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1021

  在机动性能旗鼓相当的情况下,J-10C的损失率远超过J-11C,足以证明仅有一名飞行员的J-10C不如有两名飞行员的J-11C。
  最后一个启示,就在飞行员身上。
  提高战斗机的性能不算什么,美国开发的无人战斗机能够做出高达二十G的机动,而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大过载受飞行员身体素质限制,最多只能达到九个G,很多时候还得限制在七个G以内。
  虽然这场空战也同时宣告无人战斗机还远没成熟,在具备智能之前,不可能取代有人驾驶战斗机,但是有人战斗机的性能限制、特别是机动性能的限制不在战斗机上,而是在飞行员身上。
  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成为提高战斗机格斗能力的关键。
  显然,这已超过了战斗机的性能范畴,得在人类生物基因工程上做文章。
  用“创时代”来形容这场空战一点也不为过,只是这些影响要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当时,对荒川太郎来说,这场空战成为他下定决心的关键因素。
  很明显,中国军队已经察觉到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攻击企图,不然不会这么凑巧,更不会动用数十架战斗机打一场没有多少战役价值的空战。毕竟在这场战斗中,日本空中自卫队没有损失预警机。
  拖下去,除了给中国军队更多的反击机会,还会让东海舰队溜之大吉。
  九点四十分,空战刚刚结束,荒川太郎就下达了出击令。
  为了不让出击的攻击机群受到影响,荒川太郎甚至命令四架返航的F-22A飞往没有支援能力的野战机场。
  九点五十五分,第一架携带了四枚反舰导弹的F-2升空。
  这个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
  如果不是在防空作战中,担心中国空军出动了攻击机,让所有完成了出击准备的F-2转移到机库里面,日本空自卫队只需要五分钟就能完成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能在十五分钟内起飞第一架战斗机,已经非常不错了。
  只是,影响还不止这么点。
  按照最初的安排,首先起飞的不是F-2,而是执行前进护航任务的F-22A与F-15J。
  因为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调整了作战方案,首先让F-2起飞,然后再让护航战斗机加速追上。
  问题是,空军基地的起飞速度有限。
  让六十架F-2起飞,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十点过,第一架F-22A才起飞。
  虽然依靠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巨大的作战半径,F-22A能够轻易追上F-2,为其全程提供掩护,但是先前起飞的F-2在集结之后,肯定无法逃过KJ-2000的监视,使得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突击行动丧失了突然性。
  更重要的是,东海战场就这么大个地方。
  F-2在起飞后,只需要向西飞行三百公里,就到了发射导弹的空域。
  对于巡航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九百公里的战斗机来说,飞行三百公里,也就差不多二十分钟。
  为了等待护航战斗机,F-2机群在起飞之后,不得不降低巡航飞行速度。
  这样一来,攻击更加不具备突然性了。
  此外,就算F-22A加速追赶,能在中国战斗机到达之前超过F-2机群,也很难与攻击机群拉开距离。
  不拉开距离,前进护航就没有任何实战价值。
  要知道,防空战斗机在遭遇F-22A之前,或者说被F-22A发射的导弹击落之前,有足够的时间用中程空对空导弹拦截攻击机。
  对于携带了四枚反舰导弹的F-2来说,面对来袭的空对空导弹,即便能够规避,也要提前抛掉外挂物。
  丢掉反舰导弹,F-2拿什么来攻击东海舰队呢?
