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0/1021

  在这方面,弗伦奇做得比较彻底。
  当时,他只直接指挥第31舰队,尼克松中将指挥第32舰队,来自第五舰队的本杰明少将指挥第33舰队,原第三舰队的罗森准将指挥第34舰队。四支舰队中,除了第34舰队单独活动,另外三支舰队都在一起活动,最大间隔距离不超过两百公里,最小间隔距离不小于一百公里。
  在弗伦奇看来,这个编队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舰队的打击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避免整支舰队同时遭到敌人打击,确保在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舰队能够保存下来。
  当然,不能因此说弗伦奇没有信心击败中国舰队。
  要知道,在海战中保存实力,不仅仅为了把战舰带回去,还是为了在遭受敌人打击之后进行反击。
  问题是,珊瑚海上的战局,确实让弗伦奇缺乏信心。
  按照他的要求,在六月十日之前,就应该让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投入使用。现在已经是六月十二日了,不但空军基地没有投入使用,甚至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更不清楚到时候有没有战斗机可派。
  要知道,在六月十一日,美军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与一百六十七架战斗机。
  虽然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即便扣除战报中的水分,也不会少于一百架,但是中国军队当天就补充了损失的战斗机,而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国空军没有得到补充,也不知道能否得到补充。
  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要不了十天,美军就将拼光所有岸基战斗机。
  到时候,就算修复了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也没有任何意义。
  舰队离港之前,弗伦奇就给五角大楼发了一封电报,希望马歇尔上将尽快为澳大利亚增派战斗机。
  可惜的是,弗伦奇得到的答复非常含糊,即暂时没有战斗机可派。
  这怪不了马歇尔,负责调派战斗机的是空军参谋长阿诺德上将,而当时美国空军在所有战场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各条战线都在要求增派战斗机,而西南太平洋本来就不是空军的主战场。
  严格说来,是在进入二零五四年之后,空军才降低了西南太平洋战场的等级。
  当时,马歇尔让弗伦奇自己想办法。
  问题是,弗伦奇有什么办法好想?
  要知道,美国海军根本没有岸基战斗机,舰载航空兵全部在弗伦奇手上,陆战队航空兵的规模又非常有限,而且绝大部分作战部队都在澳大利亚。也就是说,当时能够向澳大利亚增派战斗机的,只有美国空军。
  无法获得更多的战斗机,弗伦奇就只能在别的方面做文章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他率领舰队出发的原因。
  如果岸基航空兵无法夺取珊瑚海的制空权,那就只能出动舰队,通过消灭中国海军舰队来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
  只是,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弗伦奇心里却没底。
  显然,直接前往珊瑚海基本上是送死。就算岸基航空兵能够提供掩护、甚至能够驱逐中国战斗机,在没有新赫布里底群岛掩护的情况下,舰队依然要受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也就极有可能遭到中国舰队偷袭。
  弗伦奇不得不承认,他制订的作战计划派不上用场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选择权
  收到美军舰队离开阿德莱德的消息,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权。
  可以说,准确的情报在这个时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牧浩洋做的前期部署发挥了作用。
  当时,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就在珊瑚海,只是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所罗门群岛之间,没有深入。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弗伦奇从塔斯曼海进入珊瑚海、即从南面直接北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弗伦奇只有一个选择:绕过新喀里多尼亚与新赫布里底群岛,从东面攻击所罗门群岛,然后前进入珊瑚海,全速向西南航行,进入岸基航空兵的掩护区域,等待中国舰队前来决战。
  如果是牧浩洋指挥美军舰队,他就会这么打。
  只是,指挥美军舰队的是弗伦奇,而不是牧浩洋。
  为了安全起见,牧浩洋让龚继飞向珊瑚海南部海域派遣了十二艘潜艇,在新喀里多尼亚与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起了一道潜艇警戒线,用四艘潜艇在新喀里多尼亚与新赫布里底群岛之间的海峡进行巡逻,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斐济群岛则部署了十二艘潜艇,另外安排十艘潜艇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东北方向上巡逻。也就是说,用三十八艘潜艇,封锁了西南太平洋几座主要群岛之间的海峡。
  只要弗伦奇率领舰队前来决战,就不可避免的要经过这些被潜艇监视的海域。
  问题是,这种部署,弗伦奇也能想到,而且他肯定知道,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差不多部署了一百艘潜艇。
  这样一来,弗伦奇很有可能绕更大的圈子,比如绕过斐济群岛。
  事实上,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美军控制着斐济群岛,而且在这里部署了上百架反潜巡逻机,东面的萨摩亚群岛群岛也在美军控制之中。也就是说,如果弗伦奇断定中国海军会动用潜艇监视主要海峡,他就会利用部署在斐济群岛与萨摩亚群岛的反潜巡逻机,在斐济群岛东面开辟出一条安全航道,然后从这边北上,再转向西进。
  针对这一情况,牧浩洋选择了动用岸基反潜巡逻机。
