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0/735

  整个下午,斯普鲁恩斯都忐忑不安,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觉得不舒服,直到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了下来,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唐帝国的舰载轰炸机具有夜间轰炸舰队的能力,也就是说,到了晚上,大西洋舰队就相对安全了许多。
  冶金是在傍晚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收到了岸基航空兵基地发来的电报,电报的主要内容就是有三架侦察机很有可能发现了唐帝国的舰队,只是无法确定具体的位置,因为那三架侦察机没有在预定时间内返回基地,而是与基地失去了联系。另外,电报中还给出了那三架远程的飞行航线。
  结合这三架侦察机的飞行线路,斯普鲁恩斯很快就猜测出了对方的位置。很明显,这三架侦察机都是遭到了突然打击,根本就来不及发出电报就被击落了。当然,远程侦察机一般不会轻易的改变侦察航线,也就是说,这三条航线交叉的地方就是敌舰队所在的海域。另外,当时敌舰队的第一架侦察机是从西面出现的,再结合这一点,斯普鲁恩斯几乎可以肯定唐帝国的舰队在巴哈马群岛南部海域活动,可是现在肯定已经不在那片海域了。
  到此,斯普鲁恩斯也基本上弄清楚了当时的情况,同时搞清楚了,为什么唐帝国舰队的轰炸机没有及时的追上大西洋舰队,因为双方之间的距离在400海里以上。也许,唐帝国舰队在下午就已经放弃了追击行动,斯普鲁恩斯一下午的担惊受怕也只是白搭。可是,现在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斯普鲁恩斯的面前,按就是他应该何去何从?
  返回诺福克的话,那肯定不可能,他没有任何理由在这个时候返回诺福克,同时,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把这次遭遇报告上去,毕竟他没有与敌人决战,如果让总统知道了,那还不撤他的职吗?
  继续寻找唐帝国主力舰队决战,这也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是对手已经产生了警觉,知道大西洋舰队就在附近,甚至有可能借此判断出大西洋舰队的目的是要进入加勒比海,从后方发动偷袭。那么,唐帝国海军肯定要密切监视那几条进入加勒比海的海峡,如果大西洋舰队贸然前去的话,就会再次暴露。而除了南下之外,向西靠近唐帝国的主力舰队也不大现实,侦察能力本来就不如对手,而且岸基航空兵也不太可靠,如果无法确保首先发现对手,那么冲过去与送死又有什么分别呢?回到巴哈马群岛北部海域,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怎么向参谋军官解释,还有接下来该怎么办?进入佛罗里达海峡,还是返回诺福克?两个选择明显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思考了好几个小时,斯普鲁恩斯最后只恩能让舰队继续向东转移,并且想好了说服参谋军官的理由,那就是舰队继续在战场附近等待机会,利用岸基侦察机去寻找唐帝国主力舰队,只要抓住酒会,就立即前往偷袭唐帝国的主力舰队,一举击溃对手。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作用只是让参谋军官不怀疑斯普鲁恩斯与敌人决战的决心,从而稳定住舰队司令部。而斯普鲁恩斯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拖时间,而能不能抓住偷袭的机会,他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可以说,谈仁皓对斯普鲁恩斯是极为了解的,当时斯普鲁恩斯的决定与谈仁皓的猜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也体现出了斯普鲁恩斯狡猾的一面。大西洋舰队离开诺福克港的主要任务实际上不是去与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决战,而是要掩护古巴,阻止唐帝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古巴,并且支援地面部队发动反击,把登陆的敌人赶下大海。现在,唐帝国海军陆战队已经登上了古巴,而且正在扩大战果,布雷德利的前期判断出现了根本性错误,在兵力调动上有很大的问题,又没有占优势的制空权,在火力方面更是远不如对手。