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1021

  船队不会去对马海峡,但是不等于不能走深水航道。
  让“哈尔西”号留在釜山海峡西侧后,威斯特霍芬让“格里德利”号加速前进,到前方率领船队走深水航道。
  为了保险起见,他让两艘韩国护卫舰率先转向,直接驶往对马岛北部海域。
  如果那边有四艘潜艇,两艘韩国护卫舰至少能争取一些时间。在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的配合下,还能迫使潜艇放弃攻击。
  威斯特霍芬猜对了一半。
  海峡里,确实没有潜艇了。
  发射鱼雷的,正是那艘040型潜艇。因为距离太远,而且导弹攻击的成功率太低,所以艇长只能瞄准速度慢的运输船,让鱼雷以最慢攻击速度航行。与威斯特霍芬猜的一样,发射鱼雷后,潜艇就紧急转向,以最快的潜航速度离开了釜山海峡。因为鱼雷在半个小时后才被驱逐舰发现,反潜巡逻机又花了十几分钟才飞过去,所以潜艇航行了十多海里,离开了反潜巡逻机的搜索区域。
  只是,这艘潜艇没有逃走。
  威斯特霍芬让船队转向深水航道,把“哈尔西”号留下来的时候,潜艇就在驱逐舰东南方向上,距离不到十五海里。
  攻击驱逐舰,还是撤出战斗?
  艇长在半分钟内做出了决定:攻击那艘美军驱逐舰!
  这个决定看上去很冒险,实际上却非常聪明。
  “哈尔西”号的两架反潜直升机正在返航,需要回到驱逐舰上补充燃料,至少有十五分钟的反潜空隙。协助护航战舰的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全部伴随船队北上,反潜巡逻机还去了对马岛北部海域,离040型潜艇上百公里。
  潜艇面对的,只有那艘没有配备拖拽声纳的驱逐舰。
  可以说,这是攻击驱逐舰的最佳时机。
  调整好航向后,040型潜艇以六节航速逼近目标。
  大约半小时后,两架SH-60回到驱逐舰上空。
  因为飞行甲板只能接受一架直升机,两架直升机都需要补充燃油,所以留给040型潜艇的空隙不是十五分钟,而是三十分钟。即便三十分钟之后,“哈尔西”号也只能出动一架直升机,第二架直升机需要花十分钟在飞行甲板上展开旋翼,完成起飞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升空。
  只面对一架反潜直升机,040型潜艇的生存概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为了提高攻击效率,艇长决定冒险。
  三十分钟后,040型潜艇探测到了直升机升空时发出的声响,此时潜艇离“哈尔西”号大约九海里。
  这个距离,已经足够近了。
  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以最大速度航行时,射程为二十海里,而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以最大速度航行时,射程为三十五海里。
  040型潜艇首先发射了两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设定为自航模式,前面五海里以三十五节的最低攻击速度航行,靠近目标后再加速冲刺。十分钟后,040型潜艇发射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这次选择了线导模式,鱼雷离开发射管后就以六十五节的最高速度航行。
  时间把握得非常到位。
  “哈尔西”号首先发现两条高速逼近的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随即加速转向,进行战术规避。
  已经升空的直升机向鱼雷来袭方向飞去,搜寻藏在海面下的潜艇。
  驱逐舰上,第二架直升机已经在做好起飞准备。只是驱逐舰正在转向规避,直升机无法起飞。
  “哈尔西”号的处境非常凶险。
  虽然“哈尔西”号的垂直发射系统里有四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能够攻击二十公里内的潜艇,但是加速转向的时候,SQS-53C球首声纳受到干扰,没能及时发现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也没能发现近在咫尺的潜艇。
  要想进行反击,首先得让那架直升机找到潜艇。
  受上次攻击影响,“哈尔西”号派出的直升机径直飞行了十五海里,才投下第一枚声纳浮标。
  此时,040型潜艇的航速已经降到四节以下,发出的噪声非常微弱。
  直升机没有发现潜艇,却发现了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竟然有四条鱼雷!
