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1021

  如果按照一支航母战斗群配备一艘防空巡洋舰、两艘多用途驱逐舰与两艘反潜护卫舰的标准计算,仅C1级的六艘航母,就需要六艘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与十二艘护卫舰,而这还不是全部需求。
  航母战斗群只是夺取制海权的主要作战力量,而要把制海权利用起来,还需要其他作战平台,比如两栖突击舰队。
  既然不受影响,牧浩洋参考美国海军的模式,规划出了同等数量的两栖突击舰队。
  也就是说,仅以C1级航母为准,就需要建造六艘两栖攻击舰、六艘综合登陆舰、六艘船坞登陆舰与十二艘多用途运输舰。为了这六支两栖突击舰队,需要建造六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与十二艘护卫舰。
  这些,只是攻击力量。
  为了给六支航母战斗群与六支两栖突击舰队提供后勤保障,至少需要十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与十二艘综合支援舰。如此一来,还得为这些支援舰队额外建造六艘驱逐舰与六艘护卫舰。
  按照这个标准,五年之内建成与动工的战舰将达到一百二十艘。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还得算上潜艇。
  以两支战略核潜艇部队为准,至少需要建造六艘战略核潜艇,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掩护的六艘攻击核潜艇。为了掩护航母战斗群与两栖突击舰队,至少需要十二艘攻击核潜艇。此外还得建造十二艘以上的攻击核潜艇,用来执行其他任务,比如搜寻与跟踪敌对国的战略核潜艇。
  除了核潜艇,中国海军肯定无法立即放弃所有常规潜艇。
  以为每支舰队配备一个拥有八艘常规潜艇的潜艇大队为准,至少需要二十四艘。
  算上潜艇,中国海军在五年之内需要建造一百八十艘大型舰艇。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计划。
  要知道,在二零一八年出台的美国海军造舰计划中,在二零二四年之前也只规划了六十艘战舰。
  当然,牧浩洋没有把这份规划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这只是黄峙博心血来潮做的事情。
  让他万分震惊的是,在提交规划的第二天,黄峙博就把他叫了过去,让他根据国家工业力量,特别是造船能力,在这份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一份更加详细的、具有可行性的造舰计划。
  显然,黄峙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事出有因。
  牧浩洋没有立即着手制订详细计划,而是花时间对造船厂、以及参与战舰建造工作的主要企业进行了考察。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他还向国务院索要了国家工业发展规划书。
  黄峙博的态度已经表明,他要的不是一份疯狂的计划,而是一份能够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计划。
  行动起来的不止牧浩洋,还有戚凯威、母祁铁与章玉廷。
  在同一时期,他们也各自提交了军兵种的发展规划,而且都在随后按照黄峙博的要求着手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军备发展计划。
  这些,让牧浩洋认识到,肯定发生了非常重大的事情。
  三月底,一条由朝鲜当局公布的消息,证明了牧浩洋的猜测。
  经过一个多月的全面勘探,最终确定,赴战湖金矿的探明储量为二千七百吨,预测储量则高达五千吨。
  更重要的是,朝鲜已经与中国签署协议,将用这些黄金偿还欠款。
  虽然牧浩洋不懂经济与金融,但是国际舆论的强烈反映,足以说明问题。
  仅仅四个小时后,美国联邦政府发表声明,希望朝鲜当局妥善处理国家财产,避免沦落为他国代言人。
  随后,国际金价不跌反涨。
  到四月四日,国际金价突破了每盎司二千八百美元,打破了在金融危机期间创造的最高纪录。
  危机已经形成,全球格局即将发生剧变。
第二十八章
裁军大会
  工作很重要,生活也不能拉下。
  四月十日,黄峙博出面说媒,定下了牧浩洋与陆雯的婚事。在陆风烈点头答应后,两人决定一切从简。因为两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牧浩洋要在六月底之前提交海军装备建设的详细规划,陆雯则要忙着处理技术上的问题,所以婚礼订在十一月。忙到月底,两人在一个周末去领了结婚证。
  两人都没有觉得惊喜,陆雯也没有急着搬过去一起住。
  原因很简单,就在他们领证的第二天,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在国际裁军协会发出号召,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前去商讨削减军费、防止军备竞赛,中国当局接受了邀请。
  做为海军装备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牧浩洋将加入国防部成立的谈判代表团。
