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8/1195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等下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显然,我们之前的认识都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马岛冲突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关键所在,即元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直到最近,我才想明白。事实上,元首的意图很明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老裴,你就直接说吧,别卖关子了,反正我会请你吃饭的。”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你觉得,我们与美国的相对和平能够维持多久?”
  “你是说,我们会在什么时候与美国爆发直接冲突?”
  “可以这么说。”裴承毅点了点头。
  袁晨皓沉思了一阵,说道:“这得看年初在伦敦签署的那份条约能否生效。”
  “假设能够生效。”
  “假设?”
  “就算不是假设,而是肯定能够生效,当然,在是我说的。”
  袁晨皓笑了笑,说道:“如此的话,我觉得最短二十年,最长三十年。”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难度的战略判断。”
  “确实没有任何难度。”
  “既然如此,元首会忽略这个问题吗?”
  袁晨皓一惊,立即说道:“你是说……”
  “没什么好惊讶的。”裴承毅笑了笑,说道,“以元首的能耐,为二十到三十年后的战争做准备不是什么怪事。事实上,现在做准备肯定晚了,早在几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元首就知道我们与美国的战争将无法避免,而决定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的因素只有一个,即技术进步的速度是否足够快,能在什么时候抵消核武器的毁灭性打击效果。只要核武器失去了毁灭全人类的能力,那么超级大国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事实上,就算没有《伦敦条约》,以我们与美国的战略防御系统的发展速度,也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年就能抵消核武器的威胁,从而解除对战争产生的约束。毋庸置疑,我们与美国的战争肯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世界大战比拼的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力,而是两个国家集团的实力。”
  “也就是说,借助马岛冲突打压英国,就是在削弱美国,也就是削弱西约集团?”
  “完全正确,这就是马岛冲突的本质。”
  “可是……”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果真如此的话,美国不但不可能抛弃英国,更不可能容忍英国战败,也就是说,美国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出选择,采取行动,冲突将是另外一种结果。”
  “问题是,美国当局在最初的时候没有看得这么透彻。”
  袁晨皓贤德更加疑惑了。
  “现在看来,这确实有点无法理解,这么浅显的道理,美国当局不应该看不出来。”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可是站在当时的立场上,美国当局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别的不说,在做出介入冲突的决策之前,美国当局肯定得衡量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拉美国家的反映。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最初的时候一直很低调,元首把我派过去,多半也是为了给美国制造假想,让美国当局认为,我们正在想方设法的让美国卷入马岛冲突,从而削弱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如此一来,美国当局还会考虑一个问题,即在我们介入有限的情况下,英国能否单独击败阿根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美国置身事外也就不难理解了。最重要的是,皇家海军是在一场决斗中战败的,等到美国当局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这么说,美国算是吃了个哑巴亏。”
  “这是次要问题,而我要借此说明的是,元首的第三个目的,就是要为数十年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我们的国防力量,第三次军事改革无疑是元首放出的第一个信号,让我们参加决策层会议是元首给我们的暗示。拿你来说,虽然现在非常年轻,但是二十年、三十年后,你还年轻吗?”
  “得,你也一样。”
  “确实如此,现在的小兵,二十年后就是将帅了。”
  “看样子,十年后的总参谋长非你莫属。”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接话。
  “不对,应该是二十年后,说不定是三十年后……”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朝裴承毅看了过去。“老裴,我还是你比差远了,要是让你三十年后当总参谋长,那才是真正的屈才。”
  “我们不是元首,没有必要讨论三十年后的问题。”
  “现在不是,未来可说不准。就算我没什么指望了,你可不一样。”
  “得,不跟你开玩笑。”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项总让你过来住,不是让你来拍马屁的,而且你也不用拍我的马屁。今天晚上就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我们得好好想想,到时候应该怎么做,以及应该做点什么。”
  “我这好说,让我留在南亚战区的话,肯定得给我一个正当的头衔,说不定回让我在两年内获得第三次晋升。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嫌我爬得太快,不会给我第三颗星,并且把我调回来。以我以往的履历,回来后的安排无非三种可能:一是让我去炮兵当兵种司令,一直干到退休,或者等待上场表演的机会;二是回总参谋部,在后勤装备处或者作战处某个一官半职,因为林啸雷坐是上了总参谋长的位置,所以这两个最重要的职务肯定会留给陆军与空军;最后就是让我下基层,到某支作战部队当军长,混上几年,等到下次人事调整再返回总参谋部。”袁晨皓一口气说完,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怎么安排你,就不大好说了。不管怎么说,你不是我这种无名小卒,位置放高了,肯定会让林啸雷寝食难安,放低了又会让你心生不满,难,确实难啊!”
