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735


第三十六节
时机
  六月五日,谈仁皓完成了战役计划的主体部分。按照他的想法,舰队将通过多米尼克与瓜德罗普岛之间的多米尼克海峡进入大西洋,然后再绕道北上,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部海域,在此等待机会,并且最终与大西洋舰队决战。
  黄晓天也在这天完成了备用战役计划。如果大西洋舰队不前来决战的话,在六月中,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将锡尔弗浅滩海峡,以及向风海峡返回加勒比海,并且在沿途轰炸与炮击古巴,海地的美军军事基地与港口。在最终通过了牙买加海峡之后,掩护舰队首先攻打牙买加岛,然后支持舰队进攻古巴。
  这两套作战计划都不复杂,两位策划者都在主要的行动方向上力求简单,这样才能够在战术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果将主体计划订得太复杂的话,那么舰队在行动的时候就会受到更多的限制,难以在战术上有很好的发挥。可两份计划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合适展开行动?
  当时,谈仁皓与黄晓天都没有确定战役的启动时间,因为他们都缺少一个条件,即一个可以让战役顺利启动,同时由能够让战役获得胜利的条件。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一个必要的事件,然后以此带动整个战役。
  陆战队方面,韩绍锋只订了攻打牙买加的最后期限,即六月十五日,最多延迟五天,也就是在六月二十日之前,陆战队必须要登上牙买加岛,发动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而在此之前,韩绍锋将不会轻举妄动,除了调动登陆舰队,让运输船队装上作战物资,做好出发准备,以及派遣岸基航空兵全面轰炸古巴等岛屿上的美军机场与港口之外,韩绍锋将等待舰队的行动结果。可这也只是确定了舰队作战行动的最后期限,而没有确定开始的时间。
  当时,谈仁皓与黄晓天都清楚,如果舰队主动出击,斯普鲁恩斯就肯定会猜到他们的意图,就不会轻易的上当,甚至不会离开诺福克军港。那么,谈仁皓他们就根本没有机会干掉大西洋舰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让舰队离开利蒙湾,正式开赴前线的理由。也就在两人为这个问题发愁的时候,远在古铁雷斯指挥陆军远征军的古迅雷送来了一份“大礼”。
  陆军远征军的消息是在六月六日这天送来的,在进行策划与准备了一个多月之后,古迅雷获得了足够的实力,发动了向普埃布拉进军的第二次战役,这也是当时陆军远征军在墨西哥战场上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古迅雷除了向陆军司令部要更多的部队与物资之外,他还为第二次战役做了更多的准备。
  通过第一次战役,古迅雷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帝国远征军是难以迅速光复整个墨西哥的,虽然墨西哥政府军的官兵素质低下,战斗力更是差得出奇,但是在非主要战场上,墨西哥政府军的作用仍然相当巨大。比如,完全可以由墨西哥政府军负责帝国远征军的后勤保障,至少墨西哥军人更熟悉墨西哥的地理与交通情况。另外,墨西哥政府军是维持解放区秩序的主要力量,远征军是不可能去执行治安任务的,也没有那么多的远征军可以去执行这类非战斗任务。此外,比如在抢救伤员,组织民间支前力量,搜集情报,以及策反等等方面,墨西哥政府军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古迅雷当时除了要求陆军司令部为他提供更多的兵力之外,还要求扩大墨西哥政府军的规模,并且让陆军司令部给他更多的授权,好让他能够与墨西哥政府军签署更高级别的协议,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同样的,在第一次战役中,古迅雷吃了不少的苦头。而在准备第二次战役的时候,他花了很多的时间来总结经验教训,这些都被用到了第二次战役中。比如,在向墨西哥腹地推进的时候,装甲部队,特别是坦克师这类重装甲部队的用处并不是很大。在墨西哥的山区,坦克部队很难迅速展开,更难以高速突击,因此就无法将其迅猛的突击能力发挥出来。而坦克部队的后勤保障需求相当巨大,且在作战时的灵活性不大,这些还拖累了其他的部队。相反,以装甲战车为主的轻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反而要好得多。因此,古迅雷就将当时的两个坦克师留在了后面,同时还将陆军司令部新提供的四个坦克师换成了装甲师,而且全部换上了轻型装甲战车。而保留下来的两个坦克师也主要用来攻坚,在战役推进中并没有什么大的用途。
