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578

  相反,如果岸防炮打不中战舰,很有可能被战舰打来的炮弹摧毁。
  如果没有侦察兵提供的准确信息,战舰只能等到敌人开火之后再进行还击。而且,还得由了望员从岸防炮的炮口闪光强度,以及炮弹落下时发出的声响来判断到底是十四英寸的重炮,还是八英寸的岸防炮。
  万幸的是,两艘战列舰不需要等到敌人开火。
  第一轮打击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是战列舰一直在海上移动,其相对位置一直在变化。另外,十四英寸的岸防炮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很多时候,即便用半穿甲弹都难以打穿用赶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厚达数米的永备工事。更有甚者,美国海军将一些退役战列舰的主炮炮塔拆了下来,直接固定在水泥基座上,充当岸防炮使用。当然,腊包尔这样的偏远地区是不会有这种“变态”岸防炮的。
  这场激烈的炮战打到四点二十三分,在侦察兵的引导下,舰队取得了完胜。
  据后来陆战队的勘察结果,当时腊包尔一共有十二门十四英寸口径的岸防炮,只是大部分岸防炮所用的炮管都是战舰上打废了的,而不是新制造的炮管(这是绝大部分国家的实际情况,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富裕到可以用新制造的炮管来武装岸防炮)。
  为了摧毁几门保护得非常好的岸防炮,白佑彬甚至下令用穿甲弹,而不是半穿甲弹!
  事后证明,这个决策非常正确。即便穿甲弹难以彻底破坏永备工事(主要就是装药量太少),可是却能够打穿至少五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工事内的人员与设备产生致命的威胁。对付岸防炮,不管是杀伤炮手,还是摧毁火炮,或者炸毁工事,其目的都是使岸防炮无法使用。
  战列舰对付重型岸防炮的时候,四艘轻巡洋舰对英美守军的炮兵阵地进行了反复打击。
  相对而言,对付炮兵阵地就要容易得多了。
  炮兵阵地一般用来部署陆军或者陆战队的火炮,而且大部分都是两百毫米以下的火炮。在这类炮战中,轻巡洋舰上的一百五十毫米主炮足以胜任,而且效果不比战列舰的四百毫米主炮差多少。
  主要就是炮兵阵地基本上没有有效的保护,火炮大都露天放置。
  另外,舰炮倍径比同陆军与陆战队的同口径火炮大得多,且药室的容积也比火炮大得多。如此一来,舰炮的射程要比同口径的火炮远得多。当时,帝国海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射程超过了二十四公里,而陆军同口径的火炮射程不到十八公里!另外,舰炮的威力也比陆军与陆战队同口径火炮的威力大,主要就是弹丸重得多。比如,重巡洋舰准备的二百毫米舰炮所用炮弹的弹丸重达一百一十公斤,而陆军二百毫米重炮的弹丸只有八十多公斤。
  可以说,在同等级别的炮战中,陆军与陆战队的火炮占不到任何优势。
  四点半,在敌人的岸防火炮与炮兵基本上失去战斗力之后,第32舰队的炮击频率开始降低。
  现在需要对方的就是敌人的主要防御与军事设施。
  此时,再也没有必要与敌人比拼火力,而应该提高炮击效率,也就是用尽量少的弹药打掉尽可能多的目标。
  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在炮击三浦半岛的时候合作过一次,所以这次的合作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另外,海军陆战队派来的联络军官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付一些不确定,或者移动类目标时,联络军官能够将侦察兵提供的目标数据迅速传递给舰队,从而使舰队能够及时进行炮击。
  后来,在总结战斗经验时,白佑彬亲口承认,如果没有侦察兵,舰队的炮击效率至少降低一半,而且很难完成像炮击腊包尔这样的作战任务。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在后来几乎每一次登陆作战中,都会出现第五大队官兵的身影,而且他们的任务几乎都是前期侦察。
  美英等国知道了第五大队的存在之后,也建立了类似的部队。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来美国海军陆战队甚至拒绝接受帝国陆战队侦察兵在战场上投降,几乎所有受伤失去战斗力的侦察兵都被美军陆战队就地处决。由此可见,美国陆战队对帝国这支侦察部队害怕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一名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五大队的侦察兵在战场上向敌人投降,即便是在失去了战斗力的情况下,也没有一名侦察兵主动放下武器!
