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1021

  此外,“泰山”级的第二批,即“黄山”号、“庐山”号、“峨眉山”号与“青城山”号已经完成了海试,预计在八月底就能进行海军验收测试,最迟也能在十月份服役,而还在维修的“嵩山”号也预计在十月份归队。
  也就是说,到十一月,中国海军就将拥有七艘超级航母。
  更重要的是,配套战舰也将在十月份到位,包括十六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与二十艘“威海”级反潜战舰。
  事实上,护航战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组建航母战斗群的最高标准。
  说得直接一点,在组建七支航母战斗群之后,还多出了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六艘反潜战舰。
  除了战舰,征用的商船也改装了五十多艘,其中有十六艘护航航母。
  因为“泰山”级航母的建造规模没有扩大,或者说没有像想像的那样扩大,所以海军对八艘护航航母做了特殊改进,各安装了一部电磁弹射器,使其能够搭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舰载战斗机。
  按照牧浩洋的规划,这八艘护航航母将编入登陆舰队,充当“两栖攻击舰”。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登陆舰队能够从护航航母那里得到空中支援,不再需要舰队伴随作战。
  这些舰船都能在年底交付海军。
  摆在牧浩洋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眼前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以及规模已经达到八支的登陆舰队?
  答案很简单: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新的攻势。
  只是,留给牧浩洋的时间窗口只有几个月。
  六月底,美国海军接收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航母战斗群的规模恢复到六支。虽然从总体战斗力上看,美国海军处于下风,但是到二零五四年初,美国海军将获得第三批“美国”级航母,而且数量是六艘。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第三批“泰山”级要到二零五四年底才能交付。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二零五四年三月,中国海军就将丧失兵力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牧浩洋打算在海洋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就得在二零五三年三月之前取得实质性胜利。
  问题是,戚凯威正在大陆战场上策划大规模进攻。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冬天不益在俄罗斯发动进攻,但是戚凯威认为,在冬天发动进攻更能达到战略突然性。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已经解决了寒带冬季作战服的问题,而且不存在装备使用的问题。如此一来,戚凯威就决定在冬季发动一次进攻,夺取伏尔加河东岸,即里海北部地区,以便在二零五四年开春的时候渡过伏尔加河,向俄罗斯的欧洲腹地发动一次决定性的战略进攻。
  显然,牧浩洋不能指望陆军了。
第一百三十章
进攻方向
  事实上,在怎么打的问题上,牧浩洋与周渝生之间都有分歧。
  在周渝生看来,因为兵力不足,特别是没有得到陆军的支持,根本不具备攻打澳大利亚的能力,也就没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开辟新的战线,而是应该沿着已有的进攻路线,向夏威夷进军。
  当然,周渝生的主要观点是:借助攻打夏威夷群岛,打一场决定性海战。
  说得简单一点,登陆为辅,海战为主,战役的主要目的是在夏威夷群岛海域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如果能够实现作战目的,意义将十分重大。
  当时,大部分海军将领都支持周渝生,连龚继飞中将(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后晋升)与佟少云少将(在密克罗尼西亚海战中指挥南下的侦察编队,当时是海军上校)都认为,应该以打击美国海军舰队为主。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完全支持周渝生。
  事实上,连龚继飞与佟少云都有不同的见解。
  原因很简单,此时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经拆分成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第三舰队部署在澳大利亚,以“列克星敦”号、“肯尼迪”号与“华盛顿”号为核心,但是没有进入印度洋,主要在塔斯曼海活动,掩护从澳大利亚东部港口前往所罗门群岛的海军运输船。第五舰队部署在珍珠港,由“罗斯福”号、“福莱斯特”号与“林肯”号三艘刚服役的“美国”级航母为核心,还在进行必要的作战训练,并且经常性的前往美国西海岸的海军基地,顺带掩护过往船队。
  有趣的是,担任第三舰队指挥官的是尼克松少将。
  别忘了,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还是准将的尼克松就是第三舰队司令官,而现在他已经是少将了。
  指挥第五舰队的仍然是弗伦奇上将,他也同时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官。
  这个部署,足以说明美国海军的战略,以及美国海军对战局的判断,即中国海军将进军西南太平洋,所以美国海军把速度较慢的三支航母战斗群放在澳大利亚,速度较块的三支航母战斗群留在夏威夷。如此一来,只要中国海军进军西南太平洋,第三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退守塔斯曼海,等待第五舰队前来支援。从时间上看,第五舰队能够在五天内赶到,而第三舰队依托岸基航空兵,坚持五天不是大问题。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攻打西南太平洋,很有可能遭到美军夹击。
  针对这个问题,龚继飞认为,应该首先南下干掉第三舰队,再杀个回马枪,干掉前来支援的第五舰队。
  佟少云却持相反意见,即认为应该直接进军夏威夷,干掉第五舰队。如果第三舰队前来支援,就回头收拾第三舰队。如果第三舰队见死不救,则假戏真做,动用陆战队夺取某座岛屿。
  显然,龚继飞的观点更贴近周渝生的主张。
  虽然看上去,佟少云更加支持周渝生,即把重点放在夏威夷群岛,但是在本质上,佟少云并不反对打一场登陆战役。
  事实上,进行登陆作战正是牧浩洋的主张。
  不同的是,牧浩洋没有把登陆地点选在夏威夷,而是选在了所罗门群岛。