  除了对地面作战部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之外,古迅雷还加强了航空兵的投入,而且在五月初的时候就提出派遣空降兵参战的要求。到五月底的时候,陆航派遣到墨西哥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了2000架,可是因为没有更多的机场,同时在后勤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所以陆航无法在这边部署更多的战机。而在以往,古迅雷是很少在战场上使用空降兵的,从俄罗斯到澳洲,古迅雷一直以装甲部队为主力,几乎就没有使用过空降兵。墨西哥战场上的特殊环境让他第一次提出了派遣空降兵参战的要求。
  陆军司令部很快就满足了古迅雷的要求。当时,陆军的主要战场就在墨西哥,除此之外,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而在战争期间,帝国陆军前后共成立了十八个空降师,空降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30万。现在,这些空降师都被留在了后方,除了训练之外,就没有什么事好做。在古迅雷于五月初发出要求之后,陆军司令部就很快调整了派遣到墨西哥去的第三批远征军的兵力配制,在削减了四个坦克师之后,多余的海运力量不但可以为古迅雷补充四个轻型装甲师,还可以再额外运送两个空降师。这两个空降师在五月底就到达了墨西哥战场。
  有了空降师,并不等于立即就可以投入战斗。当时,陆航一直缺乏机场,并且缺少有效的后勤保障手段,从圣何塞港到古铁雷斯的公路主干线要到年底才能够完全通车,而当时在墨西哥南部,以及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的三十多个机场全都塞满了作战飞机,哪有地方容纳空降部队的运输机与滑翔机?就算对这些机场进行扩建的话,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还得动用大批的工程部队,肯定会影响到公路主干线的修建工作。另外,当时帝国陆军空降兵使用的主力运输机的航程都在3000公里以内,而这些运输机不可能像海航的舰载机那样,从瓦胡岛起飞之后,中途在护航航母上降落补充燃料,然后飞往中美洲地区的机场。也就是说,这些运输机只能通过海运才能到达墨西哥战场,而当时海军又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船队。结果,这两个空降师到达了墨西哥战场之后,被古迅雷留在了后方,在没有办法进行空降作战的情况下,空降师在战场上的作用与步兵师并无太大的区别。
  在古迅雷制订的第一份战役计划中,明确提到动用两个空降师切断美军防线后方的后勤补给线,孤立前线的美军,然后出动轻型装甲部队与步兵部队,迅速撕开美军防线,完成战役进攻。在五月底的时候,古迅雷还想等到机场扩建工作完成,以及为空降师提供的运输机到达之后再发动第二次战役,也就是大概在六月底的时候才发动第二次战役。可是,在五月三十日,古迅雷就收到了陆军司令部的命令,要他在六月上旬之前发动第二次战役,并且尽可能的把战线推进到墨西哥城。
  这是由首相亲自确定的,当时主要是墨西哥政府想尽早光复首都,而且墨西哥战场上的进展也让首相极为不满,更让首相感到没有面子。当首相得知古迅雷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大部分兵力与物资,而且墨西哥政府军在拿到了更多的装备之后,其规模已经扩大到了50万人。在此情况下,首相直接命令陆军尽早进攻,而不是拖延时间。严定宇也不敢违背首相的意思,因此只能亲自给古迅雷发了命令,让古迅雷不要再磨磨蹭蹭的耽搁时间了。
  无奈之下,古迅雷不得不调整了战役计划,并且在收到命令的第二天,就派出了侦察兵与侦察机,去美军防线上寻找漏洞,同时寻找战役发动的时机。到六月四日的时候,古迅雷已经调整好了战役计划,原本动用空降兵的部分被取消,加强了正面进攻力量,主要是投入更多的轻型装甲部队。按照古迅雷的新想法,在无法动用空降兵的情况下,他只能分阶段歼灭防线上的美军,利用轻型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洞穿美军的防线,然后分别包围歼灭数股美军,在击溃了美军设在特瓦坎的防线之后,由轻型装甲部队进行纵深突击,争取切断特瓦坎与普埃布拉之间的交通线,包围特瓦坎的美军,为进攻普埃布拉打开通道。