  听袁晨皓说完,裴承毅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裴,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说的都是事实。”
  “确实是事实,不过你也不用为我操心,管好你自己的事吧。”
  “对了,你看我这人。”袁晨皓拍了下额头,“你是项总亲手栽培的,而且与元首的关系非同一般,冷落谁,也不可能冷落你吧?”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也不能这么说,没有能力,谁栽培都没用。”
  “这是事实,可是只有能力,没有机遇也是白搭。军队中有能力的人多了去,可是谁能取得你这样的成就?别说望你的后脑勺,能在军队里混到退休的都不多。卢诚闻中将你认识吧?论能力,他很有项总的风范,可是一直没有碰到机遇,现在才五十多岁,就得考虑退役了。”
  “不跟你说这些了。你饿不饿?”
  “确实有点饿,回来的路上,就喝了两杯咖啡。”
  “那我们找个地方边吃边聊,怎么样?”
  “现在能找什么地方?”袁晨皓看了眼手表,说道,“宾馆里全是回来参加将领会议的人,别说熟人多,冤家也不少。而且快要吃晚饭了,还不如让勤务员去买点下酒菜,我们边吃边聊。”
  “那你就省下一顿饭钱了。”
  “得,你觉得我是那种人?”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也行,就这样吧,我给东方闻打电话,让他把酒菜买过来,我们就在这边吃边聊。”
  “菜多弄点,酒就算了,晚上还要开会。”
  裴承毅没再罗嗦,给东方闻打了电话。
  两人聊了这么久,都没有点明一个核心话题,即这次高层会议,以及同时召开的军队将领大会对共和国军队内部结构产生的长远影响。
  王元庆能够获得军队的支持,与他跟少壮派结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王元庆时代结束,加上项铤辉离开总参谋部,就算林啸雷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壮派将领,并不等于军队内部不会出现新的派别,或者说,少壮派不会因为这次权力大调整而分解成数个派别。
  不管是谁,要想掌握共和国的实权,首先就要获得军队的绝对支持!
第一百零八章
斗争
  受特殊国情影响,在共和国的各种斗争中,与军队有关的斗争最激烈,也最凶险。
  回首共和国的历史就能发现,不管是谁,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首先就要争取得到军队的支持。王元庆不例外,纪佑国也不能例外。
  民众在神化纪佑国的时候,没人忘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纪佑国与军队的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彭茂邦与赵润东等军队高层、或者与军队有密切关系的高层领导的支持,仅凭纪佑国的个人魅力,根本不可能在2013年发起产业结构调整,最多像后来的王元庆那样,等到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再搞改革。暂且不说为了得到军队支持,纪佑国会不会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渐行渐远,将产业结构调整推迟2到3年就足以改变共和国的发展轨迹了。
  相对而言,纪佑国是幸运的。
  因为有彭茂邦与赵润东的存在,再加上潘云生,所以在物质条件成熟之后,纪佑国不用顾虑太多,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发起改革,用最理想的手段对付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纪佑国没有直接扶持王元庆上台,而是让赵润东干了两届,就是因为王元庆在军队里没有背景,想借助赵润东的影响力,解决改革初期的问题。正是如此,赵润东才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其执政期间做得最好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巩固纪佑国的改革成果、为王元庆的改革行动打下基础,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毋庸置疑,王元庆没有纪佑国那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王元庆继承了纪佑国的衣钵,也就继承了纪佑国的影响力,不但彭茂邦与潘云生无条件的支持他,接替两人的项铤辉与李存勋也支持他,但是王元庆终究不是纪佑国,就算能够获得高层的支持,也不等于获得了基层的信赖。受此影响,半岛战争后期,王元庆通过全力支持裴承毅,向少壮派军人伸出了橄榄枝,通过打压世家派,最终与少壮派结盟。可以说,这是王元庆建立军事背景的神来之作。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次非同寻常的结盟,让王元庆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也改变了共和国的命运。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项铤辉、裴承毅等少壮派军人的支持,王元庆不见得能够战胜顾卫民,理所当然的成为赵润东的接班人。
