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735

  扮演这个角色的正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战役中遇到的麻烦,还有在第二次战役初期遇到的挫败,这些在让古迅雷遭受打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他的指挥风格。可以说,当古迅雷决定重新安排重装甲部队上前线的时候,他的指挥风格就发生了变化。当他于十一日重新发动进攻的时候,追求的不再是迅速突破,而是稳打稳扎的进攻。而这也正是年轻将领与成熟将领之间的明显区别之一。当初,谈仁皓在经历这个转变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与挫折,毫无疑问的,古迅雷也将经历同样的挫折与痛苦。
  由突击转为强攻后,部队进攻的速度慢了很多,在十一日当天,第12坦克师仅仅推进了3公里的距离,而且还在战斗中损失了二十多辆27式中型坦克,与八辆24式重型坦克。相对于在其他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而言,在进攻宽度不到5公里,推进距离不到3公里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严重的损失了。可古迅雷没有责备指挥进攻的两名师长,反而保证会给他们尽快补充上损失的装备与部队,并且一再要求不要冒进,要在确保站稳了脚跟,能够随时抵挡敌人的反击的情况下进攻。也正因为如此,到下午五点半左右,第12坦克师与第89轻骑兵师就停止了进攻,开始为夜间防御做准备。
  古迅雷的命令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十一日夜,美军对第12坦克师与第89轻骑兵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猛攻,可结果在只投入了四个炮兵团的情况下,两个师的官兵不但顶住了美军的进攻,而且还在仅伤亡不到300人的情况下击毙与俘虏了3000多名美军官兵,粉碎了美军的夜间反击。
  在南线战场上,古迅雷的判断仍然是正确的。当时艾森豪威尔认为古迅雷将进攻更为脆弱的南部防线,因此他在十日前就将防线上的美军撤下了一半,并且在防线后方部署了一个口袋阵,等着古迅雷来进攻。而到十一日下午,第5321坦克团与第99轻骑兵师刚到这个口袋阵的口子上就停下了脚步。艾森豪威尔的圈套不但没有得逞,而且还在当晚被迫将留在后面的部分预备队派上去填补防线上的漏洞,削弱了在北部防线上的反击力量。
  当天晚上,战斗打得最激烈的地方是战线的中部,也就是正面战场上,第127师与第46师的官兵经历了这两个师历史上最惨烈的一个夜晚。
  当时,艾森豪威尔在组织北部战线上的反击的时候,就在策划更大规模的反击行动。实际上,在前几天,艾森豪威尔就一直策划反击行动。正如同古迅雷所分析的一样,特瓦坎将在墨西哥城之外最后的一道防线,如果无法守住特瓦坎的话,那么就很难守住普埃布拉,也就无法守住墨西哥城。另外,艾森豪威尔不仅仅是防守方面的大师,其指挥进攻的能力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甚至他的进攻能力还要更强一些。之前,艾森豪威尔一直是在被动的指挥防御作战,在有了反击机会的情况下,他肯定不会放过反击的机会!当时,在面对唐帝国陆军二十多万大军的进攻时,最有效的防御自然是出其不意的反击了。
  在古迅雷发动第二轮进攻之前,艾森豪威尔已经对特瓦坎的四个美军师进行了重新整编,将之前主要负责防御,也同样伤亡惨重第26步兵师的剩余官兵编入了另外三个师,另外还组建了一个有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以及一个工程营的预备队。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还将留在普埃布拉的两个步兵师调了过去。这样一来,当时在特瓦坎的美军就达到了五个师的规模,其中有两个师部署在防线上,另外有一个师在防线后方,还有两个师的预备队。
  除了这部分美军之外,当时在特瓦坎还有大概四个师的墨西哥叛军。墨西哥叛军的战斗力更为低下。比起墨西哥政府军而言,叛军不但士气低弥,而且缺乏训练与装备。当美军袭击了墨西哥总统府,随后策动部分原本对总统不满的军阀组成了临时政府的时候,留下来的军官就相当有限,大部分前墨西哥政府军的军官都通过各种渠道陆续前往了由唐帝国控制的地区,并且加入了重新组建的政府军。更重要的是,当时美军只能够为叛军提供训练支援,而叛军最需要的武器装备却相当有限,主要是美军自己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军,很多在一战后封存的武器装备都被重新利用了起来,哪还有能力武装墨西哥叛军呢?相反,重新组建的墨西哥政府军不但得到了唐帝国陆军在训练方面的支持,而且帝国陆军有大批淘汰装备,还有大批在战场上缴获的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无偿送给墨西哥的。