  五月一日,牧浩洋就离开了北京,飞往华盛顿。
  这是他第一次去美国,但绝不是最后一次。
  同一天,陆雯也离开北京,前往西北的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参加由钱仲泰组织的尖端科技论坛。
  因为是军方资助的,所以科技论坛有很强的军事背景。
  做为军方的主要技术负责人,陆雯前去参加,主要为了掌握前沿科技发展方向,获取对军方有用的东西。
  当然,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裁军谈判。
  军备竞赛已然开始,在这个时候提出裁军谈判,显然有点做作。只是在政治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轻视这次谈判。
  道理很简单:激烈的军备竞赛,必然酿成大规模战争。
  东海战争结束后,就有人预测,中国与日本的和平最多维持二十年,要么是迅速壮大的日本为了雪耻发动战争,要么是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了一劳永逸发动战争,两个国家最终会爆发全面战争。
  虽然这个预测有点耸人听闻,但是绝非空穴来风。
  最重要的是,中国与日本的矛盾,还不是真正的焦点。
  根据外界预测,因为日本与美国渐行渐远,特别是在日本实现军事正常化之后,将逐步摆脱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维系美日同盟的主要纽带正在减弱,迟早有一天,美国会与日本在重大问题上发生分歧,从而分道扬镳,所以当中日再次爆发冲突时,美国不会以盟国的身份帮助日本,至少会坐山观虎斗,甚至有可能落井下石,利用中国来打压日本,最终使日本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如此一来,中日战争不会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只是,中日战争绝对是世界大战的一块重要基石。
  原因同样简单,在未来的中日全面战争中,不管是中国战败、还是日本战败,另外一方都将获得挑战美国的军事实力。如果战争波及到双方本土,以最惨烈的方式收场,获胜方还将因此获得足够的战略资源与战略据点。即便美国能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也要在战争后面对更大的挑战。
  军备竞赛不会跟随中日战争结束,而会在战后升级。
  最终,必然以世界大战收场。
  当然,这只是最悲观的预测。
  在很多人看来,世界大战永远也打不起来,因为美国拥有能够毁灭全世界的核武器,任何一个能够挑战美国的大国,也肯定拥有相当的核武器。在相互毁灭的战略威胁下,任何大国都不可能通过战争来获取霸权。也许崛起之后的中国、或者是完全独立的日本,会在某个时候挑战美国的霸权,甚至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但是战争仍然局限在局部地区,双方都会有所克制,绝对不会爆发世界大战。
  问题是,就算是最乐观的预测,也没有否认战争的危害性。
  这样一来,裁军成为给军备竞赛降温,防止战争爆发的唯一手段。
  到了华盛顿,牧浩洋就认识到,这次裁军谈判的主导方不是美国联邦政府,而是站在幕后的西方金融集团。
  让他有这个认识的,正是同行的李明阳。
  李明阳的身份不是二部情报人员,而是国防部的情报官员。按照大会安排,参与国均可派遣一名情报官员参加谈判。
  谈判安排在华盛顿进行,所以牧浩洋他们住进了大使馆。
  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当地傍晚了,吃过晚饭后,牧浩洋回到卧室,翻阅国防部提供的与裁军谈判有关的文件。
  有意思的是,这场裁军谈判的重点就是海军。
  这让牧浩洋有点担心,因为国防部还没有公布新的军备发展规划,由他提交给黄峙博的计划书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美国把重点放在了海军上,表明已经对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戒备。
  难道总参谋部,或者国防部有内鬼?
  也就在牧浩洋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明阳赶了过来。
  “没去参加晚宴?”
  牧浩洋摇了摇头,把脚从对面的椅子上抬了起来,给李明阳腾出了坐的地方。为了款待谈判代表团,大使举办了晚宴,还邀请了一些友好国家驻美使领馆的官员,以及一些留美的知名人士。
  “听说,你准备结婚了?”
  “从法律上讲,已经结婚了。”
  “扯证了?”李明阳笑了笑,说道,“这下,你小子完蛋了,这辈子都别想跳出来,就等着在婚姻中慢慢变老吧。”
  “为什么不是在家庭中慢慢变老呢?”
  李明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反正,只要没人拿枪顶着我的额头,我就绝对不会把自己锁紧婚姻的牢笼。”
  “老李,你也太悲观了吧?”
  “这不是悲观,而是生活态度。”
  “照你的话,我的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