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1021

  即便“歼敌者”号顺利服役,威胁也不大。
  原因很简单,这艘潜艇的初始技术来自前苏联的V3级,比中国海军的093级落后了整整一代,比095级更是差了一大截。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歼敌者”号的设计噪声水准为一百三十分贝。就算获得美国的技术援助,性能有所提升,“歼敌者”号也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艘攻击核潜艇。
  因为印度的潜射巡航导弹技术并不先进,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又过于庞大,无法用鱼雷发射管发射,所以其战略威慑能力非常有限,部署在安达曼海,仅能对中国西南地区构成威胁。
  严格说来,“歼敌者”号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
  如果将来某一天,中国海军不得不进入印度洋,面对印度海军,积极主动的攻势反潜部署,就能让“歼敌者”号永远留在港口里面。
  对印度海军来说,真正的重点在航母上。
  这也很好理解,核力量只是战略保障,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常规军事力量仍然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
  印度要想成为印度洋的霸主,首先就得加强常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队。
  可惜的是,印度海军正在走下坡路。
  虽然从俄罗斯采购的“维克拉马迪亚”号、以及国产的“维克兰特”号已经服役,但是服役半个多世纪的“维拉特”号早已不能出海,印度海军只有两艘航母,而且只有一艘勉强算得上是攻击性航母。
  如果只面对巴基斯坦海军,两艘航母就足够了。
  可是,印度必须考虑来自东面的威胁,即正在走向远洋,而且肯定会在将来某一天进军印度洋的中国海军。
  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一艘航母,还有两艘航母在建造。
  十年之内,中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将增加到三艘,而且还会持续增长,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达到六艘。
  为此,印度必须尽快动工建造两艘航母。
  问题是,以印度的国力,即便能建造航母,也是排水量在三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根本没有能力建造大型航母。
  面对中国海军的攻击性航母,印度国产的小型航母肯定力不从心。
  要想增强海军实力,印度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外来支援。
  麦克米伦能够说服印度当局,让印度签署军备条约,美国提供的航母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是在这件事上,美国采取的手段更加隐蔽。
  按照李明阳所说,美国没有直接向印度出售航母的建造技术。以印度的工业实力,就算拿到技术、甚至是获得完整的设计图,也造不出来。别的不说,印度没有在建造大型战舰时必不可少的大型轧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采取了迂回战术,即首先帮助日本建造航母,再让日本帮助印度建造航母。
  以日本的工业实力与技术实力,建造大型航母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日本需要的,仅仅是建造大型航母的经验。
  如果二部的情报可靠的话,日本将在第一艘大型航母动工之后,帮助印度建造一艘排水量在六万吨左右的大型航母,同时帮助印度造船厂提升技术能力,为印度提供建造大型战舰必要的工业设备。一切顺利的话,印度将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从日本采购一艘航母,随后自行建造一艘。
  因为印度已经签署了军备条约,所以二部的情报应该不会差。
  这下,关键在日本身上了。
  日本迟迟不肯签署军备条约,肯定是在技术合作上出了问题,比如美国没有按照承诺提供技术支援。
  只要日本这关过不了,印度是否签署军备条约都没有关系。
  十一月底,二部的判断得到证实。
  当月二十八日,日本防卫省宣布,已经完成了大型航母的设计工作,将在二零二一年动工建造。
  仅仅三天后,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军备条约。
  十二月七日,被命名为“赤城”号的大型航母在神户的三菱造船厂动工,包括首相在内的众多官员参加了铺设龙骨的典礼仪式。
  根据日本防卫省公布的航母设计方案,“赤城”号与“小鹰”级非常相似。
  虽然“小鹰”级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六零年代建造的最后一级大型航母,在很多技术上都已落后,但是作为大型攻击航母,“小鹰”级的基本结构一直延续到“福特”级,采用新式装备后,性能绝对不会落后。
  事实上,“赤城”号与“小鹰”级,只是在舰型上相似,内部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动力系统上,“赤城”号采用了四台MT-30燃气轮机,最大输出功率高达一百三十五兆瓦,在使战舰以三十节速度航行时,还能为战舰上的电子设备、武器系统提供四十五兆瓦的电能。
