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1021

  此时,皮球踢到了日本脚下。
  与杜小蕾会晤之后,美国总统跟日本首相通了热线电话,转达了中国的基本政策,而且暗示日本首相,如果中国以核问题向日本开战,美国将根据“华盛顿条约”,拒绝履行对日安全承诺。
  说白了,这也是美国的底线。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美国逐步从日本撤军,并且修改了《美日安全保障同盟条约》,明确了美国的义务范围,在基础条款中明确规定,日本不拥有核武器是美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先决条件。
  可以说,美国也在防范日本。
  也正是这项基本条款,使《美日安保条约》的法律地位低于《华盛顿条约》,也就让美国获得了置身事外的理由。
  问题是,美国的警告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在牧浩洋下达战斗动员令后不到两个小时,驻扎在横须贺的第一舰队起锚,“飞龙”号航母率先进入出港水道。随后,驻扎在吴港的第二舰队起锚,十多艘大型战舰在“翔鹤”号的率领下驶出港口。
  按计划,两支舰队将在伊势湾南面集结,组成联合舰队。
  担任联合舰队指挥官的,正是东乡祖望上将。此外,还有第一舰队司令官樱井康茂中将与第二舰队司令官福原纯生中将。与东乡祖望一样,两人都是在二零一九年的东海战争之后晋升为将领。
  事实上,现在的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中,大多是东海战争时期的中层军官。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报仇雪耻。
  只是,这谈何容易。
  从综合国力上看,早在二十四年前,日本就被中国超越。在东海战争之后,两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在日本国内,最理智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特别是向东乡祖望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击败中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可是最不理智的也是军人,而且也是东乡祖望在这样的军人,因为他们是最积极的主战份子。
  原因只有一个:日本不可能通过军备竞赛击败中国。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而日本却陷入经济泥潭,在东海战争之后的发展势头根本比不上中国,中日两国的军力差距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如果日本不顾现实,妄图在军事实力上与中国平起平坐、或者是超越中国,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提高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只有一个:在持续的军备竞赛中,日本经济被沉重的军费开支压垮。
  经济完蛋了,日本也就完蛋了。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英国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必须承担远远超过对手的军费负担。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在一九一四年爆发,那么六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二零年左右,德国不但能打造出一支与英国旗鼓相当的舰队,还能让英国经济崩溃。
  显然,二十一世纪的日本,远不如当初的英国。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算英国的综合国力已被德国超越,但是英镑仍然是全球主要货币,而且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可以依靠英镑建立的金融霸权与殖民地提供的资源与市场,在经济战线上勉力支撑下去。
  现在的日本,不但没有金融霸权,也没有殖民地。
  持续的军备竞赛只会使日本自取灭亡。
  正是如此,像东乡祖望这样的将领才会相信,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也正是如此,从一开始,东乡祖望等人就知道,这是一场胜算非常渺茫的战争。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改变想法,而是希望通过完美的作战行动,把握住渺茫的取胜机会。
  回顾历史,这可以说是日本的通病。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的军国主义份子就知道,挑战美国、并且战胜美国的希望非常渺茫,而且主要就是以山本五十六为主的海军高级将领。可是日本没有因此放弃战争企图,而是希望通过一次奇袭,消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迫使美国接受日本统治西太平洋地区的既成事实。
  这次,东乡祖望的处境更加艰难。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已经出港,不可能通过奇袭一举消灭中国舰队,也就无法在战争初期获得主动权。
  针对这个问题,东乡祖望决定采用更加巧妙的战略部署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最主要的部署,就是迫使中国海军分兵,只留下部分舰队在西太平洋上活动,为日本海军创造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胜利就离他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航线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肯定会首先出兵印度洋,而不是首先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决战。或者说,在中国海军出兵印度洋之前,东乡祖望并不希望与之决战。
  背靠本土作战,为东乡祖望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从军事上讲,只要战争爆发,而联合舰队采取回避战术,中国海军迟早得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印度洋。原因很简单,日本海军印度洋舰队的封锁行动,必然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遭到重创,拖延下去对中国极为不利。
  在东乡祖望看来,只要战火点燃,中国海军就别无选择。
  他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到中国舰队前往印度洋,等待留他夺取决定性胜利的最佳时机。
  为此,日本舰队在出海之后,并没驶向远洋。
  问题是,在最高战略层面上,等不起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正是如此,舰队出港之后,日本当局必须迈出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步,为战争爆发创造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第五章
宣战
  六月三十日上午,牧浩洋吃了早饭,刚来到舰队作战指挥中心,马明涛就赶了过来。
  “已经确认,日本即将宣布重大消息。”马明涛没有废话,直接打开了电视机,调到了新闻频道。
  牧浩洋找来一名参谋,让他去把周渝生叫来。
  十五分钟后,也就是大约东京时间九点左右,新闻频道中断了早间新闻报道,开始直播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
  此时,正在收看新闻节目的不止是牧浩洋等高级指挥官。
  舰队里,轮到休息的官兵都聚集在餐厅、文化娱乐中心或者电影放映室,即便是轮岗的官兵也通过内部广播收听了新闻报道。舰队之外,至少有二十亿人放下了手里的事情,来到电视机前。
  数千公里之外,黎平寇也放下了手里的工作,让秘书打开了电视机。
  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只持续了十五分钟,主要内容只有一条:日本已经制造出第一件可用于实战的核爆炸装置,成为核俱乐部成员。
  当然,日本首相没有忘记借此机会鼓舞军民士气。
  问题是,这有用吗?