  这套新的战役计划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轻型装甲部队展开的,而且古迅雷估计,只要打下了特瓦坎,美军就会主动放弃普埃布拉,毕竟特瓦坎是普埃布拉外围最主要的防线,只要包围战打成功了,那么美军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普埃布拉,而艾森豪威尔很少打没有把握的仗,那他就不会在普埃布拉进行坚持抵抗。而普埃布拉守不住,那就不可能守住墨西哥城。也就是说,特瓦坎将是整个战役行动中的关键点,打下了特瓦坎,进军墨西哥城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确定了这一战役思路后,古迅雷迅速的把作战计划下达到了各级作战部队。六月五日,侦察行动也基本上结束,侦察兵与侦察机基本上摸清楚了美军在特瓦坎的防线部署情况。当天晚上,古迅雷就下达了24小时战备动员命令,也就是说,战役将在24小时之内发动。次日上午,在确定美军并没有进行更高级别的防御准备之后,古迅雷在八点三十分下达了进攻命令,首先投入战斗的是部署在前线的十六个炮兵团的数千门火炮与火箭炮。火力准备时间达到了四十五分钟,期间陆航也出动了上千架作战飞机,对美军防线进行遮断式轰炸,阻止防线后方的美军预备队进入阵地。九点二十分,担任先锋的三个轻型装甲师在古迅雷确定的三个突击点上发动了进攻。十分种之后,陆军远征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的消息送到了巴拿马城的海军中美洲战区司令部,韩绍锋随即就将这一重大消息转发给了正在利蒙城里寻找时机的谈仁皓与黄晓天。
  谈仁皓与黄晓天同时认识到,这就是他们在等待的机会,可是两人并没有急于下令让舰队出动,毕竟美军的反应也同样重要。到了当天下午,也就是在古迅雷赶到了图图特佩克的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前线部队作战的时候。雷少卿送来了一份新的情报,一艘在墨西哥湾东北部,新奥尔良外活动的潜艇发现了离开港口的一支大型运输船队。船队是在清晨出发的,潜艇跟踪了数个小时,因为护航战舰数量太多,所以无法偷袭。艇长在放弃了偷袭之后,于下午发回了电报,这支运输船队正在向西航行!
  收到这条消息后,谈仁皓与黄晓天都肯定,美军在墨西哥的防线肯定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且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支援请求,不然美军不会出动运输船队向墨西哥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到此,战役启动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也就是谈仁皓与黄晓天等待的机会。
第三十七节
地面鏖战
  在得知古迅雷发动第二次战役后,谈仁皓与黄晓天就分头命令舰队做好了出发准备,停泊在利蒙湾里的两百多艘战舰全都点燃了锅炉,并且抓紧时间为战舰补充了淡水,食品等物资。到下午雷少卿送来新奥尔良的美海军运输船队正在赶往墨西哥的坦皮科的消息后,两人没有再耽搁时间,立即就下达了舰队出发的命令。
  天黑前,第一特混舰队首先驶出了利蒙湾,随即是第二特混舰队,第三特混舰队,然后是第三舰队的三支特混舰队。到了当天晚上十一点半左右,两支主力舰队都离开了利蒙湾,驶上了开赴战场的航线。
  舰队出发之后就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而在最初的400海里航程中,是由部署在巴拿马地区的岸基远程反潜巡逻机为舰队护航的。出发前,谈仁皓只与黄晓天谈了几句,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相关的作战计划是早就已经确定的,两人也不需要浪费时间来重复已经下达了的命令。
  到此时,谈仁皓对这次战役行动的把握仍然不是很大。虽然他需要的机会已经到了,但是美军是否会出动大西洋舰队,这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斯普鲁恩斯会怎么行动,以及在发现了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离开利蒙湾之后,斯普鲁恩斯又会有何判断,这也是无法确定。谈仁皓早就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战役计划中,也就没有把各舰队的行动规定死。按照谈仁皓的指挥风格,除了遵从统一的指挥,并且为战役的最终目的服务之外,其他的指挥官都有着很大的自由指挥权,这也算是谈仁皓对手下与搭档的充分信任吧。
  舰队以18节的速度航行,这需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够到达多米尼克海峡,然后还需要花上至少三天的时间才能够到达预定的作战海域。在此期间,谈仁皓只有一件事可做,那是等待雷少卿送来的更多的情报。在出发之前,谈仁皓就与雷少卿单独谈了几分钟,雷少卿也保证将尽量为舰队提供情报。可结果,雷少卿不但为谈仁皓提供了美国海军的情报,还将古迅雷那边的作战情况给一起发了过来,仿佛发送与接收电报是一件不需要费力气的事情一样。这也正好让谈仁皓在这几天里,除了考虑舰队的作战行动之外,还可以掌握到中美洲战场上的总体战局变化情况。
