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578

  只是,这枚穿甲弹同样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
  二号目标舰不但没有损失速度,而且还在一分钟之后打出了下一轮齐射。
  有记录的第二次战果应该是“太祖”号在一点过四分的时候取得的。据了望员的报告,炮弹打中了三号目标舰C炮塔附近,只是没能穿透敌舰的装甲,穿甲弹在舰体外面发生了爆炸。
  一点过八分,“太宗”号挨了第二枚穿甲弹。
  这枚炮弹是从一号目标舰,即“南达科他”号上打来的,而且正好打在了“太宗”号甲炮塔左侧的舰缘处。穿甲弹打穿了露天装甲,在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交汇处发生爆炸,最终在战舰甲炮塔的左侧留下了一个长度约有八米的缺口。爆炸产生的弹片横扫了附近数个舱室。万幸的是,弹片没有打穿水平装甲,也没有打穿保护着甲炮塔扬弹通道的装甲隔舱,而且附近几个舱室都没有官兵,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点十二分,第11-2主力编队改变了交战顺序。
  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将交战目标顺次向前提升了一位,也就是说,放过了最后面的五号目标舰,全力对付第51特混舰队的前四艘战列舰。
  显然,“太宗”号有点吃不消了。
  如果再挨几枚炮弹,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很有可能最先退出战斗。即便由“太祖”号接替指挥,第11-2主力编队也将丧失四分之一的主力,并且在十分钟内得不到统一有效的指挥。
  可是改变交战顺序之后,“宣宗”号就陷入了险境。
  一点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也调整了交战顺序。
  在接下来的紧张战斗中,双方都各有斩获,可是都没有能够使对手丧失速度,甚至没能让对手燃起大火。
  毫无疑问,交战距离太远了!
  据战前获得的情报,“南达科他”级对帝国海军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避弹区”为一万七千五百米到二万六千五百米,对重型穿甲弹的避弹区为一万九千五百米到二万四千五百米。“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要稍微差一点,分别为一万九千米到二万四千米,以及二万一千五百米到二万三千米。
  战后,帝国海军情报局调整了相关评估,主要就是“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在建造中都加强了水平防护,并且采用了多重装甲的防护设计,使其抗远程打击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此时,交战距离为一万九千七百米左右。
  在这个距离上,不管是标准穿甲弹,还是重型穿甲弹,其实都很难打穿“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同样的,美国战列舰使用的十六英寸穿甲弹也很难打穿“皇帝”级的水平装甲。
  也就是说,双方都在避弹区内。
  如此一来,即便击中了对手,也最多只能在对方“身体”上留下一些并不是很雅观的创伤,根本不能给对手更大的伤害,也无法使对手丧失战斗力。
  可以说,世界上四种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战列舰的先进防护设计理念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相对于老式战列舰,快速战列舰不但速度更快,火力更凶猛,其防护设计也更加出色。这并不是说快速战列舰的装甲绝对厚度就一定超过了老式战列舰。“皇帝”级的装甲厚度就比“长江”级与“南海”级薄一些,“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厚度也不如“科罗拉多”级。只是,战列舰的防护能力与生存能力并不是完全由装甲厚度决定的,其装甲的敷设方式,舰体结构设计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另外,“重点防护”理论的全面应用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如果换了老式战列舰,战斗打到这个时候,肯定受到了严重损伤,即便不丢速度,也会损失一部分主炮火力。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打到最后,就算双方用光了所有炮弹,也很有可能只在对手的身上留下一些“皮肉伤”,根本不可能将对手打败。
