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021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稍微放松了一些。
  “当然,这只是附加条款。必要的时候,我们不用理会。”
  “巴基斯坦为什么要签署这份条约?”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傅秀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在印巴问题上,巴基斯坦只能依靠我们。虽然目前看来,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巴基斯坦永远不是印度的对手。也许,巴基斯坦能在军事冒险中取胜,却无法获得任何利益,还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所以巴基斯坦是想借此机会与我们结盟?”
  “准确的说,是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同盟条约,让我们做出正式承诺,获取长远的战略安全保障。”
  黄峙博笑了笑,他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巴基斯坦表现得如此积极,摆出一副剑拔弩张的样子,不是为了威吓印度,而是要获得实在的好处。
  对巴基斯坦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与中国结盟。
  “现在,我们必须为几年后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傅秀波长出口气,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克什米尔的冲突与美国没有多大关系,也许连日本也没有预料到,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是这件事情是第四次印巴战争的根源,几年之后,随着开采条件逐步具备,战争将在所难免。”
  “那得把日本算上。”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如果战争在五年之内爆发,日本参战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如果拖到五年后,日本就会卷入其中。”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按照日本的扩军计划,到二零二七年,不但有可能装备第一艘航母,还有可能打造出能够挑战中国海军的舰队。在空中力量上,日本的扩军速度更快,五年之后肯定有能力对抗中国空军。
  只是在五年之内,即便日本全力以赴,也很难在军事上对中国构成威胁。
  “我们必须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在五年内打、还是拖到五年后打,哪一种对我们更加有利。”
  “这……”
  “总参谋长,你是三军总指挥,所以你更有发言权。”
  黄峙博勉强笑了笑,说道:“到底在什么时候打,得看我们的军备建设速度,也得看对手的军备建设速度。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从现在开始为战争做准备,五内之内能获得最大的军事优势。如果拖到五年之后,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两个敌人,将抵消增强的军力,也就没有多大优势可言了。”
  “也就是说,你赞成在五年之内打?”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傅秀波沉思了一阵,说道:“那么,我们就得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首先就得遏制日本的军事建设。”
  “怎么遏制?”黎平寇问了一句。
  “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海外资源的国家,因此我们得在资源上着手,通过资源限制日本的军事建设。”傅秀波长出口气,说道,“在南亚问题上,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只要战争爆发,我们与日本的矛盾将变得不可调和。说得明确一点,不管南亚冲突的最终结果如何,都将成为我们与日本爆发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因此我们必须做长远打算,考虑得更加全面一些。”
  “与日本开战,至少也是二十年后的事情。”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那将是一场全面战争,提前二十年做准备,并不为过。”
  黄峙博也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到底该怎么打,我说了不算。二十年后,恐怕我只能在马克思那边等待捷报了。”傅秀波显得很豁达,“只是,我们不能把目光放在战争上,而要在战争之外做文章,才能创造坚实的基础。”
  “怎么做?”黄峙博直接问了一句。
  “日本最缺的、也是最不可缺的是什么?”
  “这……”
  “粮食。”黎平寇替傅秀波做了回答,“虽然吃过二战的苦头后,日本非常重视农业,主要农作物基本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但是日本的粮食供应仍然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海外农垦团。如果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粮食,日本人只能过上温饱生活。在大规模战争中,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黄峙博皱起眉头,说道:“具体该怎么做呢?”
  “大战略定下来后,该怎么做就比较简单了。”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我们首先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即做到自给自足,即便没有进口,也能保证所有老百姓不会饿肚皮。除了提高粮食产量,推出更加有力的农业保障制度,还得扩大战略储备规模,至少得满足战争动员过渡时期的最低需求。”
  “然后呢?”
  “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我们得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像稀土资源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收购粮食。因为要扩大战略储备规模,所以这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俄罗斯是粮食出口大国,肯定会与我们合作。”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得对付日本的海外农垦团,收紧日本脖子上的绳索。如果有需要,甚至得以战争的方式达到目的。”
  “战争?”
  “日本的海外农垦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与南美洲。东南亚的问题,我们迟早得解决,南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暂时碰不得,所以得把重点放在非洲,用各种方式把日本农垦团赶出非洲。”傅秀波稍微停顿了一下,对黄峙博说道,“非洲的局势很复杂、也很简单,主要在方式方法上做文章。”
  “问题是,我们没有进入非洲的前进基地。”
  “瓜达尔港。”
  黄峙博愣了一下,说道:“这样的话,也要等到几年之后。”
  “用不着,在建设瓜达尔港期间,你就得展开行动,因此在人员安排上,你得挑选一名最合适的负责人。短期内,我们不会卷入大规模战争,即便有需要,在非洲的军事行动也以特种作战为主。”
  黄峙博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人员安排至关重要。”
  “有合适的人选吗?”
