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578

  听到这,白佑彬心里就有数了。
  “你在那边呆了几个月,应该对欧洲与北大西洋的情况比较了解吧?”没等白佑彬回答,陈锦宽又说道,“意大利是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当初拉意大利加盟,只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即便意大利倒向了协约国集团,随着我们占领了苏伊士运河,舰队进入地中海,意大利也将最先战败。可以说,我们需要防备的,而且必须防备的是德国。现在,德国与意大利正在就组建‘大欧洲联盟’的事情进行秘密磋商。”
  “‘大欧洲联盟’?”白佑彬立即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一个包含了俄罗斯,乃至土耳其的,具有控制整个西方世界能力的强大联盟。当然,德国与意大利的行动很隐秘,毕竟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俄罗斯也没有战败,土耳其更是态度暧昧,不会立即倒向德国。可有一点可以肯定,德国想主导未来的欧洲事务,并且获取西方世界的霸权。我们不能指望土耳其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更不能指望战后的俄罗斯能够起到均衡东西方世界的作用。以往,法国是牵制德国的主要力量,可是现在法国已经战败,且其傀儡政权在德国的控制之中。西班牙也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只要协约国集团战败,西班牙肯定会倒向德国,毕竟我们一直占据着直布罗陀,与西班牙不可能成为盟友。在此情况下,要想控制欧洲局势,在战后建立起制衡德国的体系,就得借助英国的力量。”
  “这是首辅确定的?”
  陈锦宽点了点头,又说道:“如果英国迅速战败,必然会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中,这恐怕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坏的结局。因此,我们只能让英国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等到我们收拾了太平洋上的残局之后,就向北大西洋增兵。到时候,英国很有可能主动向我们投降,而不是向德国投降。”
  “问题是,英国会投降吗?”
  陈锦宽微微一笑,没有开口。
  “放心吧,英国肯定会投降。对英国来说,如果输掉了战争,他们就得考虑战后的国家利益。相对而言,如果被德国控制,英国将永无出头之日,甚至会很快沦落为三流国家。相反,如果向我们投降,英国会成为我们在大西洋上的重要堡垒,而英国人也将因此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国际地位,乃至欧洲的霸权地位。”
  听到卫延年的解释,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他甚至相信,帝国已经在与英国进行接触。
  “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首辅安排的。其实,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让德国人相信,我们必须尽快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才能尽早结束这次世界大战。换个角度,德国也想尽快结束战争,毕竟德国的基础实力远不如我们,战争拖下去,对德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比我们大得多。”
  “可是,我们这么做,也太露骨了吧?”
  “这是当然,不过,现在我们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说着,陈锦宽朝卫延年看了一眼。在卫延年起身去办公桌上拿来一份文件的时候,陈锦宽又说道:“我们才收到了消息,美国海军的第三批‘衣阿华’级战列舰,现在被称为‘罗得岛’级战列舰将在明年初服役,而且数量不是八艘,而是十二艘。”
  白佑彬猛的一惊,甚至没有伸手去接卫延年递来的文件。
  “消息已经得到了证实。”卫延年将文件放在了白佑彬面前的茶几上,“之前你已知道,‘罗得岛’级战列舰的性能比‘衣阿华’级有所提高,其与‘衣阿华’级的关系如同‘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的关系一样,是‘衣阿华’级的加强性,战斗力不比我们的‘省’级战列舰差多少。而我们正在建造的‘省’级乙型战列舰最快也要到明年中期才能建成服役。因此,在明年上半年,尼米兹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可以发动战略反击的机会。在此情况下,我们将你调回来,并且将原本计划增派给第四舰队的作战舰队留下来,也有充足的理由。毕竟,太平洋是最主要,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场。”
  拿起文件后,白佑彬深吸了口气。
