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578

  二月四日,第四舰队回到了直布罗陀。
  进攻亚速尔群岛的准备工作仍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主要是运输船只与登陆舰队无法及时调集到位。另外,作战物资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之前,白佑彬不可能抽调太多的兵力去攻打亚速尔群岛。
  这也是白佑彬当时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他必须同时照顾到三个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五日,海军总参谋部发来了新的消息。
  美军作战舰队到达了罗德城,并且在进行了补给之后再次出海,进入了加勒比海。随同作战舰队离开的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运输船队。显然,美军准备加强巴拿马的防御,准备在巴拿马与帝国陆战队恶战一场。
  根据这一情况,余辉宏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
  现在,至少有八个陆战师到达了圣何塞岛与雷伊岛,余辉宏正在设法调运更多的物资。当然,随着美军加强防御兵力,陆战队的投入必然大幅度增加。
  最重要的是,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必须首先打下亚速尔群岛。
  压力全部落在了白佑彬的肩头上,陆战第五军能否成功攻占巴拿马,不是看其投入的兵力多寡,也不是看其支援力量的多寡,而是第四舰队能否夺取加勒比海的制海权,以及能否及时攻占亚速尔群岛。
  面对眼前的乱局,白佑彬也只能全力以赴。
  作为战区司令官,他不能仅关心舰队的作战行动,还要安排陆战队的作战行动。幸运的是,卫延年给他派来了一个得力助手。
  六日,陆少丰到达马耳他,正式成为了陆战第八军司令。
  白佑彬也就顺水推舟的把陆战队的事情全都丢给了陆少丰,而他只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向陆少丰下达命令。
  陆少丰到达北大西洋战区之后,首先就在西班牙战场上发动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反击。
  八日,第21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分别从防线上发动反击,只用了大概二十个小时就撕破了美军的防线,并且将战线向外推了大概五公里,解决了防御纵深不足的问题。随后,陆少丰就赶到了前线指挥部,亲自调整防御部署。
  九日,西班牙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海上的战斗就打响了。
  当天上午,秦孝东与莫怀成指挥的二支破交舰队在设得兰群岛海域与英国作战舰队遭遇。二支破交舰队没有像以往那样,在遇到了英国的作战舰队之后选择逃跑,而是与英国舰队进行了一场相当激烈的海战。
  傍晚收到战报的时候,白佑彬才松了口气。
  秦孝东与莫怀成没有蛮干,而是充分的利用了大型巡洋舰速度快,机动灵活,活力凶猛的特点,在远距离炮战中干掉了至少十多艘英国战舰,然后又通过大范围,高航速的战术机动,重创了“大胆”号战列舰;迫使英国作战舰队主动撤退。随后,二支破交舰队还炮击了英军设在设得兰群岛的了望哨所与雷达站。
  当然,二支破交舰队也有所损失。
  一艘“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在战斗中被击沉,一艘“蛇”级大型巡洋舰遭到重创,还有二艘“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受了轻伤。只是,这并没有对二支破交舰队的战斗力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成功逼退了英国作战舰队之后,二支破交舰队已经深入北海,前去炮击英国本土。
  安排好接应受损战舰的工作之后,白佑彬就将司令部转移到了“黄岩岛”号巡洋舰上。此时,第四舰队的维修与维护工作已经完成,几艘返回马耳他的战舰也正在赶过来。一切顺利的话,第四舰队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再次进入北大西洋。
  十日下午,第四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
  晚间,运载着第23陆战师的登陆舰队也离开了直布罗陀。
  因为火力支援舰队还在太平洋上活动,而新编的火力支援舰队正在组建之中,暂时还不具备作战能力,所以将由第四舰队为陆战队提供所有的炮火支援。
  当时,白佑彬最需要担心的还是那支美军作战舰队。
  虽然按照各方面提供的情报,美军作战舰队仍然没有完成训练工作,战斗力不会强到哪里去,但是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的威胁绝对不能忽视,另外第四舰队也只有一支作战舰队,至少要到三月份才能获得第二支作战舰队。在此情况下,白佑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
  很快,一条极为关键的消息就送了过来。
  十一日夜间,一艘隶属于南大西洋战区的袭击舰在多米尼加南面海域发现了美军作战舰队,并且与一艘美军驱逐舰发生了战斗。
  也就是说,美军作战舰队仍然留在加勒比海,并没有赶望亚速尔群岛。
  显然,美军已经放弃了亚速尔群岛,且不想用仅有的一支作战舰队与第四舰队决战。
  当时,帝国海军攻打亚速尔群岛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即便美国的情报网络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是发生在直布罗陀与马耳他岛的兵力调动肯定无法做到保密。另外,攻打亚速尔群岛,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战第五军进攻巴拿马,完全没有必要做到严格保密。在此情况下,美军仍然有派出舰队与第四舰队决战,就足以证明美国作战舰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不具备与第四舰队决战的能力。
  可以说,情况顺利得让白佑彬有点难以相信。
  十三日,一支破交舰队在加勒比海拦截了一支前往西班牙的运兵船队,击沉与俘获了四十多艘运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船只,仅俘虏的英美军人就超过了七万人!
