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578


第三章
持续推进
  十月八日,江洪波返回了海军总参谋部。
  同日,白佑彬从江洪波手里接过了第一舰队的指挥权,再次成为了第一舰队司令官。与以往一样,白佑彬没有立即安排舰队参谋长。此时,第一舰队仅仅只有一支作战舰队,而且在年底之前不可能得到第二支作战舰队,白佑彬没有必要急着安排舰队参谋长。
  次日,陈锦宽召集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议题只有一个:下一阶段的进攻行动。
  当时,海军与陆战队的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海军认为,在陆战第五军攻占了埃法特岛之后,除了分兵扫荡附近岛屿上的美军残余部队之外,应该开辟新的战场,趁美军集中兵力守卫新喀里多尼亚的机会,占领西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比如斐济群岛。
  陆战队则认为,应该让陆战第五军加入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战斗,在新喀里多尼亚开辟第二战场。毕竟,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是进军澳洲大陆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够在年底前占领新喀里多尼亚,就能在明年上半年发动进攻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
  虽然白佑彬作为第一舰队司令官,在会议上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他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才从北大西洋回来,对太平洋上的局势还不太了解。再说了,海军与陆战队的分歧很大,以他的身份,如果说错了话,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白佑彬并不觉得地面战斗才是关键。
  不管是攻占新喀里多尼亚,还是进军斐济群岛,关键不是投入的地面部队,而是能否夺取制海权。
  陆少丰到现在才推进了不到五十公里,最关键的原因是哈尔西还没有失去作战能力。
  只要美军第三舰队还在珊瑚海上活动,只要美军的运输船只还在将作战物资与增援部队送往努美阿,陆战第七军的进攻就不会很顺畅,将陆战第五军投入新喀里多尼亚,或者开辟第二战场的意义也不会很明显。
  当然,从最终的目的出发,白佑彬肯定支持海军的观点。
  不管是攻占新赫布里底群岛,还是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或者是进军斐济群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攻占澳洲大陆与新西兰。如果能够提前占领斐济群岛,就能切断通往澳洲大陆的海上航线,甚至能够在进攻澳洲大陆之前占领新西兰,从而彻底孤立澳洲大陆。到时候,即便不派一兵一卒,只要掌握了制海权,就能迫使美国主动放弃澳洲大陆。
  问题是,进攻斐济群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斐济群岛是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上,防御强度仅次于新喀里多尼亚的重要前进基地,其防御兵力甚至超过了新西兰。
  另外,及时攻占新喀里多尼亚,是确保战略进攻胜利果实的关键。
  如此一来,必须在进攻斐济群岛之前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加强陆战第七军的实力,甚至得干掉哈尔西指挥的第三舰队。
  按照海军与陆战队现有的兵力,很难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推进战略进攻。
  也就是说,如果增兵新喀里多尼亚,陆战第五军就得不到足以进攻斐济群岛的支持与协助。
  海军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取舍。
  也许,这就是陈锦宽与方国儒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的主要原因吧。
  会议结束之后,白佑彬故意留在了后面。如同他预料的一样,卫延年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叫上了他。
  “你也看到了,情况比我们之前预计的复杂得多。”卫延年坐下后就点上了烟,“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刚从北大西洋回来,没有参加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应该看得比我们更清楚一点,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白佑彬摸了摸下巴,没有急着开口。
  “有什么就说吧,别遮遮掩掩的,这里又没有外人。”
  “参谋长,我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好说的。”白佑彬放下了胳膊,说道,“从轻重缓急来看,我们肯定应该首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进攻力度,迫使美军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更多的兵力,投入更多的作战物资,从而消耗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其他地点的防御强度。可是,从长远来看,要想用最小的代价占领澳洲大陆,我们必须占领斐济群岛,甚至得提前攻打新西兰,切断从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以及从巴拿马运河前往澳洲大陆的海上航线,彻底孤立澳洲大陆,争取不战而胜。”
  听白佑彬说完,卫延年笑着摇了摇头。“这些问题,我们都看到了。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白佑彬暗暗叹了口气,他也在思考着解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内,白佑彬花了很多的时间了解西南太平洋上的局势。海军与陆战队的争论还在持续着,陈锦宽连续召开了好几次高层会议。
  直到十月十四日,海军情报局送来了最新的情报,情况才有所转变。
  美军第三舰队离开了努美阿,转移到了惠灵顿。也就是说,哈尔西放弃了努美阿,将惠灵顿设为了新的舰队母港。
  这一变化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信息。
  美军第三舰队受损的几艘战舰中,除了三艘快速战列舰返回了本土西海岸的港口进行修理之外,其他几艘老式战列舰全在惠灵顿的造船厂进行维修。当时,哈尔西并没有让受损战舰在努美阿的修船厂进行维修!