  可以说,腾耀辉策划的主动进攻虽然没有收到最重要的战果,让那架E-767溜走了,但是已经达到目的,打乱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攻击节奏。
  当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按照计划,应该在防空作战中紧急起飞的十二架F-22A为F-2护航,因为这十二架战斗机安装了电磁对抗系统。结果是,在调整了作战计划后,执行护航任务的是十二架还没来得及安装电磁对抗系统的F-22A。
  这不能怪日本空中自卫队,因为F-22A的改装工作要到六月初才能完成。
  虽然战争爆发后,美国派来的技术人员提高了工作强度,但是要想在一天之内为三十多架F-22A安装电磁对抗系统根本不可能。
  此外,在十点过十分起飞的十二架F-15J也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
  如果中国军队故伎重演,这些日本战斗机肯定是有去无回。
  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反击行动从一开始就不大顺利,连预定的作战计划都得调整,而一个糟糕的开始,往往意味着一个更加糟糕的结束。
第六十一章
防空作战
  日本攻击机群起飞,腾耀辉不敢怠慢,立即给指挥防空作战的杨禹方下达了命令。
  按照舰队作战程序,腾耀辉此举明显多余,无非是强调防空作战的重要性。杨禹方在收到命令之前,已经启动了防空作战程序。
  首先发现来犯机群的不是防空战舰,而是在舰队东面徘徊的KJ-2000。
  预警机能及时发现F-2机群,得益于杨禹方的事先安排。
  海航发起突击时,日本空中自卫队的E-767向东逃逸,杨禹方当机立断,让KJ-2000把巡逻空域向东压了一百公里,到达舰队东面,离冲绳岛大概三百公里。这个距离,足以探测到高度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战斗机。如果KJ-2000在舰队上空徘徊,最多能发现冲绳岛上空飞行高度在三千米以上的战斗机。
  F-2陆续升空后,为了不干扰后面起飞的战斗机,在两千米高度上集结。
  可见,如果杨禹方没有做临时安排,KJ-2000就无法探测到升空的F-2机群。因为在集结完毕之后,F-2机群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五百米以下,以超低空突防,所以KJ-2000没有前出的话,只能探测到两百公里内的超低空攻击机群,算上88式反舰导弹一百五十公里的最大射程,舰队仅能获得大约五分钟的防空准备时间。
  防空战舰能在两分钟内完成交战准备,防空战斗机却无法在五分钟内拦截来犯敌机。
  及时发现F-2机群,为舰队提供了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
  杨禹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承担防空重任的战斗机前出,拦截F-2机群。
  只是,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F-2机群降低飞行高度,KJ-2000丢失了目标。虽然有理由相信,F-2机群正在向东海舰队杀来,但是这种放大版的F-16具有足够大的航程,即便不携带副油箱,作战半径也在八百公里以上,完全有能力绕过舰队的正面防线,从其他方向上逼近,因此在部署防空战斗机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这还不是唯一的麻烦。
  十点十五分左右,就在杨禹方犹豫着要不要调整防空部署的时候,KJ-2000再次发来战场情报,F-15J升空了。
  数量不多,只有十二架。
  显然,这批战斗机不是来攻击东海舰队的,而是为F-2机群护航。
  随后,F-15J机群的行动证明了杨禹方的判断。十二架战斗机没有降低飞行高度,而是在集结之后迅速爬升到一万二千米的高空,径直向钓鱼岛西北方向飞去,速度超过了一点五马赫。
  这下,杨禹方也想不明白了。
  日本鬼子到底想干什么?
  要知道,此时东海舰队不在钓鱼岛西北,而是在钓鱼岛西面,与F-15J机群航线的垂直距离大概有八十公里。
  这个距离不算远,可也不算近。
  如果攻击机群的航线误差达到八十公里,别说反舰导弹会射偏,恐怕连战斗机上的雷达都无法探测到东海舰队。
  杨禹方立即想到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侦察行动。
  让参谋调出三次日本侦察机的活动记录后,杨禹方立即意识到,日本空中自卫队肯定搞错了方向,并不知道东海舰队已经在入夜之后转向西南,没有按照下午的航线航行,也就没有前往钓鱼岛西北海域。
  只是,F-15J机群的行动能够代表F-2机群吗?
  对舰队构成威胁的不是F-15J,而是那些携带了反舰导弹的F-2。
  这时候,杨禹方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问题,即F-15J爬升后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一点五马赫,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零点九马赫。此外,F-15J机群的升空时间比最后一架F-2离开机场的时间晚了十多分钟。
  显然,这很不正常。
  五分钟内,十二架F-15J就全部升空了,表明这是一次早有准备的袭击行动,因此两批机群起飞的间隔时间不应该这么长。
  显然,在F-15J起飞之前,还有战斗机升空,只是没有被KJ-2000发现。
  答案就在面前,早于F-15J升空的肯定是F-22A,而且这些护航战斗机已经加速追上了在冲绳岛附近徘徊了一阵的F-2机群,所以F-15J升空之后,需要打开加力燃烧室,追赶前方的机群。
  只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还有可以使用的F-22A吗?
  杨禹方已经收到了海航的战报,虽然不大详细,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有十多架F-22A被击落。算上凌晨击落的四架,日本空中自卫队损失了大概二十架F-22A,相当于机群数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二部提供了非常确切的情报,日本空中自卫队的F-22A还没全部安装电磁对抗系统,只有少数能在恶劣电磁环境下作战。可以肯定,在之前空战中升空作战的F-22A都安装了电磁干扰系统,那么留在地面上的F-22A不一定具备这个能力,也就很难在电磁打击下存活。
  日本空中自卫队会冒险让没有电磁干扰系统的F-22A参战吗?
  杨禹方不敢肯定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指挥官会不会走极端,毕竟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走极端的民族。
  他只知道,必须重视这个威胁,绝对不能让KJ-2000受到威胁。
  原因很简单,空军只有四架KJ-2000。准确的说,是只有四架安装了全套电磁对抗系统的战略预警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