  这次政治家与军人的结盟,被后人称为共和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政联姻”。
  当然,影响绝不仅仅限于共和国内部。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依靠少壮派的支持才登上了政治权利的巅峰,所以在接下来爆发的日本战争中,王元庆不得不放纵军人的战争要求,即没有过分约束军人的战争行为,让军人尽情的发挥了一次。当然,这也是王元庆为了收回军事大权耍的手段。日本战争之后,王元庆利用军队在战争期间的一系列过激行为收回了军事决策权,将包括裴承毅在内的一批在军队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将领打入冷宫。虽然王元庆没有搞大清洗,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成为了共和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掌握了军事大权,为接下来的印度战争做好了准备。
  由此可见,不管是王元庆还是纪佑国,都离不开军队的支持。
  王元庆在军事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净化”了军队的内部环境。在他掌权的10多年内,因为世家派分崩离析,只剩下了少壮派,所以军队内部不存在派系斗争,最多是各军兵种为军费问题产生争执。
  问题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利,而有权利的地方就有利益之争。
  世家派没有了,不等于少壮派一片和睦。
  连续两次军事改革之后,共和国的军事大权实际上已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由国防部掌握的预算、人事等“文权”,二是由总参谋部掌握的调动、战争等“武权”。虽然这种权力划分仍然不够理想,按照大多数人的观点,最终应该形成由国防部领导军队,总参谋部只负责作战指挥的,即文官管理军队的权力分配方式,但是理想的军事管理方式必须具备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民主政治,即军队向国家效忠,而不是向执政党效忠,所以首先得完成政治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事改革与政治改革是同步前进的,因为共和国的特殊国情,即政治改革需要得到军队的支持,所以军事改革总比政治改革快那么一点。为了确保通过温和的改革来解决社会矛盾,而不是把改革酿成暴力革命,所以军事改革不可能走得太快,更不可能单独存在。
  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难理解,王元庆为什么要在离任前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了。
  虽然在普通老百姓看来,第三次军事改革是王元庆的使命,因为纪佑国搞了第一次军事改革、赵润东搞了第二次军事改革,如果王元庆不搞一次军事改革,其在共和国历史上的地位就将受到影响。但是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如果王元庆仅仅为了名留青史,就应该在日本战争之后搞第三次军事改革,而不是等到离任前才下手。不管怎么说,军事改革也是社会改革,需要足够的时间,不可能在一年半载内见到成效。更何况政权交接本来就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没有绝对的必要,王元庆不可能在即将离任,共和国将迎来10年一次的政局更迭的时候搞第三次军事改革。
  那么,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呢?
  前面说了,军事改革与政治改革相辅相成。纪佑国在这么做,赵润东也在这么做,王元庆没有理由不这么做。也就是说,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必要性就是支持政治改革,成为继续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
  以裴承毅的政治头脑,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深刻关系。
  袁晨皓也不是笨蛋,经裴承毅提醒,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关键是,元首即将离任,即便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想法非常美好,能否达到目的还是个问题。”
  “能不能达到目的,那得看采用的手段。”
  袁晨皓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等着裴承毅继续说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