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9/1021

  当时,牧浩洋还没有采纳佟少云的方案,主要就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缺乏必要的细节内容。
  两天后,军事情报局提供的一份情报,让牧浩洋做出了决定。
  这份情报的主要内容是:一支运载着工程物资与工程设备的船队刚刚离开惠灵顿,正在驶往维拉港。
  有趣的是,李明阳认为美军将加强新赫布里底群岛的防御部署。
  牧浩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中国海军没有必要攻打新赫布里底群岛,在占领所罗门群岛之后,就将进军澳洲大陆。
  在他看来,美军此举,是要修复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美军很快就会向新赫布里底群岛部署岸基航空兵,把新赫布里底群岛打造成珊瑚海的前沿防线。
  显然,这与牧浩洋之前做出的判断完全一致,即弗伦奇正在为进入珊瑚海做准备。
  到此,牧浩洋对西南太平洋上的战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有了新的看法。
  关键就是,美军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做的事,暴露出了美军的阿卡留斯之踵。
  这里,必将成为中国舰队取得舰队决战胜利的突破口。
  六月五日,佟少云把制订好的作战方案发了回来。牧浩洋没有立即签字,而是让几天前才赶回来的周渝生进行审核。当天晚上,牧浩洋给龚继飞与佟少云下了一道命令: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轰炸新赫布里底群岛,重点打击美军的空军基地与防空设施,阻止美军向该地部署航空兵。
  显然,这道命令让龚继飞有点想不明白。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舰队已经摧毁了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美军设施,而且重点打击了空军基地。
  当时,只有佟少云明白牧浩洋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六月六日,第二舰队在到达马基拉岛东面后,开始炮击新赫布里底群岛,而且首先打击了维拉港。
  这个时候,从惠灵顿出发的船队就停在维拉港内,正在卸下运载的货物。
  突然的炮火打击,让美军措手不及。两个小时之内,二十多艘运输船中弹起火,其中大多数当天就沉没了。
  结果是,美军辛苦运来的设备物资大半被摧毁,维拉港也被沉船堵塞。
  要想再次用船队运送物资,美军至少得花好几天清理港口内的沉船,还得同步修复被炮击摧毁的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维拉港将处于关闭状态。
  只是,美军没有放弃。
  六月七日,第一舰队赶到,开始出动舰载战斗机轰炸新赫布里底群岛,并且在当天下午发现,美军正在埃罗芒阿岛上修建简易码头,在附近的浅滩上,至少聚集了十多艘大型运输船。
  事实上,这些运输船就是从维拉港里逃出来的。
  没什么好怀疑的了,美军正在设法使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恢复运作,以便协助舰队作战。
  要知道,在所罗门群岛被中国军队控制后,新赫布里底群岛是珊瑚海外围唯一还在美军控制之下的群岛。
  如果美军想控制珊瑚海,掩护舰队在珊瑚海作战,并且打击进入珊瑚海的中国舰队,就得利用新赫布里底群岛。虽然美军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比起舰队决战,这些损失根本算不了什么。
  到这个时候,牧浩洋已经不再怀疑什么了。
  六月八日,美军第五舰队到达新西兰,在停留了半天后,再次起锚,下一个目的地肯定是澳大利亚。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军第五舰队将去阿德莱德,在这里改编成第三舰队。
  因为弗伦奇在舰队里,所以轮不到尼克松担任舰队司令官。如果一切顺利,改编后的美军舰队将在六月十二日之后出发,三天之后就能到达珊瑚海。也就是说,决定太平洋战局的大决战将在六月十五日之后打响。
  只是,牧浩洋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弗伦奇肯定不会急着出来决战,而会等到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投入使用之后,才会前来决战。
  显然,这就是中国舰队掌握主动权的着手点。
第一百九十一章
舰队出动
  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什么时候能够投入使用,不是由美军决定的,而是由中国军队决定的。
  六月十日,牧浩洋把舰队撤了回来。
  接下来,打击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任务交给了所罗门群岛上的陆战队与航空兵,不再由舰队负责。
  按照海军与空军达成的协议,除了反潜巡逻机之外,海军的所有岸基作战飞机都由空军统一调配。此举不是为了削弱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而是为了减轻作战压力,让海军航空兵能够专注执行特定的作战任务。
  当时,空军在所罗门群岛的十多个机场上部署了大约八百架战斗机。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调用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轰炸机。
