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1021

  显然,在只有一艘大型航母的情况下,无法照顾周全。
  今井利村必须做出事先判断,以确定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
  按照他的判断,中国舰队走巽他海峡的几率更高。一是巽他海峡更短,中国舰队全速航行能在半个小时内通过。二是巽他海峡的平均水深超过了新加坡海峡、即马六甲海峡中最狭窄的一段,可供大型战舰通过的航道更宽。三是巽他海峡直接面向印度洋的广阔海域,离开之后就能进行大范围战术机动。四是走巽他海峡,能够绕过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也就能够避开印度设在安达曼海的第一道防线。
  这些有利条件,都将成为中国舰队走巽他海峡的关键因素。
  根据这个判断,今井利村认为应该把“维拉特”号部署到苏门答腊岛西南,同时增加两艘小型航母。因为中国舰队不大可能走马六甲海峡,所以只需要“维克拉马迪亚”号与“维克兰特”号坐镇安达曼海。
  这么部署,还有一个好处,即印度与日本的舰载航空兵分开行动,便于指挥。
  客观的讲,今井利村的部署没有问题。
  别的不说,印度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指挥系统就无法相互兼容,特别是航空作战,如果联合行动肯定有很大的麻烦。原因很简单,印度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是Mig-29M,而日本则是F-35C与F-35B。如果在战斗中同时使用两套指挥系统,肯定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导致惨败。
  此外,Mig-29M与LCA的作战半径都比较短,更适合在安达曼海作战。
  问题是,印度海军却不肯接受这套作战方案。
  原因很简单:“维克拉马迪亚”号与“维克兰特”号的战斗力很有限,中国海军很有可能因此选择走马六甲海峡,在击败了印度舰队之后,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摧毁岛上的军事设施。
  对印度海军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证明,中国海军出动了登陆舰队,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将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而且以此为跳板,控制整个孟加拉湾,为击败印度海军,夺取制海权奠定基础。
  如此一来,守住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比击败中国舰队更加重要。
  今井利村的作战部署,等于放弃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还等于帮助中国舰队创造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为了守住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印度海军要求以退为进。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在一起活动,相隔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即在远程防空导弹的掩护范围之内,集中部署在孟加拉湾,以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为屏障,迎战中国舰队。
  客观的讲,这套战术也没大问题。
  只要印日联合舰队在孟加拉湾活动,中国海军就不可能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而是得冒着风险,寻找印日联合舰队决战,夺得制海权之后,再做图谋。这样一来,印日舰队不但可以依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防御设施,还能借助印度本土的岸基航空兵,即便失去了主动权,也能确保不败。
  问题是,今井利村坚决反对这么做。
  首先就是,撤退到孟加拉湾,必然丧失主动权,中国舰队绝对不会走马六甲海峡,而会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
  其次,就算中国海军不会立即攻打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也不会直接撞上去,而会设法绕过这道防线,从南面进入孟加拉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舰队可以在印日联合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外,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设施,迫使印日联合舰队前出,从而进入中国舰队设下的圈套,以非常被动的方式与中国舰队决战。
  显然,今井利村的分析也有道理。
  这下,问题出来了。
  到底该听谁的?
