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21

  这个晚上,在第五站方向上,埃军也发起了反击。
  依靠第一集团军增派的步兵师,埃及军队在夜间十点左右冲出防御阵地,再次挑战不远处的以色列国防军。
  当时,以军的重点已经放在了东面的战场上。
  面对埃及军队不顾一切的反击,以军只能稳步撤退,毕竟在此之前,以军一直在进攻第五站,没有构筑防御阵地。事实上,以色列国防军根本没有在第五站附近构筑防线,而是希望通过进攻压迫埃及军队,大不了就在主动撤退之后,通过运动战打败埃及军队,固守防御不是以军的打法。
  问题是,到了二十六日夜间,以军根本没有打运动战的资本。
  原因就是:以军的后勤补给已经达到极限,围攻第五站的几个旅没能在埃及军队发起反击之前获得弹药与燃料补给。
  拿第二步兵旅来说,当时剩余的燃料只够坦克与战车行进一百多公里,而剩余的穿甲弹平均分配下来,每辆坦克只能分到八枚,而离第二步兵旅最近的补给站,还在东边五十多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当时计划送往第五站的物资已经被截留,提供给了东边的作战部队。
  以军不撤退的话,不但有可能被埃军击溃,还很有可能被埃军包围。如果埃军打得积极主动一些,就会绕过以军防线,直接穿插到后方,切断以军的补给线,然后出动一支装甲部队,哪怕只是一个装甲营沿着二号公路线向东突击,就能在几个小时之内,端掉以军设在沿途的所有补给站。
  只有主动撤退,收缩防线,才有希望拖住埃及军队。
  问题是,主动撤退,绝对不可能击败埃及军队。
  如果一直退下去的话,以军仍然有可能被埃及军队包围。
  结果就是,在其他部队撤退的时候,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留下断后,对埃及军队发起了反冲击。
  必须承认,王牌部队就是王牌部队。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吉瓦提”旅都能发起反击,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然后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冲向埃及军队的钢铁洪流。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吉瓦提”旅的三千八百名官兵里面,只有不到一百人撤了出来,包括旅长、六名营长、十一名校官在内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阵亡,剩余近两千名官兵都是在战斗到弹尽粮绝、或者负伤失去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被埃军俘获。
  “吉瓦提”旅也成为这场战争中,第一个被整建制歼灭的以军旅级部队。
  后来,“吉瓦提”旅的军旗被埃及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埃及军队历史上最为醒目的战利品。
  “吉瓦提”旅的自我牺牲,为其他六个旅争取到了撤退机会。
  问题是,埃及军队的进攻仍然没有被打退,而且以军在西奈半岛上的活动空间被压缩了将近一半。
  这就意味着,如果第三集团军取得突破,以军主力将被埃及军队包围。
  二十七日凌晨,在战线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塞迈德方向上的以军发起进攻,开始向西突击。
  只是,以军首先得冲破第十三步兵师的防线。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防线。
  在进行战役部署的时候,戚凯威最重视的就是塞迈德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因为他早就意识到,决战打响之后,以军肯定会从该方向上冲击第三集团军的右翼,所以除了让第十三步兵师加强防御强度之外,他还在这边投入了一个预备役步兵师,并且围绕塞迈德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
  戚凯威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拖住以军反击部队两天就行了。
  打到天亮,以军仍然没有能够在塞迈德方向上取得突破。
  此时,“吉瓦提”旅已经全军覆没,从第五站撤下来的六个旅后退了五十多公里,而埃及军队依然在后面紧咬不放。奈赫勒方向上,第三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参战的以军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装甲力量,而埃及军队的预备役步兵师及时上前,有效支援了主力部队。
  可以说,以色列军队离战败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二十三章
最后一根稻草
  二十七日清晨,以色列总理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
  虽然战后以色列一再宣称,这次内阁会议的主要讨论如何拯救濒临崩溃的前线部队,而总参谋部提出的方案是动用第二零二空降旅,在埃及军队后方、甚至在苏伊士运河西岸发动空降作战,攻占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中心,但是有更多的线索、或者说是未经证明的资料表明,当时以色列国防部长提出了使用核武器的建议,即通过战术核打击,摧毁埃及军队的主力军团。
  后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以色列空军军官还宣称,在二十七日上午,以色列空军的第二十七中队、即最精锐的空中部队接到了由总理府下达的命令,其中四名精英飞行员都单独接到了命令,四架经过改装的F-22I战斗机则被送入由摩萨德特工看管的机库,装上了特种炸弹。
  从军事角度讲,使用核武器是扭转战局的唯一办法。
  有人提到,进行空降作战,同样能够扭转战局。可是在二十七日,以色列空军并没夺取制空权,事实上除了开战后的几个小时,以色列从未获得过绝对制空权,也就不可能保证空降作战顺利进行。即便在夜间进行,受到的威胁小,可是西奈半岛上的以军恐怕根本坚持不到天黑。
  也正是如此,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动用第二零二空降旅。
  万幸的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以色列总理没有犯糊涂,否决了国防部提出的作战方案。
  从政治角度讲,如果以色列使用核武器,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虽然中国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中国一直在拿核问题说话,而且在年初的时候就向美国等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成员提出了质疑,怀疑以色列藏匿了核弹头,要求对以色列全境进行全面核查。如果以色列在这个时候使用核武器,等于给了中国口实,让中国有足够的理由直接派兵参战。出于全球利益考虑,美国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中国对着干,甚至不会给予以色列道义上的支持。
  要知道,全面销毁核武器是美国提出来的,而不是中国提出来的。
  如果美国支持以色列,那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理由就站不住脚,而其他任何一个有核国家都将再次组装与生产核弹头,美国的威信、霸权地位都将受到挑战,其全球影响力必然大幅度下跌。
  当然,还得考虑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做出的反应。
  总而言之,使用核武器在政治上绝对不可行。
  既不能使用核武器,又无法动用空降兵,那该怎么办?