也就是说,就算布雷德利拼尽了全力,也不可能在战胜登上古巴的唐帝国陆战队,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斯普鲁恩斯要利用的就是这一点,舰队在外活动的时间总有个期限,而这个期限就是古巴登陆战役结束。到时候,不管是登陆的唐帝国陆战队被赶下大海,还是圣地亚哥港沦陷,大西洋舰队就没有继续在战场上活动的意义了,金上将也会在此时要求舰队返回诺福克,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且总统没有任何理由反对这个提议。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只需要在海上活动到这个期限,而在此期间,他不需要去与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决战,只要唐帝国的主力舰队无法全力支援陆战队,他就可以告诉任何人,是大西洋舰队牵制住了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没有能够击败唐帝国的陆战队,那是陆军的问题,而不是海军以及大西洋舰队的责任。
  可以说,从大西洋舰队离开诺福克开始,斯普鲁恩斯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明知道根本就不是敌人对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与敌人决战呢?在斯普鲁恩斯看来,只要大西洋舰队一直存在,唐帝国海军就会投鼠忌器,不敢将所有的舰队投入到其他方向上去,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力量来应付大西洋舰队的威胁,从而使唐帝国海军无法以全部的力量发动进攻,有效的拖延了敌人的进军速度,为美国海军,乃至整个美国恢复元气,积累反击的力量争取到了时间。
  这就是当时大西洋舰队存在的价值。斯普鲁恩斯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竭力保存大西洋舰队,避免过早的与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决战。实际上,谈仁皓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没有绝对把握歼灭大西洋舰队的情况下,他也不会冒险与其决战,而是会在别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相对而言,谈仁皓有更多的决策权,而且只要进攻古巴的行动顺利完成,那么能否歼灭大西洋舰队,对他的影响都不是很大。相反,斯普鲁恩斯就没有这么大的自由度了,特别是在唐帝国陆战队打到了古巴,并且开始向圣地亚哥进军的时候,美国总统,以及其他的部队更不可能让大西洋舰队置身事外。
  五日上午,也就在斯普鲁恩斯去休息了几个小时,准备在上午安排侦察机搜索舰队周围海域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收到了金上将发来的电报,唐帝国陆战队正在准备合围圣地亚哥,总统命令大西洋舰队尽快投入战斗,打击唐帝国海军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协助布雷德利将唐帝国陆战队挡在圣地亚哥防线以外。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极为荒唐的命令,就算大西洋舰队此时有足够的实力,也要先击败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而不是去对付唐帝国海军的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而且这也与总统最初的命令完全不一样。斯普鲁恩斯也注意到了金上将在电报中的措词,命令是由“总统”下达的,而不是由海军部长下达的,也就是说,金上将根本就不支持总统这么做,也不赞成让舰队去冒险。
  斯普鲁恩斯考虑了一阵,随即就下令舰队转为向南航行,只是速度仍然为16节,因为该海域的海流是向北的,也就是说,舰队的实际航行速度低于16节。斯普鲁恩斯并没有想过要进入加勒比海,他只是想继续拖延时间。按照唐帝国海军陆战队的推进速度,要不了几天就能打下圣地亚哥,然后他就可以返回诺福克了。至于能否守住古巴,那是布雷德利,以及陆军总参谋部的事情,与他这个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四十三节
狼入羊圈
