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7/1021

  在大口径线圈电磁炮的输出能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提高炮弹射程,除了改善炮弹的气动外形、降低飞行阻力之外,就只能安装更大的火箭增程发动机,而炮弹总质量不变,弹头质量自然得降低。因为大口径电磁炮炮弹大部分弹道在空气稀薄的亚轨道上,所以改善炮弹气动外形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此一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火箭增程发动机上,以延长中段弹道的长度。
  要想在不降低炮弹威力的情况下提高射程,就得重新设计大口径线圈电磁炮。
  当时,海军已经启动了相关的研究项目,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甚至有能力在年内对大型综合战舰进行改进。主要就是,大型综合战舰上的供电与储电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了余量,能够在不改变基础结构的情况下,把输出电能提高百分之五十。只是,电磁炮的感应线圈得重新设计,以增大输出功率。这样一来,就得让接受改进的大型综合战舰返回造船厂,改装工期在一个月以上。主要就是,除了改进线圈,还得改装对地打击模块的弹药库设置方式,以便携带口径更大的炮弹。
  可惜的是,直到十月底,相关研制工作才完成。
  显然,牧浩洋不会为此耽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他也不可能推迟战役发起时间。
  要知道,何时攻打所罗门群岛,在几个月前就定了下来,而且在十月底,牧浩洋与戚凯威已经就此事达成了协议,还得到了黄瀚林的认同。如果因为改造战舰耽搁一个月,显然无法说服戚凯威与黄瀚林。
  再说了,当时美军还没有相应的大口径电磁炮。
  即便使用射程为一千二百公里的增程炮弹,中国海军也有足够的优势,没有必要急着采用更先进的电磁炮。
  当然,新式增程炮弹也有用武之地,即用来打击没有防护的地面目标,特别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军事设施。
  十一月三日夜间,佟少云指挥的第二舰队就是在全速冲刺五百公里后,在霍尼亚拉北面大概一千六百公里处,炮击了霍尼亚拉港,用大约四万枚新式增程炮弹,把这座所罗门群岛上唯一的大型港口炸成了废墟。随后,第二舰队在第一舰队防空战斗机的掩护下,迅速撤退到了美军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
  接下来几天里,佟少云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即在傍晚全速南下,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炮击所罗门群岛上的重要军事设施,然后在下半夜全速北上,赶在第二天上午离开美军战术战斗机的打击区域。
  对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美军几乎无计可施。
  要知道,仅仅是搜索第二舰队,就需要三个小时以上,然后至少得花两个小时才能发起攻击,而第二舰队的炮击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然后能花三个小时规避两百多公里,避开美军的空中反击。
  撤下去之后,佟少云要做的,就是补充弹药,顺带让官兵休息几个小时。
  白天的打击任务,落到了第一舰队身上。在最初五天里,第一舰队一直在美军战术航空兵打击区域的边缘活动。为此,龚继飞向波纳佩岛派遣了六十架大型加油机,以便支持舰载战斗机返航。
  显然,美军出了动用战略轰炸机,不然没办法进行反击。
  问题是,用战略轰炸机发起反击,肯定收效甚微。
  十一月五日,美军就进行了一次反击,结果战略轰炸机还没升空,龚继飞就接到了军事情报局发来的紧急电报,随即把防空区域扩大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在舰队南面集中了十四架舰载预警机与一百六十八架战斗机。美军的轰炸机还没进入发射导弹的海域,就遭到舰载战斗机拦截。在反击完全失败的情况下,美军损失了一百二十八架轰炸机,还有三十多架轰炸机带伤返航。
  这场战斗,彻底打垮了美军的士气。
  用仍然担任第三舰队司令官的尼克松中将的话来说:此时能够攻击中国舰队的,恐怕就只有宙斯手里的闪电了。
  有趣的是,刚刚晋升为中将的尼克松根本没有考虑到另外一支力量:潜艇。
  当时,对中国舰队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军潜艇。
  十一月五日夜间,第一舰队就差点栽了大跟头。当时,一艘美军攻击核潜艇“静坐”的方式突破了舰队反潜警戒网,最近的时候离“泰山”号不到五十公里,离最近的“黄山”号大概只有三十公里。所幸的是,这艘潜艇的艇长没有决死一搏的勇气,因为在它附近,至少有六艘中国海军的全电动潜艇。结果是,等到第一舰队转向走远了,这艘美军潜艇才向五十公里外,落在最后面的“青城山”号发射了四条重型鱼雷,然后紧急下潜到九百米处,转向逃走了。
