮塔的正面装甲有一定的倾斜角,原本是用来在近距离炮战中提高防御能力的,而穿甲弹落下的时候,几乎与炮塔的正面装甲垂直了。可问题是,战列舰的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肯定超过了400毫米,“蒙大拿”级更是超过了500毫米,26式穿甲弹能够在20000码的距离上打穿240毫米的装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穿透炮塔的正面装甲。穿甲弹爆炸产生的强烈闪光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炮弹进入炮塔内爆炸的话,那么产生的爆炸闪光就要微弱得多。
  第四轮齐射在十一点五十八分开始,这也是七日夜晚打出的最后一轮齐射,这次又是“松江”号首开战果。2号敌舰再次中弹,命中点仍然在战舰后面,只是这次打中了战舰的第三座主炮炮塔。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炮塔的顶部。而在20000码的交战距离上,26式穿甲弹落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概在40到45度之间。虽然穿甲弹头部的铜质披帽可以防止穿甲弹在大角度命中目标时被弹开,但是战列舰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也在200毫米以上,加上以45度角命中的时候,实际的穿甲厚度近300毫米,而26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是很难打穿300毫米厚的装甲的。炮弹仍然是在舰体外爆炸,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座炮塔的顶部装甲肯定被炸变形了,如果炮塔没有良好的减震设备的话,那么里面的炮手肯定都被震伤了,说不定还能震死几个呢。
  在这一轮齐射中,“福州”号也打中了2号敌舰一发穿甲弹。命中点在战舰的舰桥下面,应该正好打在了主装甲带的穹甲,也就是呈一定弧度弯曲的装甲。穹甲的主要作用就是应付远处打来的,大着角的穿甲弹,一般厚度介于垂直主装甲与水平装甲之间,“蒙大拿”级的穹甲大概有350毫米厚,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只是在爆炸后摧毁了附近的几门高射炮,同时让不少的美军炮手被震死震伤。
  八日凌晨零点过两分,六艘战列舰打出了第五轮齐射。这时候美军战列舰已经开始还击了,而且正在向右侧转向,结果六艘战舰打出的炮弹无一命中。美军舰队的行动立即被了望员,雷达,以及在天上巡逻的侦察机发现,三方几乎同时给常荐新发来了报告。
  “准备转向,速度提高到18节,一定要咬住敌人。”常荐新朝航海参谋看了一眼,“按照敌舰队的规避速度转向,保证与敌战舰平行航行,保持炮击密度。”
  航海参谋立即叫来几个手下,去测算舰队转向的角度,以及需要的速度了。
  “按照新的交战原则作战,三打一,不用进行编队统一齐射了。”常荐新向负责指挥炮战的参谋下达了命令。“想逃,没有那么容易,我到想看看,这两艘美舰到底能够跑多远。”
  “要让驱逐舰出动吗?”
