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578

  当时,第一舰队只有七艘“汉江”级与“扬子江”级轻巡洋舰。显然,仅仅七艘护航战舰是不够的。即便不考虑为战列舰提供护航战舰,也得考虑为四艘快速综合补给舰,以及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提供护航力量。用七艘轻巡洋舰很难保证六艘快速舰船的安全。因此,肯定需要更多的护航战舰。
  最终,卫延年、白佑彬与蓝凌波几乎同时想到了正在太平洋上执行任务的三支破交舰队。
  这三支破交舰队一共有九艘巡洋舰,其中三艘还是大型巡洋舰!
  另外,第一舰队的航线与几条重要的国际航线相交,如果能有破交舰队伴随,即便与敌人的运输船只遭遇,也能出动破交战舰,让敌人认为出现在其后方的只是破交舰队,而不是帝国海军的第一舰队。
  可以说,用破交舰队为第一舰队护航,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当时南方战区的两支破交舰队已经完成了支援陆战队攻打图拉吉岛的任务,西太平洋战区的“海龙”号破交舰队也正在夏威夷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的海域活动,随时可以招回,并且在北太平洋上与第一舰队会合。
  到此,作战计划的关键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剩下的,就是怎么去实施了。
第十五章
真真假假
  六月十九日,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因为协约国舰队离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所以当天下午卫延年就致电江洪波,要求江洪波在夜间十二点之前率领第一舰队离开那霸,奔赴北海竹岛海域。
  同日傍晚,白佑彬与蓝凌波率领由六艘轻巡洋舰,四艘快速综合补给舰与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组成的临时舰队离开了舟山港。
  蓝凌波的正式身份是海军总参谋部派到第一舰队的联络军官,实际身份则是白佑彬的首席参谋。当时,白佑彬只是第一舰队的代理参谋长,加上蓝凌波还不是第一舰队参谋部的成员,所以卫延年只能给他安排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身份。
  当然,蓝凌波能够参加这次作战行动,靠的还是白佑彬。
  按照白佑彬的说法,蓝凌波全程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订工作,比第一舰队参谋部的军官更加了了解这次作战行动,因此能够在这次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卫延年知道白佑彬与蓝凌波的关系,加上蓝凌波在海军总参谋部的表现一直比较出色,所以卫延年也做了个顺水人情,让蓝凌波到战场上接受锻炼。
  可以说,能否上战场,是海军总参谋部高级参谋能否从军官升为将领的关键一步。
  蓝凌波明白其中的道理,自然格外珍惜这个宝贵机会。
  次日,按照卫延年的要求,陆少丰指挥的陆战第七军在瓜岛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进攻,并且一口气投入了一个陆战师的兵力。同时,留在所罗门海的第32舰队也对瓜岛美军防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
  当时,除了留下来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的战舰外,第32舰队的近三十艘战舰一口气打光了所有的炮弹。陆战队的五个炮兵营也参加了战斗,并且在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内,向美军阵地倾斜了上千吨炮弹!
