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21

  日本空中自卫队能够动用的只有二十三架F-22A,在兵力上不占优势,而中国空军与海航的预警机没有前出,在信息上不占优势。
  也就在这个时候,FBC-1C在钓鱼岛东面不到五十公里处,也就是在东海舰队西面发射了远程巡航导弹。
  参战的十二架FBC-1C各发射了两枚远程巡航导弹。
  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足以毁灭日本海上自卫队拯救联合舰队的最后一线希望。
  这些巡航导弹全都配备电磁弹头,而且全程超低空突防,飞行高度离海面仅两米,几乎在浪尖上穿梭。
  导弹离舰队不到一百公里的时候,才被E-3G探测到。
  此时,F-22A全部投入空战,没有电磁对抗能力的F-15J留在冲绳上空,而联合舰队里的战舰又无法作战。
  结果是,二十四枚巡航导弹中,至少有二十枚在联合舰队上空引爆。
  当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没有修复战舰动力设备的控制系统,用来维修的电子设备全都暴露在外。
  电磁战斗部引爆后,修复战舰的希望彻底破灭。
  虽然可以再次运送维修设备,再过几个小时就能让战舰起航,但是中国空军肯定会再次发起行动。
  只要无法解决电磁武器构成的威胁,就无法让联合舰队返回那霸。
  这轮打击过后,日本联合舰队的命运已经注定。
  只是,在中国潜艇到来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以及日本当局绝对不会放弃拯救联合舰队的机会。
  收到消息后,喜田多一郎在飞往华盛顿的途中跟钱德勒通了电话,要求美国紧急提供一批制空战斗机。为了强调这些战斗机的重要性,喜田多一郎直接提到,把关岛的F-22A机群调配给日本空中自卫队。
  这样的话,再过四个小时,这些战斗机就能到达冲绳。
  为了让这些战斗机立即投入战斗,空中自卫队将出动全部K-767,在冲绳东面的菲律宾海上空为F-22A补充燃油。
  也就是说,这些战斗机在起飞的时候就将带上对空弹药。
  考虑到局势的紧迫性,钱德勒答应了喜田多一郎的请求,随后就给驻关岛的美军下达了命令,让两个中队的F-22A载弹起飞。
  事实上,当时钱德勒已经调整了美军部署,安德森空军基地的F-22A本来就计划提供给日本,只是按计划要到六月五日,另外三个中队的F-22A到达之后,再一同飞往横须贺的空军基地。
  既然日本有需求,提前交付这些战斗机也没什么大碍。
  问题是,最快也要四个小时之后,这二十四架F-22A才能到达。
  联合舰队还有四个小时吗?
  空战开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在联合舰队附近发现了数个可疑目标,而且断定是中国海军的潜艇。
  只是接下来打响的空中战斗,让反潜巡逻机不得不撤离战场。
  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撤退后,反潜巡逻机返回战场,却没能找到那几艘潜艇。
  海上自卫队别无选择,只能让反潜巡逻机缩小搜索范围,重点监视舰队周围五十公里海域。
  至于外围反潜,根本无法照顾到。
  必须承认,在反潜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具有很深的功力。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间,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反潜。
  依靠数量众多的反潜巡逻机,在联合舰队附近构筑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反潜屏障。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在二日上午,至少有四艘中国潜艇试图突破反潜网,攻击瘫痪在海面上的日本战舰,可是这些潜艇的努力都没能收到效果。除了潜艇本身的问题,即当时到达的都是常规潜艇,在反潜巡逻机撤离后,没能抓住机会逼近联合舰队,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战术有关。
  不管怎么说,没有任何艇长会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去挑战反潜巡逻机。
  只是,这个情况在下午两点左右发生了变化。
  经过十二点的空战,在仅仅一个半小时之后,中国空军再次出动,海航也投入了数十架战斗机。
  相比之下,日本空中自卫队就没有这么雄厚的资本了。
  当时,在联合舰队上空巡逻的只有八架F-22A,留在后方的F-15J也只有十二架,而紧急起飞的F-22A为六架,F-15J为十二架。
  也就是说,日本空中自卫队仅投入了三十八架战斗机。
  作为潜艇发起突击的前奏,中国空军与海航则一口气投入了九十二架战斗机,其中包括十二架J-20。
  更重要的是,之前没有动用的KJ-2000也出动了。
  按照杨禹方的安排,KJ-2000将到达东海舰队上空,引导战斗机作战。
  为了增强空中指挥能力,海航还出动了两架KJ-200,并且由一架战略电子侦察机负责通信中转。
  要知道,这个时候,太阳黑子爆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
