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578

  按照一般的交战原则,在集中炮击了对方的一艘战列舰之后,郑恩博应该调整交战秩序,争取尽快打残对方的另外几艘战列舰,而不是继续集中火力对付敌人的一艘主力舰。只是,“马里兰”号迅速战沉,让郑恩博有了选择的余地。
  如果能够迅速击沉另外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就能牢牢的抓住胜利。
  另外,郑恩博还不能确定被击沉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所以要使对手失去统一指挥,还得再接再厉。
  因此,从第六轮齐射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全都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此时,郑恩博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即忽略了运气产生的作用,或者说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了运气上面。
  不可否认,能够迅速击沉“马里兰”号,运气因素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或者说,突然而来的袭击让对方根本无法反抗,甚至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可是,随着“马里兰”号挨了炮弹,跟在其后面的“科罗拉多”号必然产生警觉,并且有数分钟的时间改变航向与航速,甚至有机会脱离编队。
  等到郑恩博下令向“科罗拉多”号开火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突袭效果了。
  失去了突然性,运气成分自然大打折扣。
  从第六轮齐射到第九轮齐射,连续用掉了一百八十枚穿甲弹,仅仅只击中了“科罗拉多”号二次,命中率刚过百分之一。
  显然,比起对付“马里兰”号时接近百分之四点九的命中率,这个成绩只能算糟糕。
  打到第十轮齐射,也就是零点二十四分的时候,才取得了第三个战果。
  与前二个命中相比,第三次命中所产生的意义就大得多了。
  穿甲弹落这里了“科罗拉多”号舰桥与前烟囱之间的甲板上,在连续穿透了露天装甲与水平装甲之后,在位于一号锅炉舱前面的士兵餐厅内发生爆炸。虽然当时餐厅内并没有官兵,而且弹片没能打穿包裹着锅炉舱的装甲,但是猛烈的冲击波直接震裂了舱壁,并且震断了连接着1A号锅炉的一根输油管道,导致轮机长不得不下令切断1A号锅炉的供油系统,最后还不得不关闭二台锅炉与整个锅炉舱,以便损管人员能够进去维修受损的管道。
  正是如此,“科罗拉多”号的航行速度才从十九节跌到了十六节。
  此时,排头的“河北”号,也就是郑恩博的旗舰距离“科罗拉多”号仅仅一万五千米,排在最后面的“孝宗”号战列舰距离“科罗拉多”号也不到二万米。
  二轮齐射之后,“河北”号的炮手率先使用标准穿甲弹。
  在以往的战斗中,“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能用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发射的标准穿甲弹打穿一万五千米内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而“省”级战列舰使用的是七十二年型舰炮,在使用标准穿甲弹的时候,威力肯定只大不小。
  另外,有足够的情报表明,美军在改进“科罗拉多”级的时候,没有增强其主装甲带。
  可以说,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乃至帝国海军,在改进老式战列舰的时候,优先考虑的都是水平防护能力,而不是垂直防护能力。原因有二个。一是海战的交战距离增大,受到最严峻考验的是水平装甲,而不是主装甲带。另外,随着舰炮的威力提升,即加大主装甲带的厚度,都很难挡住穿甲弹。二是增加主装甲带的厚度,将导致舰体加宽,使舰体承力结构受到重压,并且对航速,续航力,乃至战舰的稳定性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且花费巨大。如此一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会刻意提高老式战列舰的垂直防护能力。
  在随后的五轮齐射中,编队里的另外四艘战列舰都换用了标准穿甲弹。
  当然,炮手的瞄准点也发生了变化。
  之前,只需要瞄准敌舰就能开火,而在使用标准穿甲弹之后,有经验的炮手都会刻意压低仰角。
  压低仰角之后,炮弹的命中点就会降低,这样一来,原本可能从战舰上方飞过的炮弹就能落在战舰的上层建筑上,原本应该落在战舰上层建筑上的炮弹则有可能落在战舰的舰体上,而原本应该落在战舰舰体上的炮弹则有可能落在附近的海面上。
  如果炮弹落在战舰附近的海面上,因为弹道平直,入射角过小,加上炮弹速度相对较快,很有可能在与海水撞击之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弹起来,最终砸中敌舰的舰体。即便炮弹钻到了海面下,也有可能击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
  相对而言,如果能够集中敌舰舰体水线以下部位,就能对敌舰造成最严重的损伤。
  这也是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为什么会延伸到吃水线以下数米处,而不是仅仅只保护战舰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的主要原因。