  相对古迅雷投入了十二个师的进攻兵力而言,特瓦坎的守卫力量并不强大,如果不是美军提前建好了大批永固防御工事,并且在防御作战方面相当的积极主动的话,其防线早就被攻破了。也就是在这一情况之下,艾森豪威尔还在策划反击,可想而知,当时他遇到的困难有多大。如果不是其出色的指挥才能,以及大胆的决策能力的话,艾森豪威尔也不可能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发动反击了。同样,也正因为兵力严重不足,艾森豪威尔在策划反击的时候相当的小心谨慎。
  从其在南部战线上设置口袋阵来看,当时艾森豪威尔很希望在南部战线上打一次歼灭战,这不但能够改变兵力对比,拖住对手的进攻,而且还能够在短期内造成对方的指挥系统将注意力放在南部战线上,从而为他在其他方向上发动反击提供机会。可问题是,最终古迅雷不但没有上当,还将重点放在了北部战线上。艾森豪威尔的第一个计划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使战局在十一日白天变得对他极为不利。可这并没有使艾森豪威尔放弃。
  十一日白天,艾森豪威尔紧急调整了战役部署。当天晚上,美军在北部战线上发动了果断的反击,却一头撞在了由第12师的坦克,以及第89师的装甲战车,以及密集的机火力组成的铜墙铁壁上。当晚,在该防线上发动反击的美军第14师有3000多名官兵阵亡或者被俘,伤员更是超过了5000人,该师减员超过一半!
  也就是在第14步兵师发动反击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在中部战线上一口气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这包括了才从后方调来的第21骑兵师。这也是第一个在墨西哥参战的美军装甲部队。另外,艾森豪威尔还集中了三个师的炮兵,外加五个独立炮兵营,一共近800门重炮为第21骑兵师以及第8步兵师开路。可想而知,当时负责正面防御第127师的阵地会受到多大的压力。
  战斗从晚上八点半开始,第127师的防线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到晚上十一点的时候还差点崩溃。第46步兵师在十点半的时候派出了支援部队,如果不是支援部队迅速到达,恐怕第127师当天晚上就要被击溃,而第46师也很难坚持到天亮。即使如此,第一道防线也仅仅坚持到了十二日凌晨。
  当第127师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该师已经伤亡官兵3000多人。撤退是在炮火掩护下进行的,当时古迅雷也只能为第127师提供有限的炮火掩护,毕竟炮兵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到了战线的北部与南部,中部战线本来就不是重点战区,而要在夜间迅速转移炮兵也不大可能。在两个小时里,第127师的官兵断断续续的撤了下来,并且最终回到了第46师的防线上。此时,古迅雷将第46师放在第127师后面,并且组建了第二道防线的意义显现了出来。
  美军在凌晨两点半的时候开始炮击第46师的防御阵地,炮击持续了足足三十分钟,成千上万发炮弹将第46师的防御阵地砸得千疮百孔,官兵们只能龟缩在防炮洞里躲避这惊心动魄的半小时。以往,从来是帝国陆军的炮兵打击敌人,而这次,帝国陆军的官兵也体会到了敌人炮火的威力。
  与第127师相比,第46师的官兵素质要好得多,而且第46师属于高级步兵师,编制规模要比第127师大,多了两个独立步兵营,另外每个步兵团还额外配制了一个重型迫击炮连,其火力也要强得多。可与第127师存在同样的问题,当时帝国陆军步兵部队严重缺乏直射反坦克火力,在面对敌人的坦克时,除了单兵火箭筒,反坦克地雷,以及那些性能差得都不堪使用的反坦克手雷之外,就只能够依靠炮兵与航空兵的支援了。也正是如此,在面对美军第21骑兵师的攻击时,第46师的防御战斗也打得异常的艰难。
第四十节
步兵防线
  直到十二日傍晚的时候,谈仁皓才收到了雷少卿发来的,帝国陆军远征军的最新战报,知道了头天晚上发生在特瓦坎附近的战斗。而此时,谈仁皓的第一舰队,以及黄晓天的第三舰队已经到达了预定的作战待命海域,正在等待着斯普鲁恩斯的大西洋舰队前来与他们决战呢。
  透过战报中那并不算是详细与深入的介绍,谈仁皓这个门外汉都能够体会到当时发生在那块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防御阵地上的战斗到底有多惨烈。随后,谈仁皓让情报参谋去战舰上的资料室找来了美军参战部队的相关资料,当他了解到发动进攻的那几支美军部队之后,他更加能够体会到那些陆军官兵在当时所进行的是多么惨烈的战斗了。
