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78

  实际上,情况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
  以帝国的实力,即便日本倾国而为,也难以对帝国构成威胁。
  导致绝大部分议员支持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有一个:海外市场!
  到陈永华出任帝国首相的时候,帝国的商人已经完成了对欧洲的侵略性扩张,帝国出产的商品充斥着欧洲的大小城市。
  当时,帝国最强大的五十个商业家族成立了联盟,联手打压欧洲本土资本家。
  方法很简单:超低价倾销。
  通过倾销的方式,首先压垮欧洲的本土资本家,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再通过垄断获得高额利润,从而掠夺欧洲的财富。
  加上帝国在直布罗陀设立要塞,并且永久性的保留了一支舰队。
  欧洲国家根本无力与帝国抗衡,更难以与帝国竞争。
  可是,资本家的胃口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
  完成了对欧洲市场的占领之后,帝国资本家开始寻求新的海外市场。
  当时,不管是初具规模的美洲市场,还是正在开发的新大陆(大洋洲)市场,乃至以出产原料为主的非洲,都难以满足帝国资本家的庞大胃口。
  真正能够填饱帝国资本家肚皮的只有处于闭关锁国中的奥斯曼帝国。
  问题是,一时之间,大明帝国还无力攻打奥斯曼帝国,而且也没有任何攻打奥斯曼帝国的计划。
  如此一来,帝国资本家的目光回到了帝国周边地区。
  南洋早已成了帝国的后院,且人口稀少,分布广阔,难以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吸引力的市场。
  南亚地区的开发还在进行之中,且氏族力量强大,如无充分准备,难以一举占领。
  朝鲜半岛更是穷山恶水,而且朝鲜王室也没有什么好压榨的。
  最终,剩下的就只有给帝国惹来不少麻烦的日本。
  当时,日本内战已经结束了数十年,通过对外掠夺,日本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日本的人口并不少,而且是岛国,缺乏足够的防御纵深,非常适合帝国海军作战。而帝国海军又是帝国对外扩张,为帝国资本家开辟海外市场的急先锋。
  随着帝国东南沿海倭患加剧,那些由资本家控制的议员自然顺水推舟的支持陈永华发动对日战争了!
  另外,德川幕府的很多行为也确实是在自寻死路。
  内战结束后,德川幕府一方面讨好大明帝国,一方面向大明帝国学习。当时,最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就是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
  到陈永华执政时,日本通过走私,盗取等等方式,已经建立起了最基本的纺织业,以及好几家钢铁厂。
  为了保护民族资本,德川幕府选择了一条让大明帝国资本家极为不爽的道路。
  闭关锁国!
  也就是说,德川幕府向输入日本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此降低大明帝国工业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然后利用征收的高额关税补贴民族企业,降低民族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民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另外,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学习能力。
  在保护民族企业的同时,德川幕府还向出口到大明帝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日本产品提供高额补贴,从而变相的降低了日本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提高了日本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当时,在琉球王国,朝鲜王国,以及南洋地区,日本纺织品拥有最强的竞争力。
  忍无可忍!
  在此情况下,大明帝国的资本家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结果可想而知,以日本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是大明帝国的对手。
  不说别的,帝国东洋舰队出现在东京湾,就为德川幕府敲响了丧钟。
  战争以一面倒的形式开始,并且以一面倒的形势结束。
  明历三百零七年(公元1675年),帝国海军陆战队杀入江户城,生擒日本天皇。次日,日本天皇代表与袁承宗签署早已拟定好的《开关通商条约》。
  至此,日本全景向帝国商人开放,并且由帝国委派的总督制订日本海关关税,其二十年之内的海关收入全部作为日本对帝国的战争赔款。
  该条约是历史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不平等条约。
  日本不但丧失了国内市场,还丧失了最基本的国权。更重要的是,日本被迫承认帝国总督在日本的最高权威。
  半年之后,德川幕府瓦解。
  到明历三百一十三年(公元1681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了帝国在海外最大的独立市场。
  当然,日本与大明帝国的恩怨并未就此结束。

不一样的历史(十)
  秋日的巴黎失去了往昔的热闹,显得冷冷清清的。
  西南,凡尔赛宫。
  自从公元1689年正式建成以来,这里一直都是法兰西的王宫。只是现在,因为一份将对未来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和约将在此签署,所以凡尔赛宫将以重大历史转折点发生地的方式载入人类史册。