  常荐新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暂时不用,让第2驱逐舰编队与第2巡洋舰编队咬住敌舰队,但不要进入敌舰副炮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同时密切注意敌舰队内的驱逐舰的行动,现在我们还没有必要发动鱼雷攻击,先让敌人出手,然后我们再把驱逐舰派上去。”
  随即,常荐新就调整了四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的位置,第1巡洋舰编队已经转移到了战列舰编队的后面,第2巡洋舰编队在战列舰编队的前面,第2驱逐舰编队则在第2巡洋舰编队的前面,第1驱逐舰编队仍然负责外围的反潜巡逻。
  随着美舰队转向,六艘战列舰也全都开始转向。因为美舰切的是内圈,而六艘“新省会”是在外圈转向,因此要跟上美舰队转向的角速度,就必须要加快航行速度。当时美舰队的航行速度是18节,而转向半径大概是15海里,六艘“新省会”要跟上美舰队的转向速度,就必须要以全速航行。
  在全速航行的时候,六艘战列舰都没有停止开火,虽然炮击的命中率低得出奇,几乎不可能打中敌舰,但是只要炮击没有停下来,美军就会惊慌失措,就会手忙脚乱,而且这对美军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20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在纠缠着,美舰队很想摆脱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可是当时“罗德岛”号的主机又出了问题,速度根本就上不去,虽然六艘“新省会”中有四艘离开母港已经一年多了,也无法达到31节的最快速度,但是肯定都能达到30节的速度。毫无疑问,美舰队如果无法提速的话,在第三特混舰队完成了转向后,就再也不可能逃脱了。
  零点三十五分,美舰队里出现了异常情况,首先是侦察机上的雷达探测到了之前一直在美军战列舰右侧徘徊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开始加速转向,朝着第三特混舰队杀去,接着第三特混舰队战舰上的雷达也探测到了这些美军护航战舰的行动。
  “看样子,美军准备发动鱼雷攻击,想迫使我们减速,好掩护战列舰逃跑。”
  “让我们减速?”常荐新冷笑了一下,“联系两支巡洋舰编队做好对付敌人驱逐舰与巡洋舰的准备,战列舰编队继续压制美军战列舰。”
  命令迅速传达了下去,十八艘巡洋舰迅速向战列舰编队靠拢。当时六艘“新省会”每两舰之间的间隔距离大概是2500链,编队总长度大概是15000码,这样一来,两支巡洋舰编队实际上只需要在战列舰编队的右前方与右后方就足以对付冲过来的美军驱逐舰了。十八艘巡洋舰上一供拥有162门200毫米重炮,而且200毫米穿甲弹在全射程范围内都能够对驱逐舰构成致命的威胁。另外,十八艘巡洋舰上还有288门120毫米的副炮,就算只有一半的副炮能够投入战斗,也达到了144门,而120毫米穿甲弹能够在8000码的距离上对驱逐舰构成严重威胁,其打出的密集弹雨足以横扫驱逐舰的所有上层建筑了。
  “让第2驱逐舰编队也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常荐新随即补充下达了一条命令,“在顶住了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后,第2驱逐舰编队从美军编队的左前方发动鱼雷攻击,拖住美舰队的速度。”
  现在,在双方的战列舰都没有办法迅速打垮对手的时候,驱逐舰上的鱼雷成为了威胁最大的武器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发动鱼雷攻击的美军驱逐舰一共才12艘,而在后面掩护这些驱逐舰的巡洋舰也仅仅只有六艘,而挡在他们前面的巡洋舰就有十八艘。也就是说,双方的战舰数量是一比一。
  两支巡洋舰编队迅速的分配了目标,每艘“江河”级都有一个对手。第三特混舰队高效率的通信指挥系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要是在以往,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每艘巡洋舰都分配一个目标。同时,炮战也是由雷达引导的,如果没有雷达来辨别敌舰的话,也不可能做到定点打击。
  不管是美军的巡洋舰,还是驱逐舰,在20000码的距离上,200毫米口径的穿甲弹都有着致命的威胁。甚至连普通的200毫米高爆弹都可以轻易的干掉没有什么装甲的驱逐舰。而200毫米重炮每分钟超过四发的射击速度更是让美军的驱逐舰与巡洋舰感受到了什么叫作真正的“弹雨”。炮弹几乎是不间断的落下来的。也就是说,每艘美军战舰一分钟内要遭到36发以上的炮弹攻击,就算命中率不到一成,这么密集的炮击也足以迅速的解决掉任何一艘驱逐舰,或者是巡洋舰了。