  到了二十五日凌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还有二十多个小时,联合舰队才能到达布莱尔港,但是今井利村非常清楚,必须在此之前把作战部署定下来。
  最终,今井利村不得不向中岛俊夫求助。
  让首相出面,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减缓,反而严重了。
  事实上,在“赤城”号无法参战,日本方面仍然坚持按计划发动战争的时候,印度当局就产生了不信任感。当时,印度总理就向中岛俊夫提出,取消作战计划,而不是进行风险极大的军事冒险。为了说服印度总理,中岛俊夫不得不做出明确保证,即日本承担战败的所有后果。
  问题是,这只是口头承诺。
  印度总理要求中岛俊夫签署书面协议时,中岛俊夫以无法在国会获得支持为由,拒绝签署书面协议。
  也许书面协议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是中岛俊夫的态度,让印度总理非常寒心。
  在这个大背景下,连印度军方的很多将领都认为,在日本的怂恿下发动战争是最愚蠢的行为。
  问题是,印度必须妥协。
  原因很简单,印度欠下了巨额外债,八成在日本手上,总价值大概一万三千亿美元,其中四千六百亿美元将在二零二八年到期,而印度的外汇储备不到三千亿美元,根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说得严重一点,只要日本愿意,随时可以让印度经济窒息而亡。
  经济完蛋了,说什么都没用。
  从长远考虑,进行战争冒险也不是不值得。
  印度妥协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愿意充当日本的炮灰。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军事指挥由将领负责,政府不进行干预。中岛俊夫在这个时候出面,明显超出了印度的底线。
  直到二十五日中午,印度总理才做出让步,向军方施压。
  这不是无条件的让步。
  为此,中岛俊夫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二十六日凌晨零点之前,日本的三家主要银行必须把价值一千五百亿美元的汇票存入印度的国有银行,作为战争抵押款,即中岛俊夫所做出的承诺。
  当然,这笔钱不一定属于印度。
  只要打赢了,印度就会退回这些汇票。只有在战败的情况下,这笔钱才会成为印度的国有资产。
  更重要的是,只有汇款及时到账,印度陆军才会按计划发动进攻。
  只是按照中岛俊夫的要求,在第一笔五百亿美元的汇款到账之后,印度总理就要向海军下达命令,由今井利村指挥舰队作战。
  一千五百亿美元,绝对不是小数目。
  要在十来个小时内凑齐这么多钱,也不大容易。中岛俊夫不得不亲自出面,游说国内的三大财团。
  问题是,财团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为政府的战争行为买单。
  结果就是,为了得到财团的资助,中岛俊夫不得不在一些重大政策上做出让步,甚至承诺让财团参与内阁决策。
  这个代价是否值得,恐怕就说不清楚了。
  二十五日下午,今井利村获得了调整舰队部署的权力。按照他的安排,“维拉特”号将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南端,等待与联合舰队会合,“维克拉马迪亚”号与“维克兰特”号则前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北面,在联合舰队离开布莱尔港之后,前出到安达曼海,按照预定计划行动。
  因为印度舰队在孟加拉湾活动,所以最快也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部署才能到位。
第二十五章
先做准备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中国舰队进入了泰国湾。
  因为泰国湾的大部分海域属于泰国内海,还是泰国的主要渔业区,任何时候都有上百艘渔船,所以在安排航线的时候,章玉廷非常小心,避开了主要航道与主要渔业区,还提前派出了直升机。
  直升机不是去驱逐渔船,而是去前方探路,以便舰队及时调整航向,避开渔船。
  为此,舰队不得不采用密集编队,把战舰的间隔距离减少到安全航行的最低限度,并且严格控制每艘战舰的航速。
  即便如此,航行途中仍然是惊心动魄。
  九点不到,舰队就进行了第一次紧急转向,规避前方十五海里外的一艘远洋渔船,搞得舰长手忙脚乱。
  在密集编队下紧急转向,绝对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大型战舰的惯性非常大,制动距离非常远。拿“长江”号航母来说,在以十二节的速度航行时,需要一分钟才能停下来,制动距离接近两公里。如果在操作时出现一点误差,都有可能撞上相邻的战舰。
  在夜间进行,难度更大。
  在十点半的第二次紧急转向时,“北京”号就差点被紧随其后的一艘驱逐舰撞上,两艘战舰离得最近的时候,还不到五十米。
  这个距离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舰队的航速不是十二节,而是在二十节之上,就算驱逐舰完成了紧急制动,也会被巡洋舰的尾流吸进去,撞上巡洋舰。
  惊险归惊险,总归是有惊无险。
  完成第二次紧急转向后,牧浩洋收到了二部发来的确切情报,八架K-767在北京时间晚上七点左右从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F-35C机群也即将起飞。因为F-35C的巡航飞行速度比K-767快得多,所以先安排加油机起飞。
  十一点过,牧浩洋收到了第二封确切情报,F-35C机群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准时升空。
  也就是说,二部之前提供的情报非常准确。
  一切顺利的话,F-35C机群将在十点之前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在二十六日凌晨两点左右到达马六甲海峡上空,在两个小时之后到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也许会直接飞往“维拉特”号航母。
  只是,印度舰队到底在哪?
  直到二十六日凌晨零点过,牧浩洋才收到第三份情报,不是二部发来的情报,而是周渝生送来的情报。
  “维拉特”号正在孟加拉湾向南航行,另外两艘航母则在向东南方向航行。
  “‘维拉特’号肯定会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南面,另外两艘航母去群岛北面。”周渝生铺开海图,在上面标出两条航线,又标出了一条从马六甲海峡到布莱尔港的航线,“如果联合舰队没有减速,此时已经到了布莱尔港附近,两个小时之内就将进港。要想做什么,就得抓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