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1021

  至于防御能力的问题,恐怕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的时候,中国海军都没有找到对抗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的有效防御手段。虽然测试证明,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能够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炮弹,但是拦截效率非常低,价值并不大。事实上,要等到大战末期,随着中国在“重力场技术”上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才能有效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炮弹。
  当然,美国海军并没有放松相关方面的研究。
  以当时的情况,美国海军能做的,就是研制性能更好的末段拦截系统,即采用与中国海军相同的办法来增强拦截能力。
  事实上,当时美国海军还面临着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即其拥有的打击手段,对中国海军的威胁非常有限。
  实战已经证明,中国海军基本上对反舰导弹“免疫”了。
  虽然在理论上,足够多的重型反舰导弹依然对舰队有足够大的威胁,但是这个数量标准已经随着末段防御系统性能提升而水涨船高。以中国海军进行的测试为准,在打击一支由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掩护的航母战斗群的时候,至少需要二千四百枚重型反舰导弹,也就是出动两百架战略轰炸机。即便不考虑轰炸机的作战损失,两千四百枚重型反舰导弹的价值就不比一支航母战斗群低多少。如果算上击沉战舰所需的导弹,那么用重型反舰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更重要的是,反舰导弹性能的提升空间已经不大了,而末段防御系统还在继续改进。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国海军做了预测,认为到二零五五年,反舰导弹对舰队的攻击效率还将降低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到时候要用七千多枚重型反舰导弹,才有可能突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反导拦截网。
  毫无疑问,再富裕的国家,也承受不起如此大的战争消耗。
  要知道,美国在二零五三年生产的重型反舰导弹,总共也就只有五千枚,中国仅有四千多枚。
  事实上,除了反舰导弹,反舰制导炸弹的作战效率也受到了质疑。
  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遭到重点攻击的“华山”号与“恒山”号航母战斗群就顶住了美军的打击,只有“华山”号战沉,而且最后是被潜艇击沉的。如果没有潜艇,“华山”号有很大的把握返回那霸。
  导致反舰制导炸弹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炸弹本身不好,而是飞机突防率低。
  针对打击力欠缺的问题,美国海军多管齐下,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为重型反舰导弹安装动能子弹头,即一枚导弹携带多枚子弹药,在飞行弹道末端,以十马赫以上的速度投掷子弹药,并且通过子弹药上的加速发动机,进一步提高突防速度,从而突破末段防御系统的拦截网。又比如,美国海军高度重视第六代战斗机,即后来的F-51的研制工作,以此提高战斗机的突防效率。
  只是,当时已经有一种较为理想的反舰手段了,即大口径电磁炮的集中炮击。
  实战已经证明,如果数百枚飞行速度在二十马赫以上的大口径电磁炮炮弹同时到达,就能突破舰队的防空反导网,任何一种现有的反导手段,即便是性能强大的末段防御系统也无能为力。
  这下,问题又回到了大口径线圈电磁炮上。
  由此可见,在二零五三年,美国海军的处境非常尴尬。
  也正是如此,在八月底之前,即中国海军恢复了双航母舰队之前,美国海军没有发动有意义的进攻。到了九月份,美国海军更是没有发动进攻的打算。事实上,按照弗伦奇提出的战略规划,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即大部分“芝加哥”级巡洋舰换上了线圈电磁炮,美国海军才会主动出击。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以防御为主。
  问题是,防御战本身就是被动的,无法自主选择战场。
  弗伦奇能做的,就是指望中国海军攻打所罗门群岛,在这里浪费掉几个月。
  为此,弗伦奇在四月底就提出,应该增强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部署,并且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轰炸力度。为了说服马歇尔上将,弗伦奇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让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海军很有可能在年内攻打夏威夷群岛,而美军根本没有把握守住。
