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578

  问题是,电报中根本没有提到第11舰队是否已经南下,或者有没有南下。
  留下是拿刚刚修好的“果敢”号做赌博,逃走就是抛弃了陆战队,抛弃了登陆舰队。
  因此,白佑彬一直没有做出决定。这可是他参军以来,遇到过的最为重大的决策。
  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罗清远的第二封电报发来了。
  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白佑彬才松了口气。
  “妈的,吓了老子一跳!”将电文递给于右任之后,白佑彬长长的出了口气。“立即结束补给工作,快速战斗支援舰向南撤退,第12-4驱逐舰编队返回登陆场,第12-5与12-6驱逐舰编队全部做好对海作战的准备。另外,命令第12-2巡洋舰编队前往大岛西面海域,第12-3巡洋舰编队前往大岛南面海域,用雷达搜索附近海域!”
  毕长胜看过电文,他毫不犹豫的传达了命令。
  “日本舰队杀来了?”肖定邦却有点迷惑,电文还没有传到他的手上。
  “对,有群不知死活的家伙主动送上门来,我们不好好招待,那就太不礼貌了。”白佑彬一边说着,一边冷笑了起来,“联系‘决心’号,就说为兄弟报仇的机会到了,能够干掉多少狗日的,就要看大家的表现了!”
  此时,白佑彬的信心不是吹出来的。
  在罗清远发来的第二封电报中,明确提到日本海军的三艘战列舰都以返回浦贺水道,而且在第11舰队的监视之中,南下的很有可能是一群巡洋舰与驱逐舰。
  当时,日本海军除了三艘战列舰之外,最强大的就是几艘重巡洋舰。
  显然,日本海军四级重巡洋舰都不是“果敢”号的对手。“巴西兰海战”已经证实,战列舰配备的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在一万米的交战距离上,对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仍然有致命的威胁。
  当然,如果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全部杀出,白佑彬还是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问题是,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根本不可能全部杀出来。
  在等待第二封电报的时候,白佑彬一方面暗暗担心,另外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如果日本联合舰队突破了封锁,第11舰队绝对会立即追上来。以第11舰队的速度优势,联合舰队不见得能够杀到登陆场来,对第12舰队的威胁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罗清远应该让第12舰队做好配合第11舰队围歼联合舰队的准备,而不是仅仅提醒白佑彬,日本舰队南下了。
  因此,当时白佑彬就基本上否定了联合舰队突围的可能性。
  显然,突围的只是巡洋舰与驱逐舰。
  即便只是巡洋舰与驱逐舰,也不能“大大咧咧”的直接冲出来,必须借助地形掩护,也就是沿着海岸线南下,这样才能避开雷达。
  至少,经过前面几次海战,日本海军应该对雷达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对而言,房总半岛地势平坦,其平均海拔仅几十米,对雷达产生的干扰并不严重。另外房总半岛是东北向西南走势,并没有完全深入太平洋。因此,日本战舰借助房总半岛的掩护向南突围的可能性非常小。
  相对而言,沿着相模湾西岸的伊豆半岛南下更加隐蔽。
  伊豆半岛的平均海拔超过了一百五十米,且沿海平原地带非常狭窄,航道也相对较深,可以供大型战舰通航。
  当时白佑彬就做出了这一判断。
  问题是,罗清远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也就不可能不在西面留下警戒战舰。能够从警戒战舰的眼皮子底下溜过去,肯定不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
  借此,白佑彬有足够的信心认为,突围的日本战舰并不多!
  此时,罗清远犯了一个错误,白佑彬也犯了一个错误。
  罗清远在第二封电报中没有提到突然失去联络的那艘轻巡洋舰。按照当时的情况,罗清远大概认为那艘轻巡洋舰没有被日本战舰击沉,应该是负伤,或者通信设备出了故障,电报才会突然中断。毕竟,任何战舰沉没都是一个过程,发送电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当然,如果日本战舰的运气很好,还是有几乎一炮轰掉通信天线,或者打中通信室。问题是,这样的几率非常小。
  另外,罗清远在第二封电报中明确提到,第11舰队继续监视日本联合舰队。
  也就是说,第11舰队不会立即南下支援第12舰队。并不是说罗清远的这个决策有问题,当时高野恐怕正希望第11舰队离开相模湾,然后联合舰队趁势杀出来。问题是,罗清远的这个决定对白佑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果,白佑彬认为溜出来的只是一支规模很小的舰队,根本不需要第11舰队出手。
  如此一来,白佑彬手里有一艘主力舰,一艘重巡洋舰,六艘轻巡洋舰,十九艘驱逐舰,即便杀来的日本舰队有十多艘,甚至二十艘战舰,也不见得是第12舰队的对手。
  从排兵布阵上看,白佑彬也确实没有考虑过退缩的问题。
  当时,他只是无法肯定日本舰队将从哪个方向杀出来。如此一来,他只能将配有雷达的两艘“主力舰”留在西南面,也就是背对着登陆场的海域。将三艘轻巡洋舰放到北面,将另外三艘轻巡洋舰放到大岛的南面。
  如此一来,不管日本舰队从哪个方向杀出来,都将被雷达探测到。
  雷达至少能够发现三十五公里外的战舰(驱逐舰),对大型战舰(重巡洋舰)的探测距离达到了四十五公里。而白佑彬坐镇指挥的两艘“主力舰”与北面的三艘轻巡洋舰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与东面的三艘轻巡洋舰也只有不到十五公里的距离。
  也就是说,白佑彬有足够的时间强占有利的位置,甚至有足够的时间将舰队集中起来。
  从这一点来看,白佑彬在快速战斗群的日子没有白混。
  至少,作为一名舰队指挥官(按照帝国海军的新建制,分舰队不设司令官,而且当时白佑彬还不是第11舰队的正式指挥官),他至少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敌情做出了初步判断,并且迅速果断的做出了决策,完成了部署。
  这一点,非常像祖寿清。
  后来,很多人甚至说白佑彬是祖寿清的学生,认为白佑彬的很多战术思想都是从祖寿清那里学来的。
  不管白佑彬是不是祖寿清的学生,此时他正面临着人生最大的一场考验。
  二十四岁的海军上校即将以舰队指挥官的身份参加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甚至在很多通俗类海战史书中都找不到的海战。
  也许,几十年后,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场海战。
  可是对此时此刻的白佑彬来说,这场海战将成为他军人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准确的说,这场海战不但将证明他对海军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他引入海军的新技术与新战术的效能,同时还将证明他是否有能力,有资格成为一名真正的舰队指挥官。
  对任何一名海军军人来说,从舰长到舰队指挥官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以往,绝大部分海军军官需要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飞跃,而白佑彬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他能够利用这四年中获得的经验,总结的教训完成这次质的飞跃,成为一名合格的舰队指挥官吗?
