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735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就算英国人再怎么骄傲,也不得不承认对手的能力,更不得不承认与唐帝国海军之间的巨大差距。别手八艘老掉牙的战列舰,就算当时参战的是八艘英国海军最先进的“前卫”级战列舰,也不一定能够在战斗中获得胜利,最多只是给第三特混舰队制造更大的伤亡而已。可以说,到了战争后期,英国这个最为重视战列舰的国家反而没有世界上最好的战列舰。
  导致英国在制造先进战列舰方面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国力,对战列舰的设计思想,本土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等等。这其中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北大西洋上,英国海军实际上没有遇到任何有威胁的挑战,因此,在发展新式战列舰方面,英国人的压力就不是很大。往往,英国海军是在一种被动的情况下发展的,比如当德国人开始建造“俾斯麦”级的时候,英国海军就发现他们以往的所有战列舰,包括在战前建造的“英王乔治五世”级都不是“俾斯麦”的对手了。结果,英国海军才重新启动了“狮”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并且加快了建造“前卫”级的速度。也正是这种被动的,针对局部战区要求的发展动力,使英国人不可能跟上其他列强的步伐。
  相反,唐帝国海军不但面临着日本这个直接威胁,而且还得与美国海军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同时还得照顾到全球局面。因此,唐帝国海军在发展新式战舰方面不但有敌人的压力作为动力,自身追求尽善尽美,这也是唐帝国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力。比如当初建造的“尊严”级实际上就是针对日本改进“金刚”级,并且为寻求全面压倒日本海军的优势战舰而建造的。而随后开工的“新省会”级则直接瞄准了美国的“依阿华”级,对“新省会”级的全面改进则是出于技术的进步,以及帝国海军自身发展的需要。
  除了与坎宁安指挥的英国远征舰队的那场战斗之外,这是唐帝国海军第二次与英国皇家海军交战,而且是双方在大战期间打的唯一一次炮战。在此之前,英国人还在嘲笑唐帝国海军是一支依靠航母作战的海军,而在此之后,就算是最骄傲的英国人也不敢取笑唐帝国海军,也没有人敢说唐帝国海军是一支只依靠航母单腿走路的海军了。
  对常荐新来说,这场海战也同样的重要,可以说,这才是他真正在战场上担当主角,并且引起所有人瞩目的一次战斗。在“珊瑚海大海战”中,大部分的功劳都归给了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虽然在那场战役中,第三特混舰队俘获了两艘美国战舰,但是相对而言,第三特混舰队并不是战役的绝对主力。接着,在远征作战中,虽然第三特混舰队歼灭了法国远征舰队,但是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主力是英国远征舰队,而且是由第一特混舰队干掉了英国远征舰队的,因此,那次作战行动的主要功劳也被计算在了第一特混舰队的头上。在常荐新担任了第三特混舰队司令官之后,他参加过的战役并不少,可这还是他第一次以绝对主力的身份,在没有其他任何支援力量的情况下获得的重大胜利!
  常荐新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很清楚,舰队此时距离英国海岸线不到15海里,而且天色已经开始放亮,英国人的轰炸机随时有可能到来。虽然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都保证会及时派来防空战斗机,但是谁有能保证那些护航的战斗机能够击退英国空军的所有轰炸机呢?因此,在确定了“武汉”号与“南昌”号将迅速返回舰队之后,常荐新做了两件事,一是让舰队全速向西南方向,也就是海峡的出口方向撤退。另外就是派出水上飞机,去摸清楚天亮后的天气情况。
  真正能够掩护第三特混舰队安全撤退的绝不是其他特混舰队派来的战斗机,而是天气。只要天气状况恶劣,那么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就无法轰炸第三特混舰队了。常荐新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他得搞清楚天气的变化情况,争取让舰队进入雷雨区。也就是在他等待天气预报的时候,一封电报发了过来。
  “第六特混舰队发来的。”通信参谋把电报交给了司令官,“他们来得还真是及时,看样子,谷甄云将军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
  常荐新瞪了眼说话没有点分寸的通信参谋,可当他看完电报内容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通信参谋开始那番话说得确实有道理,第六特混舰队来得很“及时”,而且,谷甄云确实不简单!
