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578

  可以说,如果美军输掉了这场战斗,金凯德要负很大的责任。
  只是,白佑彬并不需要为金凯德的前程考虑。
  再次询问了第13舰队指挥官,确定第51舰队没有出现在中途岛附近海域之后,白佑彬让两艘驱逐舰加速北上,寻找有可能出现的第51舰队。
  四点过十分,在挨了近三十枚穿甲弹之后,第52舰队终于将航向转到了零度。
  这与白佑彬的预测几乎完全一样,金凯德仍然选择了保守的战术,争取在保持火力的同时,逐步缩短与第12舰队的交战距离。
  对此,白佑彬不会有丝毫客气,既然敌人主动送上门来,就没有必要客气。
  战斗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第12-1主力编队内的四艘战列舰各自锁定了自己的对手。
  四点十八分,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二万米以内。
  在这个距离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几乎能够百分之百的穿透“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相反,在无法准确瞄准对手的情况下,美军的炮击准确率不会高到哪里去。
  接下来的几分钟,将决定第52舰队与第12舰队的命运,两支舰队的决斗也将分出高下!
第十一章
主力上阵
  在主力舰航行顺序的编排上,金凯德与白佑彬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即旗舰在前,其余战舰按照编号顺序排列。
  “光宗”号的对手是编号BB65的“康涅狄格”号。
  平心而论,不管是火力、防护、还是速度,“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与“南达科他”级,特别是第二批次的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伯仲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在建造第一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时候,美国海军就发现其性能不如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特别是其水平防护能力不足以为战舰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在其第二艘,即“印第安纳”号进行建造的时候,因为工期延长,所以美国海军对其进行了改进,重点加强了水平防护。
  决定建造第二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时候,美国海军更是将水平防护能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因此,第二批“南达科他”级又被称为“康涅狄格”级战列舰(BB65是第二批的第一艘)。
  得到全面改进的第二批“南达科他”级在将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八节的同时,其防护能力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其舰体结构也有所改进,重点提高了中弹之后的生存能力,以及在遭受重创之后的抗沉能力。
  显然,在双方战列舰的战斗力不分高下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就是双方官兵的素质,以及双方舰队指挥官的个人能力。在这两个方面,第52舰队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相反,第12舰队经历了数场海战,白佑彬更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指挥官。
  从四点十八分到四点三十分,在持续了十二分钟的战斗中,“光宗”号的表现足以证明第12舰队的实力。
  在这十二分钟内,“光宗”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平均每一分半钟一次,这几乎是该级战列舰主炮的最快齐射速度了。
  在打出去的七十二枚穿甲弹中,一共命中了六枚,命中率超过了百分之八。
  虽然这个命中率比以往降低了许多,但是在没有雷达引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这个命中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照当时“光宗”号上了望员的记录,这六枚穿甲弹都打在了“康涅狄格”号的舰体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照明弹只能让炮手看到敌舰的轮廓,而无法让炮手进行精确瞄准。因此,炮战中,炮手肯定会瞄准敌舰上高大的上层建筑,而不会刻意瞄准敌舰的炮塔,司令舰桥等关键部位。
  据“康涅狄格”号的战斗记录,在这十二分钟之内,该舰挨了八枚穿甲弹。
  因为有两枚穿甲弹直接打穿了舰体,没有在舰体内爆炸,所以没有被“光宗”号上的了望员记录下来。这也无关紧要,另外六枚穿透了“康涅狄格”号的露天甲板,或者水平装甲,在舰体内爆炸的穿甲弹足够让“康涅狄格”号遭到重创了。
  其中,破坏效果最大的两枚穿甲弹分别打在了“康涅狄格”号的舰桥顶部与烟囱后方。
  前一枚穿甲弹直接打掉了该舰的主光学测距仪,使其只能使用位于C炮塔后方的副光学测距仪指挥炮战。另外,该穿甲弹还干掉了火力指挥中心内的十多名官兵,从而使“康涅狄格”号在四点四十五分之前没有能够进行一次有效的还击。
  后一枚穿甲弹差点就炸毁了“康涅狄格”号上唯一的一根烟囱。穿甲弹在砸断了后方用来支撑通信天线的桅杆之后,又穿透了露天甲板,摧毁了附近的两个损管站,杀伤了数十名损管队员,以及十多名负责为副炮运送弹药的官兵之后,撞上了位于三号锅炉舱上方的水平装甲,然后发生爆炸。因为这里是战舰上防护最严密的地方,不但水平装甲得到了强化,还采用了盒式承力结构,所以穿甲弹没能破坏该舰的动力系统,只是炸毁了附近十多个舱室,导致数十名官兵伤亡。
  遭到连环攻击之后,“康涅狄格”号上燃起了大火。
  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照明弹,炮手就能够精确瞄准目标了!