  有趣的是,第一舰队根本没有感受到这次鱼雷攻击。
  原因是,当时舰队正在加速,准备回收返航的战斗机,航速很快就达到四十五节,而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在离“青城山”号还有大约十五公里的时候就耗光了燃料,然后沉到了海底。
  这也是前五天,美军发起的唯一有威胁的反击行动。
第一百六十一章
伏击与反伏击
  十一月八日,确定所罗门群岛上的美军空军基地、野战机场与岸防导弹阵地已被全部摧毁之后,龚继飞与佟少云率领舰队南下,正式开始了支持陆战队登陆所罗门群岛的前期火力打击行动。
  之前的五天,都是在为舰队南下做准备。
  这个时候,两支舰队就没有必要分开行动了。只是,佟少云仍然呆在第二舰队旗舰“黑龙江”号上,没有去“泰山”号。
  按照牧浩洋的分工,龚继飞仍然是舰队司令,全权负责作战行动,佟少云得听从龚继飞的指挥,负责炮火打击。
  两支舰队会合,更让美军变得无望。
  要知道,在二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的掩护下,几乎任何空中打击都不大可能对舰队里的航母构成威胁。得到了多达四十七艘反潜战舰的直接保护,还有数量绝对不会少于二十艘的全电动潜艇的暗中保护,美军就算出动所有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攻击核潜艇,也不见得能够有所收获。
  以二零五三年的标准衡量,这几乎是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舰队。
  事实上,这已经反映出,中国海军在对之前的海战进行总结之后,认识到强大的防御手段已经赋予舰队足够的生存能力,也赋予舰队更加灵活的作战选择,没有必要再为舰队可能遭到的打击而选择战术了。
  最直接的战术,就是最有效的战术。
  这次的战术安排,就是让舰队直接杀向所罗门群岛,压垮美军的防御体系,然后护送陆战队上岸。
  结果就是,当天中国舰队就向南航行了一千公里。
  到了十一月九日,佟少云率领第二舰队突前,一直开到离所罗门群岛的舒瓦瑟尔岛不到五百公里的地方才停了下来。
  这下,就算使用普通炮弹,也能打击群岛上的所有美军阵地了。
  当天,在后方待命的登陆舰队离开了阿拉普港,在十六艘反潜战舰的直接掩护下,开赴所罗门群岛。
  这支登陆舰队,实际上是四支登陆舰队。
  除了四十多艘登陆战舰之外,舰队里还有二十艘护航航母、三十二艘火力支援舰与大约八十艘快速运输船。
  严格说来,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分成了四个编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差不多两百艘舰船挤在一起,肯定会出问题,分散成四支各有四十多艘舰船的编队更加合理。
  事实上,这是一个极易受到攻击的目标。
  当时,美军已经知道,中国海军肯定会掩护陆战队登陆,因此留在阿拉普港的登陆舰队肯定会南下。
  结果就是,在十一月七日,美军就在阿拉普港到所罗门群岛的航线上部署了差不多二十艘攻击核潜艇,准备截击登陆舰队。如果不能消灭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打掉运送陆战队的登陆舰队,同样能够阻止中国军队攻打所罗门群岛。要知道,轰炸与炮击再猛烈,最终仍然得用陆战队占领岛屿。
  事实上,美军早就把主要军事设施转移到了地下,而且大部分军事设施的掩埋深度都在五十米以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军事设施的掩埋深度甚至超过了一百五十米,一些关键军事设施的上方还有厚度在五十米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如此坚固的防御设施,足以承受住最先进的钻地炸弹的直接打击。也就是说,中国舰队的轰炸与炮击,只是摧毁了美军的地面防御设施,对美军造成的伤亡并不大。只要中国舰队撤走,美军就能在几天、最多十多天内修复受损的地面设施。
  显然,不出动陆战队,轰炸与炮击只是消耗了美军的工程物资,给美军的工程部队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根本没有其他作用。
  当时,美军对伏击登陆舰队有十分的把握。
  原因很简单,美军已经获得情报,中国海军只出动了十六艘反潜战舰掩护登陆舰队,而且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总共也就只有七十多艘反潜战舰,已经有四十七艘编在了主力舰队里面,还有十多艘在护送运输船队,根本不可能为登陆舰队安排更多的护航力量。至于岸基反潜巡逻机,只要离基地超过一千五百公里,其作战效率就将大幅度降低,而从阿拉普港到所罗门群岛有三千多公里。
  只是,美军并不知道,护卫登陆舰队的不仅仅有反潜战舰,还有四十多艘潜艇。
  全部是全电动潜艇!
