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8/1021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
  第二次朝鲜战争,让“反恐战争”走到尽头,也让美国的扩张势头达到巅峰,转而进入战略收缩期。
  美国影响力减弱,对以色列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中国没有立即进军中东,而是花了十多年时间解决周边问题,但是由伊朗发起的伊斯兰运动,对以色列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所幸的是,美国也没有立即撤出中东,而是把中东当成遏制中国的战场。
  在这十多年内,以色列的安全形势还没有恶化到威胁生存的地步。
  只是,这十多年来,以色列人、特别是以色列的强硬派领导人形成了共识,即以色列的安全不能完全寄托在美国身上。说得委婉一些,美国很重要,没有美国的保护,以色列一天也生存不下去,但是美国已经无法为以色列提供充分的安全保护,只有更加独立的安全防务政策,才能确保以色列不遭受外来入侵。
  正是如此,以色列提高了核威胁的地位。
  根据公布的资料,二零一四年到二零二四年之间,以色列又生产了四十枚核弹头,因为淘汰了同等数量的核弹头,所以总量没有增加,只是当量得到全面提升。一百二十枚核弹头都是氢弹,爆炸当量均在一百万吨以上。
  改进核弹头的同时,以色列也在开发投送手段。
  在此之前,主要投送工具为战斗机。在二零一四年之后,以色列研制出了射程达到三千公里的弹道导弹、以及射程为一千五百公里的潜射巡航导弹,完成了核弹头小型化工作,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
  当然,以色列的战略报复计划也应运出台。
  按照以色列国防部制订的报复方案,即便伊朗拥有了核武器,而且首先发动攻击,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核弹头幸存下来,就能摧毁阿拉伯世界与伊朗,给伊斯兰国家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
  也正是这一基本安全政策,让以色列在华盛顿核裁军谈判中拒不合作。
  问题是,这种不合作的态度,没有给以色列带来多少好处。
  “华盛顿条约”生效之后,除了五个核大国之外,其他有核、或者是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将面临新的威胁,即任何一个核大国都有可能以核问题为由,对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动战争。
  对以色列来说,这就意味着核威胁对国家安全产生的作用大幅度削弱。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以色列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即便能够摧毁阿拉伯世界,也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因为没有一个核大国会容忍以色列肆意使用核武器,连美国也不会妥协。
  这样一来,真要与阿拉伯世界爆发战争,以色列也不见得敢于使用核武器。
  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这也正是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的理由。
  更要命的是,在此之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增强常规军备,而且像埃及、叙利亚这种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的阿拉伯国家纷纷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大肆从中国采购军火,替换美制武器装备。
  在以色列强硬派看来,这是阿拉伯国家积极准备战争的明显信号。
  这个时候,问题出来了。
  如果与阿拉伯世界搞常规军备竞赛,以色列肯定不是对手。随着大批中国造武器装备流入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不但在数量上差得更加遥远,在质量上也失去了优势,再也无法用常规力量应对潜在的威胁。
  结果就是,以色列必须加强核威胁,而且制订更加强硬的战略打击计划。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以相互毁灭来遏制阿拉伯国家发动战争的野心,把核武器当成主动进攻手段,而不是报复手段。
  根据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三零年前后,以色列国防部就制订了战略打击计划:在战争爆发当天,用核武器摧毁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大中城市,消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阿拉伯人,迫使阿拉伯国家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必须承认,以色列的国防政策非常有效。
  当时,阿拉伯国家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以色列,至少在武器装备的保有量与性能上超过了以色列。即便考虑到军人素质,因为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过于悬殊,以色列也没有任何优势。
  正在这种情况下,中东地区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
  如果没有核威胁存在,恐怕阿拉伯国家早就发动战争了。
  问题是,这种局面仅仅维持了五年。
  在美国提出全面销毁核武器之后,以色列必须做出选择,即在一百二十枚核弹头与美国的安全承诺间做出选择。
  毫无疑问,一直把生存放在首位的以色列人不会选择后者。
  更重要的是,在以色列提交给四方机构的核文件中,二零三一年到二零三五年的部分严重缺失。虽然以色列当局宣称,在“华盛顿条约”生效后,以色列就没再制造核弹头,但是以色列不是条约的缔约国,而且缺失的文件中包括了核武器的库存资料,因此以色列当局的解释毫无说服力。
  也就是说,以色列故意隐瞒了这五年间的核武器装备计划。
  根据这一点,中国坚持认为,以色列在这五年间秘密制造了核弹头,核武库的规模绝对不止一百二十件。
  结合以色列这几十年的历史,不难理解,以色列肯定藏匿了部分核弹头。
  也许数量不是很多,大概十枚左右,可是足以确保以色列继续维持其原有政策,即用核威胁来遏制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企图。
  果真如此的话,以色列的核问题必然成为中美矛盾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在中国看来,以色列的核问题不是以色列的问题,而是美国的问题,即美国有责任约束以色列,而不是放纵以色列,更不是帮助以色列藏匿核弹头,不然中国就没有理由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
  在美国看来,这也不是以色列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试图利用以色列核问题进军中东地区。更重要的是,美国对以色列有安全承诺,如果中国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美国就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战争没有这么容易爆发。
  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内,中国不会为了以色列的核问题把重点放在战争上,因为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更加重要。
  问题是,三到五年之后,中国还会忍让吗?