  美军第12骑兵师是美国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是美国陆军最早组建的几支装甲部队之一,其装备,训练,乃至规模都算得上是美国陆军中的翘楚。当时,第12骑兵师名义上只是一支师级部队,可实际上全师上下官兵总数达到了21000余人,是其他美军师的一倍半以上。该师一共装备了368辆坦克,其中120辆“潘兴”式重型坦克,打主力的是M4-76型中型坦克。而在第12骑兵师派遣到墨西哥之前,美国陆军正在换装新的坦克,结果错过了换装的机会。当时,由新奥尔良出发的那支船队的四艘大型滚装货轮上就运载着为第12骑兵师提供的420辆新式坦克,可这支船队在十日才到达坦皮科,没有能够及时的把新式坦克送到第12骑兵师,对当时的第127师与第46师的官兵而言,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样,配合第12骑兵师作战的第8步兵师也是美国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第8步兵师在美军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前身是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列克星敦战役的美军某步兵团,后来还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两次美墨战争,以及美西战争,立下过显赫的功劳,是美军中公认的王牌部队之一。另外,与唐帝国陆军的编制不一样,美国实际上并没有纯正的步兵部队,大部分步兵师实际上都是机械化步兵师,有点类似于唐帝国陆军的摩步师。第8步兵师有一个师属独立坦克营,另外,每个步兵团都有一个骑兵营,全师装备坦克共计82辆,装甲战车210余辆,卡车与吉普车超过了2000辆。可以说,这几乎就是一支轻骑兵师了。
  在这两支强大的部队,以及艾森豪威尔为反击投入的数百门重炮与火箭炮时,第127师能够在宽度超过10公里的战线上守住几个小时,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当时,第127师的师属炮兵部队已经被抽调到了别的地方去,而其最重的武器仅仅只是配备在步兵团的炮兵连里的80毫米迫击炮而已!第46师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当时其独立炮兵团也被抽调到了北部战线上去,虽然其团属炮兵连的装备要强一些,可也只有120毫米迫击炮而已。最主要的是,两个步兵师都严重缺乏直射反坦克火力,在炮兵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援,而航空兵又无法在夜间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情况下,步兵只能够依靠有限的,而且是射程不足300米的单兵火箭筒对付美军的钢铁怪兽,情况自然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当第127师退下来之后,并没有立即撤退到更远的地方去,而是留在了第46师的阵地后方。第127师的师长已经在战斗中负伤,参谋长指挥断后部队,并没有在当天晚上到达第46师的阵地,代替指挥的是一名上校团长。这名上校团长将被打散了的部队重新组织了起来,并且首先将成建制的部队编入了第46师的预备队。到美军进攻之前,第127师已经有近4000名官兵重新组成了部队,这成为了第46师最重要的一支预备队。
  仿佛美军也意识到,只要天一亮,唐帝国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就将彻底粉碎他们的进攻,因此当炮击刚刚停下来,也就是在第12骑兵师的先锋部队刚刚到达的时候,美军就对第46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了首轮攻击。可能当时的美军指挥官认为第127师撤退的部队已经冲乱了第46师的防线,或者是第46师的官兵也不堪一击,所以才急着发动了进攻。当然,这个想法是彻底错误的。
  这场战斗仅仅打不了到20分钟的时间,进攻的一个美军坦克营与一个步兵营在损失了十多辆坦克,以及上百名官兵之后,不得不撤了下去,等待大部队的到来。第46师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大概150名官兵,其中有50多人阵亡。
  美军的第二轮进攻在半个小时后,也就是大概三点五十五分左右开始。这次,美军投入的就不是先头部队,而是主力部队了。美军这次出动了至少一个营的所有坦克,而协助其进攻的至少有两个步兵营。另外,在整个进攻中,美军一直在猛烈的炮击攻击点上的防御阵地,为了提高火力密度与火力打击的灵活性,美军甚至将几个步兵营的迫击炮全部集中到了前线,为进攻部队提供定点火力打击。
  第46步兵师的防线首次面临严重的考验,而这也仅仅是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面对美军“潘兴”式中型坦克的时候,步兵手里的火箭筒根本就无法从正面击穿坦克的装甲,只能够击穿坦克的侧甲与后部装甲。对反坦克手而言,这绝对是个致命的挑战。协同坦克作战的步兵,以及坦克上的密集机枪火力根本就不会给反坦克手出现在其侧面与后方的机会。而第46师的防御阵地实际上是建立在美军之前修建的防线上的,严重缺少倒打火力点,就更难以让反坦克手有足够的机会打击坦克的侧面了。