  这是自开战以来,中国海军第一次用全电动潜艇为船队护航,也是第一次动用如此多的全电动潜艇执行一个任务。
  虽然两个月前,周渝生就提出用潜艇为船队护航,当时一名海军潜艇部队的参谋还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护航战术,但是牧浩洋没有立即采用,主要是潜艇部队的任务本来就很重,而且实战已经证明,全电动潜艇配合舰队作战的价值非常重大,反而是反潜战舰在舰队作战中的地位比较尴尬。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后来所有反潜战舰都配备了一门大口径电磁炮,使其能在没有反潜任务的时候,能够协助大型综合战舰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甚至能在必要的时候,执行对海作战任务。
  只是这次,牧浩洋没得选择的余地,因为没有多少反潜战舰可用了。
  相反,全电动潜艇到是越来越多,因为建造潜艇的造船厂多得多,而且潜艇的建造周期比反潜战舰短得多。
  用潜艇为登陆舰队护航,既是一个创举、又是一个尝试。
  事实上,当时连周渝生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为此,牧浩洋还做了别的安排,比如动用部署在关岛的反潜巡逻机,为登陆舰队提供两千公里的直接掩护。又比如,让龚继飞的第一舰队在九月十日向北转移一千公里,出动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清理航道。
  显然,牧浩洋严重低估了全电动潜艇的反潜作战能力。
  要知道,登陆舰队的最大速度也就三十节,而伴随航行的运输船中,最快的也只有二十四节,最慢的为二十节。为了让反潜战舰能处于最佳作战状态,登陆舰队的航行速度只有十六节。
  这个速度,是“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的最佳安静航速。
  为什么说是最佳呢?因为就算把速度再降低一些,“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的噪声也不会明显降低。
  当时,参与护航的,还有四艘“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
  这四艘潜艇都是武汉造船厂建造的,在十月下旬交付给海军。按理说,应该进行数个月的海军验收与作战测试。只是战事紧迫,海军改变了验收方式,绝大部分验收工作在舾装期间进行,交付后只进行极限性能测试,即最大下潜深度、最大潜航速度、最大噪声值、最小噪声值等。因为四艘潜艇的官兵早就在模拟设备上进行了训练,而且主要部门人员中有一半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所以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训练。结果就是,牧浩洋决定让这四艘潜艇去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
  也就是说,这是“金枪鱼”级第一次参加实战。
  与“黄貂鱼”级相比,“金枪鱼”级的性能提升极为明显,比如最大潜航速度达到了四十七节,弹药携带量提高了一倍有余,侧舷声纳阵有三块基阵,首部球形声纳阵的直径达到了八米,而且配备了拖拽式声纳。要知道,“黄貂鱼”级因为排水量太小,存在很多遭人诟病的弊病。这些问题,在“金枪鱼”级上基本得到了解决。因此可以说,“金枪鱼”级才是真正按照海军要求建造的全电动潜艇。
  在反潜作战能力上,得益于声纳性能提升,“金枪鱼”级比“黄貂鱼”级提高了两倍。
  当然,后几个批次、以及经过改进的前几个批次的“黄貂鱼”级通过更换推进器、采用第二代燃料电池、配备拖拽式声纳、把鱼雷发射管由艇首移到肋部以便安装直径更大的球型声纳、加装模块化武器舱段等等措施,作战性能也大幅度提升,能够胜任很多必须由“金枪鱼”级才能完成的任务。也正是如此,“金枪鱼”级没有完全取代“黄貂鱼”级,而是形成了高低搭配。这么做,也主要为了避免重复建造,并且让造价相对便宜的“黄貂鱼”级来替代较为昂贵的“金枪鱼”级执行一些低强度的作战任务,如果全部建造“金枪鱼”级,花费将极为可观。
  登陆舰队有备而来,绝不会因为前方有美军潜艇的伏击圈而裹足不前。
  十一月十一日凌晨,第一场伏击战打响。
  八艘美军潜艇围攻了最后方的运输船队,结果只击沉三艘、击伤五艘货轮,美军却损失了六艘攻击核潜艇。虽然美军宣称在战斗中击沉了十八艘全电动潜艇,但是根据中国海军的战报,只损失了四艘全电动潜艇。战斗中,中国潜艇用掉了十多枚拖拽式诱饵,美军显然把击中的诱饵也当成潜艇了。
  晚上,第二场伏击战打响。
  这次,美军的战果更小,损失更大。主要就是,第一舰队已经返回,出动了一百多架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参与反潜作战,被反潜巡逻机击沉的美军潜艇就有五艘,还有七艘美军潜艇被反潜战舰与全电动潜艇击沉,而美军取得的战果只有一艘综合登陆舰受损,两艘运载着主战装备的大型滚装货轮被击沉,以及两艘反潜战舰与三艘全电动潜艇被击沉,还有一艘反潜战舰受损。
  显然,美军潜艇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收获的战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