  仅仅五分钟后,各大新闻媒体就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评论。虽然角度、立场、言辞等有所差别,但是主要内容基本上一致,即日本首相的高调声明,等于斩断了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开始了战争之门。
  牧浩洋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因为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舰队里的气氛非常凝重,有的官兵很兴奋,有的官兵则很沉默,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即是军人建功立业、彰显个人价值的最好时机,也是千万军人的坟墓,更是热血与生命的炼狱。
  新闻报道结束之后,牧浩洋下令将战备状态提高到最高级别。
  此时,黎平寇已经让秘书去召集媒体记者,而他则在对早已起草的“战争宣言”做最后一次修改。
  北京时间十点四十五分,日本首相的电视讲话结束后半个小时。
  在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名记者面前,黎平寇用愤怒、激动与昂扬的语气宣读了《对日战争宣言》。
  这一刻,将被永久载入历史史册。
  中日战争,就此爆发。
  牧浩洋没有收看黎平寇的电视讲话,因为他正在准备召开作战会议,明确舰队作战的关键问题。
  十一点不到,作战会议通过视频电话正式开始。
  准确的说,这不是作战会议,而是牧浩洋对舰队的作战行动进行部署。
  按照他的部署,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将组成特遣舰队,然后以二十节的速度北上,到达日本本土南面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处,阻止日本联合舰队南下深入菲律宾海,拦截所有驶往日本的船只。
  事实上,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公布交战原则的细节内容。
  当然,舰队也不可能立即到达预定的巡逻海域。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要到当天晚上,也就是大约十个小时之后,舰队才能到达,并且正式展开作战行动。
  这些,都是早就计划好的。
  北京时间,下午两点三十分,中国国防部公布了第一份交战细则。
  主要就是划定交战区域,以及第三方平台在交战区域内的管制方式。
  因为中国已经正式向日本宣战,所以日本的领土、领空、领海、经济专属海域、以及离日本本土一千五百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战略航道都属于交战区域,中国军队将在此范围内,无差别的攻击任何日本籍舰艇、船只、飞机与地面军事目标,并且禁止一切第三方船只、飞机在未经通报的情况下进入。已经进入交战区域、还没有到达日本的第三方飞机,必须立即调转航向,在两个小时之内离开,第三方船只则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离开。此后,任何前往日本的船只、飞机在起航与起飞之前,必须向中国外交部门通报货物清单、人员名单、航线与航行时间等具体信息,并且只能在得到中国外交部批准之后,按照中国安排的航线、以规定的航速航行。所有没有通报、以及未经批准的飞机与船只进入交战区域之后,均有可能遭到中国军队的警告性拦截,如果警告无效,将遭到军事攻击,当事国必须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
  如此详细的交战细则,主要是避免战争规模扩大。
  因为该交战规则完全符合《国际战争法》的交战原则,所以就算某些国家提出异议,也只能向海牙国际战争法庭提起上诉,在上诉成功之前必须遵守。至于能否上诉成功,以及海牙法庭能在什么时候做出司法判决,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毕竟法律上的东西,扯上好几年也不为怪。
  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消息后,牧浩洋安排了第一个作战任务:出动舰载战斗机,清理舰队附近一千公里范围内,进入了交战海域的飞机与船只,规劝其自行离开,并且监视拒不离去的飞机与船只。
  当时,牧浩洋还不能下达攻击命令。
  原因很简单,交战细则还没正式生效,要在两个小时之后才能拦截第三方飞机,在二十四小时之后拦截第三方船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