  看得出来,四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牧浩洋没有以权压人,而是进行了非常公开的讨论,并且非常重视其他人的意见,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牧浩洋看来,把重点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有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理由,那就是澳大利亚是对中国本土、以及东方同盟集团绝对防御圈构成直接威胁的头号因素,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消除这个威胁。
  事实上,这已经超出了军事范畴,属于政治问题了。
  当时,美军在澳大利亚部署了一千多架轰炸机与近两千架战斗机,还有数百架各类支援性飞机。也就是说,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空中力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空军的四成,而且这里离中国本土也就只有三千公里。
  虽然从二零五三年五月开始,美国不再对中国本土进行骚扰性轰炸,但是数千架美军战机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变本加厉的轰炸东南亚国家,甚至长途奔袭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炸毁了一些军事设施。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东南亚与南亚盟国已经怨声载道了。
  仅在七月份,牧浩洋就参加了十一次外交会议,向盟国外交官员说明战局,让盟国相信中国的战略规划是在保护它们的利益。
  问题是,仅仅说大话,肯定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想稳住盟国,就得做一些脚踏实地的事情,比如消除盟国受到的威胁。
  结果就是,在七月底的时候,黄瀚林曾经暗示牧浩洋,应该在西南太平洋上采取必要的行动。
  有趣的是,黄瀚林没有把话挑明。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与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的进攻部署有关,即黄瀚林不希望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影响到大陆战场。说得直接一点,黄瀚林的意思,就是让牧浩洋采取一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行动,以便安抚东南亚与南亚国家。至于实质性的战略进攻,恐怕黄瀚林根本不会答应。
  问题到了牧浩洋这里,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如果只是象征性的进攻,那就只有政治意义,没有军事价值。作为军人,牧浩洋最反感的就是让军人为了政治目的而流血牺牲,哪怕战争本身就是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在战术层面上,也应该尽可能的使作战行动具有军事价值。如果仅仅为了政治目的,牧浩洋更愿意让空军挑重担。
  明白这些之后,也就不难明白,牧浩洋想打一场什么样的仗了。
  攻打所罗门群岛,肯定有非常显著的政治意义,因为这可以看成是中国进军西南太平洋的第一步,或者说是攻打澳大利亚的前奏。对东南亚与南亚地区的盟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行动,足以让它们相信,中国正在为盟国奋战,而且有足够的决心与毅力消除盟国受到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这也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军事价值。
  不管今后是否通过所罗门群岛进军澳大利亚,美军都不可能回避,因为所罗门群岛是澳大利亚的门户,也是整个西南太平洋的门户。如果所罗门群岛被中国军队占领,中国舰队就能自由进出珊瑚海,轰炸澳大利亚本土,而且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中国战机能够更加便捷的轰炸澳大利亚。除此之外,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潜艇、哪怕是全电动潜艇,都能到塔斯曼海活动一个月以上,而塔斯曼海是美国到澳大利亚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数百艘船只通行。
  可以说,只要丢掉了所罗门群岛,美军就肯定会丢掉澳大利亚。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日本就在所罗门群岛鏖战一年多,最终在这里挡住了日本的扩张步伐。当时,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与中途岛海战,共同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转折点。
  事实上,从美军的部署也能看得出来,美军会不惜代价守卫所罗门群岛。
  要不然的话,美军没有任何理由把三支航母战斗群派给第三舰队。
  更重要的是,从四月底开始,美军就在加强所罗门群岛的防御部署,到八月,美军已经在所罗门群岛上部署了六个陆战师,修建了四座大型机场与十多处野战机场,还构筑了极为完善的防御工事。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到七月底,美国向所罗门群岛运送了一千二百万吨水泥与四百万吨钢材,动用了近一万人的工程队伍,以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霍尼亚拉为中心,构筑了三道防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动用的工程物资,足以修建一座规模为二十万人的中等城市。如果用来修建防御工事,足够把瓜达尔卡纳尔岛变成一座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能够容纳十万以上守卫部队的巨大堡垒。
  当然,这还没完。
  军事情报局已经发出警告,美国很有可能向瓜岛运送了一座小型聚变反应堆,而且在岛上修建了一座掩埋深度超过一百五十米的地下发电站,从根本上解决了供电问题,也为今后部署远程电磁炮打下了基础。
  更要命的是,美军在运送了如此多的工程物资之后,不可能不向岛上运送作战物资,特别是弹药、燃料、食物、药品等等。以美军的运输能力,这显然不是问题。也就是说,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守军有足够的给养。
  果真如此的话,就不可能像攻打马里亚纳群岛那样攻打所罗门群岛。
  原因很简单,美军囤积了能够用上好几年的物资,而且有足够的电能供应,封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那么,也就只能强攻所罗门群岛,准确的说是强攻瓜达尔卡纳尔岛。
  事实上,这正是牧浩洋最担心的问题。
  别忘了,他的时间窗口只有三个月左右。如果在三个月内拿不下所罗门群岛,就会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而且还得面对获得了六艘超级航母的美国海军,也就有可能丢掉制海权,从而输掉这场战役。
  面对这个问题,牧浩洋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打这场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