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21

  新德里时间二十点整,三方正式停火。
  十五分钟后,中国外交部向美国驻华大使提交了停战协议初稿,明确要求印度陆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撤离锡亚琴冰川,并且在战前的军事分界线上撤退十公里,在印巴双方建立军事隔离区。
  相对而言,这点要求不算过分。
  在这份初稿中,中国外交部提到,可以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或者是第三方组成的多国部队负责看管军事隔离区。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军队不会越过军事隔离区,更不会占领属于印度的资源。
  只是,另外一点要求就很难让印度接受了。
  这个要求就是,布莱尔港的印度军队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投降,把港口、机场等关键设施移交给中国陆战队,然后再进行中印直接谈判。如果印度军队没有及时投降,停火将在八月一日二十点结束。
  美国大使当即就提出,中国的要求太过分了。
  只是,大使的作用只是传递信息。
  半个小时后,中国提出的停战协议初稿就送到了印度总理手上。
  克鲁沙的感受可想而知,中国绝对不会像二十世纪六零年代初那样,在得胜之后主动撤退到战前实际控制线之后。
  中国海军大动干戈,就是为了占领布莱尔港。
  问题是,印度能够拒绝吗?
  战争还没结束,主动权掌握在中国军队手里。只要继续打下去,印度不但会丢掉布莱尔港,还会丢掉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了牵制印度空军,巴基斯坦还会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反击。
  结果如何,克鲁沙心里非常清楚。
  最多只需要一个月,中国就能占领整个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巴基斯坦也有可能攻占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更重要的是,只要战火重燃,中国就会对印度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也许中国不会使用核武器,但是肯定会重点打击印度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工业设施,使印度倒退半个世纪。
  问题是,印度能够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吗?
  克鲁沙同样清楚,只要签署了这份停战协议,印度将失去南亚霸主的宝座,而且在中国面前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对印度总理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两难决策。
  事实上,对美国来说,中国开出的条件也无法接受。
  关键不在锡亚琴冰川,因为美国不缺稀土,还能通过出口稀土大赚一笔。关键是布莱尔港,如果中国获得了这座港口,就能控制马六甲海峡,连接上瓜达尔港。如果随后在斯里兰卡获得军港,中国则能在印度洋上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航线,确保前往中东、东部非洲与欧洲的航线畅通无阻。
  从战略上讲,布莱尔港的价值不亚于新加坡。
  更重要的是,这肯定是中国进军中东的前兆,或者说是进军中东的跳板。只要让中国在布莱尔港站稳脚跟,美国就别想独霸中东。要不了几年,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中东将再次成为火药桶。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能接受。
  要知道,中东拥有的不仅仅是石油。
  在美国的战略中,遏制中国的主要手段有两个,一是在中国周边建立战略防线,二是在经济上打压中国。
  目前看来,第一种手段已经没有多少效果了。
  要想阻止中国崛起,就得在经济上做文章,而主要战场在金融与资源领域。
  严格说来,金融与资源属于同一个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原因很简单,自从美元与黄金脱离关系后,支撑美元币值的正是大宗商品,特别是现代社会最不能缺少的资源,而这其中又以能源为主。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石油不再以美元定价,美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中国需要来自中东的石油,其每年进口的近五亿吨石油中,三亿吨来自中东,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从对进口的依存度上看,中国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而美国只有百分之三十七。
  也就是说,中国更需要来自中东的石油。
  这也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南亚,因为只有通过南亚,才能保护运送石油的战略航线,也才能把手伸入中东。
  如果仅仅是石油,美国还可以高枕无忧。
  不管怎么说,中东的产油国中,只有伊朗与中国的关系比较密切,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与阿联酋都是美国的盟国。只要与中国直接对抗,这些国家都会站在美国这一边,因此中国还没有能力在中东地区挑战美国。
  问题是,石油贸易直接决定了美元的价值,也就决定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地位。
  过去几年间,中国已经与伊朗、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苏丹等产油国达成协议,用人民币直接购买石油,而这些国家则用人民币从中国采购军火、工程设备、以及支付其他贸易与工程款项。
  只要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增强,很难保证其他国家不会接受人民币。