  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了多位打坦克高手,而且很多战斗英雄都被记在了陆军的战史之中,有的还成为了小说主人公的原形。战后,还有数部直接反应这场战斗的影片,而且都是很卖座的电影。根据陆军的战史记载,在那四十分钟的战斗中,为了能够击退美军的进攻,牺牲了上百名反坦克手。另外,还有十几名步兵用最原始,也是最大无畏的方式发动自杀攻击,与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即体现出了步兵英勇的战斗精神,战斗的残酷性,同时也暴露出了帝国陆军步兵部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缺陷。以往,帝国陆军的步兵主要都是依靠炮火,轰炸机来对付敌人的坦克,很少与敌人的坦克正面作战,而当需要与敌人的坦克拼刺刀的时候,才发现步兵缺少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这不能不说是帝国陆军在战争中的一个严重失误。
  在击退美军的第二轮进攻,第46师的官兵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美军的第三轮进攻就开始了。美军根本就没有去救援伤员,更没有去打扫战场,而是连续的发动了进攻,毫无疑问,美军也在与时间赛跑,如果他们无法在天亮前突破第46师的防线的话,那么反击就将在唐帝国的轰炸机的阴影中失败。而此时,第46师部署在第一线的两个步兵营已经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二,而换上去的预备队还没有到达阵地呢!
  美军的第三轮进攻迫使第46师收缩防线,放弃了第一道防线,以争取时间让预备队组织起新的防线。为了能够拖住美军的进攻步伐,留下来断后的第1874团三营的384名官兵中,最后只有40多人撤了下来,其中164名官兵阵亡,其他的都因为伤残,或者是来不及撤退而被美军俘虏。可这也仅仅只为后面的预备队争取到了20分钟的时间,美军的坦克迅速的冲过了不到300米的防御间隔区,而此时预备队也仅仅只建立起了新的防线。
  战斗打到此时,第46师已经感到有点吃力了,可这也仅仅只是吃力。第46师的防区纵深有两公里,而且当时兵力充足,距离天亮也不过就一个半小时了。如果美军没有更好的进攻战术,第46师完全有能力坚持到天亮。可问题是,美军早就采取了新的战术。就在第三轮进攻的美军坦克推进到了第46师的第二道防线上的时候,由80多辆坦克组成的侧翼进攻部队到达了第46师防线的右翼!
  步兵防御阵地的正面防御强度都是异常坚固的,就算是在其他条件都不利的情况下,只要防御部队的官兵有足够的意志,以及素质,进攻一方都很难迅速突破步兵阵地的正面防线。可同样的,步兵阵地的侧翼是极为脆弱,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在遭到侧翼进攻的情况下,步兵阵地就很容易被击溃。美军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第二轮进攻之前,其向第46师右翼迂回的部队就出发了。同样的,第46师的师长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当美军的部队从北面杀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完蛋了”!
  当时位于第46师右翼的步兵团迅速被击溃,甚至连给美军制造麻烦的机会都没有。就在第46师的师长快要绝望的时候,一支部队杀了出来,挡在了美军的前面,同时还迅速的向美军后方迂回,准备切断美军进攻部队的退路。这下,美军的突击部队也感到了威胁,如果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被击退的话,那么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就将成为对方反坦克手的活靶子!结果,美军的侧翼进攻部队不得不转为首先对付突然杀出的那支步兵部队,让第46师有时间将预备队投入到新的防线上去。
  这支杀出的部队正是第127师的剩余部队。当时,这批部队就驻扎在第46师防线后方的北面,当美军突然杀出来的时候,负责指挥的上校团长根本就没有多想,就让他手下2000多名官兵分成了三批向美军发动了反击,他甚至来不及向第46师的师部报告行动!也正是这批步兵的英勇反击拯救了第46师。可是当时第46师的侧翼实际上已经暴露了出来,该师师长除了下达反击命令之外,还将预备队派到了第三条防线,也就是最后的一条防线上去。
  混战进行到了五点半左右,参战的第127师与第46师官兵伤亡过半。虽然猛烈的反击阻止了美军从侧翼突破,可同样的在此期间,美军已经在正面进攻中取得了突破,第46师的第二道防线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不得已之下,第46师的官兵只能有秩序的撤退到了下一道防线上,而再往后,就是古迅雷将军的前线司令部了!
