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578

  显然,如此惨重的伤亡,最终会使胜利黯然失色。
  对于已经在战争中苦苦坚持了五年,至少有三百五十万帝国海陆两军将士伤亡的帝国来说,任何惨重的代价都会使帝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受到影响,并且使帝国的战争恢复期延长好几年,从而严重危害帝国利益。
  问题是,不通过战争,还有别的办法能够获得胜利吗?
第七章
西欧剧变
  瓦胡岛战役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欧战场上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十月初,德军在法西防线的东部地区发动了一场代号为“滚雷”的进攻战役,并且在三日内突破了美西联军的防线,向纵深地区推进了五到十五公里,其先头部队还一度推进到了特尔河北岸,兵锋直指西班牙东北重镇巴塞罗那。最终,随着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右翼防线受到威胁,德军在十月底结束了进攻行动。
  战役期间,表现最积极的不是德军地面部队,而是德意舰队。
  因为这是德军单独发动的进攻战役,在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才知会帝国,所以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并没有参与作战行动。整个战役期间,都是由德意舰队在为德军先头部队提供支援,意大利舰队还炮轰了巴塞罗那,并且担负起了封锁巴塞罗那的重任。在十月中旬的时候,意大利海军还出动部队,攻占了巴利阿里群岛东部的梅诺卡岛。
  针对德意在西班牙与地中海采取的进攻行动,帝国海军也立即调整了部署。
  十月下旬,在第四舰队的直接支援下,与上月底到达马耳他岛的第24陆战师在马略卡岛南部登陆,并且在月底之前就占领了整个马略卡岛。到十一月初,第24陆战师又先后攻占了伊维萨岛与福门特拉岛,基本上控制了除梅诺卡岛之外,巴利阿里群岛中的所有重要岛屿。
  巴利阿里群岛是西班牙在地中海内的唯一群岛,其中伊维萨岛距离西班牙本土不到一百公里,面积最大的马略卡岛则拥有西班牙在地中海上最好的港口帕尔马。另外,巴利阿里群岛与意大利的撒丁岛隔海相望,是扼守地中海西部出口的战略重地。
  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巴利阿里群岛的行动还引来了一些麻烦。
  首先是意大利指责帝国违背了之前达成的协议,要求帝国从巴利阿里群岛撤军,将占领区交给意大利军队。
  早在二年前,帝国就与意大利达成了一份双边协议。该协议规定,帝国不得继续在地中海地区扩大占领区,而意大利则承认帝国对马耳他的实际控制权。只是,这份协议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意大利军队在地中海地区展开的一切行动都要事先知会帝国,并且得到帝国的同意。
  显然,首先违背协议的不是帝国,而是意大利。
  按照同盟国集团早就订下的战略方案,攻打巴利阿里群岛并不是进攻西班牙的一部分,因此意大利不应该首先出兵攻打梅诺卡岛,至少不应该在没有知会帝国,并且得到帝国同意的情况下出兵梅诺卡岛。
  在此情况下,帝国自然不会做出让步。
  结果,在十一月初的时候,一支运送占领军的意大利船队在帕尔马港外面被第四舰队的一支巡逻舰队拦截了下来,并且连人带船一同扣留了下来。如果不是帝国海军司令部立即给第四舰队,以及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发去了电报,恐怕第四舰队与陆战队的官兵会将船上的意大利军人全都送进战俘营。直到月底,这支船队才获得自由,船上的几千名意大利军人也都灰溜溜的返回了那不勒斯。
  接着,德国也跳了出来,说帝国没有按照协议在西班牙南部发动战略进攻。
  确实,早在年初的时候,帝国就与德国达成了协议,在德国突破比利牛斯防线的时候,帝国要在西班牙南部发动进攻行动,以牵制住美西军队。只是,协议中明确规定,进攻西班牙本土的作战行动要由双方协商确定,而不能采取单边行动。结果,德国只提前一天知会帝国,在此情况下,帝国自然不会承认协议的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德国从根本上不想帝国染指西班牙。
  如果德军在巴塞罗那方向上的进攻行动进展顺利,十月底就能攻占巴塞罗那,甚至能够将战线推进到埃布罗河北岸,占领西班牙东北地区,为接下来进军马德里打下基础。按照德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规划,年底之前,德军就能将战线推进到哈拉马河一线,并且在明年年初攻打马德里。
  在此情况下,帝国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入西班牙。
  正是抱着这一线希望,德国才会在帝国陆战队做好准备之前发动了进攻,结果却与德军的预料完全相反。
  与不把意大利放在眼里不同,面对德国的抗议,帝国必须正面应付。
  当时,帝国与德国的代表在罗马进行了紧急磋商,主要问题就是德军能够投入多少兵力,以及帝国陆战队能够在什么时候做好参战的准备工作。
  只是,双边协商还没有结束,战场上的情况就出现了重大转变。
