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1021

  双方都没有绝对优势,注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也是一场非常传统的战斗。
  距离缩短到一百五十公里时,J-11B用火控雷达锁定了F-15C。虽然大约半分钟前,美军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就进入跟踪状态,连续照射目标,表明F-15C的火控雷达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跟踪J-11B,但是F-15C的行踪没有任何秘密也言,也就无法利用这个优势,占据更加有利的攻击位置。
  更重要的是,F-15C只能使用AIM-120C,无法使用为F-22A开发的AIM-120D,而AIM-120C与PL-12的性能旗鼓相当,最大动力射程都是六十公里,迎头攻击的最大距离均为八十公里,因此F-15C就算抢先锁定了J-11B,也无法抢先攻击,最多只能与J-11B同时出手。
  快到八十公里的时候,晏鹰搏锁定了两架敌机。
  迎战的F-15C只有十二架,另外一个中队去对付J-10机群了,所以J-11B机群没在数量上吃亏。
  五秒钟后,十二架J-11B各自发射了两每PL-12。
  此时,F-15C机群也发射了AIM-120C。
  有意思的是,双方采用的战术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各向两架敌机各发射一枚导弹,而且均采用了无线电中继制导模式。
  采用无线电中继制导模式,战斗机能够让火控雷达以跟踪模式工作,就能掌握敌机的飞行状态,把导弹导向敌机。虽然采用惯性中继制导,不需要战斗机介入,但是导弹很有可能在进入自主攻击阶段前丢失目标。如果采用连续波中继制导方式,战斗机得让火控雷达以照射方式工作,很容易暴露战术企图。
  只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任何一种攻击方式都难以提高命中率。
  虽然在迎头攻击的情况下,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远远低于开火距离,比如在八十公里处发射导弹,实际飞行距离只有不到六十公里,因此导弹在进入自主攻击阶段时,仍然在动力射程范围之内,但是AIM-120C与PL-12一般在离目标二十公里时启动弹载雷达,进入自主攻击阶段,而此时导弹的动力射程仅剩下了几公里,所以在击中目标前,导弹已经失去了动力,完全靠惯性飞行。
  只要敌机进行大过载机动,就能摆脱导弹。
  之前的战斗证明,AIM-120C与PL-12的迎头攻击距离最好控制在六十公里以内,尾追攻击距离则要尽量缩短到二十公里。
  超过这个距离,导弹的命中率将直线下降。
  双方飞行员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使出全力。第一轮交手不是要击落多少敌机,而是要打乱敌机编队,为接下来的战斗创造机会。
  大约半分钟后,J-11B首先进行高过载机动,规避迎面射来的AIM-120C。
  数秒钟后,F-15C机群也被迫分散,躲避PL-12。
  规避导弹的时候,战斗机绝对不会保持队列。一般情况下,战斗机会以最小的编队规模进行机动,即一架长机与一架僚机。如果情况允许,避开导弹后再重组编队。情况不允许的话,就得在规避导弹之后立即投入下一轮战斗。
  这个时候,J-11B的优势体现了出来。
  准确的说,是志愿军飞行员的素质体现了出来。
  因为所剩战斗机不多,所以有资格架机升空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老鸟”。十二架J-11B的飞行员中,有五名空战王牌,其他七人也都取得过战果,在过去一个月里,他们平均每人参加过三十次以上的空中战斗,作战飞行时间超过一百五十小时,与联军制空战斗机的交手次数也在十次以上。
  参加这么多战斗,还能继续作战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相对而言,F-15C的飞行员就没有这么精锐了。
  虽然从总体上讲,美军飞行员的素质超过了志愿军飞行员,F-22A战斗机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F-15C的也超过了一千五百小时,但是美军绝对不会让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驶F-15C。
  十二名美军飞行员中,没有一个空战王牌,只有四人收获过战果,平均每人只参加了八次空中战斗,作战飞行时间不到一百小时。
  与J-11B的飞行员相比,F-15C飞行员最欠缺的就是经验。
  这个差距,在规避导弹时显露了出来。
  J-11B机群迅速散开后,十二架战斗机分成六个小编队,全部在五秒钟内转为俯冲,而且在俯冲中开始释放雷达干扰弹。一些胆子大的飞行员还在俯冲到中途的时候,打开了紧急放油口,放掉部分机内燃油。
  F-15C机群中,只有八架转为俯冲,四架试图通过跃升避开导弹。
  结果可想而知!