  可以说,弗伦奇的这个“建议”,改变了大战进程。
  要知道,在弗伦奇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美国与俄罗斯已经在出兵大陆战场的问题上进行谈判,在美国暂时不肯动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卢卡斯已经答应俄罗斯总统,派遣战略轰炸机参战。
  也就是说,当时美国正准备向俄罗斯部署战略轰炸机。
  如果采用弗伦奇的建议,那么美国空军就得把大批战略轰炸机留在澳大利亚,缩小在大陆战场上投入的力量。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在大陆战场上投入一千五百架轰炸机,并且辅以一千架战斗机,肯定能够产生决定性影响。别的不说,中国陆军拉得过长的战线,就能使防御变得无从谈起。
  事实上,随后正是美国空军的强大支持,才使俄罗斯坚持到了二零五四年底。
  可惜的是,在美国的战略体系中,澳大利亚的重要性不亚于俄罗斯,夏威夷群岛的重要性更是在俄罗斯之上。
  要知道,过了夏威夷群岛,就是美国本土了。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夏威夷群岛落入中国手里,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能长驱直入,对美国进行战略轰炸。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没有选择的余地。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才决定攻打所罗门群岛,先收拾澳大利亚。
  对弗伦奇来说,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海军已经找上门来,美国海军却没有与之交战的能力。
第一百三十三章
疏忽大意
  八月二十八日,到达密克罗尼西亚的登陆舰队全面展开,在当天就控制了大部分有人定居的岛屿。因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没有参战,而且早已宣布保持中立,所以中国军队只是临时驻扎。
  所幸的是,密克罗尼西亚没有军队,只有一支人数不到五百的警察部队,而且分布在大大小小数十个岛屿上。
  为了避免外交上的麻烦,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总领事在二十七日就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中国军队提供便利,而中国将承担所有驻军开支,并且补偿密克罗尼西亚因此受到的损失。
  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密克罗尼西亚当局别无选择。
  二十八日上午,密克罗尼西亚宣布为不设防国家,同时宣称继续保持中立。
  事实上,这个时候,中国陆战队已经登上了该国的好几座岛屿,并且收缴了警察的枪支弹药。
  当天下午,第二舰队已经穿过密克罗尼西亚,驶往俾斯麦群岛。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第二舰队将在俾斯麦群岛东北方向上巡逻,第一舰队则留在后方大约八百公里处。如果美军主动前来决战,将首先与第二舰队遭遇,无法对第一舰队构成严重威胁。
  当天,牧浩洋收到军事情报局的情报,美军第五舰队的三艘航母已经到达圣迭戈。
  也就是说,在大洋上活动的,只有美军第三舰队。
  到了当天晚上,佟少云少将也收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即美军第三舰队出现在了切斯特菲尔德群岛,并且正在向北航行。几个小时后,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证明了美军第三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
  最先发现美军第三舰队的是一艘在珊瑚海活动的潜艇。
  这艘“黄貂鱼”级全电动潜艇以阿纳塔汉岛为基地,在八月十六日出发,前往珊瑚海执行破交任务。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就算顺利突破了美军设在所罗门群岛的反潜封锁线,进入了珊瑚海,也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因为在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里有上百艘美军的反潜舰艇,还有上百架反潜巡逻机。更要命的是,即便走最短航线,“黄貂鱼”级在珊瑚海里的活动时间也只有一周。也就是说,在巡逻一周之后,就得再次突破美军的反潜封锁线,返回阿纳塔汉岛。
  当时,去珊瑚海被中国潜艇艇长当成“魔鬼任务”。
  只有胆子最大、最不怕死的艇长才愿意执行这样的任务。
  毫无疑问,风险多大,回报就有多大。
