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7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1021

  问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像预想的那样到来。
第一百二十八章
欧洲联邦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世界变得更不太平。
  前面已经提到,在这场战争中,受刺激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欧盟。战后不久,法国与德国就开始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并且拉拢了意大利,组成法德意三驾马车,向其他成员国施压。
  只是,动作最快的并非欧盟,而是俄罗斯。
  二零四六年三月一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总统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俄白合并协议》,白俄罗斯正式放弃独立地位,成为俄罗斯的特殊加盟共和国,保留包括国防力量在内的、除外交之外的所有自治权。
  此事,开启了俄罗斯在独联体内吞并行动的序幕。
  白俄罗斯重归俄罗斯怀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从历史上看,白俄罗斯本来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被割让给德国,后来又部分割让给波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基本上具备后来的规模。
  在经济上,白俄罗斯早已纳入大俄罗斯范畴之内。
  别的不说,白俄罗斯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八来自俄罗斯、天然气为百分之八十、粮食为百分之六十四,此外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占到了白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俄罗斯还是白俄罗斯的第一大出口国。在基础工业领域,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加密切,几乎所有大企业都与俄罗斯有关。此外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两国也有共同基础,不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白俄罗斯一直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内的最大支持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白俄罗斯被俄罗斯当成了向其他独联体成员国进行宣传的典范,因此肯定会重点扶持白俄罗斯。
  对欧盟来说,这又是一个天大的刺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再怎么强大,都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暂时对欧盟没有构成直接威胁,美国也在大西洋彼岸,与欧盟没有直接厉害冲突,而俄罗斯就在欧盟身边,冲突与争端在所难免。
  面对壮大的俄罗斯,欧盟不可能不提防。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不仅仅吞并了白俄罗斯,还在向其他独联体国家施压,甚至与美国越走越近。
  在法德等欧洲大国看来,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要知道,在过去五十年里,欧盟已经完成了东扩行动,不但吸收了众多美苏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还吸纳了向拉托维亚、爱沙尼亚与斯洛文尼亚这样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已经走到了俄罗斯的大门外。如果俄罗斯统一了整个独联体,欧盟与俄罗斯的缓冲区就将完全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中。
  结果如何,任何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想得到。
  在谁是欧洲霸主的问题上,欧盟肯定会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
  除此之外,随着俄罗斯发展壮大,法德等国在欧洲的核心地位肯定会动摇,而欧洲一体化就将成为空谈。
  摆在欧盟国家面前的现实就是:要么尽快实现一体化,要么永远四分五裂。
  受此影响,在二零四七年初,法德两国率先就组建欧洲联邦政府的事情进行谈判,随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进来。
  按照法德意的设想,欧洲联邦将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在这个“欧国”中,各个欧盟成员国都是联邦主体的一部分,保留绝大部分自治权,只是必须遵守联邦宪法,联邦政府掌握外交、国防等权力,联邦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而联邦政府首脑则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主要官员也由议会选举产生。
  很明显,这不是最终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德意提出的“欧洲联邦”,是一个介于联邦与邦联之间的,较为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只是在欧盟的基础上迈进了一小步,各个联邦主体依然拥有足够大的自治权,而联邦政府的地位并不高。
  可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也就不可能有下一步。
  要知道,在罗马帝国完蛋之后,欧洲的分裂局面已经维持了近千年,要想在短期内让各个民族统一到一个政府之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没有来外界的压力,欧洲至少需要两百年才能实现统一。
  在外界的压力下,欧洲的统一步伐已经快了许多。
  二零四七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刺激了欧盟,并且帮助法德意赢得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朋友”。
  这就是,当年四月份,中国国防部长率团访问阿根廷,与阿根廷当局签署了一份总价值近三千亿元的军火贸易合同。
  严格说来,这次外交访问的级别并不高。
  要知道,在中国主导国防工作的不是国防部,而是总参谋部,一直是由总参谋长代表军方进行对外访问。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笔军火贸易合同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原因很简单,当时签下的只是意向合同,要到二零四九年,阿根廷当局才会决定是否签署正式合同,然后要到二零五零之后才会正式执行,三千多亿元的贸易额,将在今后十年之内才能陆续实现。也就是说,要到二零六零年,这笔合同才能完成,而到时候阿根廷从中国购买的军火,恐怕已经过时了。
  问题是,这依然让英国感受到了威胁。