  主要就是,斐济群岛离所罗门群岛超过了两千公里,在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而且离马里亚纳群岛也有五千公里,差不多在战略轰炸机的打击半径之外了,向斐济群岛东面部署潜艇的风险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建立四条潜艇警戒线,已经用掉了三十八艘潜艇。如果让更多的潜艇执行侦察警戒任务,舰队得到的反潜掩护就将降低。显然,牧浩洋肯定不希望舰队在作战的时候遭到美军潜艇偷袭。
  这个时候,牧浩洋有点后悔,没有及时攻占瑙鲁。
  虽然庞跃龙提出过攻打瑙鲁,但是被牧浩洋否决了。主要就是,当时所罗门群岛战役进行得还算顺利,没有必要增加一处必须派重兵防守的地点。随后,等到牧浩洋觉得有必要攻打瑙鲁的时候,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打响了,陆战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动,也就搁置了起来。
  可以说,如果占领了瑙鲁,情况将大不一样。
  比如,可以在瑙鲁部署反潜巡逻机,用来监视斐济群岛北面海域。
  因为波纳佩岛离斐济群岛太远了,所以牧浩洋只能在所罗门群岛部署反潜巡逻机,挤占了有限的地面资源。
  更严重的是,扰乱了前线部署。
  针对这个问题,牧浩洋想到了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空军向所罗门群岛部署战略预警机。
  虽然在搜寻海面目标的时候,战略预警机不比反潜巡逻机出色,主要是战略预警机配备的雷达主要用来搜寻空中目标,对海探测能力不比反潜巡逻机上的雷达好多少,但是在复杂的战场上,战略预警机的任务弹性更加突出,即能同时搜寻海面与空中目标,并且指挥其他飞机活动。
  当然,这免不了要让战略预警机承担巨大的作战风险。
  要知道,战略预警机是空军中,价值最高的作战飞机,造价甚至超过了战略轰炸机。
  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空军总共只有不到四十架战略预警机,美国空军装备的战略预警机也只有五十来架。到二零五四年,中国空军战略预警机的数量增加到一百架以上,而且以每个月四架的速度递增。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略预警机的最大产能了。
  要知道,在各种作战飞机的性能都飞速提升的情况下,空军对战略预警机的性能要求也水涨船高。
  当时,中国空军对战略预警机的需求量高达一百八十架。
  主要就是,在面对众多威胁的时候,预警机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只需要一架战略预警机就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需要好几架。在大陆战场上,空军已经采用了全新的预警机部署战术,由三架战略预警机组成一个机群,其中一架是领队长机,三架预警机呈品字型编队飞行,相隔距离在五十公里到一百公里之间,僚机通过高速战术数据链把探测到的空情信息发给长机,由长机集中处理,然后再把处理后的信息分配给僚机,分别引导最近的战斗机作战。
  该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幅度延伸了被动状况下的探测距离,提高了探测精度。
  说得简单一些,组成编队飞行的战略预警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被动雷达探测基阵。
  实战早已证明,被动雷达是探测隐身飞机的最佳手段。
  只是,在只动用一架战略预警机的情况下,对隐身飞机的最大探测距离很难超过三百公里,而战术上需要预警机提供五百公里左右的探测区域,才能确保己方的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拦截来袭敌机。
  组成了空中探测基阵之后,战略预警机对隐身战斗机的被动探测距离超过了五百公里。
  可以说,正是这一战术上的改变,帮助中国空军牢牢掌握着大陆战场的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问题是,空军对战略预警机的需求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一百八十架只是最基本的数量需求。当时,空军更加需要一种性能先进的战略预警机,而且明确要求这种战略预警机必须配备性能强大的计算机,充当机群的长机,处理海量空情信息。
  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新式预警机以DY-1大型电动运输机为基础,配备了一台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十兆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第一架工程样机已经开始制造,预计能在二零五五年初量产。
  当时,第二种超级战略预警机也在研制之中,载机是DY-2,不但配备了性能更加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还具备了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即其供电系统是一套集成质量为二百二十吨的小型聚变反应堆。
  按照空军的规划,这两种超级预警机将成为未来的空中指挥中心。
  当然,这些都是美好的设想,在二零五四年都没变成现实。
  牧浩洋要求空军向所罗门群岛派遣战略预警机,也有更加长远的考虑,即在接下来的舰队作战中,这些预警机将引导空中战斗。
  当然,在牧浩洋看来,珊瑚海方向上的威胁并不大,美军绕过斐济群岛的可能性最大。
  以美军舰队的航速,也就不过多航行一天而已。
  当然,弗伦奇也有可能采用更加冒险的战术,比如用反潜巡逻机在斐济群岛西面开辟出安全航道。
  还有可能出现更加极端的情况,即美军舰队从塔斯曼海直接北上进入珊瑚海。
  总而言之,弗伦奇有很多选择。
  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选择权在弗伦奇手上,牧浩洋能做的,只是尽量完善部署,然后让龚继飞与佟少云耐心等待。
  接下来的几天里,牧浩洋的判断正在变成现实。
  最明显的征兆就是,美军从六月十四日开始,降低了在珊瑚海上空的作战力度,减少了战斗机的出动数量。可是根据之前统计的战报,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战斗机应该还有一千二百架左右。也就是说,美军还没有丧失作战能力,只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没有继续与中国空军争夺珊瑚海的制空权。
  这个其他因素,显然与正在赶来的美军舰队有关。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如果弗伦奇打算率领舰队杀入珊瑚海,首先就得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空军基地,而美国空军已经尽了全力,仍然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弗伦奇肯定会采取突袭的战术,比如让美国空军全力出动,吸引中国战斗机升空作战,美军舰队则趁此机会发动突然袭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