  出于最坏的考虑,如果获得了以色列藏匿核弹头的证据,中国就不会罢手,也就需要获得中东国家的支持。
  黄瀚林在这个时候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正是在为三到五年后的战争做准备。
第七十八章
中国化
  因为不用参与政治方面的外交谈判,所以到达开罗后,牧浩洋最为清闲。
  前两天,他去游览了胡夫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埃及军方非常热情,专门派了一名懂中文的军官陪同。
  必须承认,埃及的文明史比中国还要悠久。
  如果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为准,在埃及文明统治尼罗河流域的时候,中华文明还处在蒙昧阶段呢。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发源于东非高原,有同样的祖先,而现代人类在走出东非高原后,尼罗河三角洲是第一处适合定居的地点,也是第一处可以繁衍农耕文化的地区。
  同样不可否认,现在的埃及绝对与五千年前的埃及不一样。
  古埃及的遗迹不但属于埃及,也属于整个人类文明。
  四月三十日,牧浩洋回到开罗。
  埃及军方没有急于进行谈判,而是在当天晚上宴请了牧浩洋等军方代表,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
  宴会上,埃及三军总参谋长提到了埃及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当然,这也是为了让牧浩洋觉得更加亲近一些,毕竟他在巴基斯坦呆了好几年,与巴基斯坦军方的关系非常不错。
  事实上,埃及三军总参谋长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
  虽然牧浩洋是第一次来埃及,但是中国与埃及的军事合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
  别的不说,埃及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中,百分之七十来自中国。
  最先与中国打交道的是埃及陆军。
  早在几十年前,埃及陆军就是中国军火企业的大客户,在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从中国引进了大批坦克与装甲车辆。只是今非昔比,当时中国造军火以价格低廉闻名,性能却不怎么样。在埃及陆军中,中国坦克的地位也不是很高。主要是当时的埃及并不富裕,没有足够多的钱从前苏联购买更多的坦克。为了充实装甲部队,埃及才会从中国寻求获得价格低廉的武器装备。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经过数次战争洗礼,中国造武器装备在战场上证明了一切。更重要的是,中国出售的绝大部分装备都没有缩水。出口到一些环境较为特殊的国家的武器装备还专门做了改进,性能有明显提升。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埃及就引进了一批96式主战坦克,而且中国军火公司按照埃及军方的要求做了改进。在装备部队得到广泛好评之后,埃及陆军又引进了一批99式,也同样做了改进。
  当时,埃及从中国引进主战装备,主要是为了弥补装备不足的问题。
  要知道,埃及陆军中,只有五百五十辆M1系列主战坦克,其中三分之一按照M1A2的标准进行改进,剩下的全是M1A1,此外还有大约一千五百辆T系列主战坦克,而到二零一五年前后,这些T系列主战坦克都已达到最大服役寿命,继续替换,而从美国引进主战坦克已不可能。
  此外,换装一千五百辆主战坦克绝对是个大手笔,价格因素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埃及有很多选择,比如德国、法国与英国的坦克。问题是,欧洲坦克的价格都高得离谱。
  相对而言,中国坦克仍然较为低廉,而且在性能上差不了多少。
  两次合作,埃及总共购买了七百二十辆96式与三百六十辆99式,另外还用中国提供的技术对四百二十辆T-72M进行了现代化改进。
  第二次大规模合作,出现在中南半岛战争之后。
  当时,所有改进的T-72M都已落后,而且96式与99式也急需改进。更重要的是,以色列陆军开始装备“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在性能上不但全面压倒了T-72M与96式,还超越了99式与M1A2。
  正是如此,埃及陆军再次成为中国军火公司的大客户。
  到二零三四年底,埃及陆军从中国采购了四百辆24型主战坦克,并且在中国提供技术支援的情况下对所有99式与96式进行现代化改装,另外在国内建立组装线,生产了六百辆由24型开发而来的“纳赛尔”主战坦克。
  从性能上讲,24型与“纳赛尔”比“梅卡瓦5”型更加先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