  也许,这还得问问他在这场海战中的对手。
第十三章
火中取栗
  “利根”号重巡洋舰上,近藤信竹中将并没有因为开始的突然袭击而有半分的得意。
  相对而言,近藤信竹在日本海军内的名气很大,甚至有传言,其地位超过了同期的高须四郎,仅次于司令官高野五十六。只是,近藤信竹在日本海军的名声却不是很好,而且外界对其了解也不是很多。
  这大概与他变化无常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吧。
  与大明帝国海军一样,日本海军也有两大阵营分明的派系。一派以南云忠一为代表,认为日本有能力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霸主,甚至取代大明帝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另外一派则以小泽治三郎为代表,认为日本不可能战胜大明帝国,应该主动与大明帝国改善关系,甚至与大明帝国合作统治世界。
  相对而言,日本海军中的派系之争只限于南云忠一与小泽治三郎这些“晚辈”。
  即便高须四郎这批比南云忠一、小泽治三郎高两界的海军将领也都有明确的主张,却不会轻易参与派系斗争,更不会明确表明态度。
  相反,近藤信竹却是个另类。
  很多时候,他根本没有派系主张,而是谁对他有利,他就倒向谁。
  很多人因此认为近藤信竹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因为在海军中,只有高野五十六能够使两大派系的将领心服口服。近藤信竹游走于两大派系之间,利用两大派系的矛盾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是想取代高野五十六,又是为什么呢?
  因此,近藤信竹在联合舰队的地位相当尴尬。
  按理说,他的才能不在高须四郎之下,甚至比高须四郎厉害得多。结果,他却没有超过高须四郎,成了第二舰队司令官。
  至于这是不是高野五十六的安排,那就不得而知了。
  名义上,第二舰队也是主力舰队,与第一舰队一样,有四支战队。实际上,第二舰队只算得上是巡洋舰舰队,其四支战队都是巡洋舰战队,而不是战列舰战队。也就是说,第二舰队只是“绿叶”,第一舰队才是联合舰队的绝对主力。
  即便在战争爆发前,第一舰队的第三战队被分给了南遣舰队,第一舰队的实力仍然远在第二舰队之上,而且两大舰队在联合舰队内的地位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此一来,近藤信竹只能屈居高须四郎之下。
  对次,近藤信竹肯定非常不满。
  “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之后,近藤信竹借机发难,指责高须四郎在舰队作战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导致“扶桑”号、“山城”号与“日向”号战列舰,以及“衣笠”号、“加古”号与“古鹰”号三艘重巡洋舰战沉。
  虽然近藤信竹没有将矛头对准高野五十六,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近藤信竹要对付的绝不是高须四郎。说白了,在“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指挥第一舰队作战的不是高须四郎,而是高野五十六。
  相反,近藤信竹指挥第二舰队在达沃湾歼灭了敌人的巡洋舰编队,打击了敌人的登陆场(实际并无多大的效果),并且在后来的“巴西兰海战”中成功掩护联合舰队撤退,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然,近藤信竹赢得了很多人,特别是一帮年轻军官的支持。
  由此可见,近藤信竹确实有取代高野五十六的野心。
  问题是,以他在日本海军中的“形象”,不但没有人支持他,反而导致几乎所有将领全部站到了高野五十六一边,认为近藤信竹在“无理取闹”。
  最终,高野五十六主动向天皇请罪,并且自动降军衔一级。
  随后,永野修身亲自兼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并且授权高野五十六代他指挥联合舰队。
  说白了,高野五十六仍然是联合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也仍然是第二舰队司令官。
  到此,事情也该结束了。可是近藤信竹并不想这么快就认输。
  随着大明帝国进攻日本本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近藤信竹开始鼓吹“海军必胜论”。“雾岛”号重新服役之后,近藤信竹更是坚定的认为,联合舰队拥有主力舰优势,应该主动寻找战机。当然,他说的主力舰包括了“次级主力舰”,也就是重巡洋舰。
  近藤信竹的言论在狂热的年轻军官中很有市场。
  相反,此时高野五十六却开始“闭关”,不但不怎么热心处理联合舰队的事务,甚至还谢绝见客,就连永野修身都很难见到他一面。
  直到四月初,大明帝国开始在琉球岛集结军队与囤积战争物资,情况才出现了变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