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1021

  马来西亚可以不把新加坡的威胁当会事,却不能不把印度尼西亚的威胁当回事。
  要知道,马来西亚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西部的马来半岛上,东部沙巴州与沙捞越州地广人稀。更要命的是,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在这里存在领土与领海纠纷,双方的关系并不融洽。
  这下,马来西亚必须尽快增强陆军的作战能力。
  欧洲的坦克太贵,马来西亚根本买不起,而且新加坡是德国军火商的大客户,因此德国不见得会把最好的坦克卖给马来西亚。即便能从德国购买坦克,马来西亚也会有所担心,因为新加坡更熟悉德制坦克。在欧洲,除了德国,还可以选择法国的坦克,只是法制坦克不但性能平平、价格昂贵,在售后保障上也有很多问题,马来西亚就算买得起,今后也不一定用得起。
  从美国购买坦克,更加不大可能,因为美国已经与新加坡结盟。
  俄罗斯的坦克很便宜,但是没有比T-95更好的选择了,而马来西亚不会指望拿T-95去对抗印度尼西亚的T-95。
  此外,还有一个选择,即日本。
  只是,日本坦克的性能从未得到过实战检验,而且没有出口记录,也就没人敢保证日本坦克足够先进。至于价格,更是致命伤。因为没有外销,所以日本坦克分摊的研制费用比制造成本还要高。
  最终,马来西亚只能向中国求助。
  利用这个机会,中国开出了一份让马来西亚非常满意的“价格表”。首先,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马来西亚出售三百辆翻新的99C,而且保留所有先进设备、提供中国陆军使用的新式弹药,确保这些坦克在性能上绝对压倒T-95,并且在后勤保障上,能够继续沿用马来西亚陆军现有的体系,不需要做太大的变动。其次,出售四十八架取消了着舰与弹射机构的J-25战斗机,并且根据马来西亚空军的要求,强化空战能力,使其获得能与F-22S对抗的作战能力。第三,以半价把两艘租借的041型出售给马来西亚,并且以中国军方采购价格再出售两艘042型常规潜艇,由中国海军负责为马来西亚海军培训潜艇官兵,并且承担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最后,由中国空军帮助马来西亚建立现代化的防空与作战指挥体系,全面提升马来西亚空军的作战能力。
  为此,马来西亚只需要花费四百亿元人民币,还不到一百亿美元。
  从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效果来看,比印度尼西亚花掉一百七十亿美元高出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只是,马来西亚仍然无法接受,因为其年均国防预算只有六十亿美元。
  这下,就牵扯出了贸易补偿问题。
  最初,马来西亚提出以易货贸易的方式进行,即用橡胶、农产品、矿物资源等在中国市场上比较热销的产品交换军火。只是在结算方式上,双方存在很大分歧,马来西亚坚持以军火交付时的价格为准,而中国的几家军火企业却要求以签署合同时的价格为准,最终没能谈到一起。
  这时候,中国政府出面,承诺为马来西亚提供贸易补偿。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由中国的国营企业从马来西亚进口商品,以此抵充马来西亚在军火贸易中的外汇损失。
  只是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必须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谈判层面迅速扩大,最终涉及到了经济援助,即马来西亚答应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但是需要中国提供人民币无息贷款。因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认同度还不够高,所以马来西亚同时提出增进双边贸易。说得直接一点,马来西亚拿到人民币,无法到其他国家使用,只能从中国采购商品,也就必须通过扩大贸易规模,来消化掉马来西亚手里的人民币,确保马来西亚不做亏本买卖。
  到此,谈判才算有了进展。
  必须承认,为了收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领土与领海,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绝对值得。
  通过巨额人民币无息贷款,以及在双边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肯定会更加密切。随着双边交往加深,最终不是中国离不开马来西亚,而是马来西亚离不开中国。
  说得直接一点,马来西亚要想继续发展,就得在经济上依靠中国。
  反过来,只要马来西亚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就得与中国在政治、军事等层面上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随着双方合作加深,马来西亚迟早会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盟国。
  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也是中国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有效办法。
  在与马来西亚进行谈判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的协助下,开始与文莱接触,正式提出了领土与领海要求。虽然外交谈判还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但是只要文莱肯谈,肯定有办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更重要的是,越南的态度也受到了影响。
  作为南沙岛礁的最大侵占者,中国要想解决南海争端,必须摆平越南,没有办法绕过越南谈南海问题。
  谈不谈得成是一回事,至少越南已经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
第三章
大国实力
  最受民众关注的,是在一月十五日发射升空的载人登月火箭。
  自从“神舟5号”之后,载人航天工程一直是中国人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事情之一。
  与之前的航天工程相比,载人登月工程更受关注。
  二零一七年,中国启动了永久性空间站工程,计划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一座可以容纳十二名航天员同时工作的,具备科研与科学考察能力,并且具备支持深空宇航能力的永久性空间站。