  同样的,到此时,美军也成了强弩之末。在三轮进攻中,第12骑兵师损失了近100辆坦克,而在突破第127师的防线时,第12骑兵师还损失了40多辆坦克,其装甲兵力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美军已经连续进攻了一夜,很多官兵都疲惫不堪,难以发挥出战斗力来。而随着天色即将变亮,情况很快就会发生逆转。
  五点四十分,美军发动了第四轮进攻。这是当天打的最后一场战斗。当时第46师的师长收到了前线司令部发来的命令,知道古迅雷不会离开前线司令部,如果第46师守不住阵地,古迅雷就把他的警卫营派过来。在此情况下,第46师,以及当时已经参加战斗的第127师各部队官兵都收到了死命令:不准后撤一步,就算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战斗打到了六点过十分,美军的第四次进攻被挡住了,在损失了三十多辆坦克,以及近千名步兵之后,美军无可奈何的撤了下去,以避免遭到唐帝国轰炸机的打击。而到此时,第46师与第127师都已经伤亡过半。
  古迅雷在上午的时候到达了第46师的阵地,慰问了英勇作战的官兵。当天下午,他才知道,为了挡住美军的猛烈反击,两师一共阵亡官兵3281人,伤12638人,始终1183人。这也是在整个墨西哥战争中,帝国陆军损失最大的一场战斗!
第四十一节
大洋
  这几日,谈仁皓一直尽量利用空余时间来阅读陆军的战报。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的行动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可是在谈仁皓看来,古迅雷的行动直接关系到了美军的总体战略。如果古迅雷能够在墨西哥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话,那就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大西洋舰队的行动。也正是如此,所以谈仁皓才一直在关注墨西哥战场上的进展。
  这也正是谈仁皓与其他人所不一样的地方。当时,黄晓天都不是很重视古迅雷那边的行动,认为墨西哥战场对美国海军的行动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当时具备有谈仁皓那样的全局眼光的人也并没有几个。在谈仁皓看来,墨西哥战场的影响是相当重大的,也许美国把墨西哥的重要性都排在了古巴之前呢。
  当时,美军能够向墨西哥战场运送兵力与物资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陆上交通线,二是海运。因为墨西哥的交通系统相当糟糕,而且当时还没有贯穿全国南北的铁路交通线,所以美军很难用地面交通通道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最多只是向前线运送一些急需的物资。当时,美军向墨西哥投送力量最主要的手段还是海运,连接着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港口与墨西哥坦皮科港的数条航线。
  当时,美军在墨西哥湾的几条航线上投入了超过200艘的万吨轮,组成了五支运输船队,负责往返运送物资与部队。也正因为如此,在二月份的时候,帝国海军已经向巴拿马派遣了第一支潜艇中队,到五月底的时候,已经有五支潜艇中队进驻加勒比海地区。这些潜艇有两个主要的活动基地,一是巴拿马的科隆港,二是小安德烈斯群岛圣基茨岛上的巴斯特尔港。部署在科隆港的两个潜艇中队的27艘潜艇就主要在墨西哥湾活动,而在巴斯特尔港的三个潜艇中队的41艘潜艇则集中在大西洋上活动。
  相对而言,在墨西哥湾的破交作战的难度是相当巨大的。墨西哥湾属于陆间海,虽然其平均水深达到了1500米,其最大深度超过了5000米,可是在沿岸地区的水深都在200米以内。另外,墨西哥湾就在美国本土南面,在美军反潜巡逻机的覆盖范围之内。任何潜艇要想在这里安全活动都有巨大的难度,就更别说袭击有护航战舰掩护的运输船队了。在五月之前,帝国潜艇部队在墨西哥湾获得的战果相当有限,几乎没有什么决定性的袭击,甚至没有能够击沉几艘商船。其实,在此之后,帝国海军的潜艇在墨西哥湾的收获也不大。可是有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当时帝国海军的潜艇确实是在墨西哥湾活动,这迫使美军将更多的护航战舰投入到墨西哥湾的护航战场上。也正因为如此,墨西哥湾的航线一直不安全。