第十六章
重量对手
  就在第31舰队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第32特混舰队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
  凌晨四点四十分,“湘江”号的电眼丙型雷达就探测到了东面四十五公里外的BR01运输船队,而且发现了好几个大目标。当时,雷达操作员将其判断为万吨以上的大型货轮,并没有引起重视。
  凌晨五点二十分,双方的距离缩短到了二万米左右。
  此时,“湘江”号上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已经能够为主炮锁定目标了。
  “湘江”号在返回帝国本土后,进行了维修与改进,将其最初使用的电眼乙型搜索雷达换成了电眼丙型搜索雷达,也借此安装了为巡洋舰开发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因此,“湘江”号轻巡洋舰成为了帝国海军第一批装备火控雷达的巡洋舰(同期还有“汉江”号等三艘接受维修与改进的轻巡洋舰,只是其维修工作还没结束,未能参加这次的作战行动),同时也成为了第31舰队里唯一装备了火控雷达的轻巡洋舰。正是如此,白佑彬才将“湘江”号派给了杨定方,并且由“湘江”号担任第32特混舰队的旗舰。
  也就在这个时候,雷达操作员发现了问题。
  在数个大型目标中,有一个目标的雷达反射强度明显大得多。因此,足以断定那是一艘巡洋舰,而不是货船。道理很简单,战舰的上层建筑比货船高大得多,因此在同等排水量的情况下,战舰的雷达发射强度比货船高得多。
  因为之前已经知道BR01船队里至少有两艘巡洋舰,所以这个发现反而让杨定方更有把握。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他让四艘轻巡洋舰都将炮口对准了那艘护航巡洋舰,准备先集中干掉对方的巡洋舰,再“屠杀”货船。
  五点四十五分,距离缩短到一万三千米左右的时候,“湘江”号的齐射拉开了战幕。
  四艘轻巡洋舰上一共有六十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每门炮一分钟能够打出至少六枚炮弹。即便炮战时舰炮一般不会以最大射速开火,一分钟之内,四艘轻巡洋舰都能打出至少一百二十枚穿甲弹!
  毫无疑问,这种“劈头盖脸”式的炮击,让敌舰避无可避。
  可是,敌舰的反击也非常迅速。
  五点四十七分,了望员就报告看到了至少两艘战舰发出的炮口闪光,而且其中就有那艘“护航巡洋舰”。
  显然,与袭击舰遭遇之后,护航战舰不敢大意轻心,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开火反击。
  也就在这个时候,杨定方意识到了危险。
  敌人打来的炮弹落下时发出的声响沉闷得多,而且落在海里炸起的水花比六英寸炮弹大得多!
  作为一名战列舰舰长,而且还是学枪炮出身的舰长,杨定方非常清楚不同口径炮弹在飞行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而且依据炮弹在海面上爆炸产生的水花,可以大致判断出炮弹的大小,也就是敌战舰主炮口径的大小。
  显然,那既不是六英寸的炮弹,也不是十四英寸与十六英寸的炮弹。
  那是只有重巡洋舰才使用的八英寸炮弹!
  那艘被“断定”为护航巡洋舰的战舰,竟然是一艘重巡洋舰!
  事实确实如此,与第32特混舰队交火的正是美国海军“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的第四艘,编号CA29的“芝加哥”号。另外,伴随“芝加哥”号的还有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第二艘,编号CL41的“费城”号。
  并不是最先发现BR01船队的那艘袭击舰没有发现这两艘战舰,或者是将其误判为护航巡洋舰,而是这两艘战舰并不是随同BR01船队从布里斯班出发的,它们是从珍珠港赶来的,并且在霍尼亚拉与BR01船队会合,然后一同开赴腊包尔。
  帝国海军在调整战略部署的时候,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就预感到,帝国海军很有可能放弃进攻关岛的行动,先攻打俾斯麦群岛。只是当时还不能肯定这一判断,而且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让尼米兹很是头痛。
  十二月初,尼米兹决定加强关岛的兵力,派出了一支没有主力舰的舰队。
  随后,他就收到消息,帝国海军的两艘战列舰出现在了高雄港,而且很有可能在近期出发。显然,这两艘战列舰不是去攻打关岛的。
  据此,尼米兹命令“芝加哥”号与“费城”号脱离编队,前往腊包尔。
  虽然两艘巡洋舰对守卫腊包尔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但是只要有这两艘巡洋舰在,帝国海军就不可能顺利的攻打腊包尔,美国海军也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准备时间。只要能够加强腊包尔的防御,就能让敌人放弃攻打腊包尔的行动。
  问题是,腊包尔不是美国的军事基地,而且那边也没有储备足够两艘巡洋舰使用的燃油。另外,两艘巡洋舰已经在海上航行了上千海里,剩下的燃油不足以到达腊包尔。如果在海上补充燃油,将浪费更多的时间。结果,两艘巡洋舰先去了由美军控制的霍尼亚拉,在那里补充燃料之后再前往腊包尔。
  正好,BR01船队将为霍尼亚拉运送一批物资,然后前往腊包尔。
  在此之前,BR01船队就已经发现了在四周活动的袭击舰,并且报告给了布里斯班的美军指挥官。
  为了加强船队的安全,美军指挥官让“芝加哥”号与“费城”号在霍尼亚拉等了半天。
  也正是如此,那艘在新乔治亚海峡发现了BR01船队的袭击舰才遭到了两艘巡洋舰的夹击,结果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沉。
  问题是,帝国海军司令部与战区司令部在收到情报之后,并没有立即将这一情况告诉第31舰队。当时,袭击舰只发出了遭到敌巡洋舰攻击的消息,而没有在电报中明确提到是什么样的巡洋舰!