  第一次战役中吃的苦头,让古迅雷提高了对对手的评价,可是第二次战役开始还不到一天,就证明古迅雷对艾森豪威尔的估计仍然是不够的。战役的进展与古迅雷的预料差得很远,甚至差点让古迅雷在六日晚取消这次战役行动。
  六日上午的进攻进展得还比较顺利,首批投入的三个轻型装甲师(实际上一个师只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在十点到十一点之间突破了美军的第一道防线,并且在投入了预备队之后打开了缺口。当时,在特瓦坎东南方向上,第21轻骑兵师在美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宽度大概有4公里的缺口。在战线的北部,也就是在特瓦坎到奥里萨巴的防线上,第77轻骑兵师在美军防线上撕开的缺口也达到了3公里左右。只有直接向特瓦坎推进的第68轻骑兵师在进攻中遇到了较大的麻烦,直到十一点才突破了美军的防线,投入预备队扩大缺口的时间也稍微晚了一点,结果陷入了苦战之中。
  相对而言,这几个小时的进攻还是比较有成效的,古迅雷也预料到中央这条进攻路线会遇到麻烦,因此在计划中就强调了这一点,要求第21与第77轻骑兵师在完成突破之后迅速穿插到美军防线后方,不要去支援第68轻骑兵师,而是应该直接向特瓦坎的南面与北面推进,争取在24小时之内到达特瓦坎西面会师,从而彻底包围特瓦坎,为接下来的围歼行动奠定基础。可问题是,当美军的反击开始之后,古迅雷的这一战役目标显然是无法达到了。
  如果从特瓦坎的防御部署来看,艾森豪威尔肯定是指挥防御作战的大师。美军的防御部署相当严密,而且错落有致,如果不是陆航在战役开始的时候对美军防御阵地进行了纵深遮断式轰炸,让美军的第二梯队无法立即投入战斗的话,恐怕古迅雷投入的部队连最初那几个小时的胜利都无法获得。
  中午,美军航空兵首先进行了反击。超过300架轰炸机重点阻击了北面的第77轻骑兵师,在半个小时之内,P-51系列战斗机就摧毁了该师三分之一的装甲战车,迫使该师不得不停止进攻。就在陆航的战斗机赶去掩护第77轻骑兵师的时候,美军航空兵的100多架“野马”迅速的袭击了第21轻骑兵师,当时该师正在向美军防区纵深推进,大部分的装甲车辆都沿着公路线前进,结果在美军的轰炸下,40多辆装甲车被击毁,伤亡官兵500多人。到此,第21轻骑兵师也不得不停下来整顿部队。
  陆航很快就投入了更多的战斗机,与美军航空兵争夺制空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部署在防线后方的美军重炮部队也参加了反击作战。这次遭到重点轰击的是正在向特瓦坎推进的第68轻骑兵师。在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至少有8个美军炮兵团参加了战斗,向第68轻骑兵师发射了上万枚炮弹,原本就举步维坚的第68轻骑兵师这下就干脆彻底的停了下来。到晚上,古迅雷不得不动用预备队换下了这个遭到重创的轻骑兵师。
  美军的反击打得也相当有章法,更出乎古迅雷的预料。在古迅雷认为美军将重点反击侧翼的两个轻骑兵师的时候,遭到攻击的却是第68轻骑兵师。炮击刚刚结束,已经到达了前沿的美军预备队就发动了反击,战斗中中午打到了傍晚,第68轻骑兵师伤亡相当惨重,而且被迫退出了美军防区。到古迅雷换上预备队的时候,美军已经恢复了这边的防线,堵住了缺口。
  可以说,美军的纵深防御部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古迅雷发动第二次战役之前,美军与墨西哥叛军花了大量的力气构建特瓦坎防线。就如同古迅雷判断特瓦坎是墨西哥城东南方向上唯一的防线一样,美军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尽量加强防线的强度,美军与墨西哥叛军修建了大量的地下工事,甚至还将特瓦坎西北的一座小山丘挖空,形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上千部作战车辆,以及五万多名官兵的地下军事基地。当古迅雷发动进攻的时候,美军的预备队就集中在这个基地里,在陆航的猛烈轰炸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当时,古迅雷也只知道美军在修建地下防御工事,却没有想到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会如此之多,更没有想到,美军的预备队是隐蔽在地下工事里的。结果,在进攻之前,他错误的判断了美军的兵力投入,也就没有能够投入更多的突击兵力,当美军发动反击的时候,担任首轮突击任务的三个轻骑兵师伤亡惨重,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六日夜,美军的反击达到了高潮。此时,古迅雷已经下令让第68轻骑兵师撤下来,同时忙着将顶替的第127步兵师派上去。美军在夜间的方剂重点是北面的第77轻骑兵师。该师在下午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进攻,赶在天黑前建起了防御阵地,准备迎接晚上的战斗。相对而言,帝国陆军官兵都不太喜欢在夜间作战,毕竟夜间作战的麻烦很多,而且地面部队在夜间能够得到的支援也相当有限。
