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021

  “同行业的从业限制。”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需要总参出面吗?”
  “暂时不用,毕竟这是商业上的事情,要是把总参扯进来,只怕麻烦更多。”侯名耀对牧浩洋的态度明显好了一些。“坐吧,坐着说。”
  坐下后,牧浩洋说道:“老侯,我这次过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腾将军也说了,有问题找你。”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不止腾将军非常重视,黄总也给我打了招呼,要尽一切办法解决企业的困难。”
  “黄总?”侯名耀坐下时,朝牧浩洋看了过去。
  “‘黄帝’号是我军唯一的航母,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唯一的航母,所以第二次改造必须彻底。”
  侯名耀笑了笑,说道:“有多彻底?”
  “不再是架子货,还要能上战场。”
  “这个要求可不低。”
  “所以我过来了,与你们一起解决难题。”
  “你打算长期留在这里?”
  “没有。把问题汇总后,我就回总参谋部。今后,每周都会过来,顺带去海军学院补充知识。”
  “那就好,听说你以前是陆战队的?”
  “当参谋之前是两栖特种部队的少校,所以黄总为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海军军官安排了补习班。”
  侯名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转口说道:“既然你急着回去,我们就说正事吧。”
  显然,“黄帝”号的第二次改造工作也很复杂。
  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不但要解决动力问题,还要为今后安装各种新式武器、特别是需要大量电力供应的新式武器留出空间。最重要的是,“黄帝”号必须具备电磁对抗能力,能在恶劣电磁环境下作战。
  暂且不说动力系统,即便是电磁对抗能力,也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重点就在开放式机库上。
  按照侯名耀提出的改造方案,必须拆掉飞行甲板与舰壳,对飞行甲板与舰壳上的焊缝做重新处理,消除所有缝隙。最大的改动在飞行甲板下面,即改成全封闭机库,调整飞机升降机的位置,对所有垂直升降通道做二次防护处理,至少得设置两道全封闭电磁阀门,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阻挡来自外界的电磁波。
  仅此一项,船台周期就在一年以上。
  从难度上讲,更换动力系统肯定更加麻烦。
  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合适的动力设备,二是改造工程。
  侯名耀的倾向很明显:采用大功率舰用核反应堆。
  原因很简单,只有核动力能够满足未来新式武器的耗电需求。
  换用功率更大的燃气轮机,只是治标不治本,也许几年之后就要重新动大手术。采用燃气轮机的话,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至少得达到九十兆瓦,最好能达到一百二十兆瓦,而现有的燃气轮机至少得使用六台。虽然还有一套折中解决方案,即采用燃电联合动力,但是需要对推进系统做大手术,不但成本高,改造周期也将延长。最重要的是,在大功率推进电机领域,中国的基础并不牢固。
  只是,使用核动力,也存在问题,即为新式航母研制的核反应堆要到二零二二年才能基本成型,而要装舰,至少要到二零二三年。
  “海军已经提出要求,船台总周期最多一年半,得在二零二一年一月底之前下水。所以你们得跟九院协商,看看能否加快核反应堆的设计进度,在明年年底之前交付两套,不然我们内就得调整改造方案。”
  牧浩洋记下了这个要求,说道:“还有别的问题吗?”
  “与船体有关的,大致就是这些,只是在其他方面,也得抓紧。”
  “比如……”
  “海军得尽快完成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选型工作,以及是否为‘黄帝’号配备滑跃起飞的预警机。”
  “有什么关系?”
  侯名耀愣了一下,说道:“只有舰载飞机确定下来,我们才能确定飞行甲板的布置方式与机库的具体尺寸。”
  牧浩洋点了点头,把这点也记了下来。
  “对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什么?”
  “要不要为‘黄帝’号安装弹射器。”
  牧浩洋皱起眉头,这确实很重要。
  “不管怎么样,尽快给出一个明确说法,比如采用蒸汽弹射器还是电磁弹射器,我们才能对舰体内部结构做出调整,确定电力系统需求,才能确定如何布置发电设备,不然设计工作肯定要拖延。”
  “我会尽快确定这些事情。”
  “其他的细节问题也不要忽略,比如舰队与航空人员的数量、持续活动能力、最大持续作战能力、续航距离、补给周期、维护周期等等指标,都要尽快定下来,我们才能确定各个子系统的性能指标。”
  “看来,改造一艘航母确实很不容易。”
  “上校,航母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战争平台,要是那么容易搞,早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了。”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行,这些问题我会反映上去,尽快给你一个答复。”
  “现在就回去?”
  “既然问题已经说明白了,我也没有必要耽搁时间。早点回去,早点给你答复,才能早点动工。”
  “也好,下次过来,一起吃顿饭。”
  “这……”
  “食堂的盒饭,如果你请客,我带你去吃大连最好的海鲜。”
  牧浩洋立即笑着说道:“没问题,我请客。”
  显然,侯名耀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技术工作者,比罗卫东单纯多了。
第十三章
分外事
  来到机场,牧浩洋遇到了刚下飞机的周渝生。
  “还好、还好,来得还算及时。”
  “老周,你怎么来了?”
  “谁叫我命苦呢?”周渝生拉着牧浩洋,朝他乘坐的空军要员专机走去。
  “你来接我?”
  “对,半路接到老腾的电话,让我过来叫上你。”
  “去哪?”
  “沈阳。”
  牧浩洋一愣,说道:“去沈阳干嘛?”
  “本来是老杨的事,结果他去了成都,所以把我派了过来。”爬上登机梯,周渝生回头看了眼牧浩洋,“上来呀,路上说。”
  牧浩洋没有选择,只能上了周渝生的飞机。
  五分钟后,这架双发螺旋桨运输机到达巡航飞行高度,周渝生才解开安全带,去拿来了两瓶冰山矿泉水。
  “你去沈阳干嘛?”
  “还能干嘛?”周渝生喝了口水,才说道,“黄总批准了海军的采购计划,采购一批反潜巡逻机。这事原本由老杨负责,与我没多大关系。作为参与方,我只负责提出一些技术性能指标。”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周渝生的意思。
  反潜巡逻机肯定编入海军航空兵,只是面向潜艇作战,需要周渝生出谋划策。在腾耀辉高就之后,杨禹方与周渝生的地位也大幅度攀升。不出所料的话,两人将在明年分别出任海航司令与潜艇兵司令。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两人接受徐褶涛指挥,所以在腾耀辉高升前就担负起了重任。
  “老杨去成都干嘛?”
  “也是为了海航的事情,一是敲定J-20的采购合同,二是看看成飞有没有能力研制舰载战斗机。”
  “这事还没定下来?”
  “没有,老腾还没拍板,黄总也在考虑。”
  “侯名耀跟我提到了这件事,让我们抓紧做出决定。”
  “你见到侯名耀了?”
  “刚跟他说再见,就在机场遇到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