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578

  看完了电报之后,白佑彬才真正的松了口气。
  电报中没有提到新的任务,甚至没有提到其他任务。显然,陈锦宽没有狮子大开口,夺取“澳大利亚”号战列舰,已经让他感到非常满足了。
  宣告了舰队将直接返回太子港的消息之后,白佑彬就让肖定邦负责领航,同时让庞晋元去联系杨定方,让杨定方安排好侦察警戒力量。在参谋们忙碌起来的时候,白佑彬已经离开了司令舰桥,回到了司令官住舱。
  几天下来,白佑彬绷紧了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下来。
  即便在数十年后,当白佑彬回忆起这次的行动时,都有点后怕。在他口述,由别人撰写的回忆录中,白佑彬就多次提到,作为战场上的指挥官,必须以确保手下将士的安危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主。
  这一点,一直贯穿着白佑彬的整个军人生涯。
  后人在评价这位帝国海军的传奇将领时,也对其格外重视官兵的利益深佩不已。后来,几乎所有与白佑彬有关的传记类文学作品中都会提到,白佑彬不但是一个擅长指挥舰队作战的战将,更是一个能够把官兵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的仁将。
  也许,对一个注定不会平凡的将领来说,获得官兵的支持与信赖,远比获得几个豪门贵族的帮助宝贵得多吧!
第二十二章
唯一任务
  新奥尔良的行动确实是陈锦宽直接部署,且没有太大的军事意义。
  当时,陈锦宽的压力也不小。一方面,他要设法从首辅那争取到足够多的军费,为海军的最后扩张提供支持,也为海军在战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他还得为正在进行的停战谈判提供帮助,尽快让美国承认战败。最后,他还得尽量控制住海军的行动规模,减少海军在战争末期的损失。
  作为海军总司令,陈锦宽确实有很多难言之隐。
  他并不是不在乎海军将士的性命,可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白佑彬发回捷报之后,陈锦宽首先询问的就是伤亡情况。在得知仅有三名侦察兵阵亡,十多名官兵负伤之后,陈锦宽才松了口气。
  当时,正好是帝国时间上午七点。
  赶在首辅去召开新一天的内阁会议之前,陈锦宽赶到了首辅官邸,亲自汇报了这次的作战行动。
  三日后,陈锦宽就回到了舟山。
  直到这个时候,卫延年才知道是陈锦宽通过情报局这条渠道,直接安排与下达了这次作战行动的命令。虽然卫延年心里有点不满,毕竟海军的所有作战行动都是由总参谋长部署的,一般情况下,海军总司令很少直接部署作战行动,但是卫延年也知道陈锦宽的难处,所以在没有过多的询问这次行动的事情。
  “下一阶段,我们的主要行动就是打击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港口、工业中心与主要的城镇。如果可能,还要赶在明年汛期到达之前打开进入密西西比河的大门。”陈锦宽一边说着,一边透过老花眼镜看着手上的文件。“你大概有十天到半个月的战役准备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再夺取一处前进基地,为我们的舰队在墨西哥湾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持。第二轮谈判将在明天展开,如果谈不拢,还得打。”
  “恐怕,到年底都难以谈拢吧?”
  听到卫延年的话,陈锦宽抬起了头来,摘下了眼镜。“没错,一时半会,根本不可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主要就是,美国并没有完全失去作战能力,仍然有很多可以支撑下去的条件。在我们打掉美国的支柱之前,谈判很难收到真正的效果。对了,巴拿马运河那边的工程进度怎么样了?”