  在斯普鲁恩斯千方百计的不想过早与联合舰队接触,想平安无事的回到诺福克的时候,谈仁皓也摸准了斯普鲁恩斯的想法,五日的时候,谈仁皓亲自赶到了“南宁”号战列舰上,与常荐新商议了一下,随即就联系了韩绍锋。最终确定第三特混舰队在当天晚上率先杀入圣地亚哥港,炮击美军的港口防御设施,而陆战队最迟在六日上午八点发动进攻港区的作战行动,同时舰队将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
  当时,主要是由常荐新在安排舰队的行动,而且谈仁皓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以及负责掩护“合肥”号战列舰的四艘驱逐舰将不参加进攻行动。另外,韩绍锋也在当天下午联系了岸基航空兵,由战术航空兵在当天晚上舰队突击之前轰炸圣地亚哥市区,吸引美军的注意力,然后再支持舰队一起轰炸港口内的美军防御设施。
  到了傍晚的时候,常荐新指挥的五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首先开始向圣地亚哥港前进,而其他的战舰都被留在了后面,负责在港口外进行炮击,同时在天亮后为向港口推进的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而陆战队的工程兵已经赶在当天下午清除掉了港湾出口处的障碍物,为舰队开辟了一条进入港口的航道。虽然这条航道有点狭窄,一次只能让一艘战舰通过,但是这也足够让第三特混舰队杀进去了。
  由舰队率先突击圣地亚哥港,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如果换在别的地方,谈仁皓根本就不敢提出这样的行动。同样的,也正是因为圣地亚哥港比较特殊,所以谈仁皓才想到了这个冒险的办法。
  圣地亚哥港本身就是一处天然深水良港,其形状有点像是一个捏扁了的口袋,港湾的出口在南面,其南北长度大概有15公里,东西宽度在2公里到3公里之间,整个港湾非常狭长,港口内的最大水深超过了50米,平均水深在20米以上,足以容纳当时世界上任何一艘大型战舰。而圣地亚哥市区就在港湾的东北角上,依山而建,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了。
  当年,西班牙统治古巴的时候,就是因为圣地亚哥拥有整个古巴最优良深水良港,所以将这里建成了要塞,同时是西班牙海军加勒比海舰队的母港。美国在占领了古巴之后,也很快将圣地亚哥港利用了起来,这是当时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地区最重要,也是设施最完备的港口之一。
  按照一般的情况,这种地理环境下的港口是易守难攻的,当初美国与西班牙开战的时候,美国本土舰队就没有敢杀进圣地亚哥港,而是通过封锁圣地亚哥港,最终迫使西班牙舰队主动冲了出来,然后利用港湾出口处的狭窄水面围歼了西班牙舰队,从此一举奠定了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霸权地位。
  也正是如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想要让第三特混舰队首先杀进去,而在谈仁皓提出了这个建议的时候,韩绍锋与常荐新都立即认识到了这个计划的重要性。当时的情况,是很有利于第三特混舰队的进攻行动的。
  首先是港湾内不会有大量水雷,只要开辟出了进入港湾的航道,那么第三特混舰队就不需要担心浅海去的水雷威胁了。其次是港湾本身就很狭长,当初美国本土舰队因为火炮射程有限,不可能对付两岸的岸防火炮,而现在第三特混舰队战舰上的火炮射程都比美军岸防火炮远得多,自然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此舰队可以在向前推进的时候,顺带打击两岸的美军阵地。最后,港湾内的美军战舰数量很少,根本就无法威胁到第三特混舰队。而这次冒险行动的最大好处是,只要第三特混舰队杀入了港湾,并且炮击了沿途的美军防御阵地的话,那么陆战队就可以沿着舰队开辟出来的通道一路推进到圣地亚哥城的东南面,然后攻打圣地亚哥,而不需要强行突破美军设在圣地亚哥其他方向上的防御阵地,避免了让陆战队去打并不是很熟悉的阵地进攻战。
  有这么多的好处,韩绍锋与常荐新自然不会反对。当时常荐新本来就觉得不够过瘾,如果让他杀进去,那还不是狼入羊群?韩绍锋也正在为怎么突破美军设在圣地亚哥外围的防御阵地而发愁呢,他甚至在四日晚上决定暂时停止进攻,等待第二批的六个陆战师到达之后再攻打圣地亚哥,而现在只要有舰队的近距离炮火支援,也许就靠手里的两个步兵师就能打下圣地亚哥了,而运送第二批登陆部队的船只可以直接到港口里停靠,也就不需要让工程兵在滩头阵地上修建第二条简易码头,这不但节约了很多时间,还省了很多麻烦,更重要的,可以让第二批的六个陆战师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以更快的速度扫荡古巴东南部地区!