  航空兵只是打击新赫布里底群岛的作战力量之一,参与作战的,还有陆战队的两个特种炮兵营。
  当时,为了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陆战队专门组建了两个特种炮兵营。这两个营装备的是由海军提供的大口径线圈电磁炮,使用的也是海军的标准弹药,在使用新式增程弹的时候最大射程达到了一千六百公里。打击新赫布里底群岛,用不着新式增程弹,连老式增程弹都派不上用场,因为所罗门群岛东端的恩德岛离新赫布里底群岛最南端的坦纳岛不到八百公里,普通炮弹就足够了。
  为了把这两个炮兵营送上恩德岛,陆战队花了不少的力气。
  主要就是,恩德岛并非陆战队控制的主要岛屿,没有修建临时码头与野战机场,只能用大型气垫登陆艇把装备送上去。至于运送弹药等物资,主要靠大型登陆艇,然后用两栖战车送往炮兵阵地。
  事实上,让舰炮上岸,也只是权宜之计。
  主要就是,陆战队的大口径电磁炮的射程在四百公里以内,而且发射的炮弹只有几十公斤,威力偏小,对付一般的掩体都很吃力。海军舰炮的射程在八百公里以上,大口径炮弹的质量高达一百多公斤,在使用半穿甲弹的时候,能够摧毁几乎所有浅埋地下工事,打击效果更加明显。
  只是,使用舰炮也很麻烦。
  运送弹药麻烦不说,这些庞然大物还只能固定部署,一门炮需要几十人伺侯,还时常出故障。
  只是,在有更好的选择之前,陆战队也只能将就着用了。
  在航空兵与炮兵的压制下,美军要想修复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空军基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来,弗伦奇就得做出选择了。
  可以说,在摧毁所罗门群岛上的中国航空兵与炮兵之前,美军要么让舰队进入珊瑚海决战,要么放弃在珊瑚海决战的念头。
  只是,打击所罗门群岛,不一定要使用舰载航空兵。
  六月十一日,美军开始反击,主力是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特别是战略航空兵。
  可惜的是,中国军队早就有所准备,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八百架战斗机,正是为了应付美军的反击。
  接下来几天,双方在珊瑚海上空打得异常激烈。
  可以说,舰队决战还没开始,双方的岸基航空兵就首先打了起来,而且都摆出了你死我活的架势。
  这一情况,完全在牧浩洋的预料之中。
  按照他的部署,空军向马里亚纳群岛与东南亚派遣了上千架战斗机,随时都能为所罗门群岛增派战斗机。
  说白了,珊瑚海的空战,就是一场消耗战。
  在这里,经得起消耗的是中国军队,而不是美国军队。
  别的不说,J-33B在转场挂载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从菲律宾飞到所罗门群岛,在空战挂载状态下,也能从印度尼西亚东部或者马里亚纳群岛直飞所罗门群岛,而美军向澳大利亚派遣战斗机,中途至少要降落两次,或者在降落一次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全程飞行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除了补充战斗机,飞行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主战场是珊瑚海,而当时中国海军依然掌握着珊瑚海的制海权,能够动用小型舰艇与潜艇搜救跳伞的飞行员,在空战间隙还能出动海上巡逻机。美军最多只能在空战间隙出动巡逻机搜救跳伞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派舰艇深入珊瑚海。结果就是,跳伞的美军飞行员中,有三分之二当了战俘,被美军救回去的不到五分之一,而中国军队的跳伞飞行员中,大多数都能被救回。
  当时,为了搜救跳伞飞行员,海军还专门在珊瑚海里部署了六艘潜艇。
  要知道,用潜航速度高达四十五节的“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执行搜救任务,效率与安全性比其他舰艇都要高得多。
  可以说,只要珊瑚海的空战持续下去,美军迟早会认输。
  到时候,弗伦奇仍然得在打与不打之间做出选择。
  对此,弗伦奇也有极为清醒的认识。
  六月十二日,改编为第三舰队的美军舰队驶出了圣文森特湾,在进入远海之后,转为向东航行。
  此时,美军第三舰队实际上编为四支舰队。
  以“美利坚”号、“林肯”号、“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是第31舰队,以“埃塞克斯”号、“尼米兹”号与“斯普鲁恩斯”号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是第32舰队,以“哈尔西”号、“杰弗逊”号与“格兰特”号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是第33舰队,而前第三舰队则为第34舰队。
  弗伦奇没有把所有航母都编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三支舰队。
  这么做,算得上是美军在吸取了经验教训后做出的变化。
  之前的几场海战都证明,把航母集中在一起使用,虽然能够提高作战效率,但是有一个限度。如果舰队的规模超过了指挥系统的控制能力,就只会降低舰队的作战效率,还会使舰队更易遭到打击。
  事实上,中国海军早就这么做了。
  当时,第一舰队就分成了三支舰队,只是没有完全拆分,仍然由龚继飞统一指挥,只是各自编队航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