  美军驱逐舰的冲击迅速被瓦解,十分钟之内,十二艘驱逐舰全部中弹起火,其中四艘已经爆炸沉没,另外八艘离沉没也不太远了。而在后方掩护这些驱逐舰攻击的六艘重巡洋舰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全都遭到了密集弹雨的打击,其中四艘巡洋舰上已经燃起了大火,成为了重点炮击的对象,虽然另外两艘巡洋舰上的官兵扑灭了大火,但是伤势也相当严重,正在撤出战斗。
  “不用追击,清点我们的伤亡。”常荐新一直在关注巡洋舰编队的战斗。“让第2驱逐舰编队准备出击,给美国佬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鱼雷攻击,第2巡洋舰编队负责掩护。”
  很快,两支巡洋舰编队的战损报告送了上来,当常荐新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他都有点不敢相信。在十多分钟的炮战中,没有一艘巡洋舰中弹,而且美军那几艘巡洋舰的反击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大部分炮弹都离得很远。很明显,这几艘美军巡洋舰上的雷达也有问题,可是常荐新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第2驱逐舰编队杀出去的时候,他也没有时间去过问之前的战斗了。
  早就做好了鱼雷攻击的第2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在接到命令之后就立即命令驱逐舰加速转向,根本就没有等到第2巡洋舰编队跟上来为其提供炮火掩护,实际上,此时也没有必要提供炮火掩护,美军编队里已经没有巡洋舰可以抵挡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了。
第十九节
乘胜前进
  十艘驱逐舰按照顺序散开,同时完成了转向工作。当他们开始向美舰队冲去的时候,速度已经达到了35节。这是“城市”级驱逐舰的最大速度,其中几艘驱逐舰也都在外作战一年以上,为了跟上编队的速度,这几艘驱逐舰的锅炉都是超负荷运转。
  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一直不怎么重视速度,自从现代意义上的驱逐舰出现之后,帝国海军就没有造出过世界上最快的驱逐舰,这大概与早期帝国海军不太重视鱼雷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驱逐舰本身就是从鱼雷艇发展而来的。相反,帝国驱逐舰更注重适航能力,以及续航能力,这也与帝国有大量的海外领地,需要大量的驱逐舰去维持海外领地的安全有关系吧。
  在大战中,有好几种驱逐舰的速度超过,或者接近40节,而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批量建造了数百艘的“城市”级驱逐舰的最大速度也就只有35节,而且在满载的情况下,往往还达不到35节。这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而且也导致帝国驱逐舰在海战中很少有成功的鱼雷攻击,反而是在护航作战中表现突出。这大概也正是因为帝国海军对驱逐舰的定义,以及使用方式与别的海军不太一样吧。当然,这并不能否认帝国海军驱逐舰拥有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特别是在使用了650重型氧气鱼雷之后,“城市”级驱逐舰一跃成为了当时鱼雷攻击能力最强悍的驱逐舰之一。
  “将军,驱逐舰编队冲上去了。”
  “压制敌战列舰,让巡洋舰也参加炮战,重点打击敌战列舰上的副炮群!”常荐新也在关注驱逐舰编队的行动。此时,对驱逐舰威胁最大的就是战列舰上数量众多的副炮,反而是那些射速慢的主炮难以对驱逐舰构成威胁。
  “不对劲,怎么美舰没有炮击我们的驱逐舰?”
  “他们的巡洋舰在哪?难道都被打光了,还有怎么战列舰上的副炮没有开火?”
  常荐新朝那两艘美军战列舰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美军战列舰上并没有出现密集的炮口闪光,这就说明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没有开火。他也很是疑惑不解,难道美军战列舰没有发现逼近的驱逐舰吗?如果发现了,那么肯定要拼命阻止驱逐舰靠近,战列舰再厉害,也绝对承受不住鱼雷,特别是重型鱼雷的打击。难道美国人想不开,想寻短见了?
  第2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也很是惊奇,在距离美舰队还有大概5海里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遭到打击,这已经到了发射鱼雷的理想距离了。看到美舰队没有抵抗,指挥官就没有急着下达发射鱼雷的命令,而是继续逼近美舰队,直到距离1号敌舰大概3海里,距离2号敌舰也只有3海里多一点的时候,十艘驱逐舰才纷纷发射了所有的鱼雷,随即就全速转向,脱离了战斗。
  “攻击成功了,美军仍然没有反应,还在继续向西航行,速度也没有变化,该死的,难道他们都是瞎子?”
