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78

  除了他,以及少数热爱大海的之外,船队里绝大部分海员都不太热衷探险。再说了,大部分海员都有家室,有妻小,父母也都健在,若不顾一切的向南航行,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哗变。
  怎么办?
  就这么放弃了吗?
  “大人!”王景弘再次抱起了拳头,“还请大人收回成命,下令返航吧!”
  长叹一声,郑和又仰起了头。
  难道,真的放弃了吗?
  茫茫之中,郑和似乎看到了大西,看到那条连接着大西的海上航线。前后十五载,毕生努力就这么结束了吗?
  郑和知道,也许再也没有远航的机会了。
  五十岁,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十岁?而且现今皇上已六十有二,太子性格懦弱,今后还有出海的机会吗?
  不,不能就此作罢!
  想到这,郑和朝王景弘与马欢看了过去。
  顷刻间,王景弘与马欢都读出了那道目光中蕴涵的意思。
  “大人!”情急之下,马欢再次站了出来,“属下愿替大人率领分队南下探寻前往大西的航道!”
  此话说得非常及时,也说得非常关键。
  随同郑和四下西洋,马欢早就知道,除了前往圣地朝拜之外,郑和最大的心愿就是寻找前往大西的海上航道。不然的话,船队根本没有必要远赴重洋,来到幔巴撒,更没有必要前往忽鲁谟斯与阿丹。
  当然,派遣分队进行远航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第四次远航的时候,就是马欢率领分队从苏门答剌出发到达了溜山国,随后北上,在忽鲁谟斯与郑和率领的主队会合。
  “大人,既然马通事愿意南下,我们……”
  郑和压了压手,目光落到了马欢的身上。王景弘的目光也落到了马欢的身上。
  三人都知道,经过长达九个月的远航之后,除了海员归心似箭之外,大部分船只都到了需要维修保养的程度,难以继续远航。距离幔巴撒最近的,可以为船队提供支持的港口是古里港。
  也就是说,以船队此时的情况来看,根本不适合远航。
  当然,这并不表示所有的船只都无法远航。
  “宗道,你真的愿意南下吗?”郑和问得很郑重。“宗道”是马欢的字。
  马欢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属下随同大人两下西洋,早就想探明前往大西的海上航道。如能得大人成全,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属下也万死不辞!”
  郑和微微点了点头,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五日后,在郑和与王景弘率领船队返航之前,马欢与志愿南下的三百一十八名海员乘坐三艘装满了淡水、食物、绿豆(极为重要的给养)、药材,以及绫罗绸缎、茶叶等贵重货物的战船离开了幔巴撒,踏上了南下探寻新航线的旅途。
  这是一次充满了危险的探险。
  这是一次充满了机遇的探险。
  这是一次改变了历史的探险。
  三个多月后,永乐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公元1422年4月1日),马欢的船队到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将该地命名为“大南角”(即现今的厄加勒斯角)。同日,船队离开印度洋,进入大西洋,并且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开始向北探索航行。
  在此之前,马欢的船队到达了安吉那(现马达加斯加岛安齐拉纳纳),并且用绸缎与土著交换了数箱蓝宝石。
  永乐二十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422年6月15日),船队到达打哥儿(现达喀尔),并且发现了一座群岛(现佛得角群岛)。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422年8月17日),船队到达里唆阿(现里斯本)。
  至此,历经四月又十七日,马欢率领的船队顺利到达大西。
  此时,随同马上远航的海员只剩下了二百七十七名。
  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内,马欢与大明使节的身份,先后出访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大不列颠等国,并且向这些国家的王室赠送了丝绸、绫罗、茶叶、宝石等贵重礼品。
  永乐二十一年三月初三(公元1423年3月3日),在马欢的率领下,二百七十三名海员,以及来自十多个欧洲国家的数十名使节,搭乘满载欧洲王室赠与大明皇帝的贵重礼物离开了葡萄牙里斯本,踏上了归途。
  永乐二十二年元月初八(公元1424年1月2日),历经十月又五日的艰苦航行,船队返回南京龙江港。
  至此,马欢开辟了经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海上航线,成为了首位完成东西方海上航行的伟大航海家。
  历史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重大转折。
  三月后,太宗皇帝北征之前,下诏遣郑和、马欢、王景弘率船队再次出海,并与大西使者签订《世代友好通商条约》。
  从此开始,大明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世界历史,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虽然四个月后,即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太宗皇帝于北征回师途中在榆木川病故,后仁宗皇帝下令禁海,直到宣宗皇帝继位,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才再度恢复海运,并且遣郑和、马欢、王景弘第七次率领船队出海。但是随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打通,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东西方世界的海上交往,更无法阻挡新兴力量的发展壮大。
