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578

  “现在只能断定对方有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具体型号还不清楚。”于右任将刚收到的电文给了白佑彬,“另外,‘沣水’号的损伤不是很严重,火势已经控制住了,至少还有四座主炮炮塔能够继续战斗。”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
  他就知道,杨定方那边要出问题,可他也没有想到,为BR01船队护航的竟然有一艘重巡洋舰与一艘轻巡洋舰!
  另外,交战海域距离第31特混舰队超过了五百公里,所以无线电通信系统无法使用,杨定方无法直接报告战斗情况,只能按照以往的方式,每隔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用电报的方式发回战斗报告。
  与很多“老一辈”指挥官不一样,白佑彬不太喜欢用电报来汇报战斗情况。
  无线电通信系统,即语音电台比电报先进得多,而且更及时的报告能够让舰队指挥官更加清楚前线的交战情况。只是,无线电通信系统属于短波电台,通信距离比舰队用的长波电台短得多。第一代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使用范围只有一百五十公里,现在用的第二代也不到二百五十公里。
  很快,毕长胜送来了第三份战报。
  “不错,杨定方终于醒悟过来了!”白佑彬将电文给了于右任,“我还真担心他不知道加速,看来,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看完电文后,于右任也长出了口气。
  收到第二封战报,也就是“沣水”号被一枚八英寸穿甲弹打中的消息时,白佑彬与于右任当场就断定,杨定方肯定没有让舰队加速。加速不仅仅可以降低敌人的炮击准确率,还能够缩短交战距离,将轻巡洋舰的火力密度优势发挥出来。
  说白了,重巡洋舰的八英寸穿甲弹在一万五千米外就能打穿轻巡洋舰的装甲。因此,一万三千米的交战距离与八千米的交战距离都是挨炮弹,缩短距离之后,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能够更有效的对付重巡洋舰,而轻巡洋舰上多达十五门的舰炮,以及每分钟之少六枚的射速才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此时的“湘江”号上,杨定方确实“醒悟”了过来。
  他不但命令将战斗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四节,还让参战的巡洋舰独立进行战术机动。
  这一招,最终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即便“芝加哥”号的主炮再凶猛,打不中对手还是徒劳。相反,三艘轻巡洋舰把速度与火力密度的优势发挥出来之后,随着交战距离迅速缩短,“芝加哥”号必然要挨更多的炮弹。即便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很难对其构成致命杀伤,可是炮弹挨多了,舰体上的窟窿多了,再结实的战舰都消受不起。
  “修水”号与“费城”号的战斗则另当别论。
  两艘战舰都是轻巡洋舰,而且都是十五门主炮,且主炮威力在伯仲之间。因此,两艘战舰之间的“决斗”彻底的体现出了轻巡洋舰海战的特点:快!
  速度快,开火也快!
  双方都承受不住对方打来的炮弹,也都想打中对方。
  当然,在这种战斗中,舰长与战舰上的高级军官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另外,战舰上的每一个官兵都有了表现的机会。
  相对而言,“费城”号上的美国海军官兵肯定不如“修水”号上的帝国海军官兵。
  虽然谈不上身经百战,但是“修水”号作为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要战舰之一,参加了前太平洋舰队,第11舰队主导的所有海战。当然,“修水”号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跟随白佑彬作战,也就错过了快速战斗群与第12舰队的战斗。
  “费城”号错过了“关岛海战”,这是它第一次上战场。即便美国海军的训练比较严格,也无法弥补实战经验上的不足。
  似乎预感到胜利在握,发出第三封战报后,杨定方就让六艘驱逐舰投入了战斗。
  此时,原先为BR01船队护航的两艘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也赶了过来。与袭击舰发出的情报完全一样,两艘巡洋舰都是英国海军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装甲巡洋舰(相当于帝国海军的快速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也是在上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造的。这六艘护航战舰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
  六点三十分,随着“雪波”号与“汐波”号驱逐舰到达,局面倒向了第32特混舰队。
  似乎是担心杨定方的判断不准确,这两艘驱逐舰都没有全速赶来。另外,“汐波”号的锅炉出了点问题,也无法全速前进,所以到达战场的时间比预定的晚了一个半小时。
  六点四十五分,BR01船队里的十三艘货轮开始逃跑。
  显然,敌人的指挥官已经意识到,护航战舰打不过第32特混舰队。现在,必须趁护航战舰拖住第32特混舰队的机会,让货轮尽肯能的逃走。不然,最后损失的不仅仅是护航战舰,还有货轮,以及货轮上的宝贵物资。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逃跑吗?