  要知道,在南美地区,阿根廷基本上没有潜在敌国,与智利的纠纷早已解决,与巴西的纷争也不至于动武。作为偏安一隅的国家,真正让阿根廷有理由扩充军备的就只有悬而未决的马岛纷争了。
  在英国看来,阿根廷扩充军备,就是为了夺回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
  问题是,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不是六十多年前那支海军了,根本不具备在南大西洋上击败阿根廷的实力。
  别的不说,马尔维纳斯群岛离阿根廷本土只有几百公里,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这也许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险,可是在二十一世纪四零年代,任何一种还能飞上天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一千公里以上。也就是说,阿根廷根本不需要与英国拼舰队实力,只需要打造一支足够强大的空军,就能迫使英国认输。
  可惜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根本飞不了这么远。
  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必须单独作战,而在只有两艘航母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
  说得直接一些,只要军火贸易兑现,阿根廷就有能力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
  当时,英国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美国求援,希望美国能够管好自己的后院。
  为此,美国也尽了全力,比如在当年年底,策划了针对阿根廷总统的刺杀行动,希望以此阻止阿根廷扩充军备。可惜的是,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阿根廷总统不但没死,还决定尽快从中国引进武器装备。
  结果就是,二零四八年初,阿根廷就获得了第一批J-31A型战斗机。
  这里的“A”不是批次编号,而是国家代号,即针对阿根廷的改进型,以适应阿根廷空军的作战需求。
  对英国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
  要知道,J-31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达到了五代半水准,比F-44还要先进一些,比皇家海军的舰载战斗机更是先进了整整一代半。虽然J-31A做了简化,以降低采购成本,让阿根廷空军买得起,但是相对而言,这批战斗机仍然助长了阿根廷的底气,让阿根廷有胆量给英国制造麻烦。
  发展到这一步,英国必须考虑战争问题了。
  当然,在二零四八年,阿根廷还没有打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实力,因为在当年交付给阿根廷空军的J-31A只有十二架,而且飞行员的训练工作要到二零四九年才能完成,第二批交货时间订在二零四九年底。以这个速度,最快也要到二零五零年底,阿根廷空军才能获得四十八架J-31A。
  除了J-31A,阿根廷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J-22了。
  也就是说,以阿根廷空军的扩充速度,恐怕到了二零五零年底,也不见得有能力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问题是,英国人没有这么理智。
  二零四八年初,英国当局就考虑过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彻底摧毁阿根廷的军事基础设施,使阿根廷的武装力量倒退十年以上。
  只是,英国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执行这样的战略打击任务。
  当时,英国想到的仍然是美国,即希望美国出面,协助英国皇家海军作战。
  可惜的是,这次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绝对不会在阿根廷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帮助英国打击一个拉美国家。美国的理由也很充分,即英国不可能凭借对未来的判断而悍然对阿根廷发动战争。从本质上讲,美国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后院安定。开了这个先例,恐怕所有拉美国家都会倒戈反美。
  问题是,英国并不理解这一点,甚至认为被美国出卖了。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二零四八年四月份,英国首相紧急访问了巴黎与柏林,向法国与德国求援。
  到这个时候,向左还是向右,对英国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积极外交
  面对这个天赐良机,法国与德国表现得非常积极。
  当时,法国总统就表示,只要英国愿意,法国会考虑与英国组建联合舰队,共同维护欧洲的利益。随后德国总理也做了类似的表态,并且愿意在欧洲舰队的建设上做出更加重大的贡献。
  几个月后,法德意三国政府首脑在罗马签署了一份协议,对欧洲舰队的建设工作做出了明确分工。
  按照这份协议,德国将被允许建造排水量在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
  说白了,就是超级航母。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没有德国参与,欧洲在超级航母上肯定很难取得成果,因为德国是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当然,这也不能否认法国与意大利的贡献,毕竟法国是欧洲大陆国家中唯一装备了常规航母的国家,而意大利也有着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两国的海军都比德国海军强大得多。
  当年年底,法德意三国最大的六家造船厂就组成了“欧洲舰船联盟”。
  二零四九年初,法德意三国议会批准了分工建造超级航母的提案,只是对协议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按照新的协议,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将由欧洲舰船联盟负责,各主要部件的建造工作由三国企业承担,组装工作则分别在法国、德国与意大利进行。为此,法德意三国议会还批准了扩大造舰规模的提案,法国将把大型船台增加到四座,德国与意大利各三座,在二零五二年之前,达到能够同时建造十艘超级航母的水平。随后,三国议会还各自批准了海军基地的扩充提案。
  可以说,这是欧洲国家开始扩充海军规模的标志性事件。
  二零四九年底,欧洲舰船联盟就向法德意提交了超级航母的设计方案,并且根据三国海军的具体需求,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一年之后,法国首先动工建造其海军史上第一艘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超级战舰。
  从技术上讲,法国航母如同法国汽车一样,很有特色。单纯从电子设备来看,法国航母肯定是世界第一,其中很多都比中美同期建造的航母先进得多。可是在其他方面,法国航母就没有这么突出了。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都造不出小型聚变反应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