  “中旬就能通航。”卫延年叉起了双手,“新的船闸是按照容纳十万吨级船只进行重建的,到时候,我们的大型船只就能直接从巴拿马运河进入加勒比海,不再需要绕道好望角。因此在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我们向前线运送物资的能力将提高至少一倍。”
  “这件事让严国荣去处理吧。”说着,陈锦宽就将手上的文件递给了卫延年。“好好看下吧,这是我从首辅那里拿到的,情报局对美国沿海地区,以及内河航道附近的主要工业区与城镇进行了分类。”
  “情报局?”卫延年立即皱起了眉头。
  “内阁的情报局,不是我们的情报局。”
  听陈锦宽这么一说,卫延年才翻开了手上的文件。
  正如陈锦宽所说,这是一份详细介绍美国国内情况的情报。
  因为海军情报局主要负责搜集与军事,特别是海军有关的情报,而战略情报的搜集工作一直由直属于内阁的帝国情报局负责。显然,敌国的工业分布情况,资源分布情况,乃至城镇与人口分布情况都是战略情报。
  “首辅的意思是……”
  “如果谈不拢,就把美国打成废墟。”陈锦宽说得很直接。“只要打掉了美国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就能全面打击美国的战争潜力。另外,只要我们的打击深入到美国腹地,就能对美国的军心士气造成严重伤害。在我们进行军事行动的同时,情报局会在美国国内策划一些反战活动,动摇美国的政治基础。当然,一切都是为了正在进行的谈判。按照首辅的意思,美国在什么时候承认战败,我们就在怎么时候停止行动。在此之前,我们是打击美国的主要力量,甚至是唯一力量。”
  “陆军干什么?”
  “陆军?”陈锦宽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口气。
  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卫延年的神色也黯淡了下来。
  “管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了,陆军干什么,我们没有必要关心。另外,尽快联系白佑彬,让他在前线抓紧一点,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
  卫延年没再罗嗦,立即起身告辞。
  其实,此时帝国海军与帝国陆军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了。
  在大陆战争结束之后,帝国陆军在其主战场上取得了胜利,问题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陆军似乎没有了用武之地。
  最初的时候,陆军还想推动进攻澳洲大陆的行动。
  结果,这一提议根本没有得到萧鼎昆的重视,甚至连肖万青都觉得是无稽之谈。连海军都认为没有必要攻打澳洲大陆了,陆军在那里使劲,又有什么意思呢?再说了,澳洲大陆实际上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没有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就算陆军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登上澳洲大陆。
  也正是如此,陆军在这个时候开始组建自己的海运力量。
  因为帝国本土的所有造船厂都在海军的控制之中,陆战队又霸占了日本地区的造船厂,所以帝国陆军只能设法从土耳其等国订购运输船只。
  这件事情披露了之后,陆军受到了广泛的指责。
  毕竟,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而且一直在向同盟国提供各种各样的舰船,帝国陆军竟然从其他国家订购船只,这让萧鼎昆的面子往哪里放?
  在首辅出面之后,陆军放弃了从土耳其采购运输船只的计划。
  最终,海军与陆军达成了协议,每年将百分之十五的造船份额分配给帝国陆军,只是由陆军采购的运输船只也要统一由海军管理,陆军只有使用权,而不能组建独立的运输船队,更不能组建独立的海上行动部队。
  而此时,英国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在多次谈判无果的情况下,海军最先提出强行攻打英国本土。随后,陆军也提出了相似的作战方案,并且表示愿意在进攻英国的行动中承担起主要的地面作战任务。
  结果很明显,陆军的计划再次落空。
  英国没有坚持多久,随后就向帝国竖起了白旗,缴械投降了。
  战争推进到这一步的时候,谁都知道,战火即将烧到美洲大陆。而当时,陆军与海军分别提交了一份战略计划。
  海军的战略计划大家都知道,就是现在正在执行的这套作战计划。
  陆军的战略计划则是通过大规模的战略援助,以及高强度的海运投送,尽快策动墨西哥参战,并且向墨西哥投送数以百万计的作战部队,然后以墨西哥为跳板,进攻美国本土。同时,海军在太平洋方向上策划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与陆军的进攻形成钳形攻势,迅速占领美国西部地区。
  显然,这套方案的规模太大了,而且问题太多了。