  晚上八点半,排在战列舰编队前方的四艘巡洋舰首先到达了港湾的出口处附近。首先进入港湾的不是这四艘巡洋舰,而是由韩绍锋安排的一艘小型护卫舰。这艘护卫舰将为后面的战舰带路,以便顺利的通过狭窄的水道,进入港湾,而不是因为大型战舰摸不清方向而在港湾的出口处搁浅,从而导致行动失败。
  直到九点五十分,排在编队最后面的巡洋舰才进入了港湾,此时最前面的巡洋舰编队已经进入港湾近三海里了,而且已经在二十分钟前开始炮击两侧海岸上的美军防御阵地,特别是东面海滩上的美军防御阵地与炮兵阵地。
  突然到来的炮击让美军根本就摸不准方向,直到美军发现炮弹是从港湾飞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在夜幕下不断开火的那十几艘庞大的战舰,可是此时美军要想进行反击已经太晚了。提前出发的水上飞机依靠侦察机提供的情报,首先引导舰炮打击了美军的炮兵阵地,而随着美军开始反击,其隐蔽的岸防火炮也暴露了,水上飞机立即为战舰提供了新的目标。
  这绝对是一场不平等的炮战,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这场战斗都没有任何的公平性可言。
  在数量上,一艘巡洋舰上有9门200毫米重炮,另外还有16门120毫米副炮,24门80毫米火炮,以及数十门40毫米与20毫米的机关炮。战列舰上的火炮数量更多,除了9门400毫米的巨炮之外,还有24门120毫米副炮,24门80毫米火炮,以及超过了100门的40毫米与20毫米机关炮。十三艘战舰上的火炮同时开火的话,一分钟之能能够打出近300的炮弹,而这些炮弹足以摧毁一个步兵团的防御阵地,或者是同时打掉数个炮兵阵地了。
  美军明显处于劣势,不但火炮数量非常少,而且主要装备的是105毫米口径的陆军火炮,其155毫米口径的重炮数量相当有限,而且难以隐蔽,在第一时间就被摧毁了。而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对巡洋舰都难以构成威胁,就更别说对付战列舰了。
  也就在最后一艘巡洋舰进入港湾的时候,美军设在港湾南部与中部的几个炮兵阵地已经全部被摧毁,数十门隐蔽起来的岸防火炮也被摧毁,港湾东侧的防御阵地全部笼罩在了火海之中。很多在慌乱之中暴露在外的美军官兵成为了战舰上小口径机关炮的理想射杀目标。这些机关炮本来是用来防空的,其射速都非常快,射程也不会太短。特别是20毫米机关炮,其理论射速达到了一分钟250发,实际射速也达到了一分钟120发以上,密集的弹雨覆盖了美军的阵地,任何暴露在外的官兵都成为了射杀的目标。
  舰队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以大概5节的速度向北航行。常荐新没有让舰队提速,主要是港湾内比较狭窄,而且在两侧还有浅水区,如果速度太快的话,战舰很容易冲入浅水区而搁浅。另外,美军的反击并没有什么威胁,也就没有必要提高速度,保持缓慢的航速还能够提高炮击的准确性呢。
  到了六日凌晨的时候,跑在最前面的巡洋舰已经到了港湾的码头区附近了,而且开始炮击码头后方的美军仓库。四艘巡洋舰陆续进入了港湾北部比较开阔的水域,随即就全部展开,开始压制美军在码头区的防御工事。
  等到常荐新指挥的五艘战列舰到达的时候,负责守卫码头的美军,以及在这一地区的非战斗性官兵都已经抱头鼠窜了。五艘战列舰没有炮击码头,而是把炮口对准了东北方向上的圣地亚哥市区,随即就在水上飞机的引导下开始炮击市区内的美军目标,特别是设在市区南部的美军司令部。
  最后四艘巡洋舰大概在一点之前到达,而此时最先到达的四艘巡洋舰已经完成了炮击码头区的任务,八艘巡洋舰全部将炮口对准了圣地亚哥市区南面的美军防御阵地。这是美军为保卫圣地亚哥设置的防线的一段,而且当时韩绍锋的陆战队就在美军防御阵地东南面大概十公里之外。
  可以说,到此时,炮击才真正开始。杀入圣地亚哥港的第三特混舰队不是狼入羊群,而是狼入羊圈。美军指挥官也没有想到第三特混舰队竟然会直接杀进来,也就没有做任何防御准备工作。当时,美军已经考虑要在港区内布设水雷了,可是运来大批水雷还囤积在仓库里,没有放到港口里去,结果在凌晨一点半左右,这些水雷全部被引导,爆炸产生的巨大赏光与滚动的火球升到了数百米的高空,二十多公里外的陆战队官兵都看得一清二楚。