  此时,“英宗”号的司令舰桥内,除了白佑彬仍然镇定自若外,其他军官都非常紧张。
  每当第11-2主力编队发来击中敌人的消息时,官兵们都露出兴奋的神色,并且暗中祈祷能够重创敌人。反过来,收到战舰中弹的消息时,官兵们则会感到万分紧张,同时祈祷损伤不要太严重。
  一点四十二分,第一个转折点到来。
  “二号目标舰中弹,并且燃起大火。”毕长胜快步走了过来,“第11-2主力编队已经调整了交战顺序,除了‘宣宗’号之外,其他三艘战列舰都在炮击二号目标舰,争取尽快摧毁这艘敌舰。”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就朝东北方向上看去。
  太远了,根本看不到那边的战斗情况。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已经提高到了二十九节。用杨定方的话来说,达到这个速度之后,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上的动力设备随时都有可能出故障!只是,白佑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能尽快追上去,就算四艘战列舰完好无损,他也将错过歼灭第51特混舰队的最好机会。
  五分钟内,在三艘战列舰的集中炮击下,二号目标舰又被至少两枚穿甲弹击中。
  可惜的是,这两枚穿甲弹都没能让敌舰着火,了望员也难以判断这两枚穿甲弹是否让敌舰遭到了重创。
  一点五十五分,重创二号目标舰的希望落空。
  随着二号目标舰上的大火熄灭,美军第51特混舰队开始加速。随即,第11-2主力编队内的前三艘战列舰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交战顺序上,并且也跟随敌舰队开始加速。
  在众多参谋军官扼腕叹息的时候,白佑彬却并不感到惊讶。
  毫无疑问,美军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非常精明,对战局的把握相当准确。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已经冲到了第51特混舰队的西面。再过半小时,第11-1主力编队就能向东转向,绕到第51特混舰队的北面去,从而与第11-2主力编队夹击第51特混舰队。
  哈尔西肯定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下令舰队加速,与第11-1主力编队拉开距离。
  当时,白佑彬甚至判断出第51特混舰队会再次向右转向,一方面与第11-2主力编队缩短距离,另外一方面延迟第11-1主力编队投入战斗的时间。
  二点过十分,白佑彬的这一推测得到了证实。
  随着第51特混舰队转向到七十五度,第11-2主力编队也转向到了七十五度。同时,双方的交战距离缩短到了一万七千米!
第四十九章
狐狸转身
  随着美军第51特混舰队加速转向,再一次缩短了交战距离,包括于右任在内的众多参谋军官都感到万分的疑惑。
  美军指挥官到底决定打,还是决定逃?
  如果选择打,就应该把航速降低下来,以提高炮击命中率。毕竟,第51特混舰队有五艘战列舰,第11-2主力编队只有四艘战列舰。另外,在其转向之后,第11-1主力编队投入战斗的时间又延长了至少二十分钟,最快也只能在三点过之后才能参加战斗。
  如果选择逃,就不应该向右转向,应该向左转向,以拉开交战距离,趁第11-1主力编队到达之前冲出包围圈,离开战场。以当时的情况,第11-1主力编队在其西南面,就算立即跟随转向,也需要至少二到三个小时才能再次追上。
  可以说,按照常理推断,根本无法理解第51特混舰队指挥官的决策。
  只是,白佑彬并没有感到疑惑,甚至还露出了一丝笑容。
  当他下令继续保持现有航向,并且将航速降低到二十八节的时候,于右任首先“跳”了起来。
  “长官,这么做,第11-2主力编队将单独面对敌舰队,我们……”
  “按照我的命令重新设计航线。”白佑彬瞪了于右任一眼,说道,“我会考虑你的建议,只是现在我不想见到因为不能理解我的命令而耽搁了作战行动。”
  见到于右任还想“建议”,毕长胜立即拉了他一下。
  “联系蓝凌波,让他们尽量呆在第51特混舰队的东面。”白佑彬用手指头在战术海图上画了一条航线,“无论如何,也要保持在敌舰队的东面,如果敌舰队再次转向,要尽量跟上敌舰队的速度,防止敌舰队向东逃跑。”
  毕长胜点了点头,立即去传达了命令。
  于右任暗暗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联系上杨定方之后,让舰队把速度降低到了二十八节。
  白佑彬再次回到了舷窗后面。
  此时,白佑彬已经明确感觉到,哈尔西选择了逃跑!
