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735

  谈仁皓只有两个选择,排,还是不排。在秋耿波的报告中,第17特混舰队已经被击溃,虽然两艘航母没有立即沉没,可随着杨勤凯机群的到达,24枚炸弹对付两艘已经遭到重创,看眼就要沉没的航母,把握还是很大的。可问题是,这两艘航母还没有沉,而杨勤凯至少要到十二点半,甚至十二点四十分的时候才会发回战报,这中间二十分钟左右的间隔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也许就将决定最后的结果。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等二十分钟也许不是什么问题,美国舰队在二十分钟之内跑不了多远。最让谈仁皓担心的是美国人的轰炸机。在秋耿波的战报发回来之前四十分钟,也就是护航战斗机夺取了第17特混舰队制空权的时候,安士乐少校已经先发了一封电报回来。电报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是第17特混舰队,舰队里有两艘舰队航母。另外,还包括了舰队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指挥官在安排后继轰炸时确定护航战斗机数量的主要依据),是否发现敌轰炸机群(指挥官安排舰队防空,以及估算敌轰炸机群到达时间的主要依据)。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在安士乐的电报中,根本就没有提到第17特混舰队上空有轰炸机,而且还着重说明,第17特混舰队两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发现有轰炸机,也没有发现有出动轰炸机的征兆。
  如果是其他的指挥官,肯定已经忽略了这一点,可谈仁皓担心的就是这一点。美国舰队上空没有轰炸机,航母上也没有轰炸机。那么,两艘舰队航母搭载的上百架轰炸机去哪了?想到在九点五十分之前击落的那架美国侦察机,谈仁皓就更加担心了。其实,从排出轰炸机群,接收完返航的侦察机,谈仁皓就一直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如果美国轰炸机及时起飞的话,那么美国轰炸机群会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到达,最多也就两个小时。可到了十一点半的时候,在舰队外围巡逻的战斗机仍然没有任何发现,而且舰队里六艘安装有雷达的战舰也没有发现不明目标。十二点之前,谈仁皓又一次询问了情况,可仍然没有半点美国轰炸机群到来的迹象。
  这下谈仁皓都感到迷惑了,郝东觉,以及几个明白过来的参谋也一样。安士乐率领的战斗机群在十一点十分左右到达,而此时美国的轰炸机如果已经出发的话,十二点的时候就应该到达距离第一特混舰队五十海里之内,而这就已经进了舰队的防空警戒范围(战舰上的雷达对3000米高度上的机群的探测距离最少都有50海里),难道这批轰炸机全都走散了?而且,关岛上的美军岸基轰炸机难道也会按兵不动?如果这些轰炸机在接到消息后就起飞的话,在十一点半之前肯定杀到了。
  这些疑问让谈仁皓在做出决定的时候更为慎重,他在十一点四十五分(也就是第一批侦察机全部返航后)的时候还下了一道命令,让一个半小队的战斗机返回两艘航母,加满燃料,然后赶在第二批侦察机返航之前起飞。在航空勤务官兵的努力下,最终有24架“隼”补充了燃料,这批战斗机至少可以坚持巡逻两个半小时(保留十五分钟的战斗余油,以及十五分钟的返航余油)。可在要不要派遣全部由“鱼鹰”组成的第三波轰炸机群的时候,谈仁皓仍然难以迅速的做出决定。
  “轰炸机正在补充燃料,需要挂上鱼雷吗?”郝东觉终于忍不住来询问谈仁皓了,而这时是十二点二十二分。
  谈仁皓夹着烟头的左手在空中停留了几秒钟,他的目光落到了郝东觉的身上。迟疑也仅仅只是五分钟的事情,在这五分钟之内,谈仁皓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恨吸了一口,把烟头丢在了地板上,用力的踩了下去。
  郝东觉的目光在谈仁皓的脸上停留了两秒钟,这才猛的转过身来,大声说道:“轰炸机立即挂弹,做好出发准备。让飞行员到航空作战室集中,告诉章志涛,五分钟后,我亲自做战前简报!”
  开始还在观望着司令官与参谋长的那些参谋人员立即行动了起来,有的在大声下达命令,有的则在迅速的整理着资料(主要是敌舰队的资料,轰炸机飞行员必须要知道哪些战舰还没有沉没,哪些战舰值得轰炸),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
  等到郝东觉走开之后,谈仁皓才暗出了口气。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也非常的矛盾。如果此时撤退,第一特混舰队将稳操胜券,但同时也可能失去全歼第17特混舰队的最好机会。如果此时进攻,第一特混舰队就要冒着被敌人打击的危险,但同时也把握住了全歼第17特混舰队的机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他必须要有所取舍。在敌轰炸机群还没有到达之前,谈仁皓选择了进攻。当他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就不再矛盾了,当进攻的机会就摆在面前,当歼灭第17特混舰队的机会就在手边的时候,他绝不会放弃,绝对会死死的抓住这次的机会!