第六十四节
半路杀出
  几年的合作,让常荐新对谷甄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他对谷甄云的认识也算是比较到位。相对而言,谷甄云这类中年将领缺乏谈仁皓与常荐新这类年轻将领所具备的积极进去精神,也缺乏冒险精神。这些在战场上就表现为谷甄云缺乏勇气,缺少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并不是很好。
  到了第六特混舰队后,谷甄云成为了特混舰队司令官,也就是特混舰队的一把手。与以往他担任的舰队参谋长不一样,司令官需要对舰队负全责,这也导致谷甄云在指挥作战的时候更加的小心翼翼。用一句比较客观的话来说,谷甄云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型的将军。
  实际上,第六特混舰队在到达了大西洋战区之后的表现也正是如此。在编入了第二舰队之后,谷甄云还兼任第二舰队参谋长,为姜仲民的副手。虽然谷甄云与姜仲民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冲突,但是两人的合作也不算是尽善尽美,主要就是两人的指挥方式,以及对待战争的方式根本就不一样。在姜仲民想通过大西洋上的胜利建立起自己在海军中的根基的时候,谷甄云却仅仅只希望第六特混舰队不要出大问题,不要遭受惨败。结果,两人在前几轮北上的时候就出现了矛盾。
  德国“远东舰队”闹别扭的那次,也就是姜仲民第二次被迫放弃北上,返回开普敦的那次作战行动中,正是因为谷甄云在处理与“远东舰队”的联合行动上出了问题,结果导致德国海军上将舍尔对其严重不满,最终导致整个远征行动被迫终止。当时,舍尔要求“远东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先行北上攻打黄金海岸地区,因为天气因素而无法参加作战行动的第五特混舰队则留在后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部署在黄金海岸地区的轰炸机并不是很多,如果“远东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先行北上,并且支援陆战队登陆的话,很有可能已经击败了该地区的英军,为接下来进入大西洋中部海域打下了基础。可谷甄云却考虑到在没有航母掩护下,战列舰很容易遭到轰炸,结果就断然拒绝了舍尔的提议,从而引发了两国海军之间的矛盾,最终即使天气已经好转,舰队也不可能继续北上了。
  随后,在攻打蒙罗维亚的战斗中,谷甄云又与姜仲民产生了分歧。当时,英军死守蒙罗维亚,陆战队久攻不下,因为后勤保障困难,舰队的支援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谷甄云早就提出暂时围困蒙罗维亚,先分出一支部队去打下佛得角群岛,然后通过封锁来迫使蒙罗维亚的英军投降。后来第一舰队的行动正好证明了谷甄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当时谷甄云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判断很有远见,只是在蒙罗维亚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才考虑到这一点的。可姜仲民坚持要先打下蒙罗维亚,然后再进军佛得角群岛,结果,第一舰队兵不刃血的占领了佛得角群岛,为舰队北上打开了通道,而且随着第三舰队进入加勒比海,后勤补给也得到了保证,舰队北上进攻直布罗陀要塞的行动就易如反掌了。
  从两人之间的这些矛盾中可以看出,姜仲民与谷甄云之间的合作并不怎么样。特别是在攻打蒙罗维亚的时候,姜仲民还把事情闹到了海军司令部,最后由聂人凤亲自发来电报,再次确认了姜仲民与谷甄云之间的关系。虽然聂人凤没有在电报中直接批评谷甄云,但是这个在海军中混了十几年才出头的中年将领很清楚,姜仲民是海军元帅的学生,如果他继续与姜仲民发生冲突的话,海军元帅肯定是站在姜仲民那边的。因此,在后来的作战行动中,谷甄云就很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而是姜仲民叫他干什么,他就去干什么,从不积极,主动的参加作战行动。而这正好也是谷甄云的性格。
  舰队到了直布罗陀要塞之后,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会师,新的指挥关系确定了下来,谈仁皓为两支主力舰队的联合司令官。虽然新的指挥体系很明确,但是“联合舰队司令官”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战斗职务,在海军的指挥体系中没有明确的位置,而且这只是姜仲民与谈仁皓之间的关系。谷甄云仍然是第二舰队参谋长,第六特混舰队司令官,其仍然向姜仲民负责。也就是说,如果谈仁皓要给第六特混舰队下达作战命令的话,那还得通过姜仲民那一关,至少要得到姜仲民的默认。而当姜仲民与谈仁皓下达的命令有矛盾的时候,谷甄云则应该听从姜仲民这个直接上级的指挥,而不是听从谈仁皓的指挥。这至少是谷甄云本人对这次联合作战的理解,而且也正是这个理解,最终导致第六特混舰队在二十二日下午到二十三日清晨的作战行动中一波三折。
  当天下午,谷甄云收到了同样的情报,随即他就按照谈仁皓之前的战役部署,率领第六特混舰队离开了奥尔德尼岛附近海域,向凯尔特海方向而去。按照谈仁皓的部署,到时候将由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在凯尔特海南部海域组织起一条防线,负责搜索与拦截英国海军的战列舰舰队,同时,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五特混舰队则负责寻找与打击英国海军的航母特混舰队,第二特混舰队为战役预备队,同时负责为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可谷甄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套作战计划是针对英国本土舰队是从爱尔兰海方向进入战场,而不是从多佛尔海峡方向进入战场而制订的。同时,他还忽略了当时的战局变化,没有注意到,已经有很多情报证明萨摩维尔率领的战列舰舰队不大可能在爱尔兰海,而是很有可能在夜间通过多佛尔海峡进入英吉利海峡!