  也幸亏第77轻骑兵师提前几个小时转攻为守,当美军发动反击的时候,该师已经进入了防御状态。大部分防御工事都是美军之前修建的,结果,在这个晚上,第77轻骑兵师的8000多名官兵挡住了至少30000美军的数次猛攻。
  战斗打得相当惨烈,几乎每半个小时,第77轻骑兵师的师长就会要求一次火力支援。而当时古迅雷还想在中部战线上继续推进,在考虑到北部战线更为重要之后,古迅雷不得不放弃在夜间继续进攻的念头,将原本计划投入到中部战线上的三个炮兵团全部派到了第77轻骑兵师的后面去,为第77轻骑兵师提供炮火支援。也正是在这三个炮兵团,外加原本就在北部战线上提供支援的五个炮兵团的直接炮火支持下,第77轻骑兵师才在不擅长的夜间防御作战中顶住了美军的疯狂反击。
  同时,当天晚上,陆航也出动了上千架次的轰炸机打击美军防线后方的交通线,利用燃烧弹与定时炸弹阻碍美军向前增援的速度。可夜间轰炸的效果并不怎么样,另外,航空兵无法在夜间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也就无法直接支持第77轻骑兵师的防御战斗。直到天快要亮的时候,陆航才出动了近200架轰炸机,分成五个批次,为第77轻骑兵师提供了直接航空支援,最终打退了美军的反击。
  等到第77轻骑兵师接到命令撤下去休整的时候,该师已经阵亡官兵821名,失踪56名,伤2179名,减员近三成。替换第77轻骑兵师的是第89轻骑兵师与第117步兵师。在打扫战场的时候,第117步兵师一共找到了7849具美军官兵的尸体,另外还有近一千具尸体无法辨认,也就是说,美军在第77轻骑兵师的阵地上损失了近9000名官兵!
  相反,原本没有遭到重点反击的第21轻骑兵师反而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上半夜的时候,美军几乎没有去骚扰第21轻骑兵师,而且在当天晚上,第21轻骑兵师派出的侦察兵也没有发现敌人正在向他们靠近。结果,在天黑之前,第21轻骑兵师没有停下来,而是在整顿好部队之后又开始进攻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下半夜,第21轻骑兵师已经向前推进了大概15公里,就在大部分官兵都认为他们可以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时候,美军的反击行动突然到来了。首先到达的是美军猛烈的炮击,而当时第21轻骑兵师已经向前推进了大概25公里,离开了后方炮兵的掩护与支援范围。而陆航的部队也正在轰炸战线北面的美军增援部队,根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掩护第21轻骑兵师。
  在遭受炮击后,第21轻骑兵师迅速转为了防御状态。可美军地面部队的进攻来得更迅速。那些美军步兵仿佛突然从黑夜中冒出来的一样,一下就出现在了第21轻骑兵师的官兵面前。在此情况下,第21轻骑兵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建立防线。到凌晨两点左右,该师师长阵亡,十分钟后,正在组织撤退的师参谋长也阵亡了。部队很快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各团团长都下达了撤退命令,可是到凌晨四点之前,该师的三个团长也全都阵亡。
  当陆航的轰炸机在天亮前赶到的时候,第21轻骑兵师已经被击溃,只有三个营保持着建制撤了下来。后来陆续有大概5000余名官兵分批逃了回来。战后,在美军的战俘营里一共找到了800余名第21轻骑兵师的官兵,而根据美军的记载,当时他们俘虏的官兵大概有2100名左右。
  第21轻骑兵师是帝国陆军在美洲大陆战场上第一支被击溃的师级部队,也是在整个战争期间,帝国陆军仅有的几支被击溃的师级部队。也许第21轻骑兵师的惨败是必然的,其冒进行动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可是,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古迅雷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当然,古迅雷为什么没有在晚上之前让第21轻骑兵师撤退,或者是就地防御?第21轻骑兵师的惨败没有影响到古迅雷的指挥权,可是这却是古迅雷在整个军人生涯中指挥的最不光彩的一次战斗!
第三十八节
避重就轻
  陆航的有力支援最终打退了美军的疯狂反击。古迅雷也是一夜未睡,当他得知第21轻骑兵师已经被击溃之后,先是有点不敢相信,然后就是失望与愤怒。当战区作战参谋将相关的战斗报告送来的时候,古迅雷已经控制住了情绪,直到这个时候,他仍然不相信第21轻骑兵师被击溃了!