  由此可见,哈尔西对美军能否守住新喀里多尼亚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随着美军第三舰队撤走,郑恩博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收到情报的当天,卫延年就向郑恩博下达了直接命令,除了实力最弱的第33舰队留下来守卫登陆场,为正在进攻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之外,第31舰队与第32舰队立即南下,执行封锁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随后,卫延年还电令郭怀平,让在南太平洋上活动的二支破交舰队立即前往塔斯曼海,分别在东北与西北海域负责搜索拦截从新西兰与澳洲大陆出发,前往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运输船队。
  直到此时,白佑彬才知道,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破交舰队已经增加到了六支。
  新建立的三支破交舰队的主要力量是从六月份开始陆续服役的“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该级大型巡洋舰拥有能够与“海龙”级媲美的火力,以及相当的排水量,只是其电子设备不如“海龙”级,而且没有整套舰队指挥设备。因此,以“海外领地”级为主的破交舰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按照计划,在年底之前,海军会将一支破交舰队派往北大西洋。
  当然,这些与白佑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十六日,陈锦宽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陆战第五军在埃法特岛进行休整,并且尽快完成占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行动。原本留给陆战第五军充当预备队的三个陆战师全部编入陆战第七军,由陆少丰直接指挥。驻扎在莫尔兹比港的三个陆军作战师也全部投入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陈锦宽决定先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力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安排。随着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主动退缩,加上帝国海军扩大破交与封锁的力度,美军将难以向新喀里多尼亚增派部队与作战物资。因此,只要陆少丰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且后勤有保障,就能按期完成攻占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舰队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受损之后,海军难以在年底前发动进攻。
  此时,帝国海军名义上在太平洋投入了多达二十艘的快速战列舰,可实际上能够用于作战行动的仅仅只有七艘,其中四艘还在第11舰队,第三舰队仅有三艘。即便到了十月底,随着“松江府”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帝国海军也只有十一艘快速战列舰可以调动。而此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拥有五艘快速战列舰,到十月底,随着“衣阿华”号等四艘战列舰修复,美军将拥有九艘快速战列舰。
  如此一来,帝国海军在年底前都没有足够的力量进攻斐济群岛。
  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在卫延年征求意见的时候,白佑彬没有强调一定要在年底前进攻斐济群岛。当时,他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了。既然无法立即进攻斐济群岛,就应该向陆战第七军增兵。
  至于白佑彬的意见有没有起到作用,他并不是很清楚。
  在陈锦宽做出了决策之后,海军与陆战队立即行动了起来。
  十月底,三个陆战师首先到达了新喀里多尼亚。陆少丰立即让一个陆战师从波亚向北发动进攻,以解除陆战队背后防线受到的威胁。
  十一月上旬,三个陆军作战师到达新喀里多尼亚。
  此时陆战第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努美阿大概五十公里的布卢帕里镇,陆少丰正在集结兵力,准备打下通往努美阿的最为重要的据点。
  可以说,在此期间唱主角的一直是陆战队。
  帝国海军还没有恢复元气,美国海军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双方的舰队都尽量避免正面接触,美军舰队甚至一直龟缩在港口内。
  也许,交战双方都在等待着下一场海上决战吧!
第四章
战局分析
  十一月十一日,白佑彬到达了关岛。
  因为考虑到白佑彬迟早都要“回归”第一舰队,所以江洪波并没有给第11舰队设置单独的指挥官,而是临时兼任了第11舰队的指挥官。另外,江洪波必须留在那霸主持战区司令部的工作,所以大部分时候,第11舰队都由肖定邦与庞晋元指挥。
  与之前的第11舰队相比,此时的第11舰队可以说完全变了样。
  主力不再是帝国海军最新锐的“省”级战列舰,而是修复的“太祖”号、“太宗”号、“熹宗”号与“安宗”号战列舰。相对而言,第11舰队完全算得上是“杂牌舰队”,其四艘主力舰分别属于二个不同的级别,性能不尽相同。万幸的是,配备给第11舰队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都是最新型号。
  当然,白佑彬并不是看不起这四艘战舰。
  “太宗”号就曾经是白佑彬的旗舰,“太祖”号是白佑彬服役的第一艘战列舰,“熹宗”号与“安宗”号也曾经是白佑彬指挥下的主力。
  问题是,第11舰队要对付的是美国海军中实力最强的第51舰队。
  第二批“衣阿华”级战列舰中,被调入太平洋的四艘全部编入了第51舰队,而之前修复的“北卡罗来纳”号、“南达科他”号、“亚拉巴马”号与“佐治亚”号则被编入了第31舰队。
  从尼米兹的部署来看,如果不是第21舰队折戢北大西洋,恐怕美军已经发动了反击。
  也正是如此,郑恩博才能用四艘“省”级战列舰与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打败哈尔西指挥下的第三舰队。如果哈尔西得到的是四艘强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恐怕郑恩博就不会胜得那么轻松了。
  白佑彬的“回归”,让第11舰队的官兵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只是,白佑彬只在阿普拉港呆了二天,随后就安排了舰队的日常训练工作,让肖定邦与庞晋元继续负责舰队事务之后,他就乘船返回了舟山。
  很明显,白佑彬去关岛,除了履行舰队司令官的职责之外,主要就是去鼓舞士气。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年底之前,太平洋上不会有大规模的海战爆发,白佑彬也就没有必要呆在舰队里面。按照卫延年的安排,江洪波仍然负担起了大部分舰队司令官的职责。这甚至让江洪波在私下里抱怨,他成了白佑彬的“后勤参谋”。
  回到舟山之后,白佑彬又去几家造船厂“视察”了一番。
  第一批服役的四艘“省”级战列舰都能在年底前修复,并且交付海军。而白佑彬从第四舰队带回来的四艘“省”级战列舰的维修工作至少都得持续到明年二月份,其中“台湾”号恐怕要到明年四月份才能完全修复。之前在西南太平洋上受损的五艘战列舰中,损伤较轻的三艘都能在年底修复,而损伤较重的二艘要到明年二月才能修复。
  拿到这一情况之后,白佑彬才返回了舟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