  “全力炮击,别管那么多!”常荐新朝那名大呼小叫的参谋瞪了一眼,然后对航海参谋说道,“航向向被偏20度,拉近一点,不然打不穿敌舰的装甲。”
  此时,常荐新已经意识到,肯定是美战舰上的雷达有问题,从炮战开始,美战舰的还击就相当弱小,几乎跟没有还击一样。在巡洋舰的对轰中,美巡洋舰的炮击精度也很糟糕,不像是在雷达引导下开火,而是由了望员在盲目的指挥炮战。而现在驱逐舰逼近发射鱼雷,美战舰竟然没有任何规避举动,毫无疑问,美战舰上的雷达有问题,不然早就发现了逼近的驱逐舰了。
  第2驱逐舰编队发射鱼雷的时间是一点十三分,对速度超过了65节的鱼雷来说,3海里的距离大概只需要3分钟时间就能跑完,算上美军战舰仍然在向西航行的速度,实际上只需要两分半钟左右的时间,鱼雷就能命中目标。“南宁”号上的一名参谋就在计算时间,如果能够有几条鱼雷命中美军战列舰的话,那这场战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一点十六分刚过,1号敌舰被第一条鱼雷命中,接着在十秒钟之内,1号敌舰至少发生了数次爆炸。一点十七分,2号敌舰被鱼雷命中,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内,这艘敌舰也被数条鱼雷命中。
  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常荐新向通信参谋看了过去。
  “密集攻击,驱逐舰发射鱼雷的距离很近,设定的扇射角很小。”通信参谋一边说着,一边耸了下肩膀。
  常荐新微微皱了下眉毛,也就没有多问。
  一般情况下,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的时候,对鱼雷的扇射角是有严格规定的,而最低标准就是在到达目标航线的时候,两条鱼雷的间隔距离是敌舰投影长度的一倍,不然就无法保证鱼雷命中敌舰。这只是极端情况,而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驱逐舰的舰长会将扇射角设定得更小一点,以保证有多条鱼雷能够命中敌舰。另外,这也是为什么驱逐舰上一般要设至少两具鱼雷发射器,而且每具鱼雷发射器上的鱼雷发射管之间的夹角是可以调整的,以及在攻击时,要发射所有鱼雷的主要原因。
  实战中,鱼雷的命中率比炮弹还要低,如果敌舰发现及时,并且采取的正确的规避动作,运气又足够好的话,往往能够避开鱼雷攻击。在太平洋战场上,当时还隶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兴凯湖”号航母就曾经连续避开了20多条鱼雷。可同样的,只要被鱼雷命中,那么战舰不沉也会重伤。而为了提高威力,鱼雷往往都采用大装药,而且使用的都是比普通黄色主要威力大得多的高能炸药。
  “将军,命中报告。”
  常荐新长吸了口气,接过了参谋递来的报告。
  在了望员观察到的结果中,1号敌舰至少被六条鱼雷连续命中,而且命中点都在左舷。2号敌舰也被至少5条鱼雷连续命中,全部在左舷。650重型鱼雷的装药量超过了400公斤,而且是高能炸药,一条就足以摧毁一艘航母了,就算“蒙大拿”级战列舰的防鱼雷能力更强,也无法承受住这么猛烈的打击。更重要的是,鱼雷全都命中左舷,必然导致战列舰左舷的舱室严重进水,从而使战舰左倾。这样一来,就算美舰开火还击,可主炮的仰角是有限制的,在左倾的情况下,很难达到最大仰角,也就很难提高主炮的射程。
  “报告,敌舰开始减速,而且正在向左侧倾斜。”
  “需要让驱逐舰再发动一次鱼雷攻击吗?”立即有参谋提出了建议。
  “先别急,让第2驱逐舰编队做好攻击准备。”常荐新放下了手上的纸条,“靠上去,尽快收拾掉这两艘战列舰。”
  战斗的进展速度不但超过了常荐新的预料,连在天上观战的屠健君与水自清两人也都惊讶不已。特别是在鱼雷命中了敌舰的时候,两人还都认为自己看花了眼呢,难道美国人真是想寻短见吗?