  毫无疑问,马欢的伟大发现,给世界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条连接着东西方世界的海上通道。
  从短期来看,随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建立与巩固,盘踞在西亚与东南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西方的影响力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在此之前,通过征收高额的贸易税,奥斯曼帝国不但坐享其成,还严重的阻碍了东西方的交往。海上航线不但完全不受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与影响,还更适合运送大宗货物。
  可以说,正是这条航线使奥斯曼帝国走向了衰落。
  从长期来看,“马欢航线”彻底改变了东西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直到公元1487年,迪亚士才沿着马欢航线到达了好望角。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98年,达·伽马才沿着同样的航线到达了古里。
  也就是说,从公元1424年到1498年之间,在长达74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全是大明的航海家。
  在人类历史中,七十四年不算长。可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七十四年绝不算短。
  在这七十四年中,前后有数十万大明的商人,海员通过“马欢”航线前往大西,并且在沿途建立起了数十个可以供船队停靠与驻泊的港口。大明的海外殖民时期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并且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海上航线,大明商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为了巩固垄断地位,保证垄断利益,“商会”在此期间诞生。通过商会,商人不但控制着海上航线,控制着海上贸易,还出钱出力,资助大明皇帝稳固国内统治,并且在名义上,将所有海外殖民地归属于皇帝名下,从而获得了出海通商的特权。
  正是如此,从宣宗皇帝开始,大明皇室成为了最大的海外地主,并且享受着海外殖民,以及开海通商带来的巨大好处。到宣宗末年,彻底废除了一切与禁海有关的法令,并且遵照太宗皇帝与大西诸国签署的《时代友好通商条约》,加大了对海上探险,以及海上贸易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七十四年,足够让攥取利益的商人形成新的政治集团。
  也就是说,短短七十四年之内,帝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阶段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拥有强大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政治集团。
  同样的,七十四年的时间,成就了大明的海上霸权。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
  一条航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一条航线,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未来。

不一样的历史(二)
  正午时分,高悬在天顶中央的烈日烘烤在大地。
  山丘四周,数万身批明铠的将士严阵以待,在他们的四周,数万名身着蒙古服饰的骑兵早就布好了队列,随时准备冲上前来大肆砍杀。只是,神色肃穆的明军将士的目光并没有落在外面的敌人身上,而是注视着阵前那个脖子后插着死囚牌的罪人身上。
  随着一阵炎风吹过,明军阵营后方的帅旗呼呼扇动了起来。
  帅旗下,年仅二十二岁的英宗皇帝身披坚铠,神情严峻的注视着远处的瓦剌大军。
  一个月了,整整一个月了。
  能够成功吗?
  战场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兵卒,都受到了那股强烈气氛的感染。
  谁不怕死?
  此时,英宗皇帝想到的不是死,而是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布置的计谋能否成功。
  “皇上……”
  听到旁边内侍的轻声呼唤,英宗皇帝回过了头来,随即朝着死囚旁边的刽子手看去。
  大明帝国的兴衰就要看今天了!
  想到这,英宗皇帝朝刽子手微微点了点头。
  猛然间,一阵凉风吹过,随着刽子手手上的大刀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雪亮的光芒,跪在地上的死囚顿时身首异处,殷红的鲜血从失去头颅的颈子里喷了出来,如同雨点般的落下,染红了四周的黄土地。
  此时,有的官兵闭上了眼睛,有的甚至低下了头。
  英宗皇帝没有闭眼,也没有侧头,而是目不转睛的看着那颗脑袋凋落在黄土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