  在收到了谈仁皓的命令后,谷甄云没有立即回电,结果导致第一特混舰队一直在设法联系上第六特混舰队,电报反复的拍发了数十次!这也只能说是谷甄云与谈仁皓在这个时候都犯了错误。谷甄云犯的错误是盲目的执行之前制订的作战计划,而没有考虑到第一特混舰队为什么要反复不断的拍发电报,也没有想到要给第一特混舰队回电,而是一直保持着无线电静默!谈仁皓的错误也很明显,他在电报中一直用的是“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其实,在此之前,谈仁皓主要就是与常荐新,郝东觉,黄晓天等人合作,而在与这些人联合作战的时候,谈仁皓是不需要在电报中用“命令”口吻的,可谷甄云并不是谈仁皓的“同道”,因此,当谈仁皓用“商量”的口吻发出电报的时候,谷甄云还意味谈仁皓并没有修改作战计划呢!
  也正是如此,谷甄云没有用电台与其他特混舰队联系,只是在下午的时候派遣水上飞机去了第一特混舰队,第三特混舰队,以及第五特混舰队,向谈仁皓,常荐新与姜仲民汇报了第六特混舰队的行动情况。可他仍然没有命令舰队转向,结果,在这几个小时内,第六特混舰队不但没有能够返回战场,反而向着海峡外航行了数十海里,几乎就要彻底的脱离战场了!
  首先认识到错误的是谈仁皓,当天晚上,也就在第三特混舰队以及展开了阻击行动,即将进入阻击海域的时候,谈仁皓才让参谋发出了“命令”。这次,他用的是极为严厉的命令口吻,不但在询问第六特混舰队此时的行踪,询问第六特混舰队为什么不回电,还要求第六特混舰队迅速返回英吉利海峡,与第三特混舰队会合,联合对付英国本土舰队。
  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谷甄云也醒悟了过来。并且立即命令舰队加速转向,以最快的速度前去与第三特混舰队会师。至少,谷甄云在这个时候的表现并不是很笨。不可否认,谷甄云犯的错误都是因为他过于遵守作战计划,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可同样的,谷甄云也很清楚战场上的情况。
  在他看来,英国本土舰队有八艘战列舰,不管是第三特混舰队还是第六特混舰队,如果单独与英国本土舰队遭遇的话,都很有可能被敌人击败。至少从数量对比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因此,要想确保击败敌人,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就应该在一起行动,而不是分开行动。如果第六特混舰队继续朝着凯尔特海而去的话,那么不管英国本土舰队是从爱尔兰海进入战场,还是从多佛尔海峡进入战场,到时候第三特混舰队或者是第六特混舰队就只能够单独迎战!
  另外,谷甄云也很清楚谈仁皓与姜仲民在海军元帅心目中的地位,虽然两人都是元帅的学生,但是谈仁皓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是姜仲民所无法比拟的,那么元帅就肯定更为器重谈仁皓,而不是姜仲民,不然也不会任命谈仁皓为联合司令官了。也正是如此,这次谷甄云才没有请示姜仲民,而是在收到了电报之后就立即命令舰队加速转向。在他看来,如果英国舰队是从多佛尔海峡进入,而他不赶去支援第三特混舰队,结果导致第三特混舰队战败的话,那他就得承担所有的责任。如果他及时的赶到了战场,支援第三特混舰队击败了敌人,那么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极端一点,如果谈仁皓对战局的判断是错误的,也就是英国本土舰队不是从多佛尔海峡方向进入的话,那么也最多是错过了敌人,失去了决战的机会,而却需要承担责任的不是谷甄云,而是谈仁皓。
  正是考虑到这几个方面,谷甄云才最终下定了决心,同时开始考虑第六特混舰队的行动了。按理说,第六特混舰队当时应该直接前往扑茨茅斯港外围海域,这样就能够与第三特混舰队尽快会合。可当时谷甄云并不知道常荐新他们将前往扑茨茅斯港外围拦截英国本土舰队,甚至连常荐新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后面的情况。因此,谷甄云率领的第六特混舰队不是朝着扑茨茅斯港而去,而是直接朝着多佛尔海峡的方向驶去的,其航速达到了31节,这是当时第六特混舰队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到凌晨两点左右,也就是第三特混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已经正面遭遇,正在相互派出驱逐舰与巡洋舰进行“热身”战斗的时候,第六特混舰队到达了塞纳湾东北海域,航向为35度,速度仍然是31节,距离英国本土舰队大概有30海里。谷甄云只派出了一艘驱逐舰在前方开路,结果,这艘驱逐舰上的雷达并没有探测到目标,第六特混舰队几乎是与英国本土舰队擦肩而过的!如果当时第六特混舰队的航向稍微向西偏一点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撞上了英国本土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前后夹击,战斗将打得更为顺利!