  虽然他在北大西洋上辛苦了几个月,取得了三次重大海战的胜利,干掉了协约国的十二艘战列舰,彻底扭转了北大西洋上的局势,但是现在看来,北大西洋上的胜利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随着美国的战争潜力全面爆发出来,帝国要想获得胜利,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章
陆战双雄
  接下来的几天中,除了按时回家吃饭睡觉外,白佑彬几乎一直呆在总参谋部。
  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正在按照计划进行着。
  占领了莫尔兹比港之后,海军与陆战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修复与扩大了该港的容纳能力,并且将该港设为了陆战队与舰队的前进基地。
  因为陆战第七军在进攻莫尔兹比的战斗中损失比较大,所以在陆战第七军进行休整补充的时候,陆战第五军承担起了进攻的重任。
  七月初,余辉宏指挥的先头部队登上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特岛。
  这一行动完全超出了麦克阿瑟的预料。
  在此之前,美军情报系统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原先在西太平洋上征战的陆战第五军将转战西南太平洋,并且顶替陆战第七军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
  针对这一情况,麦克阿瑟迅速调整了部署。
  按照美军情报部门,以及麦克阿瑟的判断,余辉宏不是陆少丰那样的将领,因此他不会直接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岛中防御最严密,且最难攻占的岛屿,而会首先攻占一到二个外围岛屿,作为陆战队的前进基地,然后再进攻埃法特岛,也就是新赫布里底群岛中最重要,且唯一拥有深水良港的岛屿。
  很明显,麦克阿瑟的判断完全错了。
  虽然余辉宏与陆少丰的指挥风格完全不同,但是作为陆战队将领,余辉宏绝不是贪生怕死的那种人,也绝不会被敌人吓倒。
  以往,余辉宏在西太平洋战场上采取逐步推进的战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说别的,西太平洋上的岛屿分布比较分散,即便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这些地方,岛屿也很稀疏,且面积较大,适合做陆战队前进基地的岛屿并不是很多。如此一来,陆战第五军只能步步推进,以此来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度,避免后勤保障的难题。
  相反,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分布非常密集。
  在向新赫布里底群岛推进之前,陆战队已经占领了新不列颠岛、瓜岛、莫尔兹比与瑙鲁,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承担后勤保障任务的运输船队从瓜岛出发,二天之内就能到达埃法特岛。即便从瑙鲁出发,也能在三天半之内到达。按照投入三个陆战师的兵力计算,只需要调集七十多艘运输船只,组成三支运输船队,就能确保向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
  另外,战争打到此时,为陆战队提供支援的后勤保障舰船的数量已经非常多了。
  如此一来,余辉宏根本不需要在进攻埃法特岛之前攻占前进基地,也就不需要去对付那些分散在其他岛屿上的美军。
  在第三舰队与第一舰队的支持与掩护下,陆战队有足够的实力直接进攻埃法特岛。
  当然,余辉宏一改其指挥风格,恐怕也想让敌人难以料及吧。
  陆战队成功登陆之后,美军的抵抗非常顽强。
  决定埃法特岛归属权的不仅仅是双方的地面部队,还有双方的舰队。
  七月份,由郑恩博全权指挥的第三舰队就与哈尔西率领的美军第三舰队打了七次规模不一的海战,只是双方都没有扩大海战规模。
  首先是哈尔西不想在新赫布里底群岛损失太多的战舰。
  相对而言,守住新赫布里底群岛的重要性远不如守住新喀里多尼亚。虽然陆战第七军还在莫尔兹比与瓜岛休整待命,但是傻瓜都知道,只要陆战第七军休整完毕,即便陆战第五军没有能够攻占埃法特岛,陆少丰都会发动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行动。如此一来,哈尔西必须为保卫第三舰队的母港而战,他也就得为此储备足够多的战舰。
  其次,郑恩博也不想过早与对手决战。
  哈尔西不是容易战胜的对手,且西南太平洋上的主要进攻地点是新喀里多尼亚。随着陆战第七军出动,第三舰队必须为其提供支持与掩护。在此之前,第三舰队完全没有必要与对手决战,更没有必要因此而损失战斗力。
  当双方的指挥官都有所克制的时候,大规模的海战肯定打不起来。
  直到八月中旬,二支强大的舰队执行的最多的任务就是为运输船队护航。双方都在设法加强埃法特岛上的兵力。
  八月十七日,陆战第七军出发了。
  只是,登陆新喀里多尼亚的战斗并没有如期打响。主要就是,第21舰队很有可能进入太平洋,在此情况下,必须放缓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速度,避免遭到美军的突然反击,从而使进攻行动遭遇失败。
  当时,第一舰队没有南下,也成为了延迟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白佑彬能否在北大西洋上干掉第21舰队,将直接决定陆战第七军能否按照计划进攻新喀里多尼亚。