  到凌晨三点左右,该摧毁的目标基本上都已经摧毁了,而且圣地亚哥市区南面防线上的美军已经开始撤退。常荐新也在这个时候下达了自由开火的命令,接着他就给韩绍锋发去了电报,让陆战队不用等到天亮,只要做好了进攻准备,就可以向圣地亚哥推进了。韩绍锋也很快回电,陆战队最快也只能在六点才能发动进攻,而且到时候会有火力支援船进入港湾,不需要第三特混舰队在白天支持陆战队进攻。
  韩绍锋安排火力支援船来接替第三特混舰队,大概是不想让第三特混舰队抢了所有的功劳,毕竟火力支援船是属于陆战队直接指挥的。而且当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拔除了周围的所有火力点,火力支援船不会受到多大的威胁。
  常荐新也没有计较那么多,在给韩绍锋回电,第三特混舰队将在天亮后撤出战斗之后,他给各舰的舰长下了一道补充命令,那就是在六点半之前,必须打光所有的炮弹,连一发20毫米机关炮的炮弹都不能留下。而且只要不把炮弹打到陆战队的头上去,可以炮击任何目标。
  有了常荐新的这道命令,各舰的舰长都疯狂了起来,炮手们更是疯狂了起来。要知道,战列舰上每门20毫米机关炮有2000发炮弹,而巡洋舰上的同口径机关炮的备弹量也有1200发。真要在几个小时内打光这么多的炮弹,不说别的,光是负责搬运炮弹的官兵就要累得够呛,说不定还会打坏好几十根炮管呢。
  接下来三个小时的炮击极为疯狂,很多战舰都是在漫无目的的倾泻着炮弹,而且大部分的舰炮都瞄准了市区,这样至少能够保证炮弹不会落到附近的帝国陆战队的阵地上去吧。到了六点半左右,也就是在常荐新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各战舰上出了对海作战的穿甲弹,以及防空专用的VT弹之外,其他的炮弹几乎全部用光。
  这时候,陆战队已经发起了进攻,韩绍锋的火力支援船也已经进入了港湾。常荐新对这个晚上的炮击很是满意,至于韩绍锋接下来怎么打,因为韩绍锋没有邀请他参加,所以常荐新也不是很关心。
第四十四节
战役转折点
  攻占圣地亚哥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这也是登陆战役的一大特点。除了某些小型岛屿之外,任何一次登陆战役的转折点都是夺取某个重要的港口。可以说,帝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磨练了这么多年,早就总结出了登陆战役的特点,在登陆作战方面已经非常的娴熟与精明。
  登陆战役的特征性是相当明显的,比如远超过敌人的火力,绝对是制海权与制空权,以及在战役初期投入的重兵。这些都是与其他的地面战斗所不一样的。而这其中,夺取一处优良的港口,让后继部队能够更快到达,并且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作战物资,这是整个登陆战役成败的标准之一。
  从琉球群岛到马里亚纳群岛,再到澳洲大陆,夏威夷群岛,巴拿马,牙买加,以及现在的古巴,任何一次登陆战役都以夺取港口为重大转折点。韩绍锋在成功夺取了滩头阵地之后,并没有急于向内陆扩展防御纵深,而是集中了他手里的所有力量攻打圣地亚哥,包括那支向内地挺进的部队,都是前去攻打圣地亚哥,只不过并不是主力进攻部队而已。
  八月六日,也就是登陆作战开始的第四天,是攻打圣地亚哥最关键的一天。在舰队杀入了圣地亚哥港之后,陆战队在天亮之前沿着舰队用炮火开辟出来的通道杀到了圣地亚哥市区东南。美军在遭受了数个小时的,没有办法还手的炮击之后,也在迅速的调整防线,特别是在帝国陆战队开始向市区推进的时候,美军指挥官也意识到,对手要迅速打下圣地亚哥,占领港口,如果港口沦陷的话,那么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将敌人赶出古巴了。
  当时,驻防圣地亚哥的美军有两个半步兵师,总兵力在4万到5万之间,这其中包括了大概5000名在港口服务的海军官兵,以及1000名左右的文职军人。到此时,所有的美军都已经武装了起来,除了继续向身在哈瓦那的布雷德利要增援之外,美军的前线指挥官也将原本放在市区北面的部队抽调了一部分用来加强市区南面的防御。