  当然,谈仁皓想得更多一些。如果用第一特混舰队来做交换的话,他仍然是胜利者。美国在损失了第17特混舰队之后,那么就只有两艘航母还可以作战,而且也就只有第16特混舰队还可以作战。唐帝国则拥有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两支特混舰队,还有三艘航母。到时候,美国海军将无力反攻亚松森岛,甚至连防守马里亚纳群岛的能力都没有。唐帝国海军则仍然掌握着制海权,仍然可以发动下一轮进攻!因此,就算做一比一的交换,优势仍然在唐帝国海军这一边!
  这时候,有太多的理由让谈仁皓选择进攻了,他的个性(绝不半途而废),战役的需要,战役所需要达到的战略目的。这些,都让他选择了进攻,而不是在这个时候退却。当然,他也认为,既然美国轰炸机群晚了一个小时都没有到达,那为什么不能再晚一个小时?他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已,等到安士乐率领的护航战斗机群返回,舰队的防空力量就将得到加强,到时候有足够的能力抵挡住美军的轰炸了。
  十二点三十二分,飞行员听取简报之后陆续登机(两艘航母之间是通过广播,由郝东觉做统一的战前部署的),随后挂上了鱼雷的轰炸机被陆续运送到飞行甲板上。与杨勤凯率领的第二波轰炸机群一样,这次章志涛他们不会得到战斗机的掩护。实际上也不需要了,安士乐率领的“隼”式机群已经干掉了美国舰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可以畅通无阻的发动攻击。
  谈仁皓走到了左侧的舷窗旁,看着章志涛的座机被拖到弹射器上。这些轰炸机连续飞行了好几个小时,勤务人员正能做最简单的检修,飞机的性能并不在巅峰状态。可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接着,第一批两架“鱼鹰”离开了飞行甲板,然后第二批两架“鱼鹰”被拖了过来……
  “司令官,杨勤凯机群发来的电报。”
  谈仁皓一惊,立即接过了电报,他先看了一眼航海钟,十二点三十八分,然后再拿起了电报。当他看完电报的时候,立即对等在旁边的那名通信参谋说道:“立即停止起飞,取消第三波轰炸,还有,把参谋长叫来!”
  此时,已经有八架“鱼鹰”离开了“长江”号航母,甲板上还停放着十四架(有两架因为故障无法参加轰炸行动)。“玄宗”号航母上也有六架“鱼鹰”已经起飞了。飞行甲板上的勤务人员,飞行员都很吃惊,半途取消轰炸这肯定不是小事。勤务人员也没有急着把轰炸机送回机库,谁能肯定司令官不会再一次改变命令?
  “发生什么事了?”郝东觉刚冲进司令舱就叫了起来。
  “不需要第三波轰炸了。”谈仁皓把电报递给了郝东觉,“杨勤凯刚发回来的,‘黄蜂’号已经被炸沉,‘列克星敦’号挨了二十多枚炸弹与鱼雷,也快要沉没了。”
  郝东觉有点不敢相信的看了谈仁皓一眼,这才迅速的浏览了一遍电报内容。
  “立即晴空飞行甲板。”谈仁皓没有多做解释,“安士乐率领的护航战斗机大概十五分钟后就将返回舰队。让勤务人员做好准备,必须要尽快让这些战斗机重新起飞,加强舰队防空。”
  “美国轰炸机群正在赶来?”郝东觉一边说着,一边朝站在他左侧的那名参谋军官点了点头,让他立即去安排。
  “司令官,需要让起飞的‘鱼鹰’降落吗?”
  谈仁皓与郝东觉都朝那名参谋军官看了一眼,他们两人都把这事给忘记了。
  “这还用问吗?还不……”
  “先让他们别急着降落。”谈仁皓没有等郝东觉把话说完,“让他们在舰队上空盘旋,等战斗机返航起飞之后,再让他们降落。”
  参谋军官这才走开,他觉得自己有点多嘴。
  “美国轰炸机群肯定在路上,也许与我们错过了,也许正在寻找我们。”谈仁皓把郝东觉拉到了一边去,“现在,我们立即撤退,如果能够全身而退的话,那么我们就获得了一次完美的胜利,在这个时候付出代价是不值得的!”
