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578

  照陈锦宽的意思,萧鼎昆正在与德国元首接洽,在双方政府就转让战舰建造技术达成相关协议之前,帝国海军只需要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不需要急着给雷德尔答复。反正,这类事情一般都不会由海军做主。
第六章
先海后陆
  海军技术转让谈判最终变成了军事技术合作共享谈判。
  很快,土耳其、意大利、南部非洲(当时南非已经获得了一部分国家主权,只是并没有宣布独立,名义上仍然是帝国的海外领地),埃及(在帝国陆战队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埃及就宣布独立,并且加入了同盟国集团),日本(民主日本)等国也参加了谈判,并且将谈判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军事技术。
  按照萧鼎昆的意思,帝国可以将一些关键技术,特别是对提高海军战斗力至关重要的技术提供给重要盟国,甚至帮助盟国设计大型战舰。同时,同盟国集团内有能力与实力的国家也应该做出相关的贡献,比如向其他盟国提供一些陆军方面的技术。
  显然,萧鼎昆的矛头对准了德国。
  虽然当时德国在海军装备方面不怎么样,但是德国陆军的装备却是世界一流,很多技术连帝国都垂涎三尺。不说别的,德国陆军的七十五毫米反坦克炮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帝国陆军一直想引进,可一直没能与德国达成协议。另外,德国制造坦克装甲的技术,以及坦克燃气发动机的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帝国在这方面比德国差了很大一截。
  对于萧鼎昆的提议,土耳其与意大利立即表态支持。
  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都想获得帝国与德国的先进技术,而他们能够拿出来的先进技术并不是很多。
  另外几个国家(地区)也都在帝国的控制之中,自然举双手赞成。
  似乎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十一月底,同盟国首脑齐聚开罗的时候,德国元首提出,拿出来共享的应该只有技术,还有资源。德国元首的理由也很简单,决定战争胜败的不仅仅是技术,资源更重要。
  如此一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当时,对德国元首的提议最为不满的就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却拥有与其国力不相称的资源。比如,产自土耳其南部海湾地区的天然气就能满足同盟国的需求,而产自土耳其中部地区的重油则提供给了帝国、德国与意大利三个盟国。可以说,除了在南面牵制住俄罗斯之外,土耳其在战争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其出产的战略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往盟国。
  如果按照德国元首的意思,可以用技术换资源的话,土耳其的收入将大大减少。
  相反,意大利则暗中赞成德国元首的提议。说白了,意大利是一个资源比德国更贫乏的国家,如果能够用技术换资源,意大利手里还有一点本钱。
  最终,萧鼎昆将几个盟国的首脑凝聚在了一起。
  在元首会议结束的时候,同盟国集团的四个主要成员国基本上达成了交换技术,以及用技术换资源的初步协议。当然,怎么衡量各项技术的价值,以及技术换资源的可行性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多边与双边谈判才能得到解决。相关的谈判工作绝对是一件费时又费力的事情,特别涉及到几个国家的多变谈判,至少都要花几个月才能达成一致意见。
  无论如何,“开罗会议”是凝聚同盟国集团,集中同盟国力量的关键会议。
  这次首脑会晤也开启了同盟国集团的深入合作,并且为战后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因为,在会议上,各国首脑不但商谈了交换技术与技术换资源的问题,还重点讨论了同盟国集团的下一步战略走向,与战略安排,为今后划分各主要成员国的重点作战方向做好了准备。战后,正是根据各成员国的重点作战方向,以及在各个战场上的投入比例确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以及世界新格局。
  对帝国海军来说,“开罗会议”最重要的成果还是萧鼎昆与德国元首的单独会晤。
  这次双边元首单独会晤中,确定了三个重要问题,其中有两个与帝国海军有关。一是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未来二到三年内在北大西洋战场上的联合行动,二是帝国海军与德国海军的技术合作。
  按照两国首脑与元首达成的协议,在今后二到三年之内,帝国的战略重点将放在太平洋上,力争将战略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在此期间,德国将主要承担对俄作战任务。为了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帝国与德国海军将尽全力绞杀北大西洋上的航线,特别是从美国(英国)前往俄罗斯的海上航线。
  按照这一战略规划,帝国将帮助德国设计一种或者二种适合破交作战的主力舰,并且向德国提供相关的技术。同时,德国将向帝国提供用来制造坦克的先进技术,以保证帝国陆军能够在二到三年之内打造出一支能够在西北战场上战胜俄罗斯陆军的强大装甲部队,并且与德国陆军携手击败俄罗斯。
  由此可见,当时德国需要两种战舰。
  一是强大的快速战列舰,二是大型巡洋舰。
  快速战列舰将负责引开英国舰队,并且牵制住英国舰队。大型巡洋舰则负责北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行动。
  当时德国正在设计H级战列舰,也就是“俾斯麦”级的后继舰。