  加上三台备用发电机,“赤城”号能够同时支持四台电磁弹射器,并且为将来安装能量武器提供电力供应。
  从动力系统的选择上,就能看出“赤城”号的侧重点。
  “赤城”号以十八节巡航速度航行时,最大巡航距离只有四千五百海里,如果以三十节航行,只有一千八百海里。如此短的续航力,表明“赤城”号只能在日本周边活动,完全针对中国海军。
  续航力有限,持续作战能力也非常有限。
  显然,“赤城”号的主要战术任务是制海,而不是充当对地打击的海上平台。
  这些战术指标,同样适合印度海军,因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
  在安达曼海作战,印度海军的航母不需要太大的续航力。
  十二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军备条约。
  虽然军备条约正式生效,但是战争祸根已经埋下。在一波接一波的扩军浪潮下,战争到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四十章
丰收时期
  日本动工建造大型航母,对中国海军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虽然按照二部提交的评估报告,受舰载航空兵限制,“赤城”号的战斗力非常有限,对中国海军的威胁也非常有限,但是“赤城”号是满载排水量在八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改进余地非常大。
  结论就是,C1级航母对付不了“赤城”号。
  这份评估报告,与海军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
  虽然依靠J-25与改进后的J-15,国产航母在战术使用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综合作战能力明显超过只配备F-35C的“赤城”号,但是C1级航母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载机数量偏低,二是出动率偏低。
  关键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即便只能搭载四十架战斗机,只要出动率达标,C1级航母在制海作战中的打击能力仍然不可小觑。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大型航母能搭载八十架战斗机,一次只能出动二十架,也比不上只能搭载四十架战斗机,一次能够出动三十架的中型航母。在高强度海战中,出动率直接决定航母的作战能力。
  因为电磁弹射器没法及时装舰,所以C1级的出动率大受影响。
  虽然通过安装起飞助推火箭发动机,由西飞研制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能够上舰,但是跃飞甲板的出动率远远比不上配备了四台电磁弹射器的“赤城”号,保守估计仅有“赤城”号的一半。
  这就意味着,两艘C1级才能对抗一艘“赤城”级。
  因为受排水量限制,所以C1级即便装备了电磁弹射器,出动率也比不上“赤城”号。
  原因很简单,C1级最多只能安装两部电磁弹射器,一部位于起飞甲板中线右侧,一部位于斜角甲板前端。虽然安装两部电磁弹射器,能够在作战使用中,保证弹射器达到最大使用率,而“赤城”号安装四部弹射器,肯定无法达到最大使用率,但是两种航母在出动率上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差距。
  改进C1级能够缩小差距,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造排水量更大的航母,至少配备三部电磁弹射器,最好能在不影响使用率的情况下配备四部。
  结果就是,海军不得不把第二种国产航母的建造工作提前。
  十二月底,黄峙博亲自提交了修改后的“二零二一年度军费预算”,把海军的军费比例提高了百分之三。
  在这份军费预算中,最关键的就是代号C3的大型航母必须在二零二一年底前动工。
  作为临时方案,C1号与C2号在二零二二年建成后,只进行半年的军方海试,随后返回造船厂,进行第一次大改。
  也就是说,要到二零二三年底、甚至二零二四年初才能正式服役。
  为了节约建造经费,在海试的时候,将不安装跃飞甲板,只进行舰体测试。等到完成了大改之后,再进行航空测试。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为了不占用建造C3与C4号的船台,C1号与C2号将在舾装阶段安装弹射器,因此舾装工期肯定得延长。
  黄峙博不用为这些麻烦事操心,反正都是牧浩洋的事情。
  在建造航母的时候,配套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七日,代号J-25的第四代中型舰载战斗机实现首飞。
  因为J-25是在J-22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所以在十四天前,J-22就完成了首飞,测试数据达到预期。
  与J-22相比,J-25主要加强了机身与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增添了着舰尾钩。
  在外形上,J-25的最大特点是翼展增大了零点五米,机翼面积增大了近十平方米,获得了更好的低速性能。
  看上去,J-22与J-25就是J-20的单发缩小版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