  次日,德军在法国东南部的波尔多发动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反击行动。
  结果很出人意料,德军只想利用反击巩固防线,并没有指望能够就此击退进攻的协约国军队。结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德军就将战线向南推进了大概五十公里,收复了几处重要城镇,并且在战斗中俘虏了数万协约国军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班牙军人)。
  通过身份俘虏的军官,德军得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情报。
  协约国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在帝国海军的严密封锁下,很多在前线作战的协约国军队已经十多天没有获得作战物资了。如果不是撤退命令还没有传达下来,恐怕不等德军发动反击,协约国军队就会主动后撤。
  根据这一情况,陆少丰迅速调整了陆战队的部署,提前做好了进入西班牙的准备。
  到十五日的时候,第四舰队已经到达了亚速尔群岛海域,并且开始炮击亚速尔群岛。如果一切顺利,陆战队将在二十日之前登陆亚速尔群岛。同时,部署在直布罗陀与帕尔马港的帝国陆战队官兵也开始陆续上船,准备进军西班牙。
第二十六章
骨牌效应
  二月十九日,就在第23陆战师登陆亚速尔群岛的前一天,欧洲战场上发生了剧变。
  当天上午,第17陆战师从直布罗陀出发,仅用了三个小时就占领了北面的拉利内阿,驻扎在该地的一万五千名西班牙军人没有放一枪一弹,就升起了白旗,向帝国海军陆战队交出了武器。
  这一结果或多或少都在白佑彬与陆少丰的预料之外。
  拉利内阿紧邻直布罗陀,是西班牙南部的军事重镇,自从帝国占领了直布罗陀之后,西班牙就在这里部署了其最精锐的部队。大战期间,驻扎在拉利内阿的西班牙军队还数次试图攻打直布罗陀,结果都在帝国海军的直接威胁下而放弃了。
  虽然西班牙军队的战斗力算得上是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中最差的(不比土耳其陆军好多少,不如意大利陆军),但是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作为扼守直布罗陀通往西班牙内地的军事重镇,拉利内阿的守军不会不堪一击,至少应该在顽强抵抗之后才被帝国陆战队击溃,绝不会不战而降。
  当然,结果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俄罗斯战败之后,西班牙作为欧洲大陆上唯一一个还在坚持的协约国成员国,其国内局势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反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一小批马德里驻军的低级军官就策划并且实施了一次针对战时内阁的军事政变,并且差点抓住首相。结果,因为行事不严,且首相没有像往常那样准时返回官邸,导致政变失败。最终,发动政变的军官全部被枪决,而参与了政变的军队也被解散。
  这次政变对西班牙的影响非常大,至少让绝大部分军人认识到,西班牙已经战败了。
  由此来看,西班牙军队在法国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是在西班牙东北部的战场上,也有很多小股西班牙军队向并不占优势的帝国陆战队与德国军队投降,甚至有一些西班牙军人借着执行巡逻任务的机会向同盟国军队投降。
  拉利内阿发生的事情更能说明问题,陆战队的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后,驻守的西班牙军队就升起了白旗,其指挥官更是在前线向进攻的帝国陆战队交出了指挥权,几乎所有官兵都“自觉”的留在了军营内,等待帝国陆战队前来“整编”。
  后来,陆战队才发现,这支西班牙军队只剩下了不足五天的生活物资了!