  唯一的选择就是撤退!
  当天上午,以色列总参谋长下达了撤退命令。几乎同时,以色列总理再次向美国发出请求,希望美国紧急援助弹药物资。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撤退,已经来不及了。
  在以色列总参谋长下达撤退命令前,戚凯威已经给第三集团军下达了一道命令:出动一个独立装甲旅,以野外行军的方式向古赛迈方向推进,务必在下午四点前到达,并且阻击撤退的以色列军队。
  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就已经料到,以军将全面撤退。
  上午八点左右,这个拥有一百六十辆主战坦克、二百二十辆装甲战车、八十四门自行火炮的独立装甲旅在携带了充足的弹药,以及足够行军六百公里的燃油后,从奈赫勒北面的战场上出发了。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独立装甲旅,而是由多个来自不同部队的营连拼凑起来的。
  比如,其三个装甲营分别来自三支部队,只有一个营装备了24式主战坦克,另外两个营装备的是04式主战坦克。
  为了便于指挥,戚凯威亲自任命第三装甲师师长指挥突击作战行动。
  当然,埃军没有放松正面战场上的进攻行动。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已经兵力尽出。
  为了增强进攻能力,戚凯威在凌晨的时候就命令驻守伊斯梅利亚的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师与第二十四步兵师全速渡过苏伊士运河,跟随第五站的反击部队向东挺进,争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与第三集团军沿三号公路线北上的部队会师。为了避免主力部队受到耽搁,埃军还出动了四个预备役步兵师。
  毫无疑问,这支生力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午十点左右,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到达前线,而此时担任进攻的埃及军队已经到了极限。正是第二装甲师及时顶了上来,加上第二十四步兵师的协助,埃及军队在西面的突击行动才没有停下来。
  对于同样是筋疲力尽的以色列军队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别的不说,在埃及主力部队的威胁下,以色列国防军不得不放慢撤退行动,让西边的六个旅继续坚持下去。如果继续收缩防线的话,那么在东面的以军就将失去转圜空间,也就不可能顺利撤走。
  可以说,当时以军甚至做好了放弃六个装甲旅的准备。
  问题是,六个装甲旅又能顶住第二装甲师与第二十四步兵师吗?
  要知道,在第二装甲师与第二十四步兵师到达之前,这六个以军装甲旅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当时在前线作战的坦克只能分到六枚炮弹,而且主要是破甲弹与榴弹,穿甲弹已经所剩无几,只能配发给王牌坦克手。更严峻的是,六个旅的燃油也快用尽了。在防御作战中,以军甚至把一些坦克埋在了沙地里,充当固定火力点使用,从而让王牌坦克手获得更多的燃油。除此之外,大批急待后送的伤员也是个严重问题,很多重伤员甚至得不到及时救治。
  事实上,打到这个时候,连步兵手里的弹药都不多了。
  在撤退的时候,为了防止物资落入敌人手里,以军不得不炸毁了几初补给站,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带走所有物资。
  当时,六个旅还能作战的官兵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
  在弹药急缺的情况下,要想挡住两万五千名斗志、士气都极为昂扬,而且绝对不用为弹药发愁的埃及军人,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当时,就有两名旅长让警卫把军旗送了回去。
  这表明,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活着离开战场。
  中午到来之前,这两个旅就被埃军歼灭,成百上千的以军战死沙场,更多的以军官兵则是在弹尽粮绝后做了俘虏。
  下午四点不到,另外四个装甲旅被彻底击溃。
  准确的说,除了一些徒步逃离战场的以军官兵之外,这四个装甲旅全军覆没,上千辆坦克、战车、军用车辆因为燃油耗尽被以军抛弃在战场上。因为埃军的推进速度非常快,所以以军甚至来不及炸毁抛弃的主战装备。也正是在这个战场上,埃军缴获了第一辆完整的“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因为后来还缴获了更多的以军主战坦克,所以这辆“梅卡瓦6”没有运往中国,而是送到了埃及的军事博物馆。
  西线崩溃的时候,三号公路上的局势也变得岌岌可危。
  下午两点左右,第三集团军在收拾了战场,对还能战斗的部队进行临时整编后,继续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向北推进。只是在该方向上,以军的四个装甲旅还有足够的战斗力,弹药也不是很紧缺,所以第三集团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两个小时内只前进了不到二十公里,没有对以军构成致命威胁。
  只是,情况并没有因此好转。
  四点半左右,第三集团军的装甲突击集群到达了古赛迈附近。虽然比戚凯威要求的晚了大概半个小时,但是总算是在天黑前赶到。更重要的是,古赛迈只有一个以军旅,而且是预备役步兵旅!
  发现以军防御空虚后,第三装甲师师长立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天黑前,埃军装甲部队突破了以军防线,攻入古赛迈城区,准确的说是镇区,因为古赛迈只是一座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镇,而且绝大部分居民在以军到来之前就已逃走,根本算不上城市。
  攻进去之后,埃及指挥官吓了一大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