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1021

  如果无法有效指挥参战飞机,投入再多的战斗机也难以发挥作用。
  至于动用轰炸机,在这些军事专家看来,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不是中国空军没有轰炸机,而是要打击日本本土的话,中国军队的首选力量应该是战术弹道导弹。即便受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当局禁止军队使用弹道导弹,也没有必要让轰炸机深入东海。
  在本土腹地上空,中国轰炸机就能用射程达到二千五百公里的巡航导弹攻击日本本土。
  显然,中国轰炸机不是去轰炸日本本土,而是去打击第三护卫群。
  这样一来,日本公布的战报就更加站不住脚了。
  第三护卫群遭到攻击的时候,在土噶喇群岛西面,离中国本土大概一千一百公里,而中国肯定拥有射程在五百公里左右的反舰导弹,因此轰炸机最多需要在离舰队大概四百公里的地方发射导弹。
  以日本空中自卫队的能力,能在离舰队四百公里的地方夺取制空权吗?
  如果可以,那么日本空中自卫队早就夺取了钓鱼岛的制空权,也就没有必要让第三护卫群从大隅海峡进入东海。
  显然,实际情况与此完全相反。
  交手几次,中国空军仍然掌握着战场制空权。
  既然日本防卫省公布的战报不可信,那么中国国防部公布的战报就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宣传战才刚刚打响。
  北京时间八点四十五分,中国国防部公布了当天的第二份战报,宣称在刚刚结束的海空突击中,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使用电磁武器,彻底瘫痪了联合舰队,并且将在几个小时之内消灭联合舰队。
  如果说在此之前,中国当局开诚布公是对军队充满信心。
  那么这次,中国国防部发出的“宣言”就可以说是狂妄自大了。
  在任何人看来,中国国防部在这个时候宣称要在几个小时内歼灭联合舰队,都不是明智之举。
  做得到的话,问题还不大。
  要是做不到,中国当局的损失就大了,至少在舆论宣传上,会让外界不再那么相信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
  在不同人的眼里,中国国防部的高调宣言有着不同的意义。
  评论这件事的时候,一些较为偏袒中国的新闻媒体就认为,中国国防部宣称在几个小时内消灭联合舰队,主要就是在政治上做文章,要用一场毫无争议的胜利,证明中国才是东海的主人,彻底打垮日本的士气,让日本认识到不可能取得胜利,从而迫使日本当局在战争规模扩大之前投降。
  一些新闻媒体还认为,中国此举是在向美国施压,让美国不再支持日本。
  也有一些较为极端的新闻媒体认为,中国此举是在挑战美国的霸权,结束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取代美国成为西太平洋的霸主,最终成为能够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超级大国。
  只是,并非所有新闻媒体都偏袒中国。
  在评论该事的时候,CNN电视台聘请的军事专家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国防部格外强调了空军的打击能力,试图以次扰乱对方的战术判断,认为打击来自空中,而不是威胁更大的水下。
  从战术层面上讲,CNN的评价没有错。
  让国防部发布消息之前,黄峙博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公布的消息中,重点强调了空军的打击能力,没有提到海军的潜艇部队。
  通过舆论宣传来扰乱对方的战术判断,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作战手段。
  至于这种手段能否发挥作用,还得看对方是否足够清醒理智。
  中国国防部发布公告后,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日本,而且是日本民众。
  第三护卫群覆灭,可以看成是海上自卫队作战不力、或者是战术出了问题,如果在中国高调表态之后,联合舰队也全军覆没,那就绝对不是军队的问题了,而是整个日本国防体制的问题。
  几年前,还有不少日本人认为,海上自卫队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消灭中国海军。
  当时,一些较为极端的日本军事学家还认为,只要中国不使用核武器,日本能在一场常规战争中毫不费力的击败中国。
  虽然最近几年,特别是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很少有日本人叫嚣着击败中国,但是大部分日本民众仍然认为,自卫队有足够的力量应付迅速成长的中国军队,至少能在防卫战争中取胜。
  可是这几天的战斗,无一例外的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远远不足以击败中国军队。
  即便在防卫战争中,日本自卫队也很难取胜。
  民众的质疑,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不管怎么样,必须确保联合舰队安然无恙,绝对不能让中国国防部的预言成真。
  小林光一不是笨蛋,他非常清楚,他的内阁将会跟随联合舰队一同完蛋。
  东京时间十点整,小林光一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一致通过了由喜田多一郎提出的扩军计划,即继续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
