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021

  仅从外观上看,没什么特别,更像是军方设在各地的招待所,但是里面的装修与装饰非常豪华,立在门口的那块奇石就价值三千多万。至于宾馆的服务员,不但个个漂亮,还非常有礼貌。
  这让牧浩洋有点受宠若惊,他不过是一名海军上校。
  晚饭更加不用说了,虽然在宾馆里吃的,但是服务员在介绍菜品的时候,牧浩洋根本记不住那些花俏的名字。
  他只有一个印象,餐桌上的十来样美味佳肴,恐怕顶得上一年的津贴。
  当然,这绝对是保守估计。
  饭桌上,牧浩洋没有喝酒,陪客的攻关经理也就没有强劝。虽然攻关经理几次提到航母的改造问题,但是牧浩洋没有接话。
  他连船厂都没去,还没有见到“黄帝”号,凭什么谈改造问题呢?
  吃了晚饭,牧浩洋就回去闷头大睡。
  夜间,床头柜上的电话响了好几遍,他都没有接。如果找他的是黄峙博,肯定会派人过来,不会打宾馆里的电话。
  第二天一早,牧浩洋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在他穿好衣服的时候,那个叫罗卫东的攻关经理就赶来了。这让他怀疑,房间里是不是安装了监视探头。
  有机会,得找李明阳派几个人来搜一遍。
  宾馆就在厂区旁边,驱车过去用不了十分钟。
  “黄帝”号在七月底结束了海上训练,八月二日回到大连港,随后送到造船厂,为即将开始的第二次大规模改造做准备。
  众所周知,当初从乌克兰购买的只是一条没有任何附加设备的船壳。
  在大连港停靠五年之后,“黄帝”号才被拖上船台,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改造,安装了动力系统、修改了舰桥与飞行甲板、调整了内部舱室结构、增添了雷达等电子设备、重新粉刷了船体,在二零一一年进行了第一次海试。
  此时的“黄帝”号已经完全变了样。
  比如,安放在舰首跃飞甲板中央的十二管重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被取消,增强了飞行甲板的强度,也使机库面积增加了数百平方米。同时被取消的,还有安装在飞行甲板外侧的四套远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代之以052C型护卫舰上使用的中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使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十。最大的修改在舰桥上,占用面积减少一半,安装了国产的相控阵雷达,显得更加紧凑,同时把飞行甲板面积增大了上千平方米。额外增添的是四套速射炮与四套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配套安装的电子干扰发射器、降落引导辅助系统等等。
  经过第一次改造,“黄帝”号可以说是改头换面。
  与舰体相同的“库兹涅佐夫”号相比,“黄帝”号的打击火力减弱,载机能力则大幅度提高。
  在标准情况下,“黄帝”号能搭载四十六架J-15与十二架Z-8级别的直升机。
  只是,在二零一一年,“黄帝”号并没形成实战能力。
  原因有两个:一是J-15没能及时研制成功,而俄罗斯又关闭了Su-33的生产线,因此没有可用的舰载战斗机;二是动力系统不过关,严重限制了航母的战术性能,也就限制了作战使用能力。
  二零一三年,J-15开始量产,第二个问题成为制约“黄帝”号的主因。
  第一次改造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系统。
  最初,海军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采用核动力、二是采用燃气轮机、三是采用蒸汽轮机。
  核动力方案首先出局,因为能用的只有为093与094研制的核反应堆。要驱动满载排水量超过六万吨的航母,而且达到三十节的最高航速,至少需要安装六座核反应堆。即便不考虑效费问题,“黄帝”号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黄帝”号最初是作为常规动力航母进行设计的,如果改为核动力航母,必须对舰内结构做出重大改动,比如取消烟道,增强反应堆舱的防护力度,必然导致工程规模浩大,降低工程效率,最终花费很有可能超过重新建造一艘同级别航母的全部费用。
  随后,燃气轮机方案也被踢出局,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合适的大功率燃气轮机。
  这下,剩下的只有蒸汽轮机方案了。
  正是在二零零六年左右,通过采购“现代”级驱逐舰,从俄罗斯获得了舰用大型蒸汽轮机,“黄帝”号的改造工作才提上日程安排。
  只是,从俄罗斯采购的蒸汽轮机并不过关。
  在海试中,“黄帝”号的最高航速只达到二十七节,比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低了百分之十。虽然这个航速足以满足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航母只需要达到二十六节,J-15就能从左侧的重载起飞点上,以最大起飞重量滑跃升空。但是在实战应用中,二十七节肯定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东海冲突,已经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除了功率不达标,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第一次海试算起,八年里,“黄帝”号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港口或者船厂维修,每次进港,都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才能保证下次出海不出问题。
  受此影响,八年来,“黄帝”号没有执行过一次满时作战部署。