  正是这个小小的失误,让杨定方不知道对手还有两艘巡洋舰,其中之一还是重巡洋舰。
  万幸的是,当时第32特混舰队位于特雷热里群岛的西面,岛屿产生的干扰让“芝加哥”号的雷达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埋伏在前方的战舰。另外,“芝加哥”号的雷达操作员也将之前出现的两艘驱逐舰当作了袭击舰与破交舰。因为对方没有靠近船队,顾虑到周围可能还有别的袭击舰,所以“芝加哥”号与“费城”号没有去对付那两艘驱逐舰,而是留在了BR01船队里面,并且在船队前方开路。
  直到了望员发现了前方的炮口闪光,而且判断出是四艘战舰的炮口闪光时,“芝加哥”号的舰长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进入了敌人的伏击圈,之前出现的那两艘战舰不是袭击舰,也不是破交舰,而是敌人的侦察舰。
  虽然在六点过的时候,“芝加哥”号收到了腊包尔遭到炮击的消息,但是这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也正是这些“阴差阳错”,让双方都在不明白对手具体实力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
  现在,就得看谁的反应更快一些了。
  确定对手有一艘重巡洋舰,以及一艘轻巡洋舰之后,杨定方立即调整了炮战秩序,“湘江”号等三艘轻巡洋舰炮击一号目标舰,即最有可能是重巡洋舰的那艘战舰,“修水”号则掉转炮口,对付二号目标舰,即很有可能是轻巡洋舰的那艘战舰。同时,杨定方还让四艘驱逐舰赶了上来,只是没有让其立即投入战斗。毕竟,现在的交战距离还在一万米之外,驱逐舰上的一百三十毫米舰炮根本打不穿巡洋舰的装甲,而且在这个距离上发射鱼雷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可以说,杨定方的这一系列战术变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虽然重巡洋舰火力凶猛,其九门八英寸主炮对任何一艘巡洋舰都有致命威胁,但是美国海军的“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与其他国家的重巡洋舰一样,存在着防御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一万米的交战距离上,帝国海军轻巡洋舰配备的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能够对其构成巨大的威胁。
  当时,第32特混舰队的四艘轻巡洋舰都在战争爆发之后接受过一次改进,其排水量甚至超过了“芝加哥”号重巡洋舰。如果从火力密度上看,其炮火也比“芝加哥”号强得多,再加上三打一,即便“芝加哥”号是重巡洋舰,也占不到多大的便宜。
  只是,杨定方犯了一个不算小的错误。
  他忘记了这是巡洋舰之间的炮战,而不是战列舰之间的炮战。结果,在战斗开始之后,他没有下达加速的命令!
  因为主炮的射速有限,所以战列舰在炮战的时候,为了提高命中率,都要控制航行速度。另外,战列舰皮坚肉厚,不太害怕敌人的炮弹,所以速度慢点也没有大问题。相反,巡洋舰,特别是轻巡洋舰的主炮射速都不会很低,而其装甲又极为薄弱,因此在炮战中,特别是在面对强大敌人的炮战中,都应该保持比较高的速度,让敌人难以精确测量出交战距离,同时避免被敌人的炮弹击中。
  这个错误,差点让杨定方在阴沟里翻船!
第十七章
狼入羊群
  六点过,白佑彬才收到了第32特混舰队的第一封战报。
  此时,炮击腊包尔的战斗已经显得不很重要了。在敌人的反击手段被打掉之后,炮击简直成了“例行公事”。因此,白佑彬决定锻炼“副官”的能力,把指挥炮击的任务交给了闵瑞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