  空间站的建设工作非常顺利,到二零二九年,五个主要空间舱已经安装完毕,第一批宇航员在二零二四年就进入空间站工作。随后五年内,先后有十二批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包括八名科学家。
  对中国民众来说,空间站项目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虽然在二零二五年,国家出台了开放商用航天的相关政策后,已经有几家企业开始从事相关工作,宣称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开展“太空旅游”项目,但是花费绝对不低,人均费用肯定在两千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了平民百姓的经济实力,只有喜欢冒险的大富豪才会为之心动。
  对普通民众来说,载人等于工程无疑更有吸引力。
  哪怕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只是精神粮食,老百姓也愿意看到这种更有象征意义的航天工程变成现实。
  事实上,从一开始,载人登月就不是政府工程。
  不是政府不想做,而是拿不出这么多钱。
  工程启动的时候,政府就起到了牵头作用,一切以商业应用为目的,即政府只提供政策与技术上的支持,能否实现载人登月,以及能否像想像中的那样,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资源开采基地,得由商业投资决定。
  也许,这才是老百姓支持载人登月项目的根本原因。
  既然政府不出钱,自然不存在为了“面子工程”花掉大笔税收的问题,而且通过商业运作还能增加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到二零二九年底,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关的项目,已经提供了一百二十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四千五百亿元以上,至少有一千八百架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有好处的事,老百姓自然支持。
  更重要的是,载人登月并非一个单独的航天项目,而是与一个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重大能源项目息息相关。
  这就是可控聚变核电站。
  二零二九年底,中国官方公布了第一份与可控聚变核反应堆有关的技术文献,宣称已经解决了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有望在二零三二年简称第一座实验性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五年达到商用标准。
  所谓的商用标准,就是在价格上可以接受。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效费比必须达到其他电站的水准,最好能够超过其他电站。
  这样一来,原料供应显得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技术资料,第一代可控聚变核电站使用的不是氘与氚,更不是普通氢元素,而是能在更低的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下发生核聚变,也更容易控制聚变速度的氦元素。
  准确的说,是氦的同位素氦3。
  这下,问题出来了。
  地球上的氦3非常稀少,即便有也主要来自裂变核反应堆的附属产物。如果用裂变核反应堆生产氦3,在经济上不具备可行性,还不如直接修建更多的裂变核电站,转一道手搞聚变核电站,完全多余。
  载人登月工程,就与到月球上开采氦3有直接关系。
  月球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氦3。
  根据一些科学家估测,月球上的氦3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而且富积度非常高,很容易进行工业开采。
  关键就是,必须在月球上建立开采基地。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登陆月球自然成为热门话题。
  在老百姓眼里,如果能够登上月球,开采月球上的氦3资源,要不了多久,就不用为电力发愁了。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方式,降低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建造成本,说不定今后能够免费使用电能。
  当然,在此之前,首先得登上月球。
  二零三零年一月十五日,CZ-6超级运载火箭把载人登月航天器的第一部分,即月球轨道飞行器送入了地球的近地轨道。
  这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CZ-6还将进行三次发射,把另外三个舱段送入近地轨道,组装成总质量为一百五十吨的载人登月火箭。如果一切顺利,载人登月火箭将在七天后到达绕月轨道,最迟在四月二十日,完成登月壮举。
  第一批登月宇航员有四人,其中三人将登上月球,一人留守轨道舱。
  这个人数,比“阿波罗”多了一个。
  三名登月宇航员除了象征性的登上月球,插上中国国旗之外,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月球上逗留三天,对登月着陆点进行科学考察,获取建立月球基地的数据,并且带回供科学家研究的岩石样本。
  完成第一步后,后面的登月行动将以商业运作为主。
  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在二零三一年与二零三二年,将再次登月,对月球基地的另外两个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前期勘探与考察工作之后,将在二零三四年发射第一套基地建设设备。
  当然,开采氦3没有这么容易。
  虽然所有开采设备都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员在现场操控,但是需要人员处理一些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比如进行地质考察等等。为此在正式开采氦3之前,还要在月球上建立供人员生活与工作的基础设施。因为从地球运送物资到月球非常昂贵,所以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如,在月球建立电解水工厂,为返程的运载火箭提供燃料,并且为常驻人员提供生活用水。
  最快要到二零四零年,才能从月球运回第一批氦3。
  必须承认,从工程量上看,这个进度非常惊人,商业化运作的效率,肯定比政府项目高得多。
  只要有利可图,商人就会跟时间赛跑。
  与载人登月项目同期进行的,还有影响更加久远的深空宇航项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