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78

  锅炉:4台七十六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六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8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24节,续航力:14000海里/14节。
  满载时货物分配:弹药:12000吨,燃油24000吨,淡水2500吨,食物500吨,零备件:1500吨,其他900吨。
  为了尽量缩短设计时间,降低建造成本,南通造船厂的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采用了“周”级的船体,并且按照吨位进行放大。其次是放弃了战舰的设计标准,尽量采用了民船的设计与建造标准。另外还放弃了独立发电机,电力供应仍然由主机提供。最后在舱室的设计上,尽量按照陆战队民用运输船的标准进行,并没有按照海军的标准,对储备弹药的舱室进行额外的加固与保护。
  毫无疑问,“夏”级更像是一艘超大型民用运输船。
  在其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重点是弹药与油水补给,基本上放弃了对战舰提供战场维修的能力。毕竟,在伴随陆战队行动的时候,战舰基本上不会受到威胁,也很少在战斗中出现严重损伤。
  另外,“夏”级的生存能力也有很大的问题。
  当然,在其服役之后,海军并没有征用,而是让其一直伴随陆战队行动,从而使其避免参加过于激烈的作战行动。也正是如此,整个战争期间,“夏”级成为了唯一一种没有在战斗中战沉过的二类作战舰艇。当然,这也与战争后期,敌国海军力量降低,难以对帝国海军构成威胁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看得出来,按照海军的标准,“夏”级根本算不上作战舰艇。
  只是,在其为陆战队提供支援方面,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当时,陆战队为每支火力支援舰队配备了二艘“夏”级,为每支登陆舰队提供了一艘“夏”级。在“夏”级的支持下,陆战队的火力支援舰队的作战效率提高了至少三分之一,从而使海军不用在登陆作战中提供过多的兵力。
  战争末期,“夏”级还承担了一项极为特殊的任务:收容战俘。
  战争结束前,至少有四艘“夏”级进行了改造,可以在陆战队建立前线战俘营,以及专门负责运送战俘的船只到达之前,负责收押战俘,从而使陆战队的前线作战部队不用为战俘过多的问题而发愁。
  另外,在某些作战行动中,“夏”级还充当了二级后勤保障舰的作用。
  当时,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作战的舰队都有配套的后勤保障舰队。而这些后勤保障舰队里的后勤保障舰船往往会与距离最近的“夏”级会合,从“夏”级那里获得燃油与弹药,以便更迅速的返回舰队,为作战舰艇提供支持。
  可以说,除了参加正面作战行动之外,“夏”级在战争期间几乎执行了所有的任务。
  这也算得上是其能力全面的直接表现吧。
  当然,作为由陆战队使用的舰船,战争结束之后,十二艘“夏”级中仅有四艘继续服役,其余八艘都陆续封存。随后,在几场局部战争中,“夏”级也频繁出动,成为了陆战队最为重要的后勤保障舰船。
  因为帝国海军在战后仅保留了部分“周”级,并且让这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后勤保障舰船陆续退役,或者封存,所以一直服役到战后四十多年的“夏”级要比另外三种姊妹舰幸运得多。
海上天使——海军医疗船
  与帝国海军,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的所有作战类,以及后勤保障类舰艇相比,海军医疗船既显得默默无闻,又显得那么引人瞩目。
  战争初期,帝国海军并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船。
  当时,大部分的伤员都由本舰上的医疗军官负责救治,陆战队的伤员则多半在前线战地医院进行急救,然后搭乘运输船或者登陆舰返回后方,再进行全面治疗。可以说,这种战地医疗体系既显得落后,又显得无赖。
  据不完全统计,在战争的前两年中,至少有近三万名海军与陆战队的伤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而阵亡,或者终生残废。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如果及时的救治伤员,成为了海军与陆战队的头号难题。