  郝东觉笑了起来,干掉了两艘美国航母,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胜利了,如果真能全身而退的话,那么就不仅仅是巨大的胜利!
  谈仁皓看了眼航海钟,已经十二点四十三分了,安士乐的机群大概在十二点五十五分左右返回(护航战斗机的速度比轰炸机快得多),大概一点半左右,就会有六十八架战斗机(在护航作战时,损失了四架“隼”式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这批战斗机至少可以拦截上百架轰炸机(谈仁皓已经对“隼”的性能有足够的信心了),而不管是关岛的美军岸基轰炸机部队,还是第17特混舰队,能派出的轰炸机群最多就达到这一规模。只要能够当住美军的第一波轰炸,那么在天黑之前,美军是不可能组织第二拨轰炸的。舰队可以趁夜色掩护撤出危险海域。十多个小时,足够舰队驶出数百海里了!能不能获得完美的胜利,那就要看在未来六个小时内的发展!
  当航空勤务人员都在忙着把轰炸机送回机库,为接受返航的战斗机做准备;那些轰炸机上的飞行员都陆续返回航母内部的时候,尖利的防空警报声突然响了起来。谈仁皓与郝东觉都被吓了一跳,接着两人同时向那名负责舰队防空警戒的参谋军官看了过去……
第二十节
“隼”击长空
  警报声也惊起了舰队里的其他官兵。当谈仁皓朝那名参谋军官看过去的时候,郝东觉已经走了过去。
  “参谋长,是……是……”
  郝东觉一把推开了那名参谋军官,迅速的朝着闪着红光的指示灯看了一眼,然后回头对谈仁皓说道:“是‘柴绍’号发出的防空警报!”
  谈仁皓立即朝通信参谋看去。“柴绍”号是“玄宗”号航母的主力护航战舰,其位置在舰队的东北方向上,与“玄宗”号相距大概3海里。
  “敌机群是从东北方向来的,距离65海里,战斗机正在赶过去!”通信参谋刚联系上“柴绍”号大型防空巡洋舰上的防空指挥军官。“机群规模很大,现在还无法做出具体判断。”
  “联系姚柏岩少校,让他确定情况之后立即报告!”谈仁皓迅速的下达了命令,“另外,联系安士乐少校,询问他们距离舰队的距离,余油情况,尽快回报!”
  通信军官立即忙碌了起来,郝东觉也同时下达了防空作战的命令。舰队开始转向,各艘战舰也都在向航母靠近,炮手全都进入了阵位,战舰上的防空军官也正在下达命令。在郝东觉完成了部署后,护航战斗机群也做了回复。
  “安士乐他们距离舰队还有大概75海里,现在正在加速……”
  “立即引导他们去敌轰炸机群……”谈仁皓迟疑了一下,问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半小时,但是很多战斗机都缺少弹药。”郝东觉暗叹了口气,这些战斗机飞行员肯定在攻击第17特混舰队的时候“用力过度”了,他很清楚安士乐,以及那些战斗机飞行员是些什么人,因为他自己就是战斗机部队出身的。
  “让他们尽量坚持,但是……”谈仁皓迟疑了两秒钟,“没什么,快去传达命令吧!”
  郝东觉点了点头,他感到谈仁皓还有什么没有说出来。
  “东觉……”谈仁皓叫住了郝东觉,“告诉安士乐他们,别蛮干,我们能够度过危机的!”
  郝东觉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很清楚谈仁皓最后这句话的意思。这些战斗机飞行员都是疯子,甚至可以说是偏执狂。在之前的战斗中,就有飞行员在用光了弹药,驾驶着战斗机去冲撞那些威胁到战舰安全的轰炸机的事情发生。在“硫黄岛海战”之后,唐帝国海军已经做了明确规定,在没有明确命令之前,禁止飞行员做出此类举动(这是在日本的“神风”出现之后,唐帝国海军加强对飞行员的重视的具体表现)。现在舰队受到了威胁,而安士乐他们都没有多少剩余弹药了,惹毛了,这些飞行员肯定会将战斗机当炮弹使用!