  除了潜艇之外,当时海航部署在尤卡坦半岛上的岸基航空兵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付墨西哥湾内的美军商船,为此,美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护航力量,甚至出动战斗机,在白天不间断的为运输船队护航。当时,尤卡坦半岛上的机场数量相当有限,能够支持的作战飞机数量也就相当有限,所以海航的行动还没有真正威胁到墨西哥湾内的航线。可是,韩绍锋安排了好几支陆战队的工程部队在修建野战机场,本来韩绍锋是想在进攻古巴与牙买加的时候利用这些机场,可同样的,部署在这些机场上的轰炸机也能够对付船只。第一批修建的五座野战机场在六月中旬就能够投入使用,到时候海航的轰炸机必然会直接威胁到海湾里的船队,其威胁甚至要比潜艇还要大得多。
  通过潜艇与飞机,美军在墨西哥湾内的航线已经相当危险了,虽然通过护航可以应付部分威胁,但是这种被动防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肯定是摧毁潜艇与轰炸机的活动基地。科隆港距离太远了,美国海军很难使上力,可尤卡坦半岛就在墨西哥湾的南部地区,如果出动舰队的话,那么就可以对该地区的那些机场发动毁灭性的打击。也就是说,只要部署在尤卡坦半岛上的海航轰炸机真正的威胁到了美军的运输航线,那么美军到时候就会让大西洋舰队出动,前去对付那边的机场。
  也许韩绍锋不会急着让海航去全力对付墨西哥湾内的运输船队,毕竟墨西哥战场对他来说是个遥远的战场,而且他与古迅雷的关系也不见得有多少。可是,古迅雷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美军将大批的作战物资,以及增援部队送过来的。只要那几座机场完工,到时候就算韩绍锋不会采取什么行动,古迅雷也会把陆航的轰炸机部署过去,让陆航去对付美军的运输船队!
  谈仁皓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判断,只要古迅雷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迫使美军向墨西哥战场增兵,而古迅雷又要截击美军的运输船队的话,那么美军大西洋舰队就有可能出动,前去为运输船队护航,同时摧毁尤卡坦半岛上的机场。而此时大西洋舰队还在切萨皮克湾,要前往墨西哥湾的话,就必须要通过佛罗里达海峡,并且从巴哈马群岛附近经过。到此,谈仁皓选择在巴哈马群岛东南部海域等待机会的部署意图也就不言而明了。
  巴哈马群岛南北长不到大概800公里,也就是430海里左右,东西宽大概750公里,也就是400海里左右。如果将舰队部署在群岛的东南部,也就是马亚瓜纳岛东部海域的话,那么不管美军大西洋舰队走哪条航线,最终都会从舰队侦察机的搜索海域通过。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一共有5支航母特混舰队,有15艘舰队航母,一共180架“侦察鹰”。就算第一舰队一直潜伏不出,第三舰队也有108架“侦察鹰”。这些侦察机可以分成三批,不分昼夜的监视巴哈马群岛内的所有能够让大型战舰同行的海峡,以及巴哈马群岛与美国本土之间的海上航线。也就是说,只要侦察机部署到位,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在夜间,美军大西洋舰队都不可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通过监视海域,前往墨西哥湾。
  两支主力舰队的具体侦察部署都是由郝东觉安排的,实际上,郝东觉也只动用了第三舰队的侦察机,没有必要动用第一舰队的侦察机。按照谈仁皓的计划,如果第一舰队要想在斯普鲁恩斯打击第三舰队之前将其击溃的话,那么第一舰队的隐蔽位置就要向北移动至少250海里,也就难以参加侦察行动了。
  其实,在整个战役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侦察鹰”的搜索侦察能力。谈仁皓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将其利用了起来。
  当时,“侦察鹰”还属于高保密性的武器装备,唐帝国海军甚至没有向盟国推销这种侦察机,连其具体的性能参数都是严格保密的。为了避免泄密,“侦察鹰”在海军当时的档案中用的是一种海上巡逻机的代号。也就是说,当时美国的情报部门很有可能并不知道“侦察鹰”的存在,也就不大可能掌握“侦察鹰”的性能了。
  相对于以往的侦察机,“侦察鹰”除了拥有对海搜索雷达之外,其最大的进步是首次具备了有效的夜间侦察能力。这也是当时谈仁皓等人最为看重的地方。就算这仍然无法改变舰载航空兵在夜间无法执行对海轰炸任务的现实,可是夜间侦察能力就足以改变海军的航空战术了。