  其实,这也不能怪谷甄云,要怪也只能怪常荐新。不能说是常荐新想吃独食,毕竟当时常荐新也不知道能否单独击败英国本土舰队。主要是之前第六特混舰队一直没有主动与他联系,让常荐新很是恼火,结果在战斗打响了之后,常荐新就再没有设法与第六特混舰队进行联系,也就没有把战场上的情况告诉谷甄云,让谷甄云无法得知英国本土舰队正在朝扑茨茅斯港前进,从而没有改变航向!
  当时,谷甄云仍然认为第三特混舰队在多佛尔海峡南部海域巡逻,等待英国本土舰队到达,因此他是直接向多佛尔海峡方向前进的!到了凌晨四点过,也就是第三特混舰队已经与英国本土舰队打起来,“厌战”号与“勇士”号被鱼雷命中,并且提前撤出了战斗,单独朝伊斯特本返航的时候,第六特混舰队已经到达了多佛尔海峡南部海域,距离伊斯特本也就区区15海里左右。也正是这个时候,好运终于降临到了第六特混舰队的头上。
第六十五节
狗运当头
  四点过八分,航行在最前面的“合肥”号,也就是第六特混舰队的旗舰到达了距离英国海岸线大概12海里的海面,这是当时唐帝国情报部门提供的英国海岸雷达能够探测到的最远的距离,谷甄云也在这个时候下令舰队转向,其航向又330度调整到了150度,也就是说,舰队左转了180度,朝着海峡对面的法国海岸驶去。
  也正是这次转向,最终让第六特混舰队有所“收获”。当时,第六特混舰队距离扑茨茅斯港外的交战海域大概有40多海里,这已经超过了战舰上雷达的探测距离。而当舰队向左转向的时候,其转向半径大概是3海里,也就是说,舰队必须要向西南方向航行大概6海里才能够转过方向。结果,到四点二十一分,也就是舰队的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转向,到了150度的新航向上的时候,最后一艘转向的战舰,即“松江”号战列舰上的雷达突然发现了舰队西南方向上有两个目标。
  这一情况立即汇报到了“合肥”号上。谷甄云在收到消息的时候,他也是大吃一惊,难道英国本土舰队已经通过了海峡,而且已经发现了第六特混舰队,正在朝他们杀来?在此之前,谷甄云就一直在嘀咕,按理说,第三特混舰队在多佛尔海峡南部海域巡逻,那么他们早就应该与第三特混舰队遭遇了。可是,舰队已经在海峡南部航行了一圈,却仍然没有发现第三特混舰队的踪影,这让谷甄云感到极为奇怪。
  很快,谷甄云认为那两艘战舰不是英国人的战舰,很有可能是第三特混舰队的战舰。首先,谷甄云当时并不知道英国舰队已经通过了多佛尔海峡,并且已经与第三特混舰队打了起来。其次,他不知道第三特混舰队的具体位置。正因为这两个原因,谷甄云认为第三特混舰队的巡逻海域在他的西南面,第六特混舰队无意中冲到了前面去。考虑到这,谷甄云也有点担心了,他不是担心无法与第三特混舰队会合,而是担心如果此时英国舰队从北面杀来的话,那第六特混舰队就将首当其冲的遭到打击,而不是由更强大的第三特混舰队在前面扛着。因此,他立即下令发出了电报,询问那两艘战舰的身份,并且派出了两艘驱逐舰前去“接应”。
  电报发了三次,可仍然没有收到对方的回电。到四点二十八分的时候,那两艘战舰距离第六特混舰队也仅仅只有15海里,雷达操作员已经判断出那是两艘战列舰,航速12节,航向40度。可当时的雷达只能判断战舰的大小,并且用多普勒效应测出战舰的速度与航向,却无法判断出战舰的型号!
  对方一直没有回电报,这让谷甄云更是感到有点恼火了,舰队通信参谋不但用了舰队内部频道,还用了帝国海军公用的频道发出了电报,只要那两艘战舰上的电台还在继续工作,就肯定能够收到“合肥”号发出的电报,当然,前提条件是,那是两艘帝国海军的战舰。也正因为对方没有回电,谷甄云产生了很多疑惑,他甚至想到,英国舰队已经通过了多佛尔海峡,并且击溃了第三特混舰队,那是两艘逃脱了打击,正在逃命的战舰。可问题是,如果是帝国海军的战舰,那也应该朝着海峡的西南方逃跑,而不是朝着多佛尔海峡这边而来吧!