  可以说,彻底打垮西班牙的正是战略封锁。
  从七十六年(44年)开始,帝国海军就全面加强了对西班牙与英国的战略封锁。当时,帝国还通过外交部门,严厉警告了在此之前态度一直偏向协约国集团,并且向协约国集团提供了大批物资的葡萄牙,要求葡萄牙谨守中立,不要破坏其中立国的身份。
  严密的战争封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西班牙国内严重缺乏必要生活物资。
  到七十七年(45年)初的时候,西班牙国内黑市上的食品价格已经是政府管制价格的一百五十倍了。也就是说,面包卖到了黄金的价格!另外,西班牙政府向平民提供的配额也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每人每天平均只能获得不足五百克,且大部分都是过期变质的腐败食物。
  虽然军队是重点保证对象,但是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如,在七十七年(45年)初的时候,帝国将海军官兵的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帝国国内粮食再次获得大丰收,且随着战争压力降低,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将陆军官兵的生活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陆军的生活标准一直比海军低,而且低了很多)。按照一月份的统计结果,帝国海陆两军的官兵,平均每人每天能够有二公斤面粉与大米,二百五十克肉食,以及其他的配套生活物资。另外,官兵还可以自己掏腰包,在军队或者私人开设的各种商店方便的购买到必须的生活物资。
  同期,西班牙军队的粮食供应只有每人每天一千五百克,且严重缺乏高质量的食物。
  毫无疑问,粮食危机是击败一个国家的最好办法。
  当初,日本战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国内粮食严重不足,甚至连保证军队都无法做到。俄罗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南部产粮区被占领,国内粮食供应严重不足,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
  以往,西班牙还能指望从美国获得粮食。
  毕竟,当时世界上只有二个国家能够生产出足够自身消耗,且能大量向其他国家提供粮食的国家,一个是帝国,另外一个就是美国。
  只要美国的战略援助不断,西班牙就不会产生粮食危机。
  当时,西班牙的人口大概是三千五百万,按照战前的供应标准,每日的粮食消耗量为九万吨左右,年粮食消耗量为三千三百万吨左右。西班牙国内的耕地一年能够产出大概二千五百万吨粮食,也就是说,每年需要进口粮食八百万吨。而美国每年产出的粮食大概近一亿七千万吨,除掉本国需要之外,每年能够输出大概五千万吨。即便会在海运中损失大概一半左右,美国也只需要拿出每年粮食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援助西班牙,就能确保西班牙不发生粮食危机。
  问题是,在全面战略封锁的情况下,每年输入西班牙的粮食不到二百万吨。
  从七十六年(44年)十一月分到七十七年(45年)一月份,三个月之内,没有一支负责运送粮食的船队成功到达西班牙!更严重的是,西班牙在七十六年(44年)夏季遭受了罕见的旱灾,导致去年的秋收减产大概百分之十五,而七十七年(45年)的夏收至少得减产百分之三十。
  不管在什么时代,战争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粮食都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粮食问题的困扰之下,西班牙战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顺利攻占了拉利内阿,搞清楚了西班牙军队的情况之后,陆少丰迅速调整了原先制订的作战计划,一方面要求后方紧急调运一批粮食过来,另外一方面让驻扎在西班牙东北部的第21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在二十一日之前做好进攻准备。随后,他又将留在马耳他,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还有留在帕尔马的二个陆战师全部派了出去。为了尽快让这些部队到达西班牙,陆少丰甚至征用了一批货轮,直接用货轮来投送登陆部队。
  这次,陆少丰的冒险收到了巨大的成果。
  当时,德军也意识到,西班牙肯定会战败,而且很快就会战败。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西班牙在什么时候战败,而是谁能够占领西班牙。因此,德军也在积极调整部署,准备抢在帝国陆战队之前攻占马德里。二十日凌晨,一支德国装甲部队就突破了西班牙军队的防线,带着五天的给养向马德里杀了过去。
  可以说,谁先到达马德里,西班牙就向谁投降。
  当时,陆少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帝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适合长途奔袭的作战部队。
  陆战队本身就是在海岸线附近作战的,而且在此之前,陆战队几乎都在太平洋上与美军争夺岛屿。在此情况下,陆战队根本不需要长途奔袭能力,甚至不需要太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毕竟陆战队在绝大部分战场上,陆上后勤保障线都不会太长,而且一般都在舰队的掩护范围内活动。
  与德军比拼长途奔袭能力,陆战队确实差得太远了。
  二十四日的时候,德军装甲部队就到达了马德里西北,并且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顽强抵抗。大概,这也是德军没有料到的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