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78

  如此一来,只要保证了主机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保证有足够的载油量,续航力的问题就不突出了。
  当然,防护能力必须提高。
  只要帝国海军的巡洋舰采用175口径的舰炮,敌国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也会随之增加,而不可能继续保持六英寸。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与英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巡洋舰将主炮口径提高到了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如此一来,就必须提高帝国海军巡洋舰的防护能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
  只是,如果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只能使排水量直线上升,而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速度是赶不上舰炮威力的提高速度。当时,江南造船厂正好参与了帝国海军第二种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而崇明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大量借鉴了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舰体结构,以及重点防护来提高巡洋舰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片面的提高装甲厚度。
  正是基于这一设计理念,岛级巡洋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七十六年(44年)初,细节设计工作完成了大概百分之八十五的时候,海军就下达了第一批七艘的订单,并且将其命名为“岛”级。次年三月,所有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海军又追加了七艘的订单。因为这两批订单的十四艘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又被当作了一批看待,而不是两个批次。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14850吨,满载排水量:18450吨,最大排水量:21880吨;总长:179.8米,水线长度:172.3米,型宽:21.5米,吃水:7.2米;定员:724人。
  锅炉: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70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
  主炮:12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
  主装甲带:110-170+75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水平装甲80-110+75毫米,露天甲板:25毫米,炮塔:220毫米,炮座:220毫米,司令塔:110-170毫米。
  看得出来,相对于功臣级,岛级在全面强化防护能力的同时,对重点部位进行了加强,而且其主装甲带采用了19度斜角安装,使其具备了抵抗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穿甲弹的能力,另外其大量采用隔舱化的设计也提高了中弹后的生存能力。
  另外,结合以往的战斗经验,帝国海军取消了岛级上的鱼雷发射器。实战证明,轻巡洋舰上的鱼雷在舰队作战中几乎没有使用机会,即便有,有是在打垮敌人之后,而此时驱逐舰足以完成鱼雷攻击任务,不需要轻巡洋舰出手。
  由其命名为“岛”级通用巡洋舰就能看出,帝国海军非常重视这种战舰。
  以往,岛屿名称是帝国海军无畏舰与超无畏舰的名字,从来没有用在巡洋舰上。
  随着第一批十四艘陆续开工建造,在造船厂有多余船台之后,帝国海军又订购了第二批十四艘,使其总产量达到了二十八艘。而第二批又针对第一批次在建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进。
  当然,作为通用巡洋舰,岛级与功臣级一样,在设计中大量采用了降低后勤保障需求,提高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增强使用效率的设备与设计方式。
  只是,在帝国海军中,岛级一般作为舰队护航战舰使用。
  也正是如此,在战争后期,岛级参加了几乎每一场舰队决战,并且用其175毫米主炮让敌人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尝到了苦头。当然,作为通用巡洋舰,岛级也经常被派去支援陆战队,这也正是通用巡洋舰的最大特点!
  另外,因为在设计中大量借鉴了鲨鱼级的设计方式,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岛级是鲨鱼级的缩小版,或者说是鲨鱼级大型巡洋舰的“舰队作战版”。
大洋铁骑——湖级通用巡洋舰
  鄱阳湖号,洞庭湖号,太湖号,巢湖号,扎陵湖号,鄂陵湖号,呼伦湖号,贝加尔湖号,兴凯湖号,高邮湖号,洪泽湖号,微山湖号,滇池号,千岛湖号,青海湖号,哈拉湖号,巴尔喀什湖号,乌伦古湖号,乌布苏湖号,吉尔吉斯湖号,哈尔乌苏湖号,伊塞克湖号,咸海号,纳木错号,松克尔湖号,马什卡湖号,斋桑泊号,田吉兹湖号,大苦湖号,贝卡湖号,丁加奴湖号,多巴湖号,托武帝湖号,塔纳湖号,宣武湖号,图尔卡纳湖号,马拉维湖号,坦噶尼喀湖号,班韦乌鲁湖号,基奥加湖号,鲁夸湖号,乍得湖号。
  ……
  岛级通用巡洋舰的问世让帝国海军巡洋舰的火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可同时也让帝国海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美英都立即跟随帝国海军的步伐,将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提高到了七英寸(相当于178毫米)与七点五英寸(相当于191毫米)。虽然英国的火炮技术比不上帝国,但是其主炮口径更大,威力也就更大。另外,美国的火炮技术不比帝国差多少,其七英寸舰炮的威力与帝国海军的175毫米舰炮相差无几!