  地面战斗在上午七点半左右到达,负责从南面进攻的陆战第29师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市区不到5公里的地方,因为港口在市区的西面,所以距离港区还要稍微远一点。
  在美军调整防御部署的时候,韩绍锋也在积极的调兵遣将。可以说,这次韩绍锋不但决心迅速拿下圣地亚哥,至少要拿下港口,还要争取尽快恢复港口的吞吐能力,好让第二批的六个陆战师直接从港口上岸,不用去条件简陋的登陆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韩绍锋不但投入了大量的作战部队,而且还在集中非战斗部队,准备在第一时间内前往港口,恢复港口的吞吐能力。
  当时,韩绍锋手里实际上还有四个不满员的陆战师,这四个陆战师都是在登陆作战的时候遭受了重大损失的,可每个师至少都还有近七成的战斗力。最初,韩绍锋是想等到第二批的六个陆战师到达之后才强攻圣地亚哥,这四个师就被他留在了海滩阵地上,一方面继续扩大阵地的防御纵深,另外一方面负责协助工程人员修建临时码头,最后还可以充当登陆的总预备队,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派上用场。现在舰队已经帮助陆战队撕开了美军的防线,提前进攻圣地亚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投入预备队扩大战果是最为关键的,因此韩绍锋立即将这四个陆战师调动了起来,其中减员最严重的两个陆战师全部部署到了滩头阵地的防线上,以预防美军趁机袭击滩头阵地,另外两个陆战师则全部沿着海岸线向圣地亚哥方向推进,作为第29师的预备队。
  很明显,韩绍锋留下的预备队比真正投入进攻的部队还要多得多,这有点不符合登陆作战的常理,因为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往往会由投入兵力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可当时韩绍锋也最多只能投入一个师的兵力在最前面进攻,而且第29师也一直派了一个步兵团在最前面推进,其他的都是战术预备队。
  当时限制进攻投入的主要就是战线太窄了,舰队开辟出来的通道不到3公里,而在这点进攻宽度上,最多投入2000人的部队,而且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如果投入兵力太多,就会导致兵力密度过大,出现的伤亡也就会更大,进攻的效果反而好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美军的炮兵,以及航空兵并没有被摧毁,如果投入的兵力密度过大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很多的无谓伤亡。也正是如此,韩绍锋现在才是有力使不上。其次,在有着强大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进攻的关键已经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第一线进攻部队的素质了。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火力支援,不但可以减少兵力投入,而且还能够达到最快的进攻速度。第29师就是韩绍锋手里最精锐的陆战师之一,加上那些随同29师一起推进,负责为支援舰队提供目标信息的炮火引导员,进攻部队的实力并不差。
  在调动作战部队的同时,韩绍锋还将原本计划在登陆场修建第二条简易码头的工程部队全都组织了起来。只要能够打下圣地亚哥港,就没有必要再修一条简易码头。工程人员可以前去恢复港口里的基础设施,而且当时已经送到海滩上的工程物资与设备都可以用到港口里,这样带来的效果更为明显。当然,在陆战队打下港口之前,工程人员只能够留在后方。因为当时还有大批的作战物资囤积在滩头阵地上,所以韩绍锋让这些工程兵首先加固防御阵地,而不是立即跟随陆战队前往圣地亚哥。