  十一月十四日,美军在法西边境全线发动了战略反击,其四个集团军分别从伊伦,潘蒂科萨,索尔特与里波尔出发,在七十个小时之内就撕开了德法军队的边境防线,并且摆出了合围战线东部深入西班牙境内的德军西方面军第一集团军群C集团军的态势。
  到十七日的时候,德军终于坚持不住了。
  此时,战局也基本上明朗了。
  为了发动这场代号为“冬雷”的反击行动,美军出动了三十个作战师,近四十万的地面部队,西班牙也出动了七十五个师,近七十万的作战部队,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万。显然,这与之前的情报有很大的出入,部署在西班牙的美军总兵力肯定超过了六十万,而不是之前估计的二十万。
  另外,据德军提供的消息,战场上还出现了英国与加拿大的作战部队。
  显然,这是一次由协约国集团策划并且发动的战略反击行动,就算英国与加拿大的作战部队不会太多,可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当天晚上,第四舰队就离开了帕尔马港,开赴巴塞罗那东北海域。
  协约国的战略反击来得既突然,又猛烈。
  到十八日的时候,从伊伦出发的美军第一军已经顺利攻占了比利亚茨,并且开始向东迂回,准备包抄防线上的德法联军。从潘蒂科萨出发的第三军(主力是英国与加拿大陆军)成功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并且在阿热莱斯与德法军队发生激战,仅仅二十多个小时,就有近一个整编师的法军投降,剩下的德军不到一万人,防线即将崩溃。从索尔特出发的第五军(主力是西班牙的十一个步兵师,以及一个美军坦克师与一个英军装甲旅)顺利绕过了安道尔,兵锋直指阿克斯莱泰尔姆,威胁到了驻扎在佩皮尼昂的德军B集团军的侧翼防线。而从里波尔出发的第七军(主力是八个美军步兵师,以及二个美军装甲师)仅用了二天时间就打下了奥洛特,然后迅速向东穿插,随时有可能切断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联系,彻底包围C集团军。
  协约国的反击意图很清楚。
  除了重点歼灭深入西班牙境内的德军C集团军之外,还要突破德法联军的防线,完成向法国腹地推进的作战行动。当然,最重要的是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迫使德军收缩防线,从而使西欧地区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当时,德国从东线战场上调来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法国北部与中部地区,到达前线的作战部队不到十个师,而原先留在西欧战场上的作战部队都不是精锐部队,即便是担任主攻任务的C集团军也只有二个师在东线战场上有过作战经验,另外的六个师都是部署在法国地区的二线部队。
  面对协约国军队的疯狂反击,德军只能向帝国军队求援。
  最先到达的自然是第四舰队,从十九日夜间开始,第四舰队就用远程炮弹轰击了正在攻打菲格拉斯的美军装甲师,密集的炮击迅速瓦解了美军的进攻行动,使已经濒临崩溃的德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到二十日的时候,第24陆战师,以及从马耳他抽调而来的第22陆战师与第27陆战师都以在马略卡岛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工作。只是,当时三个陆战师都严重缺乏作战物资。运送物资的船队最快也要在月底才能到达马耳他岛。为了尽量向参战的陆战队提供作战物资,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的后勤保障人员将直布罗陀,马耳他以及亚历山大港等地的仓库彻底清查了一遍,并且将非参战部队的保有弹药降低到了正常的三分之一,然后抽调船只,甚至是战舰将这些物资送往前线。
  二十二日,第22陆战师首先在良萨上岸,并且立即被派往菲格拉斯,接替了已经溃不成军的德军作战部队。
  到二十五日的时候,另外二个陆战师也登上了西班牙本土的海滩。
  只是,战局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在严重缺乏作战物资的情况下,三个帝国陆战师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更重要的是,英国大西洋舰队与本土舰队已经在二十二日的时候离开了港口。
  在此情况下,第四舰队只能留下一批巡洋舰与驱逐舰,并且让刚刚返回直布罗陀要塞的二支破交舰队进入地中海,负责为同盟国军队提供炮火支援,而第41舰队与第42舰队迅速返回了直布罗陀港,在更换了必要的零备件(比如战列舰的主炮炮管)之后,于二十四日夜间进入了北大西洋。
  现在,战火已经不再局限于地面战场了。
第八章
重点战场
  几天下来,白佑彬一直在关注西班牙那边的战斗进展。
  到二十五日的时候,海军情报局已经从各条渠道搜集到了大量的战场信息,并且证明,战场上确实出现了其他国家的作战部队。
  按照当时海军情报局提供的资料,除了美西军队之外,英国出动了大概十个师,约十二万人的作战部队,加拿大也派来了五个步兵师,大概七万人的作战部队。另外,还有一支打着自由法国旗号的作战部队出现在了战场上,而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维持占领区的秩序。毕竟,在战线被推进到法国本土之后,自由法国的军队比协约国其他国家的军队更容易得到法国人的认同。