  从很大的程度上讲,不管是海军,还是陆战队,都希望伤员能够及时康复。毕竟,康复后的官兵又能上战场,而且能够通过负伤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在战斗中发挥出远超过新兵的能力。
  问题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战舰上不可能安放太多的医疗设备,也不可能编入太多的医疗人员,甚至无法设置足够的医疗舱室。毕竟,战舰是用来作战的,其每一个舱室,每一个人员都是为战斗服务的,如果设置太多的医疗舱室,安装太多的医疗设备,不但会增加战舰的建造成本,还会影响到战舰的作战能力。别说驱逐舰与巡洋舰这些中小型舰艇,就算是战列舰,也不可能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
  陆战队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抢滩成功之后,陆战队首先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以保证滩头阵地的安全。因此,在登陆作战中,医疗人员往往不能及时上岸,即便上岸之后,也只能用极为粗糙的手段,为伤员提供最简单的医疗帮助。前线战地医院一般要等到陆战队向内地推进,且敌人对滩头阵地没有威胁之后才会建立。另外,前线战地医院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重伤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军与陆战队想了很多的办法。
  最初的时候,海军主要是在舰队里设立前线医院。一般是让舰队里的某艘战舰接受改装,增添手术室,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编入一个拥有十到二十名医疗人员的前线医疗队。而承担医疗工作的战舰往往不会在舰队中承担太多的作战任务。另外,帝国海军还在“鲨鱼”级大型巡洋舰上设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让那些长期在外执行作战任务的破交战舰上的伤员能够得到有效的医疗帮助。
  陆战队则通过在一些登陆舰,或者运输船上设立临时医疗点的方式来解决伤员的问题。
  很明显,不管是海军的办法,还是陆战队的办法,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首先是安装有完善医疗设备的战舰难以在战斗中得到安全保证,其次是临时改装的舰船不可能具有完备的医疗能力。
  直到七十三年(41年),海军与陆战队才提出建造专业医疗船的想法。
  最初的时候,海军准备仿照快速战斗支援舰与快速综合补给舰的方式,建造能够伴随舰队一同行动的快速医疗船。只是,这一想法很快就被否决了。
  不说别的,舰队出海作战,并不是每次都会产生大量伤员。
  在此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为每支舰队都配备一艘医疗船。最重要的是,在舰队作战中,医疗船会成为敌人的首要打击对象。因此,绝不能让医疗船出现在危险海域,而是应该让其尽量呆在安全的地方。
  最终,海军与陆战队合作,决定建造速度较慢,且设备完善的医疗船。
  当然,为了能够使舰队的伤员尽快得到帮助,海军在综合补给舰与战斗支援舰上都设立了医疗点,以及特别护理中心。一般情况下,作战舰队的伤员都是由后勤保障舰船送回后方,在医疗船上得到救治。
  当然,陆战队对医疗船的要求就简单得多了。
  除了完善的,不亚于后方大医院的医疗能力,以及能够接纳足够多伤员的容纳能力之外,陆战队对医疗船的其他性能要求都不算过分,甚至可以称得上极为温和,其速度只需要跟上登陆舰队就行了,续航力也不需要太远,不需要配备自卫火力等等。
  按照这一要求,甚至不用单独建造,完全可以用民用船舶进行改造。
  七十三年(41年)年底,榆林造船厂就将一艘万吨级邮轮改装成了医疗船,并且将其命名为“海上天使”号。
  该船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万五千余吨,有五个手术室,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全船能够搭载一百三十四名医护人员,并且可以同时接受一千二百余名伤员,为其中一百一十四人提供特别医疗救护。
  “海上天使”号投入使用之后,不但让陆战队大为满意,也得到了前线官兵的热爱。