  如此一来,岛级的防御就显得比较薄弱了。
  据战后的测试,英国海军的七点五英寸舰炮在使用标准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一万四千米的距离上打穿岛级巡洋舰的装甲。美国海军的七英寸舰炮在使用标准穿甲弹时,能够在一万六千五百米的距离上打穿岛级的装甲,如果换上重型穿甲弹,则能在二万二千米之外砸穿岛级的水平装甲。也就是说,岛级面对主要对手的穿甲弹时,避弹区非常狭窄,几乎难以避免被击穿装甲的危险。
  当然,帝国海军的175毫米舰炮更加犀利。
  据后来的战场统计,在使用标准穿甲弹时,岛级曾经在一万八千米的距离上打穿了美国海军通用巡洋舰的装甲,在使用重型穿甲弹时,最远的破甲距离纪录为二万五千米!只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巡洋舰的交战距离都在一万五千米之内(这也是为什么巡洋舰很少配备重型穿甲弹的原因),在这个距离之内,岛级在美国海军的通用巡洋舰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即便遭遇英国海军的通用巡洋舰,也显得比较脆弱。
  毫无疑问,加强通用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势在必行。
  问题是,岛级的设计已经尽量优化了(美国海军比岛级防护能力还要差一点的通用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万七千五百吨,比岛级多了近三千吨),要想提高防护能力,除了使用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抗弹强度更高的装甲之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增加装甲厚度。
  其实,当时帝国海军已经开始采用“复合装甲”了,只是没有大规模应用。
  复合装甲的理论最先就是由帝国海军提出来的,其主要原理就是将密度与强度不同的材质黏合在一起,表面用高强度装甲钢,中间用强度更高,韧性低的材料(陶瓷,高强度合金等等),内层则用韧性较好的合金钢,其综合抗弹能力要比采用单一的高强度装甲钢好得多。
  问题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战舰上大规模使用复合装甲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是价格问题,复合装甲的制造成本,装配成本,以及维护成本都高得吓人,而一艘战舰上的装甲用量多的有二万多吨,少的也有几百吨,如果全部采用复合装甲,战舰的建造价格将翻几番,别说帝国海军,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可以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更不可能在战争期间用如此高昂的价格来采购战舰。
  二是复合装甲在战舰上的维护难度非常大,如果出现战损情况很难得到及时更换。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通用巡洋舰不能在战场上修理损伤,其作战效率就将大大降低,从而违背了通用巡洋舰的基本设计理念。
  三是复合装甲在战舰上的安装方法比较复杂,将大大增加建造的难度,从而占用更多的船台与舾装时间,降低了建造效率,使战舰难以大批量的生产。
  正是如此,在复合装甲问世之后,帝国海军只在四艘驱逐舰上做了一次小规模的试验,最终就将其丢到了一边,没有再在别的战舰上应用。直到战后三十多年,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以及生产费用逐渐降低,帝国海军才再次在战舰上大规模的使用了复合装甲。当然,三十多年后的复合装甲已经不是大战期间的那种了。
  最终,帝国海军回到了老路上来。
  经过全面审核之后,海军把新一级通用巡洋舰的排水量放宽到了18000吨(这甚至比造船厂要求的还多了500吨)。当然,如此大幅度的提高排水量,目的只有一个,必须拥有足够的防护能力!
  承担设计工作的仍然是崇明造船厂。
  可以说,在完成岛级的设计时,崇明造船厂在建造大吨位通用巡洋舰方面已经非常有心得了。另外,崇明造船厂吸取了在功臣级通用巡洋舰上的惨痛教训,扩大了工程师队伍,甚至不惜挖“老东家”的墙角,从江南造船厂聘请了几个拥有设计大型巡洋舰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实际上,在放宽了排水量的限制之后,湖级已经不比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小多少了。
  七十六年(44年)年底,崇明造船厂一次性的提交了总体设计与细节设计。显然,这次崇明造船厂的设计进度非常快,连海军都感到有点意外。
  因为有江南造船厂工程师的协助,所以湖级大量采用了大型巡洋舰的设计方法。
  可以说,湖级更像是鲨鱼级的缩小版。可是从根本上讲,湖级与鲨鱼级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湖级并没有借鉴鲨鱼级的设计方式,而是采用了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设计作为基础,然后进行了重点改进,即减少油舱的数量,采用口径更小的主炮,降低主机的标准功率等等来减少排水量,并且增加装甲所占的比重。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湖级是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缩小版,也可称其为“舰队版”。
  有了这一优良基因,湖级的性能自然非常出众。
  几乎没有进行修改,七十六年(44年)年底,帝国海军就订购了第一批十四艘,并且将其命名为“湖”级通用巡洋舰。七十七年(45年)一月,七家造船厂的船台空出来后,立即就开工建造。随后的半年内,随着造船厂的其他船台陆续空了出来,帝国海军又追加了两批订单,最终使湖级的建造数量达到了42艘。
  因为性能完全满足,甚至大大超过了海军的要求,三批次的湖级通用巡洋舰都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湖级也成为了帝国海军在建造中改动最少的一级通用巡洋舰。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18450吨,满载排水量:22840吨,最大排水量:25780吨;总长:198.7米,水线长度:187.5米,型宽:22.7米,吃水:7.5米;定员:782人。
  锅炉:8台七十六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六年型(乙型)蒸汽轮机,功率:18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0500海里/16节。
  主炮:12门七十四年型175毫米/L55型舰炮(4×3),副炮:16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8×2)。
  主装甲带:110-210+75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水平装甲:80-140+75毫米,露天甲板:40毫米,炮塔:240毫米,炮座:240毫米,司令塔:110-210毫米。
  因为湖级的主要设计目的就是在岛级的基础上加强防御,所以湖级的武备,以及舰炮的配制方式与岛级完全相同。另外,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帝国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湖级的续航力比岛级有所下降,且主炮与副炮的备弹量也有所降低,只是这些对实战性能的影响冰雹是很大。
  可以说,湖级的量点就是其强大的防护性能。
  不说别的,其关键部位的主装甲带厚度甚至超过了战争爆发前绝大部分战列巡洋舰,而其水平装甲厚度更是超过了战前绝大部分老式战列舰!