  第21轻骑兵师是帝国陆军最早组建的几支装甲部队之一,曾经被编为坦克师,重骑兵师,在半年前才改编为轻骑兵师。帝国陆军师级部队的番号是按照顺序排列的,从“21”这个番号中也能够看出,第21轻骑兵师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当初,古迅雷在俄罗斯战场的时候,第21轻骑兵师就是他指挥过的部队之一,在随后远征欧洲的时候,当时还属于坦克师编制的第21坦克师也跟着他去了欧洲战场。正因为如此,古迅雷才将第21轻骑兵师放到了主攻的位置上,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没有遭到多猛烈反击的情况下,第21轻骑兵师竟然被击溃了!
  可以说,第21轻骑兵师被击溃,古迅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他指挥上的一个疏忽导致了第21轻骑兵师没有能够转攻为守,结果在进攻中遭到了反击。其次,正因为第21轻骑兵师与古迅雷有着很深的关系,其大部分指挥官都从古迅雷那里学到了进攻思想,却没有能够学会在必要的时候防御比进攻更为重要,也就没有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引起注意,最终一错再错,终究遭受惨败。比如,在师部被摧毁之后,第21轻骑兵师的大部分营级部队非但没有撤退,也没有组织防御,仍然在继续进攻,这只能带来更大的伤亡,在这种时候,勇猛起到的并不是好的作用。
  将另外两个充当预备队的师派过去之后,古迅雷不得不暂时命令停止一切进攻,他需要时间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且重新安排进攻行动。同样的,经过了猛烈的反击之后,美军也需要时间调整部署,重新安排防御。当天上午,双方脱离了接触,除了双方的航空兵仍然在不断出击,并且在当天进行了好几场大规模空战与轰炸之外,七日这一天,双方实际上都没有发动任何有规模的地面战斗,战场上暂时平静了下来。
  仅仅一天的时间,古迅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就被击垮了。美军的反击干净利落,而且撤退是也很有章法,根本就没有给他趁机进攻的机会。当然,从战术对比上,古迅雷是胜利者。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至少有21000名美军被消灭,而俘虏的美军与墨西哥叛军官兵也达到了10000余人。帝国远征军有3287名官兵阵亡,失踪274名,伤7539名。这些都是在战役结束之后的统计结果,而当时古迅雷拿到的伤亡与失踪数字要高得多,主要是有好几千第21轻骑兵师的官兵是在接下来几天里陆续返回的。
  在战区司令部的参谋将相关的统计报告交上来的时候,古迅雷还拿到了航空兵的报告。在这一天的战斗中,陆军航空兵损失了137架飞机,另外前来支援陆航的海军航空兵也损失了24架战机。战斗中,一共有206架美军战机被击落,在袭击五座美军前线机场的时候,陆航的轰炸机还炸毁了70多架停在地面上的美军战机。因为空战是在双方战线两侧进行的,因此有部分被击落的飞行员没有能够救回来,同时也抓住了部分美军的飞行员。
  在陆航的报告中着重提到了没美军航空兵大量使用的P-51“野马”系列战斗机。这种战斗机不但能够在空战中抗衡陆航与海航的战斗机,而且还有着很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其携带的火箭弹对陆军的装甲部队有着致命的威胁,而且还可以挂500磅与1000磅的航空炸弹,但是大部分时候使用的都是火箭弹,以及100磅与250磅的小型炸弹。而在帝国航空兵中,只有海航的“游隼”有着同样的对地打击能力,而一向注重战斗机空战能力的陆军战术航空兵并没有一种战斗机的对地打击能力能够与“野马”相提并论。
  后来,也正是这份报告,让陆航决定采购“游隼”式战斗机。虽然陆航本身也有几家飞机制造厂,但是在当时要想迅速制造出一种新式战斗机,这是不可能的,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内阁也不会批准新的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也正是如此,“游隼”的生产工作才得已迅速扩大,很快成飞,西飞等几家飞机制造厂也开始生产“游隼”。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游隼”不但是帝国海军装备最多的战斗机,而且也成了帝国陆军的主力战斗机之一。整个战争期间,“游隼”生产了21000多架,战后还在帝国,以及其他国家生产了3000多架,总产量接近25000架,是整个大战期间制造得最多的战斗机,甚至是全世界至今生产最多的战斗机。“游隼”也因此成为了一代名机。
  这些都是后话了,在拿到了各部队的战斗总结报告之后,古迅雷开始考虑怎么走出下一步。到此时,他已经没有任何的轻敌思想了,美军指挥官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美军官兵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已经足够让他醒悟过来。当时,有人提出暂时停止进攻,也就是结束第二次战役,在做好更充足的准备之后再发动进攻。古迅雷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可他确实也这么想过。后来,有很多人都认为,古迅雷当时坚持了下来,不是因为他知道这场战役将对整个墨西哥战争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不是古迅雷知道他将最终获得胜利,而是处于自身前程的考虑,他才坚持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第二次战役失败了的话,那么古迅雷就将丢掉墨西哥战区司令官,以及帝国陆军美洲远征军总司令这两个职务,而且从此结束自己的将领与指挥生涯。可不管怎么说,也正是因为古迅雷坚持了下来,所以才会有后面的胜利,如果当时让另外一个人来顶替古迅雷的话,那么就不会有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甚至连整个墨西哥战争都会发生变化。