  五分钟后,也就是在四点半过,派出去的驱逐舰到了那两艘战舰东北大概5海里的海域,了望员已经大概能够看清楚那两艘战舰的轮廓了。接着,一艘驱逐舰打出了照明弹。在明亮的光线下,驱逐舰上的了望员立即判断出了那两艘战列舰的型号,那不是帝国海军的“新省会”级战列舰,而是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这正是遭到鱼雷攻击,首先退出战斗,向伊斯特本逃跑的“厌战”号与“勇士”号。这两艘战列舰在撤出战斗之后,战舰上的官兵一直在设法堵住鱼雷在舰体上留下的窟窿,连舰长都去参加了损管抢修工作。也正因为如此,两艘战列舰只能够勉强保持12节的速度,缓缓向伊斯特本航行。更重要的是,当时“厌战”号上的主电力舱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勇士”号上的三台大型柴油发电机也损坏了两台,就算两艘战舰上都有辅助电力舱,有几台小型柴油发电机,可仍然无法满足损管工作时的电力需求。另外,两艘战舰的舰长都认为他们已经成功的撤出了战斗,因此就下令关闭了战舰上的雷达,以及大部分的电台等消耗电力的设备,只保留了一部与舰队旗舰联络,以及一部与伊斯特本港联络用的电台在进行工作。也就是说,当这两艘战列舰朝着第六特混舰队所在的海域而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能够发现前方的危险,直到那几枚照明弹出现在了战舰上空的时候,战舰上的英国官兵这才发现,在他们的前方出现了两艘来历不明的驱逐舰!
  也算是这两艘战舰活该倒霉吧。在这个时候,有点警惕性的舰长都应该下达战斗动员命令,让战舰进入作战状。可是两艘战列舰上的舰长都认为那是舰队旗舰在联系了伊斯特本之后,从伊斯特本前来接应他们的驱逐舰。当时只有“勇士”号上的通信军官用英国海军的通用频道向这两艘驱逐舰发出了询问信号,可并没有收到任何答复。
  四点四十分的时候,“勇士”号已经发出了三次询问电报,可对方仍然没有任何回答,而是飞速转向拉开了距离。这时候,“勇士”号上的通信军官起了疑心,立即把情报报告给了舰长。等到舰长在四点四十五分回到了司令舰桥的时候,“勇士”号要转向就已经太迟了,而且此时“厌战”号还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
  谷甄云在收到了驱逐舰发回的电报后也有点不敢相信,那竟然是两艘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在他看来,局势已经很复杂了,是英国人分兵行动吗?还是这两艘战列舰只是个诱饵?或者说第三特混舰队已经被彻底歼灭,英国本土舰队给第六特混舰队设下了陷阱?当然,谷甄云也考虑到,也有可能是第三特混舰队击败了英国本土舰队,这两艘战舰是负伤脱离战场,正在朝着海峡方向返航,也许是要返回北海海域。
  虽然有这么多的疑问,但是谷甄云没有再次犹豫。他也知道,帝国海军战舰上的雷达要比英国海军用的雷达更好一些,探测距离更远,另外,“新省会”级的速度更快,就算这是个圈套,那么英国海军其他的战舰只要靠近就会被发现,到时候就算是打不过,也跑得掉。因此,在四点三十五分,也就是在前方的驱逐舰发回报告后两分钟,谷甄云就下达了战斗命令,四艘战列舰,即“合肥”号,“福州”号,“南京”号,以及“松江”号展开战斗队列,在前方的驱逐舰立即撤回,巡洋舰与驱逐舰全部撤出。交战顺序也迅速安排了下去,“合肥”号与“福州”号集中火力对付前面的那艘战舰,即“勇士”号,“南京”号与“松江”号则集中火力对付后面那艘战舰,即“厌战”号。
  四点四十六分,四艘战列舰完成了转向以及其他的战斗准备工作,并且将炮口朝向了敌舰。接下来,在一分钟之内,四艘战列舰分别打出了第一轮齐射。此时,“勇士”号距离“合肥”号与“南京”号大概只有11海里,而“厌战”号距离“南京”号与“松江”号大概也只有12海里左右。
  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的齐射是英国官兵最好的战斗警报。炮口闪光过后大概一分钟,沉闷的炮击声传了过来,战斗警报也在英国战舰上响了起来,可这已经太晚了。在炮击声到达之后不到十秒钟,第一批炮弹就纷纷扬扬的砸落了下来。虽然四艘战列舰的第一轮齐射都没有命中目标,可是那些巨型穿甲弹在海面上炸起的数十米高的水柱却相当的惊人。到此时,两艘英国战舰的舰长都没有搞清楚这批敌舰是怎么冒出来的,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他们不可能返回伊斯特本了,因为第六特混舰队就正好挡在了他们前往伊斯特本的航线上!