  因为有护航战舰,所以这些货轮都没有进行武装,面对驱逐舰,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杨定方也在这个时候下达了新的命令,让“雪波”号与“汐波”号全力对付逃散的货轮。
  说是对付,实际上是“屠杀”。
  这些慢速货轮的最高速度都没有超过十六节,而两艘驱逐舰即便动力设备有点问题,也能轻易的达到二十八节的速度。另外,驱逐舰对付货轮一般先用舰炮打掉对方的船桥,或者是船舵,使其失去转向能力,然后再在非常近的距离内用鱼雷将其击沉。而货轮都是按照民用标准建造的,抗打击能力远不如战舰。即便是万吨级货轮,都承受不住一条重型鱼雷的攻击。
  两艘驱逐舰上有四座五联装鱼雷发射器,就算用两条鱼雷对付一艘货轮,都能在重新装填鱼雷之前打掉十艘货轮了。
  当然,追击四散逃跑的货轮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在雷达出现之前,破交舰很难同时追击三个方向上的货轮。只是,雷达出现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战舰可以先用雷达锁定几个目标,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挨个对付那些速度慢得出奇的货轮。
  实际上,正是如此,到战争中期,各国都开始建造速度在二十四节以上的快速货轮。
  天亮后,大概七点不到,“芝加哥”号首先扛不住了。
  在三艘轻巡洋舰的打击下,这艘重巡洋舰已经是弹痕累累,三座炮塔被打掉了两座,而且上层建筑至少挨了五十枚炮弹,舰体上也有十多个窟窿。打到这个地步,再坚持下去,结果肯定是战沉。更重要的是,“芝加哥”号的动力设备竟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其速度很快就提高到了三十节!
  看着扬长而去的“芝加哥”号,杨定方也只能望洋兴叹。
  “费城”号的结局就没有那么好了,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修水”号就让其损失了一半的动力。即便“修水”号也挨了几枚炮弹,速度降低到了二十节以下,可是还有三艘巡洋舰能够对付“费城”号。
  放弃追击“芝加哥”号之后,杨定方让三艘轻巡洋舰首先对付了“费城”号。
  七点十二分,“费城”号的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同时在主桅杆上升起了白旗。这是投降的标志,只是这并不意味着舰长会将战舰交给对手。按照海军惯例,投降之后,舰长将炸沉战舰。也就是说,投降的只是战舰上的官兵。
  七点半,二艘护航战舰逃出了战场,另外四艘则永远留了下来。
  八点不到,第十一艘货轮被及时赶到的“安吉”号与“六合”号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到此,除了“芝加哥”号重巡洋舰,两艘护航驱逐舰,以及两艘冲入了浅水区,冒着搁浅危险向布因方向逃跑的货轮之外,BR01船队里的一艘轻巡洋舰,二艘护航巡洋舰,二艘护航驱逐舰与十一艘货轮全部被击沉。
  第32特混舰队只为此付出了两艘轻巡洋舰受损的轻微代价。
  八点钟的时候,杨定方发出了捷报,同时命令舰队向圣乔治海峡前进,准备前往俾斯麦海与第31舰队会合。
  当时,他并不知道,有三艘被击沉的货轮运载的不是作战物资,而是作战部队。
  当时,这三艘临时改装成客轮的货轮上一共有七千八百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他们的任务是去加强腊包尔的防御。其中,至少有六千五百名官兵随同货轮一同沉没。只有大概一千三百名官兵逃了出来。
  因为战场拉得太宽,而且杨定方只想早点返回,所以在返航前没有让驱逐舰进行搜索。
  结果,在美国与英国海军的救援舰艇到达之前,至少有六百名美军陆战队官兵葬身鱼腹。为此,美国海军还在战争期间将杨定方定为了战犯!