  海面上,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迅速的靠近了美舰,随即就开始减速。炮击也越来越准确了。炮弹不断的砸在美舰周围的海面上,时不时会有几发炮弹落在战舰上。美舰的还击相当虚弱,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炮战距离到了5海里,也就是大概9000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进入了直射距离。虽然26式穿甲弹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命中率却提高了不少,而且总会有炮弹打中要害部位,打中装甲薄弱的部位,在美舰无法进行还击的情况下,近距离战斗的效率要比远战高得多。
  此时,常荐新也不再担心美舰的威胁,两艘“蒙大拿”级上的主炮都成了哑巴,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他的战舰,近战也不再是个问题了。
  “将军,看样子,美军似乎已经放弃抵抗了,我们要不要派人去缴获这两艘战舰?”
  常荐新一愣,朝那个提出了建议的参谋看去,然后就笑着摇了摇头。这其实是个很让常荐新动心的提议,在“珊瑚海大海战”中,第三特混舰队就缴获了两艘美军的战列舰,从而使常荐新一战成名,甚至成为了帝国军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现在官兵们都只想着早点回家,早点结束这场战斗,早点看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暂且不说缴获这两艘美舰会遇到多大的危险,在缴获之后,还得为其修复受损的舰体,还得设法拖回帝国,这肯定是件麻烦事,而且肯定是第三特混舰队的麻烦事,别的特混舰队不会帮忙。那么,第三特混舰队就得继续留在战场上,官兵们也就回不了家。如果在行动中有官兵牺牲的话,那该怎么向他们的亲人解释呢?
  没有任何悬念的炮战,应该说是炮击,从一点四十四分持续到了两点半,六艘战列舰各打出了两百多发穿甲弹,两艘美舰也都奄奄一息了。最后,在确定美舰已经彻底停止了运动,而且其左舷上的所有副炮与高射炮都被摧毁之后,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常荐新命令第2驱逐舰编队里的四艘驱逐舰发动了最后一次鱼雷攻击。四艘驱逐舰各发射了10条鱼雷,最终解决了这两艘注定会完蛋的战列舰。
  三点过五分,1号敌舰,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号从海面上消失了。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6条鱼雷,超过100发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2789名官兵中,只有217人被第三特混舰队救起,其余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三点十二分,2号敌舰,也就是“罗德岛”号在发生了大爆炸后,分成两截迅速的沉入了海底。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7条鱼雷,超过100发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2240名官兵(因为“路易斯安那”号是旗舰,所以多了几百名官兵)中,只有197人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另外,还有12艘驱逐舰,4艘重巡洋舰被击沉,另外2艘逃跑的重巡洋舰也在天亮后被第一舰队的轰炸机追上后给干掉了。这16艘战舰中,一共有2164名美军官兵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此役,第三特混舰队只有三名驱逐舰上炮手因为火炮炸膛而负伤,无一阵亡。另外有两艘巡洋舰挨了几发小口径炮弹,并无严重损伤,甚至连轻度损伤都算不上。
  三点不到,在两艘美军战列舰开始沉没的时候,常荐新就下令打捞落水人员。与以往一样,落水的美国海军官兵都得到了应有的救援与帮助。
  与陆军不一样,海军,特别是舰队官兵对敌人并不是完全仇视,而且在战斗结束之后,都会主动营救对方的落水人员。这是海军的传统之一,早在风帆时代,任何一国的海军战舰就承担起了救援战败对手人员的责任,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这大概也与海军的战斗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在海战中,不管是炮战,还是航空作战,交战双方的官兵都不是面对面的与敌人作战,也就很难见到鲜血淋漓的场面,更不会像陆军步兵那样,需要将刺刀捅入敌人的身体来杀伤敌人。因此,海军官兵一直严格遵守着交战原则,那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要尽一切可能救援对方失去战斗力的军人,而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
  打捞工作持续到了天亮,常荐新没有忘记将歼灭美军舰队的消息发给谈仁皓。而对常荐新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很过瘾,因为从一开始,美军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甚至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当时常荐新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如参谋们所说的那样,美军是在自寻短见吗?
第二十节
凯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