  和约的签署仪式相当简短,也相当平静。
  当两个国家的代表,以及提供会场的法兰西王国代表在文件上分别签字,并且盖上了各自国家的印章后,和约就正式生效了。
  整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交谈,没有过多的排场。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简单,那么祥和,根本不会让人想到,这是一份用数十万条生命,用长达八年的战争换来的和平条约。
  同样的,也没有人会想到,通过这份条约,一个在一百多年之后将对大明帝国构成最严重威胁的强大国家就此诞生了。只不过,此时这个国家并不强大,也没有对大明帝国构成威胁,甚至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她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所有的一切,还得从“大陆西北战争”结束之后,大明帝国与大不列颠、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代表的欧洲国家签署的《共同开发条约》说起。
  《共同开发条约》不但确定了开发美洲大陆的方式方法,还明确了既定势力范围。
  按照条约规定,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为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地,洛矶山脉以西为大明帝国的海外领地,而为于这两条山脉之间的广袤地区为双方的共同开发地区,任何新发现都遵照“谁发现,谁获取”的原则进行分配。
  这份条约从原则上确保了大明帝国与欧洲国家在美洲大陆上“和平相处”。
  问题是,该条约并没有明确欧洲各国在美洲大陆上的利益分配。说白了,签署条约的时候,欧洲各国都将大明帝国当作对手,且一致对付大明帝国。条约签署之后,大明帝国基本上放弃了对北美洲大陆东部地区的领土要求。
  也就是说,欧洲国家再也没有团结合作的基础了。
  实际也正是如此,随着大明帝国将重点转向中美洲,并且逐步向南扩张,欧洲各国在北美洲东部地区,也就是现美国东海岸地区的利益争夺日显尖锐。
  最初,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西班牙,以及尼德兰。
  当时,西班牙主要控制着南部气候温暖地区的种植园,而尼德兰则在中部地区建立了数个殖民地,包括现纽约(当时叫新阿姆斯特丹,纽约的英文意思为“新约克”,而约克是英格兰北部重镇)。
  大不列颠王国只控制着北部的几个据点,而法兰西王国也只有现加拿大魁北克地区。
  尼德兰爆发革命之后,在陈渊洋率领远征军到达之前,威廉的雇佣军被阿尔法公爵的西班牙军队击溃,威廉逃往大不列颠。为了获得大不列颠王国的支持,威廉用尼德兰在美洲大陆上的殖民地据点做交换,获得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如此以来,尼德兰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丧失殆尽。
  同时,大不列颠王国取代尼德兰,成为了欧洲列国中,在北美洲大陆拥有最多殖民地的国家。
  可是,大不列颠王国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
  随着大明帝国对西班牙王国用兵,大不列颠王国趁火打劫,在获得了大明帝国的默许之后,出兵美洲大陆,迅速扫荡了西班牙在北美大陆上的殖民据点,最终将其殖民地范围扩大到了现美利坚合众国佛罗里达州以北,加拿大魁北克以南的所有地区。
  断断数十年,大不列颠王国就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国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
  当时,除了大明帝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大不列颠王国抗衡,包括新生的荷兰,以及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这些欧洲传统强国。
  很快,大不列颠王国走上了与大明帝国一样的发展道路。
  通过对外掠夺,大不列颠王国获得了第一笔财富。问题是,大不列颠王国并不是大明帝国,特别是缺少海外领地与海外市场。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外掠夺,控制海外市场,是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可是,大不列颠王国却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对外掠夺的话,大明帝国是最大的宗主国,控制了全世界六成以上的殖民地,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日不落帝国”。最重要的是,大明帝国控制着世界上最好的资源产地,从非洲的刚果到美洲的墨西哥,从南亚到新大陆(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块平原上都有大明帝国的种植园,每一条道路上都有大明帝国的马车,每一片海洋上都有大明帝国的舰船。与大明帝国竞争,大不列颠王国还没有那个资本。
  同样的,别说海外市场,就连欧洲市场都掌握在大明帝国的手里。
  以当时的情况,大不列颠王国不但不具备与大明帝国竞争的实力,还得处处讨好大明帝国,避免与大明帝国爆发冲突,成为第二个西班牙。
  如此一来,大不列颠王国只能对欧洲的“兄弟”下手了。
  当时,最容易对付的就是西班牙,以及日显衰落的葡萄牙。而西班牙与葡萄牙又正好是欧洲诸国中,控制海外殖民地最多的两个国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