  这个决定相当重要,当时前线作战的陆战队所需要的物资基本上都在滩头阵地上,而且大部分物资仍然是依靠在五日建好的简易码头装卸的。因此,在打下圣地亚哥之前,滩头阵地仍然是陆战队获得物资的主要方式。美军的指挥官不可能没有发现这个要点,因此在陆战队攻打圣地亚哥的时候,美军也不会完全进行被动防御,通过攻占滩头阵地来击败还没有打下圣地亚哥的帝国陆战队,这算得上是最有效的手段了。后来,如果没有当时工程兵修建的第二条防线的话,也许在韩绍锋打下圣地亚哥之前,美军就已经攻占了他的滩头阵地,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六日上午,双方之间只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主要是双方都得调整兵力部署,而且当时第29师也没有完全组织起来。除此之外,双方在火力对抗,以及空中对抗方面依然异常的激烈。韩绍锋在这个时候吃了个哑巴亏,他派来顶替第三特混舰队的火力支援船队中,有一艘火力支援船在上午的战斗中被美军的远程炮火击中,不得不提前撤出了战斗,而当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前往外海补充弹药,根本不可能继续前来支援陆战队作战,韩绍锋不得不继续增派更多的火力支援船来压制美军的远程炮兵。
  中午,双方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对抗战,准确的说,双方几乎同时发动了进攻。第29师的进攻时间是12点25分,而美军仅在两分钟之后也冲出了阵地。大概是美军的指挥官认为已经数个小时无所表现的帝国陆战队成了强弩之末,急于发起反击,结果双方的官兵都同时冲了出来。这也是接下来三天之内,在圣地亚哥发生的惨烈战斗的开始。
  这场对攻战只持续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第29师投入的一个团的步兵伤亡近三分之二,大部分都是伤员。美军的损失更为惨重,至少有1200名官兵阵亡,伤员更是不计其数。双方在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之后,都主动撤了下来。到下午3点15分的时候,第29师派上了另外一个步兵团,并且出动了20多辆坦克与两栖装甲战车,发动了第二轮进攻,而此时美军仍然在组织防御。
  六日下午的战斗非常激烈,可是陆战队没有能够推进多少距离,主要就是美军的意志还没有被打垮,而且仍然有不少的预备队,仅仅只有第29师在前面进攻,进攻的力量也不会太大。另外,当时美军已经将大部分炮兵转移到了城市的居民区,而负责压制的火力支援船有点投鼠忌器,没有大肆炮击居民区,结果导致美军仍然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炮火支援。特别是那些射程数公里的重型迫击炮,因为可以方便灵活的转移阵地,往往在火力打击到来之前就已经离开了,火力压制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了七日天亮,韩绍锋把第29师撤了下来,换上了另外一个陆战师。同时,韩绍锋还在当天上午下令火力支援船重点压制美军的支援炮火,不要畏首畏尾,必须要彻底打垮美军的支援火力。有了韩绍锋的命令,十多艘火力支援船对圣地亚哥的居民区进行了持续数个小时的反复炮击,到了当天下午,至少有五成的居民房屋被摧毁。幸亏大部分城市里的居民都已经逃走了,不然平民伤亡肯定非常巨大。另外,在对付美军的机动炮兵部队的时候,火力支援船采用了覆盖炮击的方式,即迅速用火力覆盖美军火力点附近的所有地方,这样就算美军炮兵转移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砸来的炮弹。更有甚者,几艘火箭炮船为了对付几门美军的重型迫击炮,干脆就一次性的打完了所有的火箭弹,将暴露的美军火力点周围上万平方米范围内都炸成了废墟。一艘火箭炮船一次能够发射数百枚火箭弹,而摧毁的不过就是几门迫击炮而已,如果让那些统计军费的官员知道的话,肯定要发疯的!