  当时,为了能够让“侦察鹰”在夜间安全起降,同时又不至于让航母因为打开了起飞与着陆导航灯而在夜间暴露行踪,海军还专门开发了一种夜间荧光着陆引导系统。这与后来的光学着舰引导系统很相似,只是发出的是微弱的荧光,而不是强烈的白光(只是在实际使用中闹出了很多的问题来,证明这种系统只能在战时应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不是很大,往往航母在夜间仍然得启动着陆引导灯)。
  按照谈仁皓的估计,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出发的消息很快就会送到斯普鲁恩斯的手里,就算舰队在离开利蒙湾的时候没有被发现,但是在前往多米尼克海峡的途中,以及在进入大西洋之后,都很有可能已经被发现了。斯普鲁恩斯不难判断出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目的,那么,当他不得不率领大西洋舰队前往墨西哥湾的时候,就肯定会在制订航行线路的时候下很大的功夫。
  如果斯普鲁恩斯不知道“侦察鹰”在夜间仍然能够发现他的话,那么他就很有可能选择在夜间通过巴哈马群岛海域,或者是佛罗里达海域,在天亮时就进入了墨西哥湾的东北部,避开唐帝国海航岸基远程侦察机的搜索,从而隐蔽的到达墨西哥湾,然后出其不意的袭击尤卡坦半岛上的机场,在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到达之前就撤出战斗,或者是埋伏下来,袭击前来支援的第一舰队或者是第三舰队。
  这套战术并不复杂,这也是斯普鲁恩斯指挥的一惯特点。在以往看来,这没有多大的问题,毕竟在夜间,不管是舰载侦察机,还是岸基侦察机,实际上都很难发现美军大西洋舰队。可是“侦察鹰”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只要“侦察鹰”在夜间发现了美军大西洋舰队,谈仁皓他们就有时间机动到攻击位置上,然后在天亮时发动第一轮攻击,斯普鲁恩斯连派出轰炸机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斯普鲁恩斯的目的地不是墨西哥湾,并且意识到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会前来截击,而他又能够利用美军的岸基侦察机寻找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话,那么大西洋舰队就不会急着南下,而是在巴哈马群岛海域寻找偷袭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斯普鲁恩斯最有可能选择的还是在夜间接近,然后在天亮发动攻击。如果第三舰队过于靠近巴哈马群岛的话,他甚至会选择让战列舰舰队在夜间逼近第三舰队,在天亮的时候炮击第三舰队,至少让第三舰队无法组织进攻,给他的航空打击创造机会。在此情况下,第三舰队很难有还手的力气。可这一套战术要获得成功的话,其前提条件是大西洋舰队能够在夜间隐蔽机动到位,同时美军的岸基侦察机能够找到并且跟踪第三舰队。
  很明显,第三舰队的“侦察鹰”不会给斯普鲁恩斯隐蔽靠近的机会。到时候,就如同郝东觉之前说的一样,第三舰队打不过,也跑得过,至少能够确保不被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给追上,而第一舰队则有机会发动攻击,等斯普鲁恩斯组织防御的时候,第三舰队早就转过了身来,与第一舰队发动协同攻击了。
  在这种情况下,“侦察鹰”的夜间侦察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当时谈仁皓策划的战役行动与以往的作战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都是由“侦察鹰”,特别是“侦察鹰”的夜间侦察能力带来的。如果没有“侦察鹰”的话,那么谈仁皓也不可能采取这样的战役部署了。
  等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十一月十日晚上,舰队就已经到达了预定的巡逻海域。第一舰队也与第三舰队在这里分开了。第三舰队将在马亚瓜纳岛附近活动,并且从十二日上午开始出动轰炸机打击巴哈马群岛几座主要岛屿上的美军军事基地,主动暴露其行踪。同时,第一舰队将在十一日夜到达第三舰队北面大概250海里处的待命海域,等待美军大西洋舰队出现。
  到十二日夜的时候,第三舰队的轰炸机已经出动了上千架次,在美军军事基地上投下了一千多吨的炸弹。美军大西洋舰队并没有出现,甚至连美军的重型轰炸机也没有去骚扰第三舰队。也就在谈仁皓收到了雷少卿发来的墨西哥战场上的新战报之后两个小时,他再次收到了雷少卿发来的电报,而这是一封与美国海军有关的电报!