  协约国的这次大规模战略反击,既在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去年的时候,海军情报局就发现美国在向西班牙秘密增派部队,并且发出了警告。按照海军情报局的分析,协约国有可能在半年之内,最迟不过一年之内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
  当时,这份报告得到了高度重视。
  问题是,按照绝大部分人的分析,如果美国在西班牙发动一场战略反击,主要目的是降低俄罗斯的压力,从而让俄罗斯继续坚持下去。另外,还可以分散帝国海军的兵力,迫使帝国海军向北大西洋增兵。
  随着帝国海军获得了“考爱岛海战”的胜利,俄罗斯投降,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攻占了瓦胡岛,美军在西班牙发动战略反击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因此,这让很多人,包括帝国海军都放松了警惕,认为美国不会在毫无目的的情况下,在西班牙这个没有多少意义的战场上大做文章。
  可以说,德国也在这个方面犯了错误。
  结果,德军在准备严重不充分的情况下发动了进军西班牙的作战行动。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德军提前进军西班牙,也是受到了帝国战略调整的影响。如果等到帝国海军陆战队做好准备,德国就不可能单独占领西班牙,而帝国也将在西欧地区获得一席之地,从而影响到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根本利益。
  为此,德军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几天下来,就有近三万名德军官兵阵亡或者被俘,另外还有近十个德国陆军师被击溃,法西防线几乎彻底崩溃。当时,德国甚至放弃了在法国南部地区重建防线的想法,准备将防线收缩至少二百五十公里。如果这样的话,德军不但会丢掉整个法国南部地区,还有可能丢掉整个法国,从而退回到战争爆发时的状态,在莱茵河建立新的防线。
  可以说,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德军这几天的表现一点都不过分。
  打到这个地步,即便是不太精通地面作战的白佑彬都看出了战场的重点。
  当时,战场上有二个重点。
  一是守住西班牙东北部的菲格拉斯,阻止美军进入法国南部地中海地区,并且在这里消耗掉协约国军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削弱协约国军队在其他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当然,菲格拉斯并不是孤立的防御突出部。
  要想守住菲格拉斯,还得守住北面的米亚斯,及佩皮尼昂西部的唯一重镇。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条完整的防线,使德军C集团军与B集团军的防区连成一片,不给协约国军队任何突破的机会。
  如此一来,菲格拉斯到米亚斯之间的地区就成了防线上的突出部。
  当时,在菲格拉斯驻防的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第22师,而在米亚斯驻防的是德军的最后一支一类作战部队。只是,德军正在做部署调整,刚刚到达战场的第27陆战师很有可能被派去顶替德军,担负起米亚斯的防御重任。
  用二个陆战师的兵力去守卫一条长度不到一百公里的防线,兵力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二个陆战师都严重缺乏作战物资,特别是弹药。另外,米亚斯靠近山区,而陆战队并不太适合山区的作战行动。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陆战队天生就是擅长背水一战的作战部队,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下,对陆战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另外,菲格拉斯与米亚斯距离海岸线都只有三十公里左右,在二支破交舰队到达之后,其使用的三百毫米远程炮弹足以为其提供炮火支援。
  从整个战局来看,只要守住了菲格拉斯与米亚斯,协约国的第五集团军与第七集团军的后勤保障线就受到了威胁,从而不敢轻易冒进。如果能够拖上一到二个月,等到德军的部署调整完毕,大批从东线调来的作战部队到达战场,协约国军队要想不被德军击溃,就只能撤回原来的防线。
  因此,菲格拉斯与米亚斯是东端防线的关键。
  战场上的另外一个重点就不在西班牙,而在北大西洋上。
  虽然在西面主攻的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的兵力,以及参战部队的实际战斗力都不如第五集团军与第七集团军,但是德法军队在该方向上得不到同盟国海军的支援,反而要受到协约国海军的压制。在东线进攻不利的情况下,协约国很有可能加强西线的进攻力量,争取用左钩拳打垮德军,迫使德军收缩防线。
  最重要的是,整个法西战场上的协约国军队都需要依靠海运获得物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