  根据海军提交的报告,“黄帝”号最长的一次出海时间只有三十七天,远没有达到设计时提出的九十天。
  要知道,在作战部署中,美军的航母往往得在海上活动半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业”号还创造了连续部署一年零十个月的纪录。
  仅有三十七天的部署时间,让“黄帝”号成了一艘走不远的航母。
  不可否认,“黄帝”号在中国海军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还是一艘能够使用常规战斗机的大型航母。通过“黄帝”号,中国海军了解了航母,也熟悉了航母。但是从军事价值上看,“黄帝”号与西方海上列强的第一艘航母非常相似,即不具备实战能力。
  如果没有迫切的作战需求,“黄帝”号很有可能以训练航母的身份,在中国海军服役三十年以上,在第一艘国产航母达到设计的最大服役寿命之前才会光荣退役,海军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第二次改造。
  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使其获得全部战斗力,至少需要十年。
  因为“黄帝”号是改装得来的,所以在自建航母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麻烦,仍然得摸着石头过河,前期的建造规模肯定不会很大,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把一级成熟的航母连续建造十艘。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就很有必要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改造。
  在国产航母大批量服役之前,“黄帝”号是中国海军不可否缺的远洋作战力量。
第十二章
技术工作者
  虽然在电视上见过航母,但是牧浩洋还是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看到航母,眼前的庞然大物,让牧浩洋深刻体会到这艘巍峨巨舰有多么庞大。
  放在一百年前,肯定没人相信人类能够建造如此巨大的战舰。
  跟航母相比,人显得那么渺小。
  登上航母,视觉上的冲击更加明显,特别是看到停泊在附近的驱逐舰与护卫舰,更能直观的了解航母有多么巨大。
  如此强大的战争机器,只有实力强大的国家才能建造。
  虽然中国还没建造自己的航母,但是要不了多久,第一艘国产航母就将驰骋大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力。
  因为改造计划已经确定,所以航母上只有三分之一的舰员,航空部门的官兵则全部去了海军航空兵基地。前来迎接牧浩洋的是一名少校军官,看样子是航母上的轮机长,舰长早就回总参述职了。
  在航母上转了一圈,快到中午的时候,牧浩洋才跟随罗卫东离开。
  “牧高参,我们准备了午饭,下午再去……”
  “没必要这么麻烦,现在就去船舶设计院,中午随便吃点什么就行了。”牧浩洋根本不在乎吃什么,只想早点了事。
  “这不大好吧?”
  “有什么不好?”
  见到牧浩洋坚持,罗卫东没再多说什么。
  大连造船厂船舶设计院也在厂区里,只是明年年底之前就会搬到得利寺。海军在那边投资三十亿,修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流体力学中心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静水池,专门用来搞舰船设计。
  两人赶过去的时候,正值吃午饭的时候。
  随便吃了点东西,牧浩洋就让罗卫东带他去找负责“黄帝”号改造工作的总工程师。
  虽然牧浩洋看不惯罗卫东的行事风格,但是绝对不敢小看侯名耀总工,他不但是大连造船厂的总工程师,也是“黄帝”号第一次改造的总监。让他负责第二次改造,是腾耀辉亲自做的决定。
  见到侯名耀,牧浩洋相信,在这个有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有不少做实事的人。
  侯名耀正在吃午饭,也是非常简单的盒饭,而且还利用这个时间,跟几名年轻技术人员商讨问题。
  “侯总,你先忙。”
  “行,晚上加班,我们再讨论。”
  把几名年轻技术人员送走,侯名耀才打量了牧浩洋一番。
  “侯总,这位是总参的牧浩洋上校,他是……”
  “我知道,腾将军才打来电话,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侯名耀朝牧浩洋点了点头,又对罗卫东说道,“小罗,你去忙吧,牧上校走之前会给你打电话。如果没别的事,帮我催催上个月的津贴。”
  “行,我去给财务打电话。”罗卫东很知趣的离开了。
  “侯总,我是……”
  “用不着自我介绍,叫我老侯就行了。”
  牧浩洋笑着点了点头,问道:“你开始说的津贴……”
  “加班费。”侯名耀也笑了笑,说道,“干我们这行,总有做不完的事,每周固定三天晚上加班,有事的话周末还得过来。我不要紧,反正该有的都有了,不缺那点钱,可是年轻人不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天经地义,但是总得让别人有个奔头吧。买房、结婚、生孩子都要花钱,要是连加班费都不按时发放,肯定留不住人。不怕你笑话,今年前六个月,我收到了十二封辞职信,上个月还收到三张,现在还在抽屉里呢。这么下去,恐怕要不了几年,我就成光杆司令了。”
  “有来有去,坚持不下来的自然就走了。”
  侯名耀笑了笑,把茶杯递给了牧浩洋。“话是这么说,问题却不能这么看。所里年年都在招人,来的人也不少,可是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上手。很多人干满三年,就去了待遇更高的民营企业。为了对‘黄帝’号进行第二次改造,我去江南造船厂挖了好几个人,还差点惹上官司。”
  “官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