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1021

第三十六章
负担
  说服菲律宾总统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北京时间两点,杜小蕾在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中国只承认菲律宾的民选政府,将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共同努力帮助菲律宾恢复国内秩序。
  与此同时,菲律宾总统在大使馆宣布,已经争取到了中国的支持,并且在充分尊重与承认中国主权要求的基础之上,获得了中国的政治承诺,他依然是菲律宾民选总统,依然是菲律宾的最高领导人。
  事实上,在此之前,菲律宾总统就与黎平寇签署了《中菲南沙与南海主权争端和平解决协议》,菲律宾总统正式承认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与南海主权,并且将把控制的岛礁移交给中国。
  在全球新闻媒体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国的军事行动就开始了。
  当天下午,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中国陆战队的特种部队在舰队的支持下,夺回了被菲律宾侵占的十多座岛礁。因为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所以菲律宾守军没有抵抗,中国军队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收回了所有岛礁。岛上的菲律宾官兵全部被押上了一艘登陆舰,他们将安置在永兴岛上,等到菲律宾的国内局势稳定之后,再根据中菲双方达成的协议,交还给菲律宾当局。
  当然,菲律宾总统的动作也很快。
  在发表了声明之后,他就在大使馆组建了流亡政府,任命驻华大使为菲律宾外长,全权负责与中国的外交工作。
  下午四点过,菲律宾总统搭上了飞往河内的专机。
  按照安排,他将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紧急访问,努力争取支持。
  当然,这根本不是问题,在中国表明立场之后,没等菲律宾总统到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均先后表示,只承认菲律宾的民选政府,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不具有合法性,没有资格代表菲律宾。
  在这几个小时内,美国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北京时间晚上九点,即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上午八点左右,美国国务卿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美国将采取实质性行动,帮助菲律宾恢复国内秩序,但是没有在政治问题上表态。
  在这个时候,美国也没有办法表态。
  作为民主国家,美国不可能承认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也就无法否认民选政府的合法性。可问题是,菲律宾总统已经倒向中国,如果继续承认民选政府,美国将永远失去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盟国。
  从政治上讲,美国只能这么做。
  当然,接下来,美国肯定会出兵菲律宾,平息军事政变,然后举行全民大选,产生新的民选政府来代替原政府。
  这个时候,外交场就是中美对抗的主战场。
  当天晚上,在越南发起的“东南亚国家紧急会议”上,由越南提出的“联合平息菲律宾国内动乱行动方案”,在新加坡投了弃权票之后,得到了其他国家的一致支持,即由东南亚国家出兵帮助菲律宾平息军事政变。在随后的表决中,由马来西亚提出的“涉外行动请求方案”也获得了通过,即东南亚国家集体出面,向中国发出请求,由中国在军事行动上提供援助。
  虽然东盟已经名存实亡,但是这两项决议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在决议获得通过后,菲律宾总统发表了一篇言辞激动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东盟各国的正义立场。
  可以说,美国在外交上再次慢了半拍。
  在东南亚国家表态后,菲律宾国内形势发生了转变。
  除了在当天下午表示支持阿基诺的三支部队之外,菲律宾国防军的其他部队均先后表示继续效忠于原总统。
  当天晚上,叛军与政府军在马尼拉郊外激烈交火。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因为大量饥民涌入马尼拉,大部分又聚集在郊区,所以导致了极为惨重的平民伤亡。
  到了二十三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请求做出了正式回应,即在承认菲律宾民选政府的基础之上,将积极支持东南亚国家的集体决定,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依然号召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按照中国的提议,越南外长在当天正式发出呼吁,要求菲律宾叛军与政府军停火,并且开放马尼拉等主要城市,让东南亚国家联军进驻菲律宾,负责维持社会秩序,并且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菲律宾总统也在当天宣布,将赦免除主要将领之外的叛军官兵。
  只是,这些行动都没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当天,由阿基诺指挥的叛军击溃了政府军,并且攻占了奎松城。政府军在战线彻底崩溃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数十公里。
  可以说,叛军的优势非常明显。
  这也可以理解,叛军主力是马尼拉卫戍部队,其武器装备的质量、官兵素质在菲律宾陆军中都是最高的,而仍然效忠于总统的政府军基本上都是二线部队,基层官兵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
  这一情况,与菲律宾总统在国内推行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在过去三年间,菲律宾总统的主要国内政策就是消除贫富差距,采取的手段包括减免农业税收、为贫民提供社会保障、全面推广义务教育、建立全国性医疗保障体系、向富裕阶层征收高额个人所得税与财产税、提高奢侈品与高端消费品的商业税、打击垄断企业、建立公正的司法体系等等。这些政策在保护了贫民利益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富人、特别是像阿基诺家族这类控制着菲律宾国家命脉的大家族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动摇了这些家族的根基。结果就是,菲律宾总统在平民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在富人眼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破坏者。
  问题是,在战场上,素质低下的官兵根本不是主力部队的对手。
  因为叛军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美国并没有立即出面,也没有改变政治立场。
  对美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叛军消灭支持总统的政府军,然后让阿基诺下台,通过操控选举来产生亲美政府。
  当然,美国必须采取行动。
  为此,在二十四日,美军第七舰队就到达了菲律宾海。