  在遭到炮击之后,“勇士”号首先开始转向。这艘战舰没有向英国本土方向航行,而是转向东南,朝着法国本土方向而去。至于当时“勇士”号为什么要转向东南,因为该舰的舰长在战斗中阵亡,大部分战舰参谋军官也都阵亡,因此无法得到证实。只是从当时的情况考虑,如果“勇士”号向东北转向的话,就很有可能被第六特混舰队逼入死角,最终不是被击沉,就是撞上浅水区的礁石沉没。因此,“勇士”号的舰长也许是向先避开敌人的锋芒,然后寻找机会逃跑。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向西南离开战场,前往海峡群岛,或者是绕个大圈返回英国本土西南地区的港口。可不管怎么说,“勇士”号向东南方向转向,最终还是暴露在第六特混舰队的炮口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成功逃脱。
  在“勇士”号转向后两分钟,“厌战”号也跟着做出了同样的转向动作。当时“厌战”号在“勇士”号的右后方,因此,在两艘战舰转向之后,“勇士”号就挡在了“厌战”号的前方,从而使“南京”号与“松江”号上的雷达无法探测到“厌战”号,也就无法继续炮击“厌战”号。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厌战”号的舰长才下达了同样的转向命令吧。
  “厌战”号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与备战机会,可是对“勇士”号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当“南京”号与“松江”号无法继续炮击“厌战”号的时候,就只能将炮弹打向“勇士”号。也就是说,当战斗开始后,“勇士”号要单独面对四艘战列舰的打击。而此时的“勇士”号上只有三座炮塔,也就是六门主炮可以使用,对手却有足足三十六门主炮,火力相差了九倍!在此情况下,就算“勇士”号的表现再神勇,恐怕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
  同样的“厌战”号也只是暂时避开了危险。对这艘战舰上阵亡的那些英国海军官兵而言,他们的舰长也只是让他们多活了不到半个小时而已。说白了,就算“厌战”号上的四座主炮炮塔都可以正常使用,八门主炮都能够投入战斗,而且就算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与“勇士”号并肩作战,也不可能击败四艘更强大的“新省会”级战列舰。因此,“厌战”号的规避动作意义并不是很大。
  当时谷甄云也发现了英国战舰的速度只能达到12节,为了避免错过敌人,他也下令让舰队把速度降低到了十二节,并且将航向调整到了135度,以大概10度角的方向缓慢逼近那两艘英国战列舰。也许在别的方面谷甄云的能力不如常荐新,可是在指挥炮战,这类战术能力方面,谷甄云并不比当时任何一名帝国海军的舰队司令官差,因为当初他正是从巡洋舰的枪炮军官干起的,指挥了十几年的炮战,对舰队炮战的精通程度绝对不在常荐新之下!
  “勇士”号与“厌战”号是不可能逃脱覆灭的命运的,而“勇士”号在最后关头的转向只带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带着第六特混舰队朝法国海岸线而去。结果,当“黄金海岸”号单独离开战场,朝伊斯特本逃亡,“武汉”号与“南昌”号穷追不舍的时候,并没有能够与第六特混舰队遭遇,不然的话,在那个时候,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就已经成功会师了!
第六十六节
毫无悬念
  第六特混舰队与“勇士”号,以及“厌战”号的战斗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就如同当年英国海军围剿德国海军的那几艘“德意志”级小型战列舰一样,交战双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之上,只是这次倒霉的是英国人,轮到英国海军的战舰被唐帝国海军的战舰蹂躏了。
  确实可以用“蹂躏”这个词来形容这场完全不对等的战斗。从一开始,两艘英国战舰就犯了错误,除了其本身的实力差距之外,两名英国舰长的转向命令也加快了其灭亡的速度。这场战斗不是一场二打一的战斗,而是分成两次的四打一的战斗。除了前面的四轮炮击之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第六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都是同时在对付一艘英国战舰!
  首先倒霉的自然是挡在“厌战”号前面的“勇士”号,这艘战舰也活该完蛋,在遭到了鱼雷重创后,不但速度快不起来,连转向都不太灵活,还失去了四分之一的火力。可以说,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战斗中,“勇士”号连一次像样的还击都没有,一直被四艘战列舰压着打,最终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重新调整好航线后,四艘“新省会”级又用了两轮齐射来校准炮击,这两轮炮击也都全部落空。然后从第三轮齐射开始,直到“勇士”在大爆炸中缓缓沉入大海,四艘战舰打出的十二轮齐射每次都能够命中目标!