  这绝不是简单的逃跑,以当时的情况,第51特混舰队要想逃出战场,除了要摆脱第11-2主力编队之外,还要防止被第11-1主力编队追上。换句话说,第51特混舰队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不顾一切的逃跑。在此之前,除了要与第11-1主力编队拉开距离之外,还要设法使第11-2主力编队丧失追击能力,同时要尽量确保第51特混舰队里的五艘快速战列舰不受到严重损伤,至少不丧失速度。
  由此来看,就不难理解第51特混舰队为什么要加速转向了。
  转向是要与第11-1主力编队拉开距离,同时与第11-2主力编队缩短距离。加速则是要避免第51特混舰队内的五艘快速战列舰遭到严重创伤,并且近一步与第11-1主力编队拉开距离。
  白佑彬也是据此判断出哈尔西想逃出战场。
  顺着这条思路推断下去,第51特混舰队只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向东北方向逃往美国西海岸的港口,二是向西北方向逃往珍珠港。
  如此一来,要想歼灭第51特混舰队,就必须堵住这两个方向。
  按照白佑彬的判断,第51特混舰队逃往美国西海岸的可能性并不大。只要其继续向东航行,就得继续与第11-2主力编队交战。谁能保证第51特混舰队的运气一定比第11-2主力编队好?别说旗舰被摧毁,只要有二到三艘快速战列舰受了重创,损失了速度,第51特混舰队就将丧失战斗力。另外,在与第11-2主力编队交战的时候,第51特混舰队的速度不可能达到二十七节,从而给了第11-1主力编队追上的机会。
  换句话说,只要第11-2主力编队继续呆在第51特混舰队的东面或者东南面,第51特混舰队迟早要再次转向,而且是向左转向,回到前往珍珠港,或者直接北上的航线上,好以此摆脱第11-2主力编队。
  要达到这个目的,白佑彬必须让第11-1主力编队暂时“离开”战场。
  所谓“围三撅一”,如果第11-1主力编队跟得太紧,并且让哈尔西知道西面有更强大的敌人,到时候很有可能迫使哈尔西下定决心向东突围。因此,必须要“告诉”哈尔西,第11-1主力编队没有在西面,西面是安全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第11-1主力编队就不能提前转向。
  正是如此,白佑彬才下令舰队继续保持原来的航向。考虑到四艘战列舰的主机都很久没有维护了,所以白佑彬同时让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降低到了二十八节。
  由此可见,当时白佑彬非常冷静,准确的掌握了战场上的变化情况。
  只是如此一来,第11-2主力编队不但要迎战五艘快速战列舰,还不可能立即获得第11-1主力编队的支援。显然,这种情况多多少少都与白佑彬之前的战术安排不一样。当然,战场上,谁又能保证指挥官的战术安排就能完全实现呢?如果都能够实现,那么任何一支舰队都能战胜敌人,战场只有胜者,没有败者了!
  随着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七千米,即便双方的速度都在二十二节左右,炮击的命中率也没有降低多少。最重要的是,此时双方都不在避弹区内,只要被对方的穿甲弹打中要害部位,而且穿甲弹上的引信正常工作,战舰就必然遭到重创。
  毫无疑问,日子最难过的肯定是“宣宗”号。
  虽然当时“宣宗”号面对的是两艘性能稍差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但是这两艘战列舰上的美军官兵已经经受过战火的考验,经验更为丰富,另外其十八门十六英寸主炮与“南达科他”级的主炮威力一模一样。
  激烈的炮战中,“宣宗”号上的官兵并没有畏惧强大的敌人,反而打得有声有色。
  二点二十一分,“宣宗”号就首开记录,一枚穿甲弹准确的砸中了四号目标舰的舰首。据了望员的记录,这枚穿甲弹应该打中了锚舱。爆炸之后,了望员甚至判断出四号目标舰的航向稍微向左偏了一点,而且一个巨大的物体在爆炸中飞入了夜空。据美军的战斗记录,这枚炮弹确实打中了锚舱,而且正好砸中了备用锚上。结果,穿甲弹在锚舱内爆炸,不但将“北卡罗来纳”号舰首水线以上部位彻底炸毁,还炸飞了备用锚,炸断了主锚的锚链。只是,因为爆炸点太高,所以没能对“北卡罗来纳”号舰体水线以下部位造成严重损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