  姚柏岩少校率领的那个小队的战斗机是在舰队东面巡逻的(这是之前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美军轰炸机群的方向),当他接到“柴绍”号发出的防空警报之后立即就率领机群赶了过去。而在此之前,在舰队东北方向上巡逻的那个战斗机小队已经先一步杀上去了(第三个小队在舰队上空偏西南方向,主要就是防范来自加罗林群岛方向上的美军轰炸机群)。
  当姚柏岩赶到的时候,第一批“隼”已经冲进了美军机群,正在痛揍那些涂着极像日本战机徽章的美军轰炸机。让姚柏岩大惊不已的是,天空中没有美军战斗机,来的都是轰炸机,而且其中有一批双发的中型轰炸机(B-25)。这些美军轰炸机分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是双发中型轰炸机,高度大概4500米,大概有40多架,下面是单发的战术轰炸机,基本上挂的都是炸弹,高度大概3200米,大概有50架左右。第一批杀到的“隼”正在攻击低空的那些战术轰炸机。战斗机飞行员都很清楚,战术轰炸机对战舰的威胁更大,那些双发中型轰炸机可不能俯冲投弹。
  没有任何的时间让姚柏岩迟疑了,在安排了两个组(各两个双机编队)去攻击下方的那些战术轰炸机的同时,他带着僚机,以及另外一个双机编队杀向了前方的美军中型轰炸机。不管是什么型号的轰炸机,只要挂着炸弹都能对战舰构成威胁,那就必须要将其拦截下来,绝不能让其成功投弹。姚柏岩清楚的记得在“硫黄岛海战”时遇到的那些日本自杀飞机,天知道这些美军飞机会不会也是自杀飞机。
  战斗非常的激烈,虽然轰炸机不是战斗机的对手,但是这些轰炸机上都有自卫武器。B-25有五挺机关枪。在空战中,大口径机枪子弹的威力也不可小看。
  “跟上,先干掉带队的那架!”姚柏岩一边叫上僚机,一边开始冲向飞在最前面的那架轰炸机,他对美军轰炸机上涂着的标志并不熟悉,但他知道,飞在最前面的肯定是长机。
  两架“隼”就如同离弦的箭一样射向了这架带队的轰炸机。轰炸机上的机枪也迅速的喷出了火舌,附近其他几架轰炸机上的自卫机枪也在猛烈开火,要将这两架比流星慢不了多少的战斗机打下来。
  “别跟太近,等下一起开火,先杀杀美国佬的威风!”姚柏岩已经有了十三个战果,而他的僚机也有八个战果,两人都是王牌飞行员,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在距离敌机还有大概500米的时候,姚柏岩猛的一压机头,同时按下了操纵杆上的火炮射击钮。
  两架战斗机几乎同时开火,跟在姚柏岩左后侧大概一百处的僚机飞行员一看到长机压机头就知道中队长要干什么。姚柏岩亲眼看到(照相枪也同时将这一战果纪录了下来)那串20毫米机关炮炮弹打进了轰炸机的头部,几乎全都打在了飞行员座舱附近。僚机射出的50发炮弹(长点射,短点射的话大概会消耗20发炮弹)也有大部分打在了飞机左侧的发动机以及左翼翼根附近。接着,两架战斗机全部俯冲脱离了轰炸机自卫火力的范围。
  “老姚,去干掉两架下面的轰炸机再拉起来!”
  听到僚机飞行员的喊叫,姚柏岩心领神会。战斗机在继续俯冲,很快高度就从4500米到了3500米,速度也超过了320节(快要到极限了)。这次姚柏岩与僚机分头行动(对付没有护航战斗机的轰炸机,长机与僚机的配合就不需要那么紧密了),当两架战斗机从美军战术轰炸机机群内冲出来的时候,两人各增添了一个战果。
  从舰队西南方向赶来的第三个小队在十五分钟之后才到达,此时美军轰炸机群距离舰队已经不到20海里了。前两个小队的战斗机都加入了对战术轰炸机的围剿之中,48架SBD(此时“无畏”仅装备岸基航空兵,还没有装备航母载机部队,主要是飞行员的训练没有完成)与TBD“掠夺者”轰炸机中,已经有30多架被击落,在其上空的B-25也被击落了近十架。
  第三个小队的“隼”没有返回航母补充燃料(按照优先顺序,这批战斗机没有能够获得补充燃料的机会),而他们已经在舰队上空巡逻了两个小时,所剩的燃料并不是很多了,最多维持五分钟的空战时间(空战时的耗油量非常巨大,是巡逻时耗油量的数倍)。五分钟就足够了,因为五分钟之后,敌轰炸机群就将进入舰队防空火炮的打击范围,为避免误伤,防空战斗机都会在这个时候撤出战斗的。
  所有的战斗机都在围歼那批漏网的战术轰炸机,反而没有多少留意上空的中型轰炸机。在所有飞行员的眼里,那些战术轰炸机的威胁才是最大的,反而不太重视中型轰炸机的威胁。可当他们发现这些中型轰炸机的威胁也不小的时候,再拦截就已经太晚了。