  “哈尔西”号上的官兵立即紧张起来。
  驱逐舰已经离开近岸浅水海域,鱼雷近在咫尺,来不及离开深水海域,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SLQ-25鱼雷干扰系统上。
  鱼雷离驱逐舰不到十链的时候,“哈尔西”号首先投放鱼雷干扰弹。
  如果这两条鱼雷采用的是声自导,干扰弹就能发挥作用。
  可惜的是,两条鱼雷采用的都是尾流自导。
  随着鱼雷穿过干扰弹制造的气泡幕墙,“哈尔西”号投下了拖拽式诱饵。
  与潜艇的鱼雷诱饵不一样,驱逐舰的鱼雷诱饵由一根缆绳拖在后面,不但能模仿驱逐舰发出的噪声,还能扰乱驱逐舰的尾流,制造与驱逐舰相似的磁场,让鱼雷在靠近诱饵的时候自动引爆。
  要知道,反舰鱼雷大多才用磁感应近炸引信。
  鱼雷攻击水面舰船的最佳方式不是撞上舰船,在舰船的肚皮上炸出一个大窟窿,而是在舰船下方引爆,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断舰船的龙骨。一条战雷头爆炸威力相当于四百五十公斤TNT的重型鱼雷,能把一艘排水量三千吨左右的战舰炸成两截。即便是排水量近万吨的大型驱逐舰,也消受不起。
  为此,大部分重型反舰鱼雷采用了磁感应近炸引信。
  鱼雷靠近目标时,会进入攻击深度,航深比舰船的吃水多出两到三米,然后在舰船底部由舰船产生的磁场引爆。
  如果鱼雷诱饵能够靠近鱼雷,产生与舰船相似的磁场,就能引爆鱼雷。
  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两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先后在“哈尔西”号后方大约五百米的地方引爆。
  只是,鱼雷诱饵没能骗过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这两条鱼雷由潜艇控制,在潜艇切断导线之后,鱼雷的引信才会解锁。
  因为鱼雷诱饵引爆了两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所以040型潜艇没有急着切断导线。等到鱼雷离驱逐舰不到两链,大概三百五十米的时候,潜艇才切断导线,让鱼雷自主攻击。
  此时,驱逐舰的尾流非常明显,噪声也格外响亮。
  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有双重自导功能,以尾流自导方式攻击的时候,声自导系统将持续监控目标的噪声特征,计算出最佳引爆位置。
  “哈尔西”号来不及收回鱼雷诱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鱼雷追上来。
第六十章
海蛇之吻
  “哈尔西”号遭到潜艇攻击,被两条鱼雷击中,惊醒了威斯特霍芬。
  反潜直升机发来的信息非常详细,鱼雷来自东南方向,总共有四条,“哈尔西”号施放的鱼雷诱饵只引爆了其中两条。
  被两条鱼雷击中,“哈尔西”号的结局肯定非常悲惨。
  从紧急起飞、还在“哈尔西”号上空的那架直升机发来的战场图像来看,第一条鱼雷击中驱逐舰舰尾部,爆炸点在舰尾正下方、两根推进轴之间,不但炸飞了两具螺旋桨、炸断推进轴,还切掉整个舰尾,半个飞行甲板被炸上了天,舰尾数个舱室顷刻间被海水吞没,数十名官兵灰飞烟灭。
  第一条鱼雷只是让“哈尔西”号丧失航行能力,在两个轮机舱下方爆炸的第二条鱼雷则葬送了这艘驱逐舰。
  爆炸发生后,驱逐舰被抬离水面十多米,落下时已经拦腰折断。
  这个场景,让威斯特霍芬想到了澳大利亚海军用一艘退役驱逐舰做的测试。只是那艘二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只有两千多吨,“哈尔西”号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爆炸释放的巨大威力让威斯特霍芬相信,击中“哈尔西”号的不是普通重型鱼雷,而是威力更大的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俄罗斯鱼雷?
  威斯特霍芬不大相信,因为中国海军在引进636型潜艇时,想办法搞到几条俄罗斯的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而俄罗斯一直拒绝向中国出售这种鱼雷,所以中国海军自行开发了性能相似的鱼雷。
  依靠先进的电子技术,中国海军的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肯定青出于蓝。
  断成两截的“哈尔西”号迅速沉没,在海面上呆的时间不到三分钟,只有三十多名官兵逃了出来。
  第二架直升机放弃反潜任务,转而营救落水官兵。
  情况非常糟糕,首先起飞的那架反潜直升机没能在第一目标区域发现攻击“哈尔西”号的潜艇,正在飞往东南方向的第二目标区域。此时,最近的反潜巡逻机在海峡东端,最近的反潜快艇在二十海里之外。
  如果反潜直升机在第二目标区域也没有收获,找到那艘潜艇的希望将变得非常渺茫。
  “哈尔西”号已经沉没,威斯特霍芬为阵亡官兵悲痛时,更得考虑潜在的威胁。虽然直觉告诉他,袭击“哈尔西”号的就是向船队发射鱼雷的那艘潜艇,但是理智告诉他,海峡里很有可能还有潜艇。
  怎么办?
  回到近岸浅水海域,还是继续驶往釜山?
  威斯特霍芬有点犹豫,因为釜山就在前面,半个小时后,快速运输船将进入港口,战略预置舰也能在四十五分钟内入港。
  回到近岸浅水海域,不但航程会延长,航速也得降低。
  反复权衡后,威斯特霍芬决定不改变航道。
  袭击全都发生在海峡西端,表明中国潜艇在那边设伏。如果海峡里面也有潜艇,袭击早就发生了。
  其他的潜艇,肯定在对马岛北面。
  有两艘韩国护卫舰,还有四架反潜巡逻机,加上紧急出动的四架反潜直升机,足以震慑住那些潜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