第十八章
强敌将至
  收到第32特混舰队的捷报之后,白佑彬就去睡大觉了。
  可以说,接下来的战斗基本上是“铁板钉钉”,没有什么悬念。只是在,十七日夜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第32特混舰队经过圣乔治海峡的时候,遭到了数艘鱼雷快艇的攻击。
  用鱼雷快艇去攻击驱逐舰,无疑是送死。驱逐舰就是为了对付雷击舰而诞生的,而鱼雷快艇是“现代版”的雷击舰。结果,发动攻击的八艘鱼雷快艇无一例外的全被驱逐舰上的炽烈炮火击沉。
  最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了“修水”号上。
  因为在与“费城”号的战斗中,舵机受损,“修水”号的转向能力大大降低,所以在规避鱼雷的时候,竟然出现舵机卡死,在海面上转了一圈之后,硬是撞上了一条鱼雷快艇发射的鱼雷!
  不幸中的万幸是,那条鱼雷并不是舰用重型鱼雷。
  “修水”号不但挺了过来,而且鱼雷爆炸之后,还将卡死的舵机给震松了。最终,这艘轻巡洋舰以十四节的速度跟上了舰队的步伐。只是,现在它必须返回船厂接受大修,并且在修理中进行适当的改进,增添一些重要设备,比如“湘江”号上的火控雷达。
  少一艘轻巡洋舰(实际上是少两艘,“沣水”号也得回去修理)对第31舰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按照白佑彬制订的前期炮火打击方案,即便没有第32特混舰队参加,他也能在陆战队登陆之前完成任务。
  另外,美英军队在腊包尔的防御并不像他以前想像的那么坚固。
  接下来的两天中,炮击进行得非常有“规律”。
  当时,守卫腊包尔的英美军队已经意识到,在他们的营地四周肯定有敌人的侦察兵,不然炮弹不会来得那么“及时”,也不会打得那么准。
  问题是,意识到有侦察兵并不等于能够“赶走”那些侦察兵。
  在舰队炮火的威胁下,英美军队根本不敢大规模行动,甚至不敢聚集在一起。而小股出动的部队对侦察兵的威胁并不大。最重要的是,侦察兵在发现危险之后,肯定会召唤舰队炮火,让舰队帮他们干掉有威胁的敌人。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英美军队也没有别的办法。
  一时半会之间,美国海军肯定无法为腊包尔的守军提供支援。另外,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盘踞”在俾斯麦海上的第31舰队。真打起来,那两艘战列舰能让任何一艘美国海军的巡洋舰望风而逃。
  另外,随着BR01船队覆灭,美英也不敢向所罗门海派遣运输船队。
  一时之间,俾斯麦海简直成了帝国海军的“后院”。
  当时,最让白佑彬头痛的还是弹药补给。即便来了三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也不足以让第31舰队的三十四艘战舰能够及时获得弹药。十八日,白佑彬就发出电报,要求增派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并且要求在二十五日之前安排综合补给舰为舰队补充燃油、淡水与食物。当然,主要是补充燃油与新鲜食物。
  结果,白佑彬得到的答复是,只能再提供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与三艘综合补给舰。
  怀着有比没有强的想法,白佑彬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二十日,运载着三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以及由三十多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一同进入了俾斯麦海,并且在当天下午就与第31舰队会合了。
  因为前期炮火准备还没有完成,所以登陆时间只能推迟到二十二日。
  这也是陆少丰确定的最后期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