  随后,小林光一给木村小次郎与今井利村打了电话。
  首相没有干预战术指挥,但是明确要求,海上自卫队与空中自卫队必须尽一切力量确保联合舰队返回那霸。
  为了强调此事的重要性,小林光一还明确表示,要是联合舰队受到攻击,哪怕没有全军覆没,也得有人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显然,这个人不会是今井利村,而是木村小次郎。
  木村小次郎也收看了新闻报道,知道首相为何如此焦急。可是与首相一样,他也非常焦急,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保护联合舰队。
  负责维修战舰的人员已经派上去了,设备也送过去了。
  一切顺利的话,舰队能在下午一点左右起航。
  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一切顺利。
  中国军方高调表态,绝对会不惜代价的干掉联合舰队。除了考虑空中威胁、以及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之外,还得盯住东海舰队。
  显然,这超出了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木村小次郎别无他法,只能向今井利村求助,希望空中自卫队能够承担更多的任务。
  问题是,今井利村也尽了全力。
  接到小林光一电话的时候,从本土调来的二十四架F-15J、以及十二架刚刚安装了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正好到达嘉手纳空军基地,使得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战斗机增加到七十一架。如果算上用来执行打击任务的六十架F-16C/D,空中自卫队最多只能调动一百三十一架战斗机。
  事实上,F-16C/D根本无法用来执行制空任务。
  不是今井利村舍不得,而是这种战斗机完全针对打击任务进行改进,使其空战能力严重降低。别的不说,安装在机身背部的保型油箱使作战半径提高了数百公里,却增加了近一千公斤的死重。因为没有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所以F-16C/D的空战推重比还不到一,根本不是中国战斗机的对手。
  除非今井利村决定放弃攻击中国舰队的机会,不然肯定不会让F-16C/D参加制空作战。
  以当时的情况,阻止中国空军发起进攻的最好办法不是被动防御,而是抢先进攻,迫使中国空军把更多的战斗机用来执行防空任务。
  问题是,中国空军会是打击联合舰队的主要力量吗?
  在这个问题上,木村小次郎与今井利村都有清醒认识,可是两人所处位置不同,也就有不同的见解。
  也就在两人就是否主动进攻进行争论的时候,喜田多一郎再次以防卫省大臣、以及内阁首相特使的身份搭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进行十天之内的第三次美国之行,为应付最糟糕的情况做准备。
第九十七章
长远考虑
  只要小林光一还有点理智,就应该知道,中国当局没有说大话。
  虽然他不是军人,对战争也不够了解,但是他精通政治与外交,知道中国当局绝对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夸海口。
  更重要的是,几场大规模海空战下来,中国一直是胜利者。
  也许,小林光一还抱有一线希望,可是他绝对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押在这一线希望上。如果中国当局应验宣言,他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即在海上自卫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为争取最好的战争结果打下基础。
  空中自卫队连续战败,只是增加了取胜的难度。如果海上自卫队连续战败,只会使日本输掉这场战争。
  小林光一别无选择,只能向美国求助。
  这个艰巨的任务,再次落到了喜田多一郎的肩膀上。
  按照小林光一的吩咐,喜田多一郎去华盛顿的主要任务就是从美国购买战舰,而且是美军现有的战舰。
  问题是,购买战舰绝对比购买战机困难得多。
  关键不在战舰上,而是舰队官兵。
  日本的航空业都不算发达,没有办法自行研制与生产战斗机,F-2这类所谓的自研战斗机的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在装备体系上,日本空中自卫队与美国空军高度一致,因此在引进F-22A的时候,只需要聘请美国飞行员,日本空中自卫队能够提供地勤人员,还能提供部分飞行员。
  海上自卫队的情况恰好相反。
  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现在的全球第三造船大国,日本早就掌握了建造现代化战舰的基本技术,也有着足够强大的工业基础。虽然在某些关键设备上,仍然得依靠美国,但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独自建造战舰。结果就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太熟悉美国战舰,也就无法为引进的战舰配备水手。
  要想把购买的美国战舰派上战场,肯定得聘请美国海军官兵。
  对美国来说,在这个时候向日本提供战舰、以及舰队官兵,显然是个大问题。
  派遣几十名飞行员参战,影响还不是很大,可是一艘战舰上少说也有几百名官兵,一支舰队至少有数千名官兵。派遣数千名官兵参战,那就不是志愿行为了,至少不是军人的志愿行为。
  此外,还得考虑战斗伤亡产生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