  据海军的测试,针对美军七英寸穿甲弹,湖级的避弹区扩大到了11000米-28000米,而针对英国海军的七点五英寸穿甲弹,湖级的避弹区更是达到了8500米-31000米。可以说,正是如此强大的防护能力,才让湖级在战争后期成为了协约国通用巡洋舰的杀手。在通用巡洋舰的炮战中,湖级几乎没有尝到过失败的滋味!
  也正是因为湖级的优秀性能,战争结束后,在处理大量“富裕”战舰的时候,湖级一直没有出售给其他国家,而是在帝国海军服役了二十多年。直到战争结束快三十年的时候,随着大量战斗力更强大的巡洋舰服役,帝国海军才向几个主要盟国,或者关系良好的国家出售了五艘湖级巡洋舰。而这五艘湖级巡洋舰在这些国家最短的服役了二十五年,最长的一直服役到了公元二十一世纪!
  由此可见,湖级的性能有多么先进,其生命力有多么强大!
  ……
  地名解释:宣武湖——维多利亚湖。
迈向巅峰——山级通用巡洋舰
  黄山号,庐山号,峨眉山号,青城山号。
  五台山号,大青山号,赤峰山号。
  ……
  湖级通用巡洋舰的出现,将帝国海军巡洋舰的战斗力推到了顶峰。同时,交战双方在通用巡洋舰上的“赛跑”也到了冲刺阶段。
  可以说,湖级通用巡洋舰的强大防御能力让美英的通用巡洋舰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此一来,美英在提高通用巡洋舰的同时,也得同步提高通用巡洋舰的火力,特别是穿甲能力,才有可能对付湖级通用巡洋舰。
  七十六年(44年)年底,帝国海军获悉美国准备建造装备有十英寸舰炮的通用巡洋舰。
  毫无疑问,这种通用巡洋舰就是针对帝国海军的岛级与湖级而研制的,其十英寸舰炮对任何一种通用巡洋舰,甚至是大型巡洋舰都有致命的威胁。
  实际上,通用巡洋舰的大型化也不完全是激烈竞争的结果。
  随着大型巡洋舰在破交战中的出色表现,各国海军的护航压力都急剧增加。而大型巡洋舰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建造数量有限,因此美英两国都很少用大型巡洋舰执行护航任务,其护航力量由最初的轻巡洋舰转变成由老式战列舰主导的护航舰队,随着老式战列舰逐渐消耗,最后几乎都是由通用巡洋舰在执行护航任务。
  因此,美英两国的通用巡洋舰还得对付帝国的大型巡洋舰。
  虽然其七英寸与七点五英寸舰炮能够对大型巡洋舰构成威胁,在近距离炮战中的威力也不小,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大型巡洋舰不会在解决掉敌人的护航战舰之前缩短交战距离,另外破交舰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型巡洋舰的分工也越来越明确,结果导致护航的通用巡洋舰在战斗中越来越吃力。
  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只能选择一种更强大的通用巡洋舰。
  或者说,美国海军准备把用与舰队作战的通用巡洋舰与用于护航作战的大型巡洋舰和在一起设计。毕竟,美国海军的主要海上航线是从本土东海岸到英国,或者从本土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以及从夏威夷群岛到新西兰。这几条航线的长度都在八千海里之内,通用巡洋舰一万二千海里到一万三千海里的续航力足够担任护航任务了(在同等情况下,帝国海军执行破交任务的大型巡洋舰的续航力则要达到一万六千海里到二万八千海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