  要知道,在高端商品领域,中国的竞争力已经大大增强,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向其他国家提供性能不算太差的产品。拿航空产品来说,中国生产的两百座级客机在性能上不比波音与空客的同类产品差多少,价格却只有两者的三分之二,而且后期维护与保养的费用更加低廉。在汽车领域,中国不但是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第一大汽车消费国,还是仅次于德国与美国的第三大汽车出口国,其价格低廉的汽车销售到了一百多个国家,甚至在美国市场也有占有率。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等于提高了人民币的认同度。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别的国家能够在中国买到想要的产品,而且能够在中国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那么中国就可以在金融政策上采取强硬立场,即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迫使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更加致命。
  不管是美国总统,还是金融界的知名人物,都非常清楚,中国正在推行的战略就是要在金融上打垮美国。
  在这套战略中,进军印度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只有这个手段开始发挥作用之后,中国才会展开下一步行动,让美国不得不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迎接挑战。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金融战略不仅仅在打击美国,还在鼓舞其他国家。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动摇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如果其他有实力的国家认为这是推翻美元霸权的大好时机,比如欧洲趁机扩大欧元的影响力,俄罗斯再来插上一手,后果将不堪设想。说不定,到时候连日本也会参与进来,在美国背后捅上一刀。
  为此,美国必须阻止中国进军印度洋。
  当天晚上,麦克米伦就给克鲁沙打了电话,表示美国不支持中国的无理要求,除了在外交上进行努力,会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印度渡过难关。
  显然,麦克米伦也有点左右为难。
  此时再介入,显然太晚了,即便美国出兵,也不见得能够帮助印度取胜,而且中国绝对会做出更加强烈的反应。
  问题是,不表态,印度就会低头。
  这下,决策权落到了克鲁沙手上。
  退一步,战争就会结束。
  不退让,战火将再次点燃。
第六十五章
明智之举
  八月一日上午,牧浩洋收到了黄峙博的命令,让舰队做好了战斗准备。
  虽然离最后期限还有十来个小时,但是印度没有做出回应,所以黄峙博按照计划给牧浩洋下达了命令。如果在停火结束前,印度仍然没有做出让步,舰队将继续轰炸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印度空军基地。
  至于支持陆战队攻打布莱尔港,则是空军的事情,与舰队基本上无关。
  因为印度空军已经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主力战斗机,印度海军的P-8I机群也在三十日与三十一日的战斗中遭到打击,只有八架P-8I还能升空作战,所以杨禹方趁机调整了舰载航空兵,用J-15B替换了两个中队的J-25。这么做,也与三十一日的战斗损失有关,因为海军无法继续为舰队补充J-25。
  在执行低危险性任务时,J-15B的作战效率比J-25高得多。
  原因很简单,J-15B能够外挂近十吨弹药,而J-25很少外挂弹药,一般只在内部弹舱内携带两枚一千公斤、或者四枚五百公斤炸弹,最多只能打击四个目标,而J-15B能在一次任务中打击八个以上的目标。
  下午六点左右,打击准备工作全部就位。
  因为印度仍然没有做出回应,所以在六点十五分左右,牧浩洋让执行夜间首轮打击任务的战斗机升空待命。这样一来,八点过后,舰载战斗机就将到达目标上空,及时进行第一轮打击。
  如果印度在此之前接受了停火协议,就得让战斗机抛掉部分外挂弹药。
  为了安全起见,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的时候,对外挂有极为严格的研制,每个外挂点的负载不能超过最大负荷的百分之五十,多余的弹药必须在返航的时候抛掉,不能冒险在航母上降落。
  原因很简单,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的时候,瞬间过载是正常情况下的几十倍。
  虽然所有外挂点在设计的时候都有冗余,也有抗冲击能力,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炸弹从挂点上脱落。仅仅砸坏飞行甲板还是小事,如果脱落的弹药在航母上引爆,后果将难以设想。
  此时,中国外交部也通过瑞士,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
  为了给印度足够的准备时间,中国外交部没有咄咄逼人,而是表示,只要印度接受了停战条件,将获得第二个二十四小时,并且在中国军队的监督下撤离占领区,以及向中国陆战队投降。如果印度当局在停火期限到达时仍然没有做出回答,将被视为拒绝停战条件,中国军队将按计划重启打击行动。
  只剩下一个半小时,克鲁沙必须做出选择。
  新德里时间七点十五分,克鲁沙在总理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内阁会议,宣布了他做出的决定。
  克鲁沙的决定很简单:接受中国开出的停火条件,然后与中国进行双边谈判。
  虽然美国总统已经表示,中国的要求非常过分,而且暗示克鲁沙,如果中国不肯做出让步,美国将支援印度,但是克鲁沙非常清楚,美国的支援救不了印度,只会使战争规模继续扩大。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受伤害的只有印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