  这个时候,在菲律宾附近游弋的不止有美军第七舰队,还有中国海军的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
  从实力上看,美军第七舰队只有三艘航母,而两支中国舰队有四艘航母。
  在菲律宾内战愈演愈烈的时候,中美军事对峙也开始升温。
  所幸的是,双方还没有发展到冲突的地步,因为美军第七舰队在菲律宾海活动,而中国舰队则在南海与巴士海峡活动。
  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当局也知道,单方面军事干预肯定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如果叛军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中国就会鼓动东南亚国家出兵,并且提供必要的行动支持。从政治与法理上讲,美国没有理由反对东南亚国家出兵,因为菲律宾是东盟成员国。在东南亚国家出兵之后,美国也就没有理由单独行动了,肯定得在军事行动上做出妥协。
  只是,东南亚国家出兵也不是易事。
  别的不说,东南亚国家中,除了新加坡与文莱,其他都把国家安全建立在与中国的同盟基础之上,因此国防力量都不是很强大,海军的问题特别突出,因此都没有足够的军事投送能力。这也是马来西亚提出向中国求援,由中国提供军事支持的原因。此外,在出兵的相关问题,比如兵力分配、军费开支等等方面,即便是支持出兵的几个东南亚国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
  直到二十六日,东南亚国家都没能达成一致。
  中国的表现也不够积极,因为已经夺回了南沙岛礁,控制了南海海域,也就失去了介入菲律宾内政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不能表现得过于积极。
  当时,还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对菲律宾进行军事干预之后,即出兵平息了叛乱之后,如何解决菲律宾的粮食问题?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如果要共同解决,就得把菲律宾纳入总体援助计划之中,即菲律宾作为东南亚国家的一员,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提供的援助。显然,每有一个东南亚国家愿意减少自己获得的援助,因为中国提供的援助本来就不够充足。更重要的是,菲律宾的人口在一亿以上,保守估计,二零三八年的粮食缺口高达三千五百万吨,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当年获得援助份额总共也只有四千万吨左右,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援助菲律宾。
  既然没能达成一致,出兵干预就拖了下来。
  事实上,当时美国在出兵问题上也非常犹豫,原因也一样,即将因此背负起沉重的援助负担。
  要知道,平息政变只是其一,而要恢复菲律宾的国内秩序,就得解决粮食危机。
  没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无缘无故的为一亿多人提供粮食。
  当然,到二零三八年,菲律宾的实际人口数量应该在七千万左右,而一亿一千四百万是二零三四年的统计数据。在经过了自然灾害、特别是持续一个月的粒子风暴之后,菲律宾的人口至少减少了百分之四十。
  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一月二十七日,美国政府提出,愿意与东南亚国家一道出兵菲律宾。
第三十七章
牺牲品
  美国在这个时候表态,实际上是做出了让步。
  对菲律宾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从恢复社会秩序,消除社会动乱的角度出发,任何一方单独行动的效率都超过了多方联合行动。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不考虑利益得失,不管是中国出面、还是美国出面、乃至由东南亚国家出面,都能较为迅速的解决菲律宾的国内问题,而中美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出面只会越拖越久。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得失,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造成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在二零三六年的时候,中美都对全球粮食危机做了评估,也对自身的援助能力做了预先判断。以当时得出的结论,在二零三八年,中国能够拿出两亿吨粮食,美国能输出近一亿吨。可是到了二零三七年底,受全球局部气候变化影响,中国与美国都调低了对外援助指标。
  根据二零三七年十二月初,由中国政府公布的“二零三八年度对外援助预测报告”中提到的数据,因为受局部地区气候失调等影响,预计二零三八年的传统农业产量将比二零三七年降低百分之二十,所以为了确保国内供应,对外粮食援助总额将由两亿吨缩减到一亿两千万吨。
  美国的对外援助也将由一亿吨降低到六千万吨。
  对那些急需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这绝对是个灾难性的消息。
  要知道,根据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全球二百零六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三十三个能够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只有六个国家有对外援助能力,按照援助量排位,分别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而后面四个国家预计在二零三八年输出的粮食总量也不到一亿吨,而中国与美国减少的输出量就高达一亿二千万吨,相当于总体上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国家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粮食援助。
  年初的时候,埃及等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成员就提出,各个国家应该自我约束,尽量减少浪费掉的粮食。
  显然,这是在点名道姓的指责美国,因为美国的粮食浪费现象最为严重。
  要知道,二零三七年,美国的粮食产量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七十八,美国的人口总量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美国输出的粮食只有中国的百分之六十七,因此美国人均粮食消耗量相当于中国的三倍。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以标准水稻为计量标准,中国在二零三七年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只有八百七十六公斤,比灾难发生前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四。因此美国在当年的人均粮食消耗量绝对不是美国官方公布的九百多公斤,而是接近三千公斤,相当于全球人均粮食消耗量的八倍。
  也就是说,美国存在严重的粮食浪费行为。
  用埃及等国代表的话来说,美国人摄取了比维持幸福生活多得多的热量,四亿多美国人消耗了相当于十三亿中国人的粮食,比十七亿印度人的还多了百分之二十,比整个非洲消耗的粮食还高出了百分之三十三。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侵占了人类的宝贵资源。
  当然,这种指责根本说不通,因为美国是粮食净出口国,而不是进口国,美国人消耗的也只是自己的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