  “肯定有,我会做出安排。”
  “记住,这只是旁敲侧击,没有必要跟日本发生直接冲突。如果有可能,我们最好不要直接出面。”
  黄峙博又点了点头,不出面主要为了避免政治与外交上受制于人。
  “安排好之后,给我打个电话。”傅秀波笑了笑,说道,“有时间,你去看看老陆,有些话,你说比较合适。”
  黄峙博也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陆风烈正在生闷气,已经一个多月“卧床不起”了。以他的身体,肯定没什么大病,就是不满傅秀波的安排,想早点退休。
第四十七章
前哨
  在中美共同出面斡旋下,印巴两国坐到了谈判桌旁。
  三月二十七日,双方签署了第一份与锡亚琴冰川矿产资源有关的协议,除了规定在未来五年之内不进行工业开采之外,还组建了一支由两国地质学家、以及中美日俄四国地质专家组成的联合勘探队,对矿脉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勘探,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所属权的相关谈判。
  虽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但是爆发冲突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要想搞清楚矿脉的具体分布情况,至少需要两年。两年之后,印巴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将发生转变。
  为了防止印度在获得优势之后进行军事冒险,就得适当增强巴基斯坦的军力。
  四月四日,由黄峙博率领的军事访问团到达伊斯兰堡。
  作为主要随行成员,牧浩洋将负责海军军备建设谈判,即在不过分增加军备负担的情况下,增强巴基斯坦海军的作战能力。
  五天后,黄峙博与卡拉瓦签署了两份军事合作协议。
  一份对外公开,一份密而不宣。
  公开协议中,包括了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完善军事指挥与情报系统,进行更为广泛的军事合作,比如在情报领域建立互助沟通机制。最关键的部分,则是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帮助下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如此一来,就得对巴基斯坦军事结构进行调整。
  按照黄峙博做出的承诺,在今后五年之内,中国将竭力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军事力量。
  这不仅仅是空泛的承诺,而是以实际行动为准。
  拿空军来说,除了在二零二三年交付FC-30战斗机之外,中国还将无偿向巴基斯坦提供一批先进战斗机,在二零二七年之前取代所有FC-1与早期采购的FC-20,使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全部达到三代半以上水准。
  黄峙博甚至承诺,在二零二五年之前提供一个中队的J-20。
  虽然巴基斯坦并不需要重型制空战斗机,针对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需求,在J-22的基础上研制一种中型制空战斗机更加现实,但是J-20的到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也更能鼓舞巴基斯坦的士气。
  要知道,全世界范围之内,只有J-20在实战中证明能与F-22对抗。
  既然印度计划用F-22I取代Su-30MKI,巴基斯坦就需要J-20,即便只有十二架,也能形成有效的对抗力量。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军备项目几乎都是无偿援助。
  协议兑现后,巴基斯坦空军将在二零二七年之前拥有十二架J-20、七十二架FC-30、九十六架FC-25与二百四十架FC-20,战斗机群总规模达到四百二十架,此外还有两架战略预警机、四架战略电子侦察机、八架战术预警机、四架战术电子侦察机、二十四架战术预警机与近百架直升机。
  从规模上讲,巴基斯坦空军仍然比印度空军差了很大一截。
  到二零二七年,印度空军至少拥有七十二架F-22I、一百六十架F-35I、一百二十架Su-30MKI、一百六十架LCA、以及二百四十架其他种类的战斗机,机群总规模超过七百五十架。
  在战斗机的质量上,巴基斯坦空军拥有明显优势。
  F-22I是针对印度的出口型号,总体作战能力相当于第二批次的F-22A,比J-20差了很大一截。F-35I也是针对印度的出口型号,即在F-35A的基础上简化了电子设备,更加侧重于对地打击。Su-30MKI的综合作战能力,最多与J-11B旗鼓相当,根本无法与FC-25相提并论。至于LCA、Mig-20、“幻影”2000、Mig-27与“美洲狮”等战斗机,综合作战能力都远不及FC-20。
  相对而言,印度空军的最大问题在后勤保障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