  到此,“科罗拉多”号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从零点三十五分到零点五十分,在这十五分钟的时间内,“科罗拉多”号被击中了二十三次,其中有十七枚穿甲弹直接击中了该舰的舰体,且都在水线附近。
  不得不承认,“科罗拉多”级的防护与生存能力确实远远超过了“复仇”级。
  作为美国在上次世界大战末期设计,并且在战后才建成服役,美军最后一种前条约型战列舰,“科罗拉多”级除了是美军中第一种采用口径为十六英寸的主炮的战列舰之外,还是美军所有老式战列舰中最注重防御与生存能力的战列舰。另外,它的设计时间比“复仇”级晚了七年,服役时间则比“复仇”级晚了五年。
  如同所有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与建造的美国海军战列舰一样,“科罗拉多”几是通过牺牲速度来获得了更好的防护性能与更强的火力。不然的话,当初美国援助西班牙,为西班牙设计“快速战列舰”的时候,也不会大量参考“科罗拉多”级的设计成果了。
  在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之后,“科罗拉多”号才瘫在了海面上。
  虽然在郑恩博下令转移目标之前,又有数枚穿甲弹落在了“科罗拉多”号的舰体上,但是后面这几枚穿甲弹并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意义。
  当时,“科罗拉多”号的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摧毁。舰长已经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
  零点五十分刚过,在确定战舰的进水量已经超过了亢余排水量(一般在战列舰标准排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且无法阻止海水继续涌入,抽水速度远远慢于进水速度之后,“科罗拉多”号的代理舰长(当时该舰的舰长,大副,二副,航海长与枪炮长都已阵亡,由轮机长代理指挥)下达了弃舰令。
  也就是说,即便在零点五十分的时候停止向其开火,“科罗拉多”号都必沉无疑。
  “科罗拉多”号战沉是必然的结果,而它的牺牲也不是没有任何意义。
  威利斯·李在零点四十分之前登上了前来接应他的轻巡洋舰,随即就通过舰队内部的通信频道,命令紧随在“科罗拉多”号后面的“加利福尼亚”号向右转向。也就是命令“加利福尼亚”号离开战场。
  显然,在无法拯救“科罗拉多”号的情况下,威利斯·李只能保全“加利福尼亚”号。
  问题是,这道命令只有“加利福尼亚”号能够收到。
  当时,轻巡洋舰上没有与英国太平洋舰队通信的能力,而且也没有与第51舰队通信的能力。
  零点五十五分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号已经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并且将航速提高到了二十节,这也是该舰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了。
  直到五分钟之后,跟在后面的“皇权”号的舰长才猛然反应了过来。
  随即,“皇权”号也转向到了二百一十度,只是其速度却达不到二十节。“复仇”号也跟着转到了同样的航向上,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了十七节。
  因为晚了五分钟转向,结果当郑恩博选择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暴露在其炮口之下的不是“加利福尼亚”号,而是倒霉的“皇权”号,以及已经追了上来,距离“皇权”号不到二千米的“复仇”号。
  也就在这个时候,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
  郑恩博打得太兴奋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所在的“河北”号战列舰距离美军第5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已经不到二万米了。也就是说,第31舰队此时在第11舰队东南面,与斯普鲁恩斯的距离更近。
  另外,郑恩博也没有意识到,第11舰队在遭到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之后,不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还在进行战术规避的时候,与第51舰队的距离扩大到了三万米左右,基本上与第51舰队脱离了接触。
  也就是说,就在郑恩博一心想干掉美英舰队里的第三艘战列舰的时候,他自己成为了斯普鲁恩斯炮口下的目标。
  换个角度来看,这却是白佑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第五十三章
惨遭重击
  应付美军驱逐舰的时候,第11舰队四艘战列舰的作战能力发挥到了极至。
  在转入战术规避机动之前,四艘战列舰上的主副两套火力控制系统都进入了工作状态。主火控系统负责指挥主炮轰击敌战列舰,副火控系统则负责指挥战舰左侧的副炮与速射炮对付美军的驱逐舰。
  因为一次杀奔而来的驱逐舰多达八艘,又没有辅助战舰的支持与掩护,所以从转换作战状态开始,白佑彬就从张海波手里接过了指挥权,他一面下令继续炮击美军的一号主力舰,一方面迅速给四艘战列舰安排了新的交战秩序,以交错覆盖的方式对付美军驱逐舰。也就是说,最前面的“辽省”号与“松江府”号都同时对付前四艘驱逐舰,而后面的“北直隶”号与“南直隶”号则同时对付后四艘驱逐舰。
  这样一来,安置于四艘战列舰左舷上的三座三联装副炮,以及五座双联装速射炮都能各自瞄准目标,减轻了副火力指挥中心的压力,同时也给了各副炮与速射炮炮班更大的战术灵活性。