  按照德国海军的规划,“俾斯麦”级只是德国重振海军军备中的一种过渡型战舰。H级(“俾斯麦”号在德国海军中的编号为F,二号舰“提尔皮茨”号的代号为G,按此顺序,下一艘主力舰的代号为H)才是德国海军用来挑战英国海军,打破英国海上封锁,夺取北海与北大西洋制海权的主力舰。
  早在两年前,德国海军就完成了H级39年型的设计工作,只是其性能并没有比“俾斯麦”提高多少,而且当时德国没有能力建造这种大型战舰,所以设计被彻底推翻。随后德国的舰船工程师又推出了40年型,现在则发展到了41年型。
  只是,不管是39年型,40年型,还是正在设计的41年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也是德国急不可耐的希望帝国提供帮助的主要原因。以德国的技术水平,很难在同等排水量的前提下,设计出比帝国海军“皇帝”级更强大的快速战列舰。如果放开排水量,不但建造成本增加,建造周期延长,还将严重挤压德国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战略资源,从而对陆军,以及海军其他战舰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按照萧鼎昆的承诺,七十四年(42年)一月份,帝国海军就向德国提供了全面帮助。
  当时,帝国海军提供的不是“皇帝”级战列舰的设计图纸,而是江南造船厂在“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做出改进,最终因为“省”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而被帝国海军放弃的“皇帝”级丙型战列舰的设计图纸。
  相对而言,“皇帝”级丙型战列舰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有所提高,但并不明显。
  除此之外,帝国还向德国提供了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舰炮与配套弹药的制造技术,并且帮助德国建立了两条弹药生产线。
  只是在最终确定建造的时候,土耳其用资源“入伙”。
  考虑到德国本土港口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之下,大型战舰很难突破英国海军的拦截,所以最终将建造地点选择在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此,德国与帝国将分头帮助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建造两座船厂,其中一座为德国建造四艘快速战列舰,另外一座出了为土耳其建造四艘战列舰之外,还将负责为帝国海军第四舰队的战舰提供维修服务。
  可以说,最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
  德国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设计与建造快速战列舰的宝贵经验,并且为其后的L级快速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铺平了道路。土耳其则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快速战列舰,为其扩大在地中海的发言权获得了资本。帝国海军则由此换来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并且在黑海附近获得了立足点,同时得到了大批宝贵的战略资源。
  帮助德国建造大型巡洋舰的事情则麻烦得多。
  德国想要得到的是“海龙”级那样的大型巡洋舰,可是其国内资源,以及造船能力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根本不愿意提供“海龙”级的设计图纸,因为“海龙”级是的帝国海军大型巡洋舰的精髓。
  最终,德国获得的只是“鲨鱼”级的放大版本。
  因为土耳其海军不承担破交作战任务,而且土耳其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建造昂贵的大型巡洋舰,所以建造工作最后被安排在德国本土进行。
  当然,这些都是七十四年(42年)下半年的事情了。
  对帝国海军来说,当时最宝贵的收获恐怕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那就是德国将在东线战场上全力牵制俄罗斯,为帝国打赢太平洋战争创造机会。如此一来,在未来二到三年之内,帝国将把大部分力量投入到海军建设之中,让帝国海军有足够的实力战胜对手。
  因为海军的建设更加漫长,周期性更加明显,所以帝国首先扩大海军投入的战略决策并没有错。如果选择“先陆后海”的战略决策,即便能够迅速击败俄罗斯,帝国最终还是得面对美国,并且很有可能使战争延长二到三年!
第七章
风云骤起
  十二月八日,白佑彬穿上了洁白的海军礼服。
  这是一套专门定制的海军礼服,一些细节部位做了修改,看上去多了几分喜庆,少了几分威严。按照海军不成文的规矩,战争期间,在役军人在举行婚礼的时候,都穿经过了修改的军礼服,以现实其作为帝国军人所肩负的职责。
  主持婚礼的是卫延年,陈锦宽则以白佑彬家长的身份出席了婚礼,并且在婚礼上向新人致辞。因为有海军两位“大佬”前来“捧场”,海军司令部与海军总参谋几乎所有官兵都来参加了婚礼,或者送来了礼物与贺词。夏紫瑶的父母也很重视女儿的婚礼,不但全家人都来了,而且还请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当然,一切花消都由女方父母承担。拿了那么多的聘礼,夏紫瑶的父母也不会吝惜这么一点钱。
  热闹归热闹,白佑彬还是稍微有点遗憾。
  因为蓝凌波是已婚人士,所以不能当白佑彬的伴郎。原本白佑彬计划请秦孝东,或者谢昶伦当伴郎(赵赙礼长得太猥亵了,上不了台面),可是两人都在外执行作战任务,无法回到舟山。最后,白佑彬只能请于右任担任伴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于右任这小子最后还真追上了夏紫瑶请来的伴娘!