  八月二十六日,这艘名为“淡水鳐”号的潜艇就进入了珊瑚海,而且在当天就击沉了三艘小型货轮,在二十七日攻击了一支美军船队,击沉了其中两艘。为了规避美军的反潜舰艇与反潜巡逻机,“淡水鳐”号没有向北航行,而是一反常态的向南航行,在二十八日上午来到切斯特菲尔德群岛西面。这里已经是珊瑚海南部了,再往南就是塔斯曼海。“淡水鳐”号剩下的电能,也只够其返回阿纳塔汉岛。
  也就是在“淡水鳐”号准备返航的时候,遭遇了北上的美军舰队。
  因为电池所剩电能不多,根本不足以进行快速战术规避,所以“淡水鳐”号没有立即发出电报,而是等到美军舰队走远了,才在当天下午发出电报。随后,这艘潜艇就踏上了返航的旅途。
  事实上,当时美军也截获了潜艇发出的电报。
  只是,尼克松少将没有做任何特殊安排。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也许是中国潜艇从来没有出现在这片海域,而且美军截获的电磁波信号非常微弱,所以尼克松少将觉得不是太大的问题,也就没有派遣反潜巡逻机去搜寻那艘潜艇。
  事实上,“淡水鳐”号的电报不是发给阿纳塔汉岛的,而是发送给中国驻新喀里多尼亚领事馆,再由外交部转发给海军司令部。要知道,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的海外属地,而法国仍然是中立国。
  也正是如此,“淡水鳐”号使用的是短程通信电台,而不是长途通信电台。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国已经知道,法国在暗中放水,即允许中国驻新喀里多尼亚领事馆从事破坏其中立地位的事情,比如帮助潜艇转发电报等等,而且美国国务院已经向法国当局发出了外交抗议。可有趣的是,这些事情并没通报给五角大楼,即美国军方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务院没有通报五角大楼,主要是担心美国军方以此为借口出兵新喀里多尼亚,从而让法国倒向中国。要知道,美国军方制订的第一份战争计划中,就提到了新喀里多尼亚,而且在二零五二年,乔丹上将还多次提出控制新喀里多尼亚,完善西南太平洋上的防御部署。只是当时乔丹上将盯着冲绳岛,没有太多的考虑战略防御问题,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当然,责任也不全在美国国务院。
  要知道,在占领了阿纳塔汉岛之后,中国海军就开始向珊瑚海派遣全电动潜艇,而且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仅被击沉的美军运输船就超过了三十艘,已经引起了美国军方重视,而且美国海军通过对中国潜艇发出的电报,判断出这些电文是发给附近的某座电台的,而最有可能的就是新喀里多尼亚领事馆。问题是,美国海军并没对此产生重视,甚至认为这不过是中国潜艇的电台不大可靠。
  可见,美国海军有多么大意。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能证明尼克松少将太疏忽大意了。
  当天上午,也就是被“淡水鳐”号发现后不到两个小时,美军第三舰队遇到了一艘悬挂法国国旗的货轮,而且这艘货轮正驶往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船上运载着在帝力港装载的货物。
  按照美国海军的交战规则,如果遇到敌对国、或者是亲敌对国国家的船只,除了直接击沉之外,就是俘获,并且安排人员押送船只去美军控制的港口,在不影响舰队作战之后才能放行。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已经扣押了十多艘法国籍货轮,只是最后都放行了。
  因为这些事情,法国已经多次向美国提出抗议,即美军没有任何理由在公海上扣押法国的非武装商船。
  按理说,尼克松应该扣留这艘法国货轮,然后将其押往布里斯班,等到第三舰队完成作战任务后再放行。可是尼克松没有这么做,只是派遣陆战队登上货轮,检查了货物,确定运载的是棕榈油后就放行了,因为在美国当局的战时禁运清单中,棕榈油属于民用物资,不在禁运范围之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端错误的决定。
  这艘名为“阿瓦隆”号的货轮,实际拥有者是中国航运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帝力到努美阿的航线上执行侦察任务,当时船上有四名东帝汶的海员,只是这四名海员的真实身份都是军事情报局特工。
  结果就是,“阿瓦隆”号在下午一点就发出了电报。
  有趣的是,美军第三舰队也截获了“阿瓦隆”号发出的电报,而且经过对比,基本上可以肯定用的是中国情报机构的密码。虽然无法破译,但是至少可以肯定,“阿瓦隆”号是一艘商业间谍船。可是到这个时候,尼克松都没有采取行动,不但没有派战舰把“阿瓦隆”号追回来,审讯船上的谍报人员,甚至没有改变舰队的航向,只是让参谋把这件事记在了航海日志里面。
  到这个时候,美军第三舰队的行踪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
  根据潜艇与间谍船提供的情报,美军第三舰队正在驶往所罗门群岛,目的地很有可能是霍尼亚拉。因为舰队里没有运输船只,附近也没有运输船队,所以可以断定,美军第三舰队执行的不是护航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