第一百四十四章
毫秒之差
  避开第二枚AIM-120C之后,晏鹰搏迅速稳住战斗机,空出左手,把火控雷达由跟踪模式调整到搜索模式。
  雷达扫描两周后,屏幕上出现了八个目标。
  晏鹰搏没有大意,用手动方式控制雷达,进行了广域搜索,确定在四十多公里外,只有八架F-15C。
  也就是说,第一轮交手就击落了四架F-15C。
  这个战绩,让晏鹰搏有点意外。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与F-15C交战,但是在KJ-2000上指挥空战时,J-10往往要用两个回合才能击落F-15C。
  惊讶归惊讶,战斗还没结束呢。
  把雷达调整到跟踪模式后,晏鹰搏同时锁定了六个目标,然后接通了导弹的电源开关。
  与“纯进口”的Su-27SK相比,J-11B除了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除了把空重降低了数百公斤之外,最大的改进之处就在电子设备上,特别是火控雷达。由南京电子所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高达二百四十公里,能够同时探测数百个目标,跟踪其中最有威胁的四十个目标,并且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八个目标。这个性能,不但不比F-15C“金鹰”配备的雷达差,甚至不比F-22A的AGP-79差多少。
  只是,J-11B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时,一般携带八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如果需要在更远的距离上作战,或者执行的是防空巡逻任务,则要用两个翼根挂架携带副油箱,也就只有六枚中程空对空导弹。
  绝大部分,进行到第二回合的时候,J-11B都不可能同时攻击八个目标。
  “老晏,我们收获了一个战果。”
  “是吗?”晏鹰搏回答了一句,仍然盯着雷达的显示屏。
  “预警机已经确认了,是我们击落的。”后座上,邹偾勇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收获战果。
  为了便于确认战果,所以PL-12上都有一套无线电发射装置,在战斗部引爆前发出最后的信号,因此结合敌机被击落的时间,战斗机、或者是支持作战的预警机就能判断出是哪架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击落了敌机。
  晏鹰搏一点都不兴奋,或者说根本没有关注这些琐事。
  前面还有八架F-15C呢。
  “老鹰二号,准备攻击。”
  “老鹰二号明白,准备攻击!”
  听到僚机的答复,晏鹰搏回头看了一眼,却没有看到僚机。
  现实空战绝对与电影中不一样,长机与僚机不会靠得太近,至少不会近到用肉眼就能看清对方飞行员相貌的地步。在远距离交战的情况下,长机与僚机会保持五公里以上的间隔距离。按照习惯,僚机一般在长机左后方,保持五百米的高度差。只有保持足够的距离,在受到攻击时,长机与僚机才能无所顾忌的进行机动规避。
  把目光转回雷达屏幕,晏鹰搏开始倒计时。
  只要把开火距离缩短到四十公里以内,F-15C逃脱的机会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
  虽然这也意味着,J-11B避开AIM-120C的机会也将大大降低,但是晏鹰搏有信心,因为他们已经收到战果,而F-15C没有击落一架J-11B。
  “老晏,快看,有人发射导弹了。”
  晏鹰搏一愣,习惯性的朝左边看了一眼。
  “右边,十五公里外,一、二、三、四、五、六……又来了,还是六枚!”
  回过头来,晏鹰搏也看到了。
  那两架J-11B在云层里面,但是划破长空的两股十二道白线表明,两架J-11B射出了剩下的所有PL-12。
  “妈的,这么急干嘛,害怕煮熟的鸭子飞走吗?”
  低声咒骂了一句,晏鹰搏没再耽搁,掀开控制杆上的盖子,开始发射导弹。
  “老鹰一号……”
  “老鹰二号,发射导弹!”
  显然,僚机对长机单干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
  接下来的几秒钟内,另外四个小编队的八架J-11B也陆续发射了导弹。
  因为机动时完全散开,所以晏鹰搏只看到了另外两架J-11B发射的导弹。随后通过战术通信频道,得知其他战斗机也进行了第二轮攻击。
  对八架F-15C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
  十二架J-11B不计后果的,把七十二枚PL-12射了出来,平均每架F-15C分到了九枚。
  虽然不是所有PL-12都在最佳距离上开火,最先发射导弹的四批战斗机的开火距离都在四十公里以上,只有最后两批战斗机在四十公里内开火,但是要想避开几乎同时到达的九枚导弹,别说F-15C,连F-22A都办不到。
  在这个距离上,F-15C即便立即转向,也来不及逃出导弹的攻击范围。
  美军飞行员没有逃跑,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反击。
  PL-12飞得再快,也要大概二十秒之后才能进入自主攻击阶段,所以八架F-15C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发射了剩下的AIM-120C。
  这下,平均每架J-11B受到了四枚AIM-120C的攻击。
  当然,这只是平均,有的肯定更多,有的则更少。
  在双方均已发起第二轮攻击的时候,发射的导弹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
  如果一架J-11B只发射四枚PL-12,那么在发射导弹后,可以由长机或者僚机引导八枚导弹,另外一架战斗机提前转向规避,为第三轮交手,也就是视距内格斗做准备。在发射六枚导弹的情况下,长机与僚机都无法单独引导全部导弹,也就不能让其中的一架战斗机提前规避。
  F-15C机群的情况差不多,八架战斗机都得顶着风险继续向前飞行。
  只不过,这次是谁先开火,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