  让白佑彬更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两件。
  婚礼进行的时候,蓝凌波代表白佑彬的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宣读了秦孝东与谢昶伦从万里之外发来的贺电。在秦孝东的贺词中,他表示将用击沉敌人十艘万吨轮的战绩作为送给白佑彬的礼物,并且会在回国之后为其送上一个惊喜。谢昶伦的贺词就要“俗气”得多了,除了祝福新人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之外,就是早生贵子,开枝散叶,儿孙满堂这些专门用在婚礼上的吉言。
  另外一件事情让白佑彬更加没有想到。
  仍然在所罗门海执行作战任务的郑恩博也给他发来了贺电,除了祝贺两位新人之外,还表示败在了白佑彬的手下,没能追上夏紫瑶。当蓝凌波宣读这份贺词的时候,很多人这才知道,白佑彬是在打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才追上了夏紫瑶,结果搞得新娘半天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份贺词被很多人认为是郑恩博发出的“休战书”。
  基本上,婚礼是在喜庆、祥和与庄重中进行的。陈锦宽的贺词显得分量十足,卫延年的贺词则意味深远,严国荣等人的贺词则字字玄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整个战争期间,在帝国海军司令部举行的最隆重的婚礼。
  用当时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夏紫瑶不是嫁给了帝国海军准将白佑彬,而是嫁给了帝国海军。不然,帝国海军总司令为什么要以白佑彬家长的身份出席婚礼。另外,这也是卫延年担任海军总参谋长期间主持过的唯一一次婚礼。
  如果不是陈锦宽下令严格“保密”,恐怕关于白佑彬婚礼的报道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帝国各大报纸上。到时候,恐怕又有很多人指责海军铺张浪费,认为海军浮夸成风了。当然,奢华一直是帝国海军的代名词。
  婚礼结束之后,下午有工作的来宾都自觉的离开了。
  一直闹到晚上,其他轮班休假,或者换班休假的年轻人才陆续离开。
  白佑彬也在这个时候获得了三天的假期。本来卫延年打算给他七天的假期,白佑彬也做好了相关的安排,可是最后夏紫瑶主动要求将假期缩短到三天。用她的话来说,她与白佑彬都是海军军人,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军人应该以国家为重。
  如此一来,度假计划不得不做临时调整。
  次日,两人就来到了杭州西子湖畔,住进了一位退役海军军官回乡后开办的小旅馆,开始了他们短暂而又温馨的“蜜月”。
  同日傍晚,从开罗回来的萧鼎昆来到了舟山。
  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萧鼎昆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去了舟山。因为上岸的时候,萧鼎昆换上了一套海军军官的军服,并且立即被陈锦宽接到了元帅官邸。
  吃过晚饭之后,萧鼎昆、陈锦宽与卫延年直接去了书房。
  “德国那边我会让马颖焕抓紧一点。”萧鼎昆一边说着,一边从陈锦宽手里接过了香烟。“你们这边也要做好准备,该提供的技术才提供,不该提供的技术就要看紧点。另外,调查结果怎么样了?”
  陈锦宽与卫延年都知道首辅问的是什么事。
  “雷霄霆已经缩小了调查范围,锁定了几个重点对象,只是……”陈锦宽微微摇了摇头,又说道,“据我现在掌握的情况,泄露机密的很有可能不是海军内部的人员。毕竟,能够接触到那些绝密资料的人很少,而且都没有叛国的嫌疑。”
  “你是说……”萧鼎昆的眉头锁到了一起。
  “这个,我也不好说。”陈锦宽叹了口气,“除了保存在海军档案处机要室的原始设计图纸之外,造船厂也有设计图纸,另外内阁也有备案。只是,造船厂的问题应该不大,毕竟除了总工程师与副总工程师之外,没有任何设计人员能够拿到整套图纸。另外,这次泄密的范围非常大,不可能几家造船厂都出了问题吧?”
  听到这,就算陈锦宽没有直接说,萧鼎昆都明白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