  可是,面对小巧灵活的驱逐舰,战列舰的缺陷迅速暴露了出来。
  同时暴露出来的还有缺乏辅助战舰对舰队战斗力与生存力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虽然每一艘战列舰左侧的副炮与速射炮火力都接近于一艘“功臣”级轻巡洋舰总火力,而且战列舰的排水量更大,稳定性更好,炮击命中率也更高,但是在面对驱逐舰的时候,战列舰仍然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面对杀奔而来的美军驱逐舰,四艘战列舰上的官兵肯定不会怀疑辅助战舰的重要性。
  如果此时有一支巡洋舰编队,哪怕只有二艘轻巡洋舰,局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战斗中,任何一支舰队的驱逐舰都不会轻易攻击对手的巡洋舰,主要是巡洋舰非主力战舰,且舰体尺寸小,速度快,机动性好,能够轻而易举的避开鱼雷,并且用远超过驱逐舰的炮火让发动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吃不了兜着走。因此,只要有几艘巡洋舰在战列舰的前方(面对敌驱逐舰的方向)摆开阵列,就能彻底扭转局面。到时候,敌驱逐舰要么在很远的地方发射鱼雷,给战列舰足够的机动转向时间,甚至可以让战列舰加速驶离鱼雷攻击扇区;要么冒着被轻巡洋舰上的猛烈炮火击沉的危险继续前进,在理想的距离上向敌战列舰发射鱼雷,如此一来,除了会损失更多的驱逐舰之外,因为发射鱼雷的数量减少,对战列舰的威胁也将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辅助战舰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战舰。
  只要舰队里有几艘轻巡洋舰,敌人的驱逐舰就不敢轻举妄动。同样的,只要舰队里有几艘驱逐舰,敌人的轻巡洋舰也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此时白佑彬手里却没有轻巡洋舰与驱逐舰可用。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八艘美军驱逐舰迅速逼近之后,队列出现了变化。排在最前面的五艘驱逐舰全都朝“辽省”号冲了过去,另外三艘则分别冲向了后面三艘战列舰。
  显然,斯普鲁恩斯认为排在最前面的“辽省”号是第11舰队的旗舰。
  “北直隶”号与“南直隶”号上的炽烈炮火立即撕碎了向它们发动攻击的二艘美军驱逐舰,“松江府”号上的炮火也迅速干掉了排在第三位的那艘美军驱逐舰,随即就转移炮口,瞄准了排在第六位的美军驱逐舰。结果只晚了一点,那艘美军驱逐舰刚刚转向齐射了鱼雷,接踵而至的炮火就将其打成了筛子。“辽省”号的炮火更加猛烈,到最后关头,舰长甚至让主炮换上了高爆弹,朝美军驱逐舰开火。可是面对同时杀来的四艘驱逐舰,“辽省”号也仅仅击沉了最前面的那一艘,并且在美军驱逐舰完成转向之后击毁了排在第二位的那艘美军驱逐舰,却没有能够完全阻止其发射鱼雷。也就是说,最终有三艘驱逐舰向“辽省”号齐射了装填好的所有鱼雷。
  规避鱼雷的时候,舰长几乎都是踩着步点下达转向命令的。
  简单的说,任何一名舰长都对自己所在的战舰有充分的了解,知道战舰的加速度是多少,转向速度是多少。因此,在敌驱逐舰发射了鱼雷之后,除了大副要立即根据敌鱼雷的航速计算命中时间之外,舰长还得在瞬间计算出战舰能否通过加速航行离开鱼雷的攻击扇区,或者是通过转向来缩小被鱼雷击中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任何一名舰长都会选择前一种规避方法。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战列舰都没有可能通过加速,或者减速的方式避开射来的鱼雷。
  这样一来,舰长就得立即计算出开始转向的时间。
  因为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数万吨,其惯性质量也就达到了数万吨,如此庞然大物,即不可能立即开始转向,也不可能在转向之后立即停下来。所以如果转向时间过晚或者过早,都有可能将其宽大的侧面暴露在鱼雷面前,而不可能把中雷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对而言,“松江府”号受到的威胁就要小得多了。
  美军驱逐舰大概在七千米的距离上发射了鱼雷,对于航速六十节的鱼雷来说,大概需要二百三十秒才能跑完这段距离。而在此期间,对航速已经达到了十八节,且还在继续加速前进的战列舰来说,足以航行二千多米。因此,美军驱逐舰在设定相邻两条鱼雷的航线夹角时,会使其在七千米外的间隔距离为二百米到二百五十米之间。显然,这差不多就是一艘“省”级战列舰的长度。
  只要舰长把握好转向的时间,在鱼雷射到的时候,“松江府”号完全能够转过九十度,从而将舰尾对准鱼雷来袭的方向。这样一来,战舰暴露在鱼雷面前的水线长度仅三十多米,为舰长的七分之一而已。因此,中雷的概率也为之前的七分之一。如果战舰不转向,战舰将有百分之百的可能被一条鱼雷击中,而战舰转向之后,就只有百分之一十四都机会被鱼雷击中。
  结果,“松江府”号上的官兵都是虚惊一场。
  可是,“辽省”号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时,射向“辽省”号的鱼雷多达二十七条(仅有一艘驱逐舰上一具鱼雷发射器出了故障,有三条鱼雷没有发射出去)。虽然参加攻击的三艘驱逐舰的舰长并没有相互沟通,都是各自设定鱼雷的航向与航向夹角,但是这并没有任何影响,在与“松江府”号差不多的情况下,“广州”号就算顺利完成了转向,其中雷概率也是“松江府”号的二点七倍,既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九。
  显然,这已经不是很小的概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