  首先是帝国在墨西哥的任何举动都会引起美国的重视,恐怕没等墨西哥武装起来,美国军队就进入了墨西哥城,推翻了墨西哥政府。其次是墨西哥军队的战斗力,对一支在历史上数次败给了美国军队,连国内稳定都难以维持的军队来说,有什么好指望的呢?第三是大规模的战略投送既难以组织,又难以在短期内收到效果,且墨西哥主要的港口在大西洋方向上,而不是在太平洋方向上。第四是前往墨西哥的军队不是说运过去就能投入战斗,任何军队都需要军营,仓库,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不可能一直驻扎在野外,更不可能冲进城市去抢占平民的居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将非常困难。最后就是大规模地面战争所需要承担的伤亡,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帝国难以消受。
  在这几个严重问题的制约下,陆军的战略方案肯定会被束之高阁。
  当然,为了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陆军并没有放弃努力。
  比如在占领了太子港之后,陆军就一直主张进攻古巴,然后将古巴作为跳板,进攻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动摇美国的战争基础。
  只是,当时海军连自己的物资运送工作都不能保证,就更不可能为陆军提供支持。
  随后,陆军又提出了几套方案。比如攻打冰岛,然后进攻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策动该地区的法裔加拿大人独立。更有甚者,还有一批陆军军官提出,从帝国的东北地区出发,越过白令海峡,在美国的阿拉斯加登陆。
  反正为了能够登上舞台,陆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作战方案。
  用海军总参谋部军官的话来说,大概是陆军总参谋部的参谋人员闲得没事做,才会想出这么些完全没有实际可行性的作战方案吧。
  可最直接的问题是,总不能让几百万陆军将士凉在一边吧?
  不管海军愿不愿意陆军插手北大西洋上的作战行动,只要战争还没有结束,陆军就会寻找参战的机会。而海军要想独揽战功,就得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且按照制订的战略方案,尽快击败美国。
  这也正是海军此时的唯一任务!
第二十三章
主将分歧
  很多事情,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就变了样。
  比如,当时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的港口、工业区与重要的城镇,结果在战区司令部,却变成了为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地区登陆,尽快夺取一处理想的前进基地。
  用后来白佑彬的话来说,当时的局势有点失控。
  虽然白佑彬是战区司令官,对战区内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有决策权,但是在涉及到陆战队的作战问题时,他却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更恼火的是,此时主持陆战队工作的已经不是陆少丰一个人了。
  随着余辉宏带着刚刚打下了巴拿马的陆战第五军到达战区,加上属于原南大西洋战区的陆战第十军并入了陆战第五军之后,余辉宏也开始对战区内的登陆作战行动指手画脚,并且处处都与陆少丰针锋相对。
  比如,当时陆少丰主张攻打古巴东南部地区的圣地亚哥。
  其实,早在进攻新普罗维登斯岛之前,陆少丰就在策划攻打圣地亚哥的作战行动。另外,圣地亚哥是古巴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且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港区外面的地形比较复杂,易守难攻。因此,在夺取了圣地亚哥之后,陆战队不需要攻占整个古巴,只需要建立起外围防线,就可以对付岛上的美军了。以圣地亚哥为基地,陆战队可以在这里部署至少五十个陆战师,加上太子港与新普罗维登斯岛,陆战队可以在前线部署近百个陆战师。而进攻美国本土,一次能够投入二十五到三十个陆战师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相反,余辉宏则坚决主张攻打哈瓦那。
  按照余辉宏提出的理由,陆战队的进攻目的地是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某个港口,或者某个海军基地,而哈瓦那直接面向墨西哥湾,而不是背向墨西哥湾,陆战队从哈瓦那出发,可以更加便捷的到达作战地区。其次,哈瓦那的基础设施比圣地亚哥好得多,能够为更多的陆战队提供支持。哈瓦那还是古巴的首府,攻占哈瓦那的政治意义更加重大。另外,就算哈瓦那附近的地形不利于防守,在海军舰队的支持与掩护下,美军也不可能对进驻哈瓦那的帝国陆战队构成太大的威胁,反而可以通过在哈瓦那地区的防御作战,大量消耗古巴地区的美军作战部队,为今后控制整个古巴打下基础。
  不得不承认,二名陆战队上将的分析都有道理。
  如果白佑彬对陆战队有足够的了解,不管他支持哪一方,以他战区司令官的身份,都能够压制住另外一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