  当所有的SBD与TBD都被击落之后,B-25距离“玄宗”号也只有十海里。战斗机正在撤出战斗,而位于“玄宗”号航母东北面大概五海里的重巡洋舰“立春”号上的防空火炮已经高高的竖起,瞄准了轰炸机来袭的方向。120毫米高射炮首先开火,接着,80毫米高射炮也跟着开火了。
  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四艘“节气”级重巡洋舰没有参加“菲律宾海战”。当时第一特混舰队出海的时候,这四艘重巡洋舰正好在接受中期大改,其主要的改进就是增加了16座80毫米高射炮。这是帝国海军最新采用的高射炮,口径适中,威力足够(舰队防空),有效射程与射高(对空)都不在120毫米高射炮之下,在射速,回旋速度与俯仰速度(这两项是战舰高射炮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性能数据)都比120毫米高射炮好得多。唯一缺的就是对地支援的威力,因此80毫米高射炮是帝国海军第一种中等口径的专用高射炮。也正是如此,这四艘“节气”级重巡洋舰没有赶上“菲律宾海战”,在其完成了改装之后,就回到了第一特混舰队,随后跟随谈仁皓出海了。
  美军的轰炸机并没有在高空飞行投弹,而是在快要进入中小口径高射炮射程(斜距大概3海里)的时候,突然迅速降低高度,最后在距离海面不到200米的高度上向着由三艘巡洋舰(一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两艘重巡洋舰)保护的“玄宗”号航母冲去。
  远处,谈仁皓看到这些美国轰炸机的疯狂举动也是大惊不已,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国飞行员要用中型轰炸机做自杀性攻击,不然的话,为什么要飞得这么低,这些中型轰炸机没有挂鱼雷,用炸弹只能进行水平轰炸,而水平轰炸的最低投弹高度大概800米,飞这么低,不是给那些小口径防空火炮攻击的机会吗?
  郝东觉也在这个时候到了右侧的舷窗旁(“玄宗”号航母编队在“长江”号航母编队的东面,当时舰队已经完成转向,正在朝西北方向航行)。“这些美国轰炸机要干什么?”
  谈仁皓摇了摇头,同时捏紧了拳头,航母也许能够躲过高空投下的炸弹,但是面对做自杀性攻击的飞机时却非常危险。
  “司令官,安士乐少校的机群回来了!”
  听到参谋军官的喊声,谈仁皓与郝东觉都立即朝舰队的东面看去,可视线大部分被遮挡住了,他们只能看到从舰队动面飞来的一部分战斗机,那正是返回的护航战斗机。这些战斗机上的飞行员好像都没有看到舰队上空的炽烈炮火一样,而是直接从高空俯冲了下来,对这那些正在朝“玄宗”号杀去的轰炸机冲了上去。
  “他们要干什么,该死,让他们……”
  太晚了,就算谈仁皓现在要那些战斗机飞行员都撤走,他的命令也不可能立即送到的,而且,处于疯狂状态中的战斗机飞行员不见得会服从命令。
  “柴绍”号上的防空炮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就朝那些逼近的战斗机开火,两架飞在最前面的“隼”被击中,幸亏这两架战斗机距离海面还有一千米左右,在飞机坠落之前,飞行员已经逃了出来,天空中很快就多了两朵白色的伞花。
  “让那些炮手瞄准大飞机开火!”郝东觉朝负责舰队防空作战的参谋大吼了起来,可这道命令要传到炮手那里至少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很快,又有两架“隼”被自己人的炮火给击落,万幸的是,飞行员都逃生了。这时候,战舰上的炮手也注意到,那些是自己人的战斗机,这才停止了对这些战斗机的攻击,将炮口对准了已经快到跟前的美军中型轰炸机。
  安士乐是挂在降落伞上看到他的手下干掉了最前面那四架轰炸机的,而且更多的战斗机还在加入进攻,用最后的炮弹攻击那些轰炸机。此时,开始按照命令在外围盘旋的那些“隼”也杀了上来。姚柏岩少校冲在最前面。连安士乐少校都杀上去了,他还能继续旁观吗?
第二十一节
为了胜利的牺牲
  看到那些轰炸机打开弹舱,突然开始投弹,谈仁皓与郝东觉更是惊讶不已,连正在俯冲拦截的战斗机飞行员也都瞪大了眼睛,把炸弹投到海里去做什么?
  “那不是鱼雷,是炸弹!”郝东觉的眼力很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