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1021

  “别急,这只是一个任务。”黄峙博叫住了牧浩洋,说道,“特种部队参战后,战场形势肯定会非常混乱,联军指挥官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会把指挥权交给前线指挥官,美军的突击部队不会因此而放弃进攻。”
  “那……”
  “所以,特种部队还有一个任务,浑水摸鱼。”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似乎没有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战场越乱,我们守住席屯里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特种部队得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找到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不管用什么办法、付出多大的代价,得给我拿出点成果来。如果能够打掉联军的前线指挥中心,就算无法击溃联军的反击,也能为增援部队争取到几个小时,这就足够了。”
  “行,我明白了。”
  “真的明白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马上去安排,让特种部队赶紧投入战斗。”
  “有消息了,记得告诉我。”
  牧浩洋没有罗嗦,点头答应下来后,就去联系那些在敌后战场上活动的特种部队。
  可以说,志愿军是幸运的。
  在打到三八线之后,深入敌后作战的难度大幅度提高,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黄峙博让牧浩洋调整了特种部队的作战部署,让大部分特种部队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而没有深入敌后战场。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敌后战场是韩国,而不是朝鲜。
  当时,如果不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恐怕黄峙博会把特种部队撤下来,以免让特种部队在常规作战中承受太大的伤亡。毕竟,特种部队并不适合常规作战,也很少参与正面战斗。
  现在,这些集中在战线附近活动的特种部队,成为了志愿军的救命稻草。
  在席屯里附近的两支特种侦察兵中,其中一支由张宝强上校率领,而牧浩洋随后调动的特种部队中,包括了庞跃龙亲自率领的一支两栖侦察部队。
  事后看来,没有这些特种部队,志愿军肯定会输掉这场战役。
  只是,呆在大后方的牧浩洋并不清楚前线的情况。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准确掌握所有特种部队的情况。
  命令下达了之后,他就只能耐心等待,决定命运的不是他,而是前线指挥官。
  当时,最先赶到席屯里的不是特种部队,而是驻扎在马场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步兵营。
  为了赶在联军之前到达席屯里,该营的四百多名官兵几乎抛弃了所有不便于在山间小路上机动的重装备,仅携带轻武器,抄近路飞奔了一个小时。
  从时间上看,他们仅比美军突击部队提前半个小时到达。
  如果带上重装备走公路的话,即便不遭到联军轰炸,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很有可能无法及时赶到。
第二百三十五章
前仆后继
  谁也没想到,一个居民不到一千、在普通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也许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地方,竟然会成为第三次战役,甚至是整个第二次朝鲜战争胜败的关键,成为交战双方拼命争夺的地方。
  只是,战斗打响后,双方的指挥官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甚至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美军的突击部队还没到达席屯里,志愿军的特种部队就在席屯里附近引爆了第一枚电磁弹头,摧毁了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包括美军与志愿军的短波电台,以及主战装备上的电子仪器。
  随后,特种部队每隔半个小时引爆一枚电磁弹头。
  这绝对不是小事。
  虽然在第一枚电磁弹头引爆之后,联军司令部就与前线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博茨曼早有准备,立即出动无人侦察机。随着志愿军特种部队继续使用电磁弹头,联军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没有机会到达战场上空。
  对博茨曼来说,也不大清楚战场上的情况。
  这也是黄峙博面临的问题,即无法与进入电磁弹头打击范围的部队取得联系,也就无法知道是否挡住了美军的突击部队。
  当时,交战双方只能通过侦察卫星来了解战场情况。
  问题是,侦察卫星也不是万能的,至少不能一直呆在战场上方。更重要的是,双方的侦察卫星要么由情报机构控制,要么由国防部控制,获取的战场情报要经几次转手,才能送到司令部。
  此外,用侦察卫星去获取战术情报,确实有点大材小用。
  可以说,双方都只能蒙着眼睛打,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前线指挥官身上。
  说简单点,前线部队的表现,直接决定胜败,后方司令部难以发挥作用。
  最先出彩的,正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那个步兵营。
  如果该营到达得稍微晚一点,或者到达后没有及时发起反击,恐怕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美军突击部队就能击溃席屯里的守军。