  不说别的,当陆战队官兵看到停靠在登陆场里的医疗船时,他们就不再畏首畏尾,因为他们知道,即便受伤之后,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不会因此而阵亡,或者缺胳膊少腿。这对提高陆战队的士气,以及官兵的作战积极性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随后,陆战队又委托榆林造船厂用邮轮改装了一艘医疗船。
  该船被命名为“白衣天使”号,由战前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即“太平洋珍珠”号改建而成,排水量超过了四万五千吨。改建后,设有八个手术室,三个急诊部,另外有二千四百张病床,能够同时接纳近三千名伤员。
  整个战争期间,“海上天使”号与“白衣天使”号一直在陆战队服役。
  见到陆战队拥有了医疗船,以及大批海军官兵也在陆战队的医疗船上得到了医疗救治之后,海军也提出了建造医疗船的想法。当然,与陆战队相比,海军阔气得多。
  七十五年(43年)初,海军委托榆林造船厂建造了二艘大型医疗船。
  因为榆林造船厂并不具有大型船舶的建造能力,所以这二艘医疗船的基础建造工作都是在广州造船厂进行的,完工之后,再由拖船拖带到榆林造船厂,并且由榆林造船厂对其进行舾装。
  这二艘医疗船被命名为“扁鹊”号与“华佗”号。
  其排水量都达到了四万三千吨,全船一共编有四百六十名医护人员,设有一千三百个病房,一共有二千七百六十四张病床,能够同时收治近三千五百名伤员,并且为其中三百五十人提供特别护理。
  与陆战队的医疗船相比,“扁鹊”与“华佗”号上不但是全新建造的,性能更加先进,还拥有更完善的医疗设备,更专业的医疗人员。当时,所有海军总医院,以及海军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要轮换到这二艘医疗船上服役。
  实际使用中,“扁鹊”号与“华佗”号主要还是跟随陆战队一起活动。
  战争期间,在医疗船上接受医疗救治的官兵中,陆战队官兵占了七成以上,反而是舰队官兵比较少。主要是舰队的作战海域离陆战队都比较远,舰队里的轻伤员在本舰,或者舰队医院里就能得到帮助,重伤员则一般在进行简单处理之后转送到后方医院去接受救治。
  后来,海军与陆战队还改进了十多艘邮轮。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在帝国海军与帝国海军陆战队服役的医疗船达到了十四艘,前后总共为三百多万人次的官兵提供了医疗救助,至少有近三十万官兵因为在医疗船上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才没有丢掉性命,或者没有导致终生残废。
  另外,战争期间,海军与陆战队一共有一万七千多名医护人员在医疗船上服役。
  虽然医疗船在战争中做的贡献很难看到,也很容易被忽视,但是没有任何人否认,医疗船是帝国海军最为重要的保障舰船。
海上奇葩——花级驱逐舰
  梅花号,水仙号,迎春号,报春号,瑞香号,山茶号,白玉兰号,紫玉兰号,琼花号,君子兰号,海棠号,牡丹号,芍药号,丁香号,杜鹃号,西洋杜鹃号,樱花号,含笑号,玫瑰号,紫荆号,棣棠号,锦带花号,连翅号,黄馨号,金雀花号,仙客来号,蝴蝶兰号,石斛号,风信子号,郁金香号,鸢尾号,马蹄莲号,金盏菊号,文殊兰号,百枝莲号,四季海棠号,吊钟海棠号,竹节海棠号,天竺葵号,瓜叶菊号,虞美人号,金鱼草号,美女樱号,矮牵牛号,蛇目菊号,龙胆号,千日红号,草石竺号,睡莲号,飞燕草号,霞草号,黄桷兰号,紫薇号,荷花号,石榴花号,夹竹桃号,茉莉花号,凤仙花号,美人蕉号,文竹号。
  太阳花号,百合花号,木槿花号,一串红号,鸡冠花号,米兰号,六月雪号,石竹号,向日葵号,蕙兰号,建兰号,喇叭花号,茑萝号,合欢花号,木香号,紫藤号,八仙花号,令箭荷花号,入蜡红号,广玉兰号,珠兰号,金橘号,小叶女贞号,圣柳号,大丽花号,蜀葵号,半支莲号,凌霄号,昙花号,金丝桃号,丝兰号,九里香号,变叶木号,花叶芋号,冷水花号,常春藤号,三角花号,石蒜号,葱兰号,月季号,桂花号,菊花号,茶花号,黄花槐号,芙蓉号,西洋鹃号,彩叶草号,地肤草号,文心兰号,红掌号,万寿菊号,雁来红号,木芙蓉号,紫茉莉号,晚香玉号,唐菖蒲号,扶郎花号,萱草号,麦兰号,秋葵号。