  完全可以想像,遭到炮击之后,范德格里夫特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据说,麦克阿瑟在布里斯班收到消息之后,立即要求范德格里夫特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随后,麦克阿瑟在一天之内连续发了三封电报,一封给尼米兹,另外一封给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第三封则直接发给了美国总统。
  在麦克阿瑟看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瓜岛再次成为了战争的焦点。
  二十一日,身体完全康复了的余辉宏回到了东京,并且重新接管了陆战第五军。
  随同他一同到达的还有一支规模超过五十艘的大型船队,该船队不但送来了近三十万吨作战物资,还送来了五个陆战师。
  那霸这边,足以一次投送五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工作。
  大量船只正在将帝国本土工厂生产出来的战争物资送往那霸与日本本土,同时在六月份陆续建成服役的大批战舰也正在奔赴那霸与横须贺。
  显然,帝国海军的这一大规模举动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这从当时美国海军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来。二十四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三舰队(负责中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行动)离开了珍珠港,该舰队拥有六艘战列舰,以及近二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同日,一支由十五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也离开了珍珠港。这是向关岛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
  显然,尼米兹认为,帝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举动只是战略佯攻。
  这个观点与麦克阿瑟的观点完全相反,因为麦克阿瑟认为,帝国海军的战略重点仍然在西南太平洋上,其在西太平洋上的行动只是为了吸引太平洋舰队的注意力,帝国海军根本没有攻打关岛的意图。
  不管怎么说,尼米兹与麦克阿瑟都认为,帝国海军将在太平洋战场上展开新的进攻。
  而在二十一日夜间的时候,白佑彬带着蓝凌波登上了“英宗”号战列舰,并且正式从江洪波的手上接过了第一舰队的指挥权。
  舰队并没有急着奔赴津轻海峡。按照计划,舰队在北海进行第一次燃油补给,然后四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将前往海参崴,在那里装满燃油,然后前出津轻海峡,与“海龙”号破交舰队会合,随后追上舰队。
  补给工作一直持续到了天亮之后。
  因为下次补给要在二十多天之后进行,所以不但战列舰将部分防鱼雷隔舱的空舱内注满了燃油,由此每艘战列舰能够多携带大概一千五百吨重油;每艘轻巡洋舰上还卸掉了一半的生活淡水(剩下的,仅够满足官兵日常饮用),并且在露天甲板上装载了一百五十只各装五吨重油的油桶,由此多携带了八百五十吨燃油,使其续航力提高到了一万六千海里。可以说,当时轻巡洋舰就差没有让官兵泡在重油里面了。
  也正是如此,补给时间比正常的延长了至少四个小时。
  二十三日夜间十一点左右,由八艘战列舰与七艘轻巡洋舰组成的第一舰队通过了津轻海峡,进入了北太平洋。
  此时,瓜岛上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虽然按照战役计划,陆战第七军的任务是吸引美军的注意力,但是陆少丰可不想在战场上当配角。当时,他并不知道第一舰队将长途奔袭,到巴拿马运河南端拦截协约国舰队,他只是隐约感觉到,海军正在策划一次规模极大,而且保密程度非常高的战役行动。当然,陆少丰也很想借这次“东风”,一举打下瓜岛。
  正是如此,他把假戏当真戏在演。
  到二十四日的时候,陆战第七军已经在瓜岛战场上投入了两个陆战师的兵力。陆少丰甚至将正在腊包尔休整(主要是训练刚刚补充的新兵)的两个陆战师调了过来,看他那架势,摆明了要在六月底打下瓜岛。
  这时,最急的不是麦克阿瑟与范德格里夫特,而是卫延年。
  说白了,卫延年还真担心陆少丰一口气打下了瓜岛。到时候,用什么办法吸引美军注意力?难道,用没有第一舰队支持的陆战第五军去攻打关岛?
  因此,二十四日的时候,卫延年就致电陆少丰,表示海军无法按时提供作战物资。
  可以想像,当陆少丰收到这封电报时的表情。
  没有海军提供的物资,陆战队就不可能打下瓜岛。说白了,即便陆少丰再投入两个陆战师的兵力,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从二十五日开始,陆战第七军的进攻力度就开始减弱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变化竟然让美军坚信,帝国海军肯定将在近期攻打关岛,而且时间很有可能是七月上旬。
  美军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也很简单,帝国陆战队在瓜岛没有获得足够的物资,那么帝国海军准备的物资被用到哪里去了?显然,帝国海军正在囤积作战物资,准备支持陆战第五军攻打关岛!