  在战斗机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空中自卫队只动用了两架E-3G与一架EC-135,没有增派更多的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
  显然,空战的天平倒向了中国军队。
  日本空中自卫队没有退缩,而是奋起迎战。
  不可否认的是,在明知道必败无疑的情况下,今井利村有所保留,比如没有把已经到达的十二架F-22A派上去,也没有动用计划用来执行打击任务的F-16C/D,仅仅投入了原先参与空战的战斗机。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再投入十二架F-22A与六十架F-18C/D,日本空中自卫队也很难保住制空权,至少无法确保反潜巡逻机能够在战场上活动。
  没有反潜巡逻机掩护,联合舰队必然完蛋。
  可惜的是,在迎战中国空军的时候,海上自卫队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中国空军机群的规模非常庞大,让海上自卫队与空中自卫队都认为打击来自空中。
  这也很好解释,如果空中力量能够干掉联合舰队,就没有必要让潜艇冒险。
  不管怎么说,潜艇不可能在完成攻击后像战斗机那样迅速撤退,很容易遭到及时返回的反潜巡逻机攻击。
第九十九章
耐心的艇长
  空战打响的时候,中国海军的潜艇已经部署到位。
  主力正是之前伴随东海舰队行动的那艘093型攻击核潜艇。
  指挥这艘潜艇的是曲少丰上校,也是名声仅次于周渝生的攻击核潜艇艇长,也是现任八位攻击核潜艇艇长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个。只不过,曲少丰从未参加过实战,也没有获得过参战机会。
  与周渝生相比,曲少丰最缺的就是实战经验。
  这不能怪他,毕竟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没有派遣攻击核潜艇参战,而在平时也没有多少实战机会。
  曲少丰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在东海舰队动员的时候,由他指挥的“电鳐”号正在港口内进行常规维护。收到命令后,曲少丰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员,并且在战争爆发前率领潜艇出海,追上了东海舰队。
  只是,曲少丰的运气不大好。
  五月二十九日凌晨,战争爆发的时候,“电鳐”号在东海舰队东南方向上,负责对付来自冲绳的威胁。
  也就是说,在支援“海龙”号的时候,“电鳐”号离交战区域较远,没能领到任务。
  这让曲少丰有点郁闷,毕竟那是首战机会,谁也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
  作为潜艇艇长,特别是核潜艇艇长,曲少丰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耐心,为他带来了机会。
  收到周渝生下达的作战命令后,曲少丰没有急于赶赴战场,而是严格执行了周渝生制订的战术计划。
  曲少丰有自知之明,更清楚周渝生是唯一拥有实战经验的攻击核潜艇艇长。
  攻击核潜艇不缺速度,却存在更大的问题,即高速航行时会产生明显噪声,从而失去隐蔽性。
  事实上,直到093型潜艇服役,中国海军才获得了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攻击核潜艇。
  在093型之前,091型只是让中国跨进了核潜艇俱乐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潜艇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在091型服役的十几年间,从未得到海军正式使用,甚至很少出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
  当然,091型只是为了解决有无问题,性能上并不突出。
  除了噪声巨大之外,091型的其他战术性能也很糟糕,比如最大航速只有二十四节,最大潜深还不到三百米,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洛杉矶”级与“阿库拉”级,甚至连美苏在二十世纪六零年代建造的核潜艇都比不上。
  在设计093型的时候,海军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技术指标。比如最大潜航速度必须超过三十节、最好能够达到三十三节,最大潜深必须超过四百五十米、最好能达到六百米,以八节速度航行时的噪声必须控制在一百一十五分贝之下、最好能达到一百零五分贝,自持能力必须达到六十天、最好能超过九十天。
  如此苛刻的要求,给093型的设计制造了很多麻烦。
  原因无二,在设计093型的时候,中国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核潜艇设计团队,也没有足够多的技术储备,很多工作都得从头做起。更重要的是,当时根本别想指望获得来自外界的援助,俄罗斯肯定不会帮助中国设计核潜艇。如果不是情报机构从乌克兰获得了一些V型潜艇的设计图纸,恐怕093型的设计工作将持续到二零一零年前后,根本不可能在二零零二年动工。
  即便如此,093型首艇的建造周期仍然长达七年。
  漫长的建造周期,使得093型很晚才进入海军服役。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