  南天竹号,一品红号,腊梅号,小苍兰号,蟹爪莲号,春鹃号,春兰号,喉草号,蒲包花号,佛手花号,香橼花号,碧桃号,倒挂金钟号,叶子花号,朱顶红号,夏鹃号,茼嵩菊号,凤尾兰号,仙人掌号,千花葵号,百子莲号,珊瑚豆号,果石榴号,蜡梅号,寒兰号,橙花号,姜花号,蝴蝶花号,夜寒苏号,香雪花号,穗花山奈号,金鱼花号,白鹤花号,白萼号,紫阳花号,绣球花号,海菜花号,山节子号,香蕉花号,金莲号,勋章菊号,钻石花号,长寿花号,繁星花号,石菊号,狼毒花号,金钱花号,金沸草号,滴滴金号,子午花号,豹皮花号,国章花号,小犀角花号,木兰号,辛夷号,曼佗罗号,山茄子号,万桃花号,醉心花号,雪莲号,荷莲号,蔷薇号,刺玫号,朱槿花号,大红花号,夜合花号,水塔花号,山椿号,茶靡花号,禾雀花号,刺桐花号,四时春号,五瓣梅号,日日新号,山丹号,倒仙号,粉莲号,胧月号,初霜号,宝石花号,金腰带号,迎春花号,串串金号,罂粟号,凤梨花号,蓬莱花号,麝囊号,夺香花号,野梦花号,雪冻花号,金针号,黄花草号,七星菜号,天女花号,紫苑号,金灯号,叶上珠号,太行花号,龙女花号,上关花号,杨花号,拒霜花号,九头花号,胡索花号,旱芙蓉号,梵天花号,马蔺号,旱蒲号,斑马花号,龙舌兰号,可伦花号,雄黄兰号,小丽菊号,西番莲号,九重葛号,铃兰号,草玉铃号,君影草号,香水花号,弯管花号。
  鹿铃号,糜子菜号,芦藜号,雏菊号,春菊号,太阳菊号,水杨柳号,羽花号,金雀花号,游龙草号,芭蕉花号,耧斗花号,椴树花号,帝王花号,木百合号,龙眼花号,菩提花号,屈曲花号,白茅花号,大王花号,猪笼草号,海仙号,血莲号,红番花号,山脂麻号,无忧花号,白雪草号,五色梅号,霸王鞭号,虎刺号,青紫木号,黄蝉号,石栗号,变叶木号,麒麟冠号,猫眼草号,蜂腰榕号,泽漆号,甘遂号,铁海棠号,千根草号,鸡尾木号,火殃勒号,芫花号,结香号,木沈香号,苏木号,射干号,金果榄号,三棱号,海南葵号,苦杏仁号,铃铛花号,菟绒号,灯笼花号,宝仙花号,仙丹花号,龙面花号,龙须草号,蓝花参号。
  苜蓿号,半日花号,香蜂草号,樱草号,并蒂莲号,剑花号,霸王花号,龙骨花号,悬铃花号,大红袍号,天宝花号,缅木号,银钟花号,鞑靼花号,五福花号,吉利花号。
  战争爆发之后,帝国海军一方面启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封存的驱逐舰,另外一方面大批量建造风级驱逐舰,同时也开始着手研制更先进,更强大的驱逐舰。
  当时,帝国海军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随着战争爆发,各种新式战舰的研制工作都需要立即展开,结果武汉造船厂,南京造船厂等好几家具有设计与建造驱逐舰能力的造船厂的工程师都被江南造船厂,威海造船厂这些甲级与乙级造船厂挖走。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缺乏足够的工程师!
  如果要追溯原因的话,这还得说到战后的经济危机,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虽然当时帝国海军为了确保工程人员,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舰船工程师不至于在经济不景气时大量流失,采取了只设计不建造的办法,但是在有限的财力下,海军重点保障的是战列舰,巡洋舰这类大型战舰的设计工作,对驱逐舰的“照顾”并不多。
  这从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只建造了两级十六艘驱逐舰,为了确保舰队实力,让很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继续服役上就能看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帝国海军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保证专门从事驱逐舰设计工作的工程师有口饭吃。
  结果很明显,等到帝国海军需要大量舰船工程师的时候,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手!
  在战争的前两年,帝国海军一直缺少足够的驱逐舰。战争中,驱逐舰又是损失最多的战舰,特别是在舰队作战时,驱逐舰的战损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战舰。要不了多久,帝国海军就要面临没有驱逐舰可用的尴尬情况。
  七十一年(39年)年底,在风级驱逐舰还在建造的时候,帝国海军决定研制一种足以满足正个战争期间需要的先进驱逐舰。显然,这绝不是风级驱逐舰的改进行,也不是以往意义上的舰队驱逐舰,而是一种功能全面,能够在不同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的,而且保证在整个战争期间都不落后的驱逐舰。
  显然,在外行看来,这一要求太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