  正是如此,尼米兹一面加强关岛的防御,一面让哈尔西指挥的第三舰队提高警惕,还一面要求金上将尽快把三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送过来。显然,尼米兹并没有忘记帝国海军那支有八艘快速战列舰的舰队。
  当时,尼米兹并没有想到第一舰队会长途奔袭,去巴拿马运河那边执行作战任务。
  在他看来,第一舰队提前离港,一是为了提高训练强度,毕竟这支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刚刚服役,官兵的训练工作肯定没有到位。二是加大美军的战略判断难度,让美军认为第一舰队将奔赴西南太平洋战场,支援陆战第七军攻打瓜岛。
  根据这一判断,美军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二十七日(帝国时间),整顿一新的美国派遣舰队(临时代号)离开了诺福克军港。次日,英法联合舰队也从扑茨茅斯港出发了。西班牙舰队则在二十九日凌晨离开了桑坦德港,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这些情报立即转发给了第一舰队。
  按照海军的惯例,这些重要情报都是经过三道加密的。如果让尼米兹知道帝国海军在这个时候密切关注要在二十多日之后才能到达太平洋的协约国舰队,他肯定能够猜出帝国海军的真正意图。
  依照海军情报局的分析,英法联合舰队与西班牙舰队首先在亚速尔群岛附近会合,然后再奔赴小安得列斯群岛的波多黎各的蓬塞港,或者维尔京戈尔达岛的罗德城港与美国的派遣舰队会合。
  因为受到“西班牙”级战舰的续航力(西班牙海军与意大利海军一样,属于近海型海军,其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地中海西部与比斯开湾,所以西班牙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不强,“西班牙”级战列舰仅六千五百海里,实际续航力只有大概五千海里),以及巡航速度(静水情况下的巡航速度只有十四节,实际巡航速度大概十二节)的限制,所以英法西舰队必须在亚速尔群岛进行一次海上补给作业,然后再开赴小安得列斯群岛,最快也只能在七月十五日左右到达小安得列斯群岛。
  到时候,四个国家的战舰都需要进行补给。
  不管是由美军控制的蓬塞港,还是由英国控制的罗德城港,都无法为这么多战舰提供支援。因此,补给时间可能长达五天。即便按照尼米兹的要求,加快补给速度,补给时间至少也需要三天。
  另外,从小安得列斯群岛到巴拿马运河还有近一千海里的距离。
  如此一来,协约国联合舰队到达巴拿马运河的时间不会早与七月二十一日,最快也只能在七月二十二日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
  情况已经很明确了,难题交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第十六章
困难重重
  收到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时,白佑彬率领的第一舰队已经在北太平洋上航行了八十五个小时。
  进入北大西洋之后,舰队就一直保持十八节的巡航速度(相对于静水),并且在七十四小时前开始借助北太平洋暖流的帮助,将航速提高到了二十一节。这也是舰队能够保持长时间持续航行的最快速度。另外,按照这一速度,舰队的续航力将远远达不到一万六千海里,最多只能达到一万五千海里。也就是说,舰队在到达赤道附近之后,必须进行第二次燃油补给。
  对白佑彬来说,最大的麻烦还不是燃油的问题。
  在他收到电报时,舰队只航行了一千七百五十海里,剩下的航程还有一万四千二百五十海里。可是,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天了。
  换句话说,舰队必须在二十四天之内航行一万四千二百五十海里。
  换算下来,舰队的平均航速必须达到二十四点八节。因为舰队在离开加利福尼亚寒流之后,将在无洋流海域航行大概四百七十海里,然后在逆洋流海域航行大概三百海里,所以舰队的平均航速必须达到二十五节。
  如此一来,在流速大概为三节的北太平洋暖流海域,舰队的静水速度要达到二十二节。然后在流速为二节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海域,舰队的静水速度要达到二十三节。随后,在进入流速超过了五节的北赤道逆流海域时,舰队的静水速度要达到二十一节。这样,才能保证在七月二十一日夜间到达马尔佩洛岛北部海域。
  由此可见,第一舰队的平均静水航速必须达到二十二节。
  这对舰队里的每一艘战舰都是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那几艘服役了十多年的轻巡洋舰,能否以这个速度坚持航行二十多天,几乎没人敢肯定。
  当天半夜,保护着快速综合补给舰的“海龙”号破交舰队追上了第一舰队。
  似乎知道白佑彬还没有睡觉,秦孝东从“海龙”号上发来了灯光信号,大致意思是向“小白”问好。只是当时白佑彬正在作战中心与蓝凌波等参谋商讨舰队航速的事情,收到灯光信号的通信军官自然不敢称呼舰队指挥官为“小白”。
  “各舰的状况都比较理想。”于右任这几天算是忙坏了,一来他是负责舰队航行的航海参谋,二来他不想让蓝凌波把自己给比下去。“四艘‘皇帝’级战列舰都参加了‘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官兵的经验比较丰富。另外,‘汉江’号等几艘巡洋舰也有长途奔袭的经验,而且对战舰的动力设备都很了解。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选择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进行第二次燃油补给。”
  这正是让白佑彬最为头痛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