  七日这一天,古迅雷到前线部队做了视察,并且从几支部队的指挥官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比如,美军在防御作战中大量使用了一种威力更大的火箭筒,除了被轰炸机炸毁的之外,大部分的装甲战车都是被这种火箭筒在近距离上干掉的。另外,美军步兵都配发了大量的枪榴弹。在进攻中,美军还大量使用了迫击炮,以提高步兵部队的支援火力。相反,美军很少投入装甲力量,其在防线上的机枪火力密度明显要比以往高得多。这些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解释了进攻为什么打得那么艰难,美军为这场防御战斗已经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早就总结出了在山地作战的战术。
  当天晚上,在回到司令部之后,古迅雷就组织参谋,以及一些跟他一起回来的前线军官一起商讨应对美军新战术的办法。他没有参加讨论,而是去策划新的进攻行动。到此时,古迅雷已经坚定了决心,他不能后退半步,不然美军就将趁机发动反击,到时候,恐怕他连图图特佩克都守不住呢。
  八日,古迅雷让替换到前线去的几支部队发动了几轮试探性的进攻,但没有借此发动总攻。美军的防御仍然相当顽强,这几次进攻没有什么起色。而在当天凌晨出发的侦察兵在晚上的时候送来了美军调整防御部署的情况,陆航的侦察机也送来了航拍照片以及针对这些照片做出的美军防御分析。
  九日凌晨,第89轻骑兵师与第117步兵师在北部战线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结果,部队还没有推进到一公里就被美军的猛烈阻击给挡住了去路。在发动了三次冲击后,古迅雷在下午的时候让这两个师回到了出发阵地上。这也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情况已经很清楚,美军重点加强了北面的防御力量。
  十日,顶替第21轻骑兵师的第99轻骑兵师与第105步兵师在战线南部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进攻,部队成功推进了2公里,原本还可以继续前进,可古迅雷在中午就下令停止推进,让这两个师回到了原来的防线上。表面上,美军没有加强南部防线的力量,可古迅雷怀疑南面是个陷阱,美军的指挥官一直没有犯什么大错误,在明知道南线是重点战线的情况下都不加强南线的防御,那摆明了就是一个陷阱。
  当天晚上,古迅雷等待的重要部队终于到达,这就是被他留在了古铁雷斯的第12坦克师。这是当时古迅雷手里装甲力量最强,战斗力最强的装甲部队。同时到达的还有第27坦克师的一个坦克团。在经过了六日的血战之后,古迅雷已经认识到,仅投入轻骑兵师是很难突破美军的防线的,在必要的时候,他还是得用上他的坦克师!
  也就在十日晚上,第12坦克师到达了第89轻骑兵师的阵地后方,并且直接从行军状态转入了进攻状态。当时第12坦克师的辎重部队还没有到达,其所需要的大部分作战物资是由第89轻骑兵师直接提供的,只是坦克所需要的弹药必须由辎重部队运送。为了保证能够在十一日清晨发动进攻,该师的每一辆坦克都带满了弹药,另外还在坦克外部携带了额外的弹药。
  第27坦克师的第5321团也在当天晚上部署到了第99轻骑兵师的阵地后方。该团也将参加新的进攻行动,只是从一开始,古迅雷就决定不在南线发动主攻,将主动方向确定为特瓦坎与奥提萨巴之间的北部战线。
  新的一轮进攻在十一日上午七点准时开始,首先杀出去的就是第12坦克师的两个坦克营,随后是第89轻骑兵师的两个摩托化步兵营。在装甲部队推进之前,三个师的炮兵团,外加古迅雷额外安排的五个炮兵团,一个八个团的1000多门火炮对美军阵地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覆盖性炮火打击。航空兵的轰炸机群也在七点前到达,这次航空兵除了继续执行纵深遮断任务之外,还将全程为进攻的地面部队提供直接航空支援。为此,古迅雷还从韩绍锋那里借了几个海航的战术轰炸机中队。
  南线的佯攻还要早一点开始。大概六点五十分,第5321团就在第99轻骑兵师的摩托化步兵的伴随下开始进攻美军的防线。为了迷惑美军,古迅雷在南线投入了六个团的炮兵,投入的轰炸机数量甚至比北线战场还要多。仅仅进攻前的火力准备就从六点进行到了六点四十五分。在六点半就到达的轰炸机主要用的是燃烧弹与子母定时炸弹,而不是以往用的高爆弹。
  这次,古迅雷没有让部署在中线上的第127步兵师参与进攻。中部战线的意义本来就不大,而且第127步兵师的进攻能力是比较有限的。为了避免美军从中部战线发动反击,第127步兵师全部转为防御,另外,古迅雷还将第46步兵师,也就是当时他手里最精锐的步兵师放在了第127步兵师的后面,组建了第二条防线。结果证明,古迅雷的这一部署相当有预见性,如果不是他让第127步兵师转为防御,同时让第46步兵师建立了第二道防线的话,恐怕第二次战役还真会遭到惨败!