  四点五十六分,在第七轮齐射中,“南京”号首开战果,从该舰丙炮塔二号炮打出的一枚26式穿甲弹准确的命中了“勇士”号的A炮塔。穿甲弹直接洞穿了炮塔的正面装甲,在进入炮塔内部后爆炸。幸亏当时A炮塔里没有储备弹药,而且主炮弹药提升通道是关闭着的。爆炸发生后,战舰上的自动通海阀门被震开,海水灌进了A炮塔的弹药舱,避免了弹药舱被引爆的灾难性后果。可这一炮,也解决掉了“勇士”号当时所拥有的三分之一的火力,让“勇士”号的还击更加没有威胁了。
  四点五十七分,“合肥”号晚了一分钟打出的第七轮齐射命中“勇士”号两枚炮弹。其中从甲炮塔一号炮打出的穿甲弹击中了“勇士”号舰桥左侧的副炮群,在舰桥下方的通信室里爆炸,彻底的摧毁了战舰上的通信中心。从丙炮塔三号炮打出的穿甲弹命中了“勇士”号C炮塔的后方,也就在水上飞机弹射器附近,炸飞了设在该处的一部起重机,并且将水上飞机机库彻底摧毁。
  四点五十八分,“福州”号的第八轮齐射也取得了战果。从该舰乙炮塔二号炮打出的穿甲弹命中了“勇士”号一号烟囱的根部。炮弹只穿透了战舰的水平装甲,在锅炉舱上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不但摧毁了周围的几个舱室,将下面的锅炉舱炸得稀巴烂,而且还震坏了烟囱的基座,数分钟后,这根烟囱就从根部断裂,掉入了大海之中。因为烟囱断裂,锅炉兵来不及关闭那几台还在继续工作的锅炉,结果产生的浓烟立即倒灌会了舰体内部,好几个舱室里的官兵因为来不及逃跑,被活活的闷死了!
  五点整,“南京”号再次创造了奇迹,在其第九轮齐射中,打出了一个漂亮的跨射,目视观察至少有两枚炮弹命中了“勇士”号,可实际上应该有三枚穿甲弹命中。其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勇士”号舰桥左侧的副炮群里。这个命中点与之前“合肥”号打中的那个位置相差并不大,只是这次没有能够洞穿“勇士”号上的装甲,只是将这里的两座副炮炸毁,炸死了几十名炮手。第二发炮弹打中了舰桥后面的桅杆,炮弹没有能够在战舰上爆炸,而是在击中了桅杆之后,飞到了战舰左舷外的海面上才发生爆炸,而这发炮弹也只是打断了桅杆,导致在桅杆顶端的几名了望手掉下来摔死。第三发炮弹落在了“勇士”号左舷数米外的海面上。后来经过对沉船进行的考察证实,正是这枚炮弹让“勇士”号开始下沉的。穿甲弹在经过了数米海水之后击中了“勇士”号的左舷中部水下部位,并且穿透了战列舰的水下装甲带,进入了舰体内部,然后在3号锅炉舱里面爆炸,除了摧毁了锅炉舱,以及相邻的几个舱室之外,还在战舰左舷中部开出了一个至今超过五米的大窟窿,加速了海水涌入的速度,最终导致“勇士”号左侧严重进水,从而加快了其沉没的速度。
  到五点过三分,“松江”号也取得了战果,其第十次齐射击中了“勇士”号两枚炮弹。其中就有一枚打中了“勇士”号的司令舰桥,这发炮弹干掉了“勇士”号的舰长,以及大部分的军官。结果,“勇士”号失去了指挥中心,也就不可能升白旗投降,导致了上千名英国海军官兵无畏牺牲。
  到此时,四艘战列舰都完成了“热身”战斗,炮击的频率加快,准确率也提高了许多。五点过八分,“勇士”号的B炮塔被击中,炮塔被巨大的爆炸给直接震到了半空中,然后落在了左舷外的海面上。两分钟后D炮塔也被摧毁了。到此,“勇士”号已经没有了还手的能力。可炮战仍然没有结束,到五点十五分的时候,“勇士”号已经先后被近四十发26式穿甲弹击中,战舰左侧舱室严重进水,左倾角度达到了25度,接近了翻覆的角度。
  五点二十二分,经受不住残酷摧残的“勇士”号终于在痛苦的呻吟中“倒”在了海面上。战舰是向左侧倾覆的。因为当时战舰舰长已经阵亡,战舰上最高级别的军官只是两名上尉,没有人及时的下达弃舰命令,所以战舰上的大部分官兵都来不及逃生。在战舰倾覆的时候,只有大概200多名在战舰外部,以及上层建筑里的官兵及时的跳海逃生,最终被第六特混舰队的驱逐舰打捞了起来,那些留在舰体内的官兵根本就没有时间逃生。最后,该战舰上1600多名官兵中,只有218人活了下来,其他的全部阵亡或者是失踪!