  七日的战斗有了一些进展,经过了一天多的消耗,到了七日傍晚,陆战队基本上已经突破了美军的防线,推进到了市区边缘。美军也已经退入了市区,依托市区内的建筑群继续抵抗。韩绍锋没有让陆战队进攻市区,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向西面的港口推进。当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尽快夺取港口,至于打下圣地亚哥市,那要看情况而定。当天晚上,韩绍锋将最后一个陆战师投入了战斗。也就是在这个晚上,美军开始反击韩绍锋的登陆场了。
  当时美军两支突击部队,分成了两个方向向登陆场进攻。一是从关塔纳摩出发的一支美军轻型装甲部队从东北面杀了过来。这支部队在三日夜就离开了关塔纳摩,因为害怕遭到轰炸,一直是在夜间行军,白天就躲藏在森林或者是山区里,结果在路上就花了足足四个夜晚。另外一支是从蒂瓜沃司出发的一支美军步兵部队。这支部队是在四日上午出发的,结果遭到了猛烈的轰炸,随即转为在夜间行军,白天隐蔽,也在路上花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韩绍锋留下两个陆战师守卫滩头阵地的意义体现了出来,而当时工程兵也修好了第二条防线。可问题仍然比较严峻。首先是当天晚上航空兵没有办法出动。其次是大部分的火力支援船都在圣地亚哥那边支援进攻。最后,也是当时帝国陆战队,甚至是帝国所有地面部队都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缺乏有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在面对美军的装甲部队的时候,陆战队的官兵就只能依靠血肉之躯与敌人战斗。
  到凌晨四点左右,滩头阵地东面防线首先崩溃,陆战队不得不退到刚刚建好的第二条防线上。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两个半小时,美军仍然在继续挺进。虽然所有陆战队官兵都知道,天亮后轰炸机就将到来,帮助他们打退敌人的进攻,但是,他们能够坚持到天亮吗?
第四十五节
船队进港
  韩绍锋是在凌晨两点左右收到滩头阵地那边的报告的,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猛攻圣地亚哥港,争取尽快打下港口,到时候就算是丢掉了滩头阵地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二是派遣部队前去加强滩头阵地的防御。最终,韩绍锋选择了前者,港口就在不远的地方了,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退回去,然后再花力气,再损失几千名官兵去打下港口。随即,他就给两个负责滩头阵地防御的师长发了电报,给他们下了一道死命令,即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坚持到天亮!
  这道命令让近两万名陆战队官兵前仆后继的投入了激烈的战斗,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怎么干掉美军的坦克。在没有有效的制式武器的情况下,陆战队的官兵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自制遥控地雷,集束手榴弹,用塑胶炸药做的炸弹等等。虽然这些武器很简陋,但是在阵地防御战中,却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比起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言,这些“土”武器仍然是很差劲的。
  这天晚上的战斗中,至少有数百名陆战队官兵在反坦克战斗中伤亡。最后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争论,即有没有必要研制一种可以供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是说,要不要改变帝国陆军与陆战队已经在战争中用了好几年的,由航空兵,以及专门的反坦克部队来承担反坦克作战任务的战术安排。
  在战争的前几年里,帝国一直不太重视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主要是帝国本身就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术航空兵,而且战争已经证明,强大的战术航空兵是对付敌人装甲部队最有效的武器。另外,到了战争中期,帝国也拥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坦克与反坦克炮,其地面反装甲能力提高了很多,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很多时候,甚至能够为步兵连队配备专门的反坦克炮。有了这么多的反坦克手段,当时很多人就坚持认为步兵不需要拥有反坦克武器,而且步兵也不需要与敌人的坦克决战。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可德国人也最先吃到苦头。在对俄作战中,德国步兵多次在面对俄军的坦克部队时没有还手之力,随即德国就研制了好几种步兵反坦克武器,包括后来非常出名的“铁拳”系列火箭筒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相反,在对俄作战中,因为唐帝国这边的战线纵深更大,战场范围更大,与俄军打的多半是野战,而不是阵地防御战,特别是到了战争中期,双方都装备了更先进的坦克后,就更少打阵地战了。在此情况下,唐帝国陆军仍然坚持认为没有必要为步兵配备反坦克武器。
  因为帝国陆战队在很多时候是直接采购陆军的武器装备的,单独研制的武器装备数量很少。特别是在步兵武器方面,帝国陆战队几乎全都用的是陆军的步兵武器,而没有单独研制。因此,帝国陆战队也存在着步兵反坦克能力弱的问题。在白天的战斗中,或者是在有强大的炮火支援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很不明显,而陆战队多数时候都能够得到强大的炮火支援,因此之前也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