第四十二节
特别任务
  战场上风云变换,往往是任何人都难以准确预测的。当斯普鲁恩斯满有信心干掉在加勒比海活动的第三舰队,并且将各方面的行动计划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第三舰队再次前去袭击大安德烈斯群岛,他就可以下手的时候,突然产生的变化让斯普鲁恩斯的所有计划都成了泡影。等到斯普鲁恩斯搞清楚情况的时候,第一舰队已经在开赴加勒比海战场的路上了。至此,他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所有计划,同时不再重点考虑怎么干掉第三舰队,而是怎么应付唐帝国海军两支最强大的主力舰队的挑战。
  相对而言,斯普鲁恩斯是有点畏惧第一舰队的,毕竟只有谈仁皓在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抗之中将他击败过,相反,黄晓天也最多只是给他制造了一点麻烦而已。再说了,第一舰队是唐帝国海军的头号主力舰队,从搭配情况,官兵素质,乃至舰队司令部的参谋素质等方面都要强于第三舰队。在此情况下,斯普鲁恩斯肯定还是首先考虑对付第三舰队,然后再设法战胜第一舰队。
  到了五月底,也就是在第一舰队已经到达了利蒙湾之后,斯普鲁恩斯不得不考虑该怎么同时与这两支主力舰队作战。当时,大西洋舰队仍然留在诺福克,斯普鲁恩斯放弃了南下进入墨西哥湾待命的想法,准备在情况进一步明了之后再做出决定。可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再是斯普鲁恩斯能够左右的了。
  当时,唐帝国海军强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而美国当局也很清楚,大安德烈斯群岛,特别是古巴将是唐帝国海军进攻美国本土的跳板,能否确保本土的安全,古巴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门槛。在此情况下,美国当局肯定会竭力死守古巴,争取在古巴挡住唐帝国海军的前进步伐。
  墨西哥方面,古迅雷的唐帝国陆军远征军也给艾森豪威尔制造了不少的麻烦。虽然艾森豪威尔在几个月前的漂亮防御将唐帝国远征军挡在了墨西哥的南部地区,使其难以逾越美军设在特瓦坎的防线。可问题是,唐帝国远征军一直在增兵,而且其工程部队还在修建机场,道路,扩建港口,随着这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远征军的规模扩大,艾森豪威尔在墨西哥的防线也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在此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从四月份就开始要求获得增援,除了部队之外,还得为他提供更多的作战物资,甚至要武装更多的墨西哥联邦军(叛军)。而仅仅依靠从美国西南部通往墨西哥的公路系统是无法满足艾森豪威尔的补充要求的。
  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唐帝国海军潜艇在墨西哥湾的活动,唐帝国的岸基航空兵在墨西哥湾附近的巡逻等等,这些都让美国当局意识到,战火已经烧到了墨西哥湾,确保墨西哥湾的安全将是确保墨西哥战争胜负,以及古巴防御的重头戏。当时,除了部署在美国南部几个州的航空兵,墨西哥湾内的护航与巡逻舰艇之外,唯一能够加强墨西哥湾安全的就只有留在诺福克的大西洋舰队了。
  也就在五月底,当古迅雷开始调整部署,准备发动第二次战役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准确的判断出了他的意图,并且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回去。在艾森豪威尔的新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墨西哥湾航线的重要性,并且一再申明,如果墨西哥湾航线被切断的话,那他就没有任何能力在墨西哥击败唐帝国远征军,甚至会一路退到美墨边境线组织新的防线。很明显,艾森豪威尔要求海军确保墨西哥湾航线的安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总统给金上将下达了一条命令,即海军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墨西哥湾的安全,必要时大西洋舰队将开赴墨西哥湾。这条命令有点含糊其词,其中所提到的“必要时”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当时金上将也利用了这一点,因此没有命令斯普鲁恩斯立即出发,毕竟金上将也是正统海军将领出身,他很清楚,在墨西哥湾那狭窄的海域内,根本就无法容纳大西洋舰队,更不可能让大西洋舰队施展手脚。另外,大西洋舰队是确保美国本土东海岸安全的唯一屏障,如果被调往了墨西哥湾的话,那么唐帝国海军的舰队就能直接袭击东海岸地区的城市,到时候谁又来对付这些舰队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