  与第一轮进攻不一样,这次古迅雷是在经过了周密的分析,以及充分的准备下才发动进攻的,而且三条战线上的部署都准确到位,投入的兵力也多了许多,参战各部队都收到了明确的命令。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古迅雷就在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虽然他从来没有在参谋面前表现出担心,但是他心里明白,如果这一轮进攻还打不开局面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提前回家养老了!
第三十九节
由邪改正
  作为年轻将领,谈仁皓与古迅雷在指挥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很多都是当时作为唐帝国陆海两军主力的年轻将领的共同特点。这些将领有两个极为明显的特征,一是非常爱冒险,二是往往在战场上遭受挫败之后才知道去吸取与总结经验教训。对年轻将领来说,这两个“缺点”其实也都无可厚非。
  在帝国陆海两军的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优秀将领,而且绝大部分名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着超出常人的表现,不然的话,“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也不会出自唐帝国了。无一例外的,任何一位年轻将领要想获得机会,都需要有足够好的运气。除了由别人提供的运气之外,还有自己在战场上把握的机会。另外,年轻将领因为缺乏基础,所以更渴望获得胜利,而且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胜利。这样一来,在战场上,年轻将领就表现得更为激进,让人觉得缺少稳重,也就更爱冒险,通常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获得胜利。另外,在获得基本胜利之后,年轻将领也更喜欢扩大战果,而不是巩固胜利。这些有好也有坏,如果运气够好,而且判断准确,行动果断,那么年轻将领获得的胜利往往都能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通过扩大胜果来提高胜利的意义。相反,如果运气不够好,而且判断有所失误,再加上稍微的耽搁,那么所遭受的也绝对是惨痛的失败。
  正因为年轻将领都喜欢冒险,或者说是其所处的地位让其不得不通过冒险来获胜,所以真正能够成就一生伟业的年轻将领只是寥寥几人而已。战争期间,帝国陆海两军提拔的年轻将领与军官不计其数,可其中真正能够名留青史的,又有几个呢?绝大部分都是这场巨大赌博中的输家,而且他们输掉的不是一场战斗,或者是一场战役,还有他们一生的前程。毫无疑问,谈仁皓与古迅雷都不在失败者的行列之中。
  任何一名年轻将领最终都会在积累起足够的实战经验之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成熟的将领。只有当他们迈出了这一步,并且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之后,才会成为真正的顶梁柱。谈仁皓就属于已经迈出了这一步的年轻将领,他现在已经是海军中的骨干型将领了。而让谈仁皓产生这一转变的正是几次惨痛的失败,或者说是惨痛的损失。这也证明,真正培养将军的还是战场,而不是天分,有再高天赋的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都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将,而仅仅只是那种纸上谈兵的无用之辈。
  古迅雷并不是没有实战经验,而是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在战争期间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古迅雷获得了大量的机会,而且他都把握住了这些机会。与谈仁皓最大的区别是,古迅雷从来没有遭受过惨败,而且正是从他们这批年轻将领获得提拔开始,帝国陆军扭转了被动局面,并且逐步走向了最后的胜利。也就是说,古迅雷获得的经验都是胜利的经验,在他的战绩中,缺少一次惨痛的失败,一次刻骨铭心,能够让他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的惨败。也正因为古迅雷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因此,他仍然属于陆军的年轻将领,仍然奉行着冒险战术,也就不可避免得会栽倒在某个敌人的手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