  直到八月下旬,海军情报局才陆续收到消息,美军第21舰队不会进入太平洋。
  到此,海军总参谋部才将之前一直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第11舰队调入西南太平洋,由其负责为陆战第五军提供掩护与支援。第三舰队则转战珊瑚海,为陆战第七军进攻新喀里多尼亚提供支持。
  九月三日,陆战第五军的先头部队在新喀里多尼亚岛西南波亚与布拉伊之间上岸。
  登陆战打得异常艰苦。
  新喀里多尼亚周围的环境对登陆一方并没有多少好处可言,其近岸海域几乎全是浅滩,支援战舰很难靠近,登陆舰也必须在离岸大概十五海里处放下登陆艇,无法靠近海岸。更重要的是,所有作战物资都只能通过小艇,或者平底船送上岸,运输船只无法直接靠岸卸下货物。
  仅仅为了占领滩头阵地,陆战队就花了八天的时间。
  这恐怕是陆少丰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也许最值得庆幸的是,陆战第七军得到了火力支援舰队的全力支持,以“友谊”号为首的十多艘火力支援舰在战斗中发挥出了难以想像的重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战舰,以及其配备的射程达到数十公里的巨炮,恐怕陆战队在上岸的第二天就被美军的反击部队赶下海了。
  六日,郑恩博与哈尔西打干了一场。
  郑恩博出动了包括第31舰队、第32舰队与第33舰队在内的,拥有八艘快速战列舰,六艘老式战列舰的强大舰队。哈尔西也出动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六艘老式战列舰。另外还有四艘英国海军的“复仇”级战列舰参战。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西南太平洋上规模最大,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海战。
  只是,交战双方仍然小心翼翼,都不是很主动,也没有采取过于极端的战术。
  结果可想而知,在舰队总体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哈尔西最多只是为守卫新喀里多尼亚的美军地面部队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而不可能从郑恩博的手里夺走制海权,甚至没有威胁到舰船密集的登陆场。
  战斗结束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三舰队损失了二艘老式战列舰,有五艘快速战列舰首创,其中三艘的情况比较严重。哈尔西指挥的美军第三舰队损失了一艘老式战列舰,另外有三艘老式战列舰遭到重创,三艘快速战列舰遭到重创。蒂里特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全部遭到重创,如果不是蒂里特在最后关头果断撤退,郑恩博又担心遭到哈尔西的攻击,恐怕四艘“复仇”级战列舰都会战沉。
  此后,郑恩博指挥的第三舰队就牢牢的掌握了制海权。
  虽然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哈尔西派出了以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去骚扰陆战队的登陆场,袭击向前线运送物资与增援部队的运输船队,但是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战果,反而损失了十多艘战舰。
  九月十日,陆军参战部队到达了前线。
  在陆战队巩固了登陆场之后,二个陆军作战师立即上岸。随后,陆少丰派出了工程部队,并且调来了三艘工程船,要求工程兵必须尽快开辟出一条可以供运输船队到达海岸的航道。
  因为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地形非常复杂,又西北向东南方向呈长条形,美军又重重设防,所以陆军与陆战队的进攻打得并不是很顺利。
  直到白佑彬到达狮城的时候,陆战队才攻占了布拉伊镇。
  等到白佑彬回到舟山的时候,陆战队还在布拉伊镇南面大概二十公里处与美军激战。
  以陆战队的推进速度,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即便到了年底,也不见得能够打到努美阿。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看海军能否控制住制海权。如果能够封锁从澳洲大陆到努美阿的航线,陆战队的进攻就将顺利得多。
  与陆少丰的遭遇完全相反,在陆战第七军出拳之后,余辉宏那边的进展就顺利得多了。
  随着美军退守新喀里多尼亚,陆战第五军在十月一日就占领了埃法特岛上的维拉港,随即就开始扫荡散布在岛屿上的美军残余部队。
  按照海军总参谋部的规划,随着埃法特岛上的战斗结束,维拉港将成为进攻新喀里多尼亚的前进基地,同时陆战第五军将转入其他战场。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用陆战第五军去加强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还是开辟新的战场?
  很快,这也成为了白佑彬必须考虑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