  与“光宗”号的表现一样,位于编队第二位的“熹宗”号面对的是编号BB66的“佐治亚”号战列舰,其表现也非常不俗。
  在十二分钟的炮战中,“熹宗”号在七轮齐射中,打中了“佐治亚”号至少五枚穿甲弹,命中率接近百分之八。最重要的是,其中一枚穿甲弹打掉了“佐治亚”号的B炮塔,使其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主炮火力。
  位于编队第三位的“思宗”号面对的是编号BB67的“伊利诺伊”号。
  相对与前两艘姊妹舰的表现,“思宗”号完全在打“运气球”。因为在前面的炮战中,“思宗”号挨了一枚炮弹,结果导致火力指挥中心与各炮组的联络通信出了问题。在十二分钟的战斗中,虽然“思宗”号一共打出了九轮齐射,但是仅仅命中了对手三枚穿甲弹,命中率不到百分之四。可就是这三枚穿甲弹,一枚打中了“伊利诺伊”号的A炮塔,使其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另外一枚打中了司令舰桥,导致该舰暂时失去了统一指挥能力;最后一枚则直接打在了该舰右舷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的结合部位,而且穿透了水平装甲,在舰体内爆炸,结果在该舰右侧距离舰首大概八十米的地方撕开了一个直径近五米的大窟窿,并且导致附近三个舱室被海水淹没。
  相对而言,位于最后面的“安宗”号的表现最为神勇。
  与之对抗的是编号BB68的“堪萨斯”号战列舰。在十二分钟的交战中,“安宗”号只打出了六轮齐射,可是五十四枚穿甲弹全部落在了“堪萨斯”号舰尾附近,其中至少有五枚穿甲弹打中了“堪萨斯”号。
  按照“安宗”号了望员的记录,至少有两枚穿甲弹命中了“堪萨斯”号的“屁股”。
  从后来的调查来看,这两枚穿甲弹的命中点几乎完全一致:都在“堪萨斯”号舵舱的上方。
  任何一艘战列舰的舵舱都是保护最严密的部位之一。
  海战中,如果战舰的舵机受到损伤,战舰就将失去转向能力,也就失去了机动能力,即便能够继续航行,也是敌人炮击的靶子。因此,舵舱都得到了最为严密的保护。“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就用数百毫米厚的装甲裹住了整个舵舱,避免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可是,谁能想到,竟然有两枚穿甲弹命中了同一部位呢?
  第一枚穿甲弹肯定没有打穿舵舱外的装甲,也肯定使其出现了严重损伤,并且导致装甲严重变形。爆炸产生的冲击力,破坏了舰体内的支撑结构。在第二枚穿甲弹落下的时候,即便装甲挡住了穿甲弹,内部的支撑结构也无法承受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没有暴露出来,只是在后面的战斗中,舵舱受损肯定是“堪萨斯”号战沉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可以说,这十二分钟的战斗,即让白佑彬看到了希望,也让他有点失望。
  “南达科他”级的防护能力本来就比“北卡罗来纳”级好得多,在进行了全面强化之后,其防护能力更是惊人。如果在以往的战斗中,恐怕这十二分钟的战斗已经决定了胜负。而现在,除了让对方的四艘战列舰皮开肉绽,损失了部分战斗力之外,却没有能够形成一次致命绝杀。
  最值得庆幸的是,美军的反击没有对第12舰队构成任何威胁。
  只是,随着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之内,当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能够将照明弹打到第12-1主力编队上空之后,局势肯定会发生变化。
  眼见着距离一步步缩短,金凯德却没有调整航向,保持交战距离的想法,白佑彬也有点急了。难道,金凯德准备拼命了?
  他有这个胆量吗?
  如果金凯德是那种敢于与对手拼命的将领,早在一年多前的“彼得里礁海战”中,白佑彬就不可能占到那么多的便宜了。
  显然,金凯德肯定收到了斯普鲁恩斯的命令!
  四点三十分刚过,在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一万二千米左右的时候,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打出了照明弹。
  在这个距离上,双方根本不需要使用重型穿甲弹,标准穿甲弹都能给对方巨大的威胁。
  也就在这个时候,前出的驱逐舰发来消息。
  美军第51舰队出现在了第12舰队北面,距离大概二十五海里,速度十五节,而且第51舰队正在转向到二百七十度,准备抢占最有利的炮战位置。
  显然,在逼近第12舰队的时候,美军第51舰队实施了电子干扰。
  这次,白佑彬没有丝毫犹豫,他一方面命令第11舰队投入战斗,一方面让第12舰队转向到零度,与美军第52舰队保持距离。
  再过不到二十分钟,第12舰队就将进入第51舰队的炮击范围。
  二十分钟,第11舰队能够赶到战场吗?
  如果不能,要怎样才能拖住敌人呢?
  此时,白佑彬考虑的不仅仅是第12舰队的成败,而是整个第一舰队的成败。
第十二章
腹背受敌
  虽然在很多时候,二十分钟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是此时此刻,白佑彬却觉得“度日如年”,短短二十分钟,好像二十个小时般漫长。
  第51舰队出现在战场上,完全证实了白佑彬之前的猜测。
  斯普鲁恩斯想“关门打狗”,用拥有八艘快速战列舰的两支舰队歼灭第12舰队,然后再去对付第11舰队。
  同时,这也证明了一点,即斯普鲁恩斯不知道第11舰队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
  为了避免被第12舰队发现,在逼近第12舰队的时候,第51舰队肯定释放了大量金属铂条,以干扰第12舰队的雷达。如此一来,第51舰队所配备的雷达也失去了作用,从而难以发现已经来到战场外的第11舰队。
  不然,斯普鲁恩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转为向西航行,抢占有利阵位。
  可以说,这是斯普鲁恩斯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也是白佑彬等待的最后机会。
  电子干扰是一把双刃剑,即能使对方的雷达无法使用,可同时也会使己方的雷达失去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就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当时,第11舰队就在第12舰队西北大概六十海里处。
  因此,第11舰队距离斯普鲁恩斯指挥的第51舰队仅仅只有三十五海里。如果不是自己的雷达受到了干扰,斯普鲁恩斯肯定发现了第11舰队。在此情况下,斯普鲁恩斯绝不会贸然对付第12舰队,而会首先对付第11舰队,同时让金凯德拖住第12舰队。
  毫无疑问,局势对第一舰队有利。
  只是,未必对第12舰队有利。第11舰队需要至少四十分钟才能炮击第51舰队,而第51舰队在二十分钟之后就能炮击第12舰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