  在“勇士”号翻覆前几分钟,“厌战”号就已经暴露在了“合肥”号与“福州”号的炮口之下,因为当时“厌战”号仍然以12节的速度前进,而“勇士”号在遭到了沉痛的打击之后,其速度迅速的降低,最后则完全停了下来,所以“厌战”号在五点十五分左右就已经超到了“勇士”号的前方。
  谷甄云没有让“合肥”号与“福州”号转移火力去对付“厌战”号。当时战局已经很明显,先干掉“勇士”号,速度只有12节,而且还在向东南方向航行的“厌战”号是不可能逃掉的。因此,直到五点二十五分,也就是在“勇士”号翻覆之后,四艘“新省会”级才调转了炮口,瞄准了仍然在逃跑的“厌战”号。
  为了能够让后面的“南京”号与“松江”号尽快绕过挡住其射界的“勇士”号,谷甄云同时下令舰队加速到18节,同时航向调整到了140度,以更快的速度逼近了“厌战”号。从五点二十五分开始,“合肥”号与“福州”号首先开始了对“厌战”号的炮击,三分钟后,也就是从第三轮齐射开始,“南京”号与“松江”号也开始了对“厌战”号的炮击。
  “南京”号是从第四轮齐射开始取得战果的,“福州”号的运气还要好一点。在其打出第三轮齐射的时候,距离“厌战”号已经不到十海里了,这轮炮击就命中了两枚炮弹,而且在接下来的炮击中,几乎每一轮齐射都能够击中“厌战”号。相对而言,“南京”号与“松江”号的前几轮齐射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当时“勇士”号仍然没有沉没,挡住了这两艘战舰上的雷达,使其无法利用雷达引导主炮开火,只能够依靠了望员观察到的爆炸闪光,以及敌舰主炮发出的炮口焰确定敌舰的大概位置与距离,然后让主炮进行盲目射击。“南京”号是在第七轮齐射的时候才开始用雷达引导炮击,而“松江”号则是从第九轮齐射的时候才用上了雷达。
  “厌战”号的命运更为悲惨。主要是当时的交战距离更近,26式穿甲弹在18000码的距离上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穿透“厌战”号的主装甲与水平装甲。另外,这种距离上的炮击也更为精准。炮战从五点二十五分打到了五点五十三分。在总共28分钟的交战中,“合肥”号一共打出了21轮齐射,命中“厌战”号18次。“福州”号打出了20轮齐射,命中19次。“南京”号打出了18轮齐射,命中12次。“松江”号打出了18轮齐射,命中9次。也就是说,“厌战”号一共被命中了58枚26式穿甲弹,这还是全部爆炸了的穿甲弹,如果算上那些在命中后没有爆炸的穿甲弹的话,那就更多了。
  与“勇士”号一样,“厌战”号也主要是左舷方向上中弹,而且至少有六枚穿甲弹击中了战舰水线以下部位,导致“厌战”号左侧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舱室进水。而按照“厌战”号的设计,如果其左舷有三分之一的舱室进水的话,那么这艘战舰就没得救了。当时,为了抢救战舰,避免战舰因为某一侧进水严重而翻覆,往往会在战舰另外一侧与中弹部位相对应的舱室主动注入海水。可问题是,如果同时向三分之一的舱室注入海水的话,那么就将使战舰本身的重量大于其产生的浮力,结果就会沉没。因此,当“厌战”号左侧有三分之二的舱室进水后,这艘战舰已经没有办法拯救了。
  与“勇士”号不同的是,“厌战”号的舰长没有在战斗中阵亡,并且在五点四十五分的时候就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并且开始组织官兵从右舷方向上撤离战舰。可留给该战舰上1000多名英军官兵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到五点五十三分,也就是在“厌战”号翻覆的时候,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官兵乘坐救生艇,或者是穿着救生衣离开了战舰。最终,“厌战”号上只有579名官兵幸存了下来,其他的全部阵亡或者是失踪。
  谷甄云是在五点五十四分的时候下达了停止炮击的命令的。此时“勇士”号已经从“合肥”号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厌战”号也是肚皮朝天,倒在了海面上。另外,因为在整个战斗中,舰队都是在向东南法国海岸线的方向前进,此时舰队距离法国的勒特雷波尔只有大概14海里了。也正是如此,当时已经追上了“黄金海岸”号的“武汉”号与“南昌”号距离第六特混舰队最后面的驱逐舰编队都有35海里之远,而在这个距离上,“新省会”级战列舰配备的雷达是不可能发现“城市”级驱逐舰这类小型战舰的。
  到此时,谷甄云也才松了口气,之前他一直在担心这是英国人设下的圈套,可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个圈套。两艘英国战列舰已经被击沉了,而其他的英国战舰却没有出现,甚至连护航的巡洋舰与驱逐舰都没有出现呢!可谷甄云仍然有点疑惑,这两艘战列舰为什么会单独出现?而且看样子在与第六特混舰队遭遇之前就已经受了伤,不然不可能一直以12节的速度逃命吧。那么,击伤它们的是谁?还有,第三特混舰队此时在哪里,在干什么?
  想到这,谷甄云也有点稳不住气了。他一方面下令后面的驱逐舰编队加速赶上来,前去打捞落水的英国官兵,好从俘虏那里搞点情报,另外,各战舰也开始清点伤员。到六点过十五分的时候,在谷甄云处理完了舰队的细节事务后,他终于考虑到,第三特混舰队也许就在附近,随即,他就让通信参谋给第三特混舰队发出了电报。而这正是常荐新在天亮前后收到的那封由第六特混舰队直接发来的电报!
第六十七节
绷紧的神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