  赶在美军突击部队之前到达席屯里之后,该营的指挥官只留下一个连负责协助人民军巩固防御阵地,然后把其他部队全部投入反击之中。
  虽然从兵力上看,两个连算不了什么。在美军加强旅面前,一个营都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次反击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反击,志愿军迫使正在高速突击的美军不得不就地展开。
  遭遇战没有打多久,不到一个小时,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就被美军击溃了。
  可以说,没什么悬念。
  要知道,美军突击部队是纯正的装甲部队,总共有四个装甲营,还得到了四个机械化步兵营的支持,此外还有一个炮兵营与一个前线支援营、也就是美军的后勤营,在各方面都比两个步兵连强大得多。
  问题是,遭到志愿军反击后,美军不得不展开,还得重新收拢。
  这么一折腾,美军至少在席屯里南面耽搁了两个半小时。
  为了争取时间,美军在没有完全收拢的情况下,就派遣了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步兵营向席屯里推进。
  结果,这支突击部队在十一点三十分左右到达席屯里之后,没能及时打下席屯里。
  等到美军主力在下午一点前赶到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第二支增援部队到达了。
  从规模上讲,这支从开城赶来的增援部队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两个营的兵力,不过其中一个是装甲营。
  当时,这两个营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一直处于备战状态。
  接到命令后,两个营立即开拔,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席屯里。行军途中,有七辆96式主战坦克因为机械故障瘫痪,但是增援部队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坦克手留下修复坦克,其他部队继续向席屯里前进。
  到达席屯里的时候,只有二十五辆坦克,而且都是96式。
  万幸的是,这二十五辆96式足以对美军突击部队构成致命威胁,让美军在攻打席屯里之前不得不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志愿军的增援部队。为此,美军投入了三个装甲营与三个步兵营,争取尽快完成任务。
  必须承认,在M1A2面前,96式没有多少优势。
  虽然志愿军已经为所有坦克配发了最新式的钨合金穿甲弹,96式的一二五滑能在一千八百米内打穿M1A2的正面装甲,而且在电磁战的影响下,双方只能使用机械瞄准具,很难在两千米外开火,但是在遭遇战中,增援的志愿军装甲部队聚集在公路上,没有能够及时展开,而美军则提前展开,加上绝对的兵力优势,很快就击溃了志愿军的反击力量,消除了后顾之忧。
  这场小规模装甲战,美军占够了便宜。
  只是,对攻打席屯里来说,美军又浪费了非常宝贵的两个小时。
  下午三点左右,美军集结起了足够多的兵力,对席屯里发起进攻。
  当时,守卫席屯里的,除了志愿军的一个步兵连之外,只有大概一个营的人民军,以及几十名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官兵。
  用不到六百的兵力,抵挡大概五千名美军,绝对是件苦差事。
  没有志愿军的支持,人民军很有可能在美军的第一轮突击之后就被击溃。
  因为与志愿军并肩作战,所以人民军表现得非常英勇。
  严格说来,美军也很顽强。
  在第一轮进攻中,美军几乎突破了志愿军的防线,突击部队一度攻入城镇,离防御指挥部不到五百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突击部队被志愿军与人民军打了回去。
  根据一些幸存官兵描述,打到最艰难的时候,连伤员都拿起了武器。为了抵挡美军的坦克战车,一些人民军官兵甚至抱着炸药包冲了上去,其英勇的表现,连志愿军官兵都钦佩不已。
  只是,美军也没有因此放弃进攻。
  下午五点半,美军组织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与第一次进攻相比,美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特别是步兵。从时间上看,如果美军不能在这次进攻中打下席屯里,志愿军的大批增援部队就将到达,而部署在郊外、没有构筑防御阵地的美军肯定首尾难顾。
  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连美军指挥官都没想到的事情。
  在美军强攻席屯里的时候,留在后面的前线支援营遭到突然打击,一支志愿军的装甲部队突然杀了出来,在半个小时内就摧毁了美军携带的半数作战物资,打死打伤美军官兵近三百人。
  美军指挥官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支仅有几辆坦克的志愿军装甲部队已经被消灭掉了。
  不是别的,正是之前掉队的七辆96式主战坦克。
  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这七辆坦克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而且在杀入美军前线支援营的阵地之后,没有继续突破,而是把炮火洒下了美军的作战物资。
  这个变数,对接下来的战斗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美军仅抢救出了不到三成的作战物资